学术投稿

吲达帕胺致心悸

乔正贵;银霞;郭进;王玲;陈冬霞

关键词:吲达帕胺片, 降血压药, 军区总医院, 口服治疗, 降压, 高血压病, 复方丹参, 不良反应, 消心痛, 寿比山, 冠心病, 远期, 胸痛, 头晕, 头痛, 间断, 吉林, 患者, 北京
摘要:患者女,69岁.1999年3月因间断头晕、头痛、胸痛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确诊为高血压病、冠心病,予以复方帕吉林(降压欣)、复方丹参、愈风宁心、消心痛口服治疗.平素血压120-130/70-80mmHg.2003年8月因顾虑降压欣远期不良反应,降血压药更改为吲达帕胺片(寿比山)2.5mg,1次/d.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青霉素静脉滴注致突发性耳聋

    患者女,42岁.因下颌淋巴结肿大,发热3d,于2003年10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前3 d出现发热,T 38.9℃,WBC 7.66×109/L,经检查诊断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既往无药物过敏史.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给予青霉素640万u静滴,1次/d.给药过程中未见异常,治疗3 d出院.出院3 d后该患者因耳鸣,右耳听力下降来院复诊.检查外耳道正常,鼓膜正常,咽鼓功能正常,听力检查为感觉神经性耳聋,患者自述除3 d前在我院静脉滴注青霉素外,未服用其它药物.因发病原因不明,暂予停药临床观察.3d后患者耳鸣症状消失,听力恢复.

    作者:张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吲达帕胺致心悸

    患者女,69岁.1999年3月因间断头晕、头痛、胸痛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确诊为高血压病、冠心病,予以复方帕吉林(降压欣)、复方丹参、愈风宁心、消心痛口服治疗.平素血压120-130/70-80mmHg.2003年8月因顾虑降压欣远期不良反应,降血压药更改为吲达帕胺片(寿比山)2.5mg,1次/d.

    作者:乔正贵;银霞;郭进;王玲;陈冬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苯唑西林致心前区疼痛和四肢麻木

    患者女,51岁.因发热、咳嗽数天,于2004年8月6日来我院就诊.既往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青霉素曾出现皮疹反应.门诊给予苯唑西林8.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用前皮肤过敏试验为阴性).静滴结束后1.5 h,患者自诉心前区疼痛,并放射到右肩胛部,更换多种体位,疼痛均未缓解,继之出现说话无力,视物恍惚,四肢麻木,上肢较下肢严重,指尖略向内屈,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有濒死感.查体:P 70次/min,R 20次/min,BP 96/56mmHg(1 mmHg=0.133 kPa),给予肾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四肢麻木感较快缓解,但心前区疼痛无改变.予地塞米松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心前区疼痛持续.心电图示QT间期延长,给予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化,4 min后疼痛缓解,6 min后症状消失,患者恢复正常.

    作者:陈静;张莉;胡尚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吡嗪酰胺致下肢肌肉痛

    患者女,31岁.因咳嗽5个月,于2004年8月3日入院.既往无关节炎史和痛风史.查体:消瘦,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啰音.胸片示双肺浸润性结核,痰涂片未发现抗酸杆菌.血沉54 mm/h.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诊断:双肺浸润型结核.

    作者:赵学兰;周立春;李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四部分续)

    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本病以病毒感染多见,多数病例为自限性.[治疗原则]1.以对症治疗为主,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2.极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百日咳博德特菌或肺炎衣原体引起,此时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致严重过敏2例

    例1男,76岁.因冠心病、陈旧性心梗,于2004年2月10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100 mL,用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稀释,1次/d,缓慢滴注.第4天当滴注约10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四肢厥冷,血压80/50mmHg(1 mmHg=0.133 kPa),T 37.2℃.

    作者:刘世萍;曲婷;尹海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术后镇痛泵(PCA)临床应用安全性观察

    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以一种微电脑装置可由病人自控镇痛的技术.可减轻和缓解手术病人的痛苦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由于使用简便、有效,近10年来在临床日益广泛用于治疗术后疼痛、创伤及肿瘤疼痛.随着国内PCA技术逐步扩大应用,近年有关术后PCA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并已有报道[1].为此,笔者对本院手术科室2004年7月~9月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患者进行观察,为提高应用PCA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作者:谢平;张玉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干扰素引起面部泛发型痤疮

    患者女,28岁.于2003年10月因发现肝功能异常,在当地医院检测发现抗HCV阳性,诊断为丙型肝炎,自2003年10月开始持续在我院门诊就诊.检测:ALT 600 U/L,HCV RNA(+),给予干扰素α-2b 300万u,隔日1次皮下注射.

    作者:张铁英;孙雅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致皮试阴性患者严重过敏

    患者女,68岁.因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于2003年10月9日来院就诊,否认药物过敏史.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铃兰欣)1.5 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使用该药前作皮肤过敏试验显示阴性.当滴注约100 mL时,患者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痛苦面容.查体:BP测未及,HR 88次/min,R 20次/min,双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律齐,腹平软,双下肢无水肿.立即停用铃兰欣,给予吸氧,地塞米松5 mg肌内注射,肾上腺素0.25 mg静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加胰岛素4 u静脉滴注.经积极抢救,4 h后,患者意识逐渐恢复正常,血压回升至105/78 mmHg(1mmHg=0.133kPa),脉搏、呼吸均正常,心律齐.

    作者:邢蓉;邓子煜;陈根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酚磺乙胺联用氨甲苯酸引起药物热2例

    例1女,60岁.因头痛2 h,于2004年6月12日住院.患者2 h前突发头痛,爆裂样,伴恶心、呕吐.既往体健,有青霉素、磺胺药、解热镇痛药过敏史.查体:BP 130/80 mmHg(1 mmHg=0.133 kPa),R 18次/min,双侧瞳孔等大等圆,颈抵抗.双肺呼吸音清,HR 72次/min.腹软,无压痛.四肢肌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双侧克氏征阳性.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生化及血、尿、便常规正常.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

    作者:高玉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药物诱发的风湿性疾病

    众多新药的不断上市及老药新用增加了药物诱发风湿病的种类和发病率.根据近年文献研究报道,本文总结了易诱发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性狼疮、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血管炎、硬皮病、肌炎的药物种类及疾病的临床特点和可能的致病机制,以便对这些药物诱发的风湿性疾病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从而有效防治药物诱发的风湿病.

    作者:赵伟;邱泽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吗啡控释片致老年肿瘤患者急性中毒2例

    例1男,72岁.因嗜睡11h入院.诊断:肝原发性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继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于2004年1月反复出现右上腹闷痛不适,向腰背部放射2月,行肝脏CT检查提示肝右叶一7.0×7.4cm肿块,血AFP>1000 ng/mL,确诊为肝原发性恶性肿瘤.

    作者:房文铮;欧阳学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致血糖升高

    患者男,72岁.因发热、右上腹不适2 d,于2004年11月1日入院.查体:T 38.0℃,P 82次/min,BP 130/85mmHg(1mmHg=0.133kpa),咽部充血,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肝肾区有叩痛.胸透:心肺膈正常.B超检查:肝硬化.

    作者:徐运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剂量卡托普利致昏迷

    患者男,57岁.因神志不清1 d,于2002年7月10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患者于1 d前与他人发生口角,后诉头痛,自行服药治疗头痛(服药种类及剂量家人不详).约1 h后,患者出现昏迷、烦躁、语言不清、小便失禁,无恶心、呕吐、无四肢瘫、抽搐、发热,无咳嗽及胸痛.入院查体:T35.7℃,P 82次/min,R 26次/min,BP 110/70 mmg(1 mmHg=0.133 kPa),呈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园,直径约2 mm,光反应灵敏,口角无歪斜,咽反射存在,颈部无抵抗,心、肺、腹均(-),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减退,病理征:巴氏征(-),奥本海姆征(-),布氏征(-),克氏征(-).

    作者:安永东;马海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吗啡控释片应用不当导致中毒

    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是临床普遍应用的三阶梯止痛药,整片口服才能达到控释的目的,疗效可维持12 h.现报告1例因应用不当导致中毒的病例.

    作者:申戈;江泽飞;宋三泰;王涛;张少华;曾敏;卢新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胸腺肽注射剂引起脓疱疹

    患者女,35岁.因外阴瘙痒3年,于2004年3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自述3年前因外阴瘙痒就诊.诊断为外阴白色病变,即: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增生性).曾在其他医院治疗近3年,效果欠佳,外阴奇痒难忍.妇科检查:外阴皮肤黏膜变白、对称,增厚发硬,呈湿疹样改变.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

    作者:苏永珍;凌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氧氟沙星引起剥脱性皮炎

    患者女,46岁.因畏寒、发热、咳嗽4 d,于2003年12月30日入院.患者既往无青霉素过敏史,并未用过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入院查体:T 38.5℃,P 90次/min,R 24次/min,BP110/70 mmHg(1 mmHg=0.133kPa),精神尚好,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及双扁桃体不肿大,咽不红,右中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及,莫非氏征(-),肝区叩击痛(-).

    作者:赵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氟嗪酸致呼吸困难

    患者,女,53岁.因咽痒咳嗽咯痰,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口服氟嗪酸,100mg,3次/d.3 d后出现气紧、心慌、胸闷有压榨感.于1999年8月15日来我院急诊.查体:T 36.5℃,R 38次/min,P 82次/min,BP 130/78mmHg(1mmHg=0.133kPa),神清、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端坐呼吸,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及哮鸣音,HR 82次/min,心律齐无杂音,腹部及其他未发现阳性体征.心电图及胸片心肺均正常.

    作者:马万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依替膦酸二钠致黄疸和严重肝损害

    患者男,49岁.因骨质疏松症口服依替膦酸二钠(羟乙膦酸钠)0.4g,1次/d.近期检查肝功能正常.在服药后第5天出现皮肤搔痒,第7天出现尿黄,第10天皮肤、巩膜黄染,第15天巩膜重度黄染,且厌食.入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时体查: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痛,腹部移动性浊音(-).

    作者:管玫;吴锐;陈泽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普伐他汀钠致心率减慢

    患者男,68岁.2002年11月曾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入院治疗,2002年12月2日出院时生化检查示:TG 1.11 mmol/L,TCL 3.38 mmol/L,LDL-C 1.55 mmol/L,HDL-C 1.29 mmol/L,此后长期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伲福达)20 mg,2次/d;阿司匹林75 mg,1次/d口服.

    作者:张斌;陶祥;葛卫红;李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