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格列吡嗪致乳腺增生

蔡爱平;宋佃军

关键词:格列吡嗪, 口服, 空腹血糖, 糖尿病, 黄连素, 症状, 诊断, 尿糖, 尿频, 检测, 患者
摘要:患者男,66岁.因尿频、消瘦、口干、全身无力等症状,来我院就诊.检测尿糖(++),空腹血糖8.3mmol·L-1,诊断为糖尿病.给予格列吡嗪2.5 mg,1次/d口服;黄连素0.5 g,3次/d口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第11例--肌肉、关节疼痛10月余,胸闷、气喘6个月,高热、足痛2天

    1病例摘要患者女,80岁,农民.因高热,左足背肿胀痛,不能行走1 d,于2003年8月22日收住我院.患者于2002年12月1日,因腰痛、双膝关节疼痛在我院风湿免疫门诊就诊,检测:ASO<250U·mL-1,RF 1:32,CRP 80 μ g·mL-1,ESR 100mm· h-1.

    作者:路成吉;杨素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氨苄西林致多器官损伤

    患者男,25岁.因感冒于2000年6月15日在当地诊所就诊,给予氨苄西林钠5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连续治疗3 d.

    作者:杨蕙榕;施灵波;李慧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头孢氨苄/甲氧苄啶胶囊致过敏反应

    患者女,32岁.因患急性扁桃体炎在家中口服复方头孢氨苄胶囊(头孢氨苄/甲氧苄啶)2粒,根据说明书要求于饭前半小时空腹服用.约20 min后,患者出现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症状.约1 h后臀部及四肢出现散在红色丘疹,四肢丘疹为黄豆粒样大小,而臀部则为米粒状,药疹部位奇痒难忍,同时感到胸闷气短,出现全身发冷等症状.急送医院抢救.查体:T 38.5℃,P 120次·min-1,R 30次·min-1,BP75/45 mmHg(1 mmHg=0.133 kPa),化验血象正常.立即给予吸氧,地塞米松20 mg静注,异丙嗪50mg肌注,阿司咪唑10 mg口服.约20 min后症状逐渐缓解,5 h后以上症状消失.两个月后又因上呼吸道感染,口服复方头孢氨苄胶囊2粒后,再次出现同样症状.追问病史:患者自诉曾有过磺胺类药物过敏史.

    作者:毕宏文;王晓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米塔扎平的不良反应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成药致肝炎的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中成药所致肝损害的相关药物、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对本院1991-2003年收治的103例中成药所致肝炎进行统计,从发病趋势、相关药物、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中成药所致药物性肝炎,以治疗骨关节病药物占首位,其次为皮肤病用药.临床表现以肝细胞损害为主,也有表现为胆汁淤积型肝炎者.经西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绝大部分痊愈和好转.结论:中成药所致肝损害集中发生于治疗骨关节病与皮肤病两类药物,表明该两类药物可能含有某些肝毒性成分或者与配伍等因素相关,确切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加强临床监测和信息交流有助于及时发现及预防肝损害的发生.

    作者:郭丽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多西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

    多西紫杉醇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的M期,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抗肿瘤效果与紫杉醇相当,或对部分肿瘤的疗效稍高于紫杉醇.临床上主要用于卵巢癌、转移性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疗效显著.多西紫杉醇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液体潴留、血管性水肿、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等.本文就多西紫杉醇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上采取的预防和常规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吴洪斌;陆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系列问答76--药物不良事件是否即为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硫普罗宁致寒战、高热

    患者男,40岁.因患肺结核应用抗结核药物1个月,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尿黄3 d,于2002年3月6日入住我院.既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作者:修国静;李青;王彦君;梁宝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儿童长期服用复方甘草合剂致药物精神依赖

    患者男,16岁.约5岁时开始服用复方甘草合剂镇咳,开始时10 mL,3次/d.因患者儿时体质较弱,经常感冒,感冒咳嗽后均使用复方甘草合剂治疗,以致后来每次感冒后患者均主动服用复方甘草合剂.从大约7岁后,患者在未患病时也要求服用复方甘草合剂,且剂量逐渐增大,至今一次服用100 mL;并自述口感好,服用后很舒服,定期要求其父母为其购买复方甘草合剂,有时自己到医院购买;如发现家长从医院回来后未为其购买复方甘草合剂,会出现明显的抵触情绪.考虑到可能是产生的药物精神依赖,其母于2003年1月向医院临床药师咨询.

    作者:杨珺;高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氯波必利致焦虑抑郁症

    患者女,50岁.因间歇性上腹部胀痛20年,今年初再次发作,服用多种胃病药治疗无效,于2003年3月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9年前因心动过缓在某医院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既往无精神病史,有双黄连过敏史.查体:T 36.5℃,P 80次·min-1,BP120/76 mmHg(1 mmHg=0.133 kPa).

    作者:徐运平;唐军建;李修源;李德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利福平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研究

    目的:研究利福平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9例(25~59岁)利福平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患者采用血管穿刺或动静脉外瘘,进行个体化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与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经透析和药物治疗后29名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症状逐渐消失,尿量增多、恢复正常,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分别由高2091.3 μmol·L-1、55 mmol·L-1降至正常.结论:及时恰当地给予透析、药物等综合治疗利福平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杨立明;姜燕;王利然;金福花;王喜超;张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替勃龙片引发药物性肝炎

    患者女,49岁.因肝功能异常2个半月,于2003年10月1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自幼感染乙肝病毒,HBeAg(-),HBV DNA(-),肝功能一直正常.于2003年7月末自觉乏力,7月24日到医院就诊,发现ALT 154 U·L-1,自认为是乙型肝炎活动,口服一般保肝药物治疗.

    作者:赵艳茹;霍敏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头孢曲松过敏致死

    患者女,23岁,因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10余年,加重1d,于2003年10月26日就诊.否认有药物过敏史.查体:T 37.4℃,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及少许湿啰音,心脏浊音界不扩大,HR 110次·min-1,、心律整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不肿大,双下肢无浮肿.血常规:WBC 15.5×109·L-1,N 0.94,L 0.06,Hb 140 g·L-1;血生化:Na+132 mmol·L-1,Cl-96 mmol·L-1,K+4.6 mmol·L-1,BUN138 mmol·L-1.诊断: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

    作者:赵云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碘化油和丝裂霉素介入治疗致严重过敏反应2例

    例1男,8岁.因左臀部硬化性纤维瘤,于2003年7月8日在我院行介入放射治疗.治疗前经静脉作碘过敏试验(-),上午9:40在CT引导下向肿瘤局部穿刺,注入碘化油20 mL,同时使用丝裂霉素10 mg抗肿瘤治疗.约15 min后,患者逐渐出现刺激性干咳,由轻到重,伴有恶心、呕吐.

    作者:陈宁;何绥平;梁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西布曲明不良反应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过敏反应

    患者男,71岁.主诉咳嗽、咯痰10余年,加重1 d,于2003年1月15日入院.患者10多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白色粘痰,持续1月左右自行好转,此后常因受凉感冒引起咳嗽,咯痰发作,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并逐年加重,服用消炎、止咳药治疗好转.

    作者:孙素馨;孙晓芹;杜小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膦酸盐类抗骨质疏松药的眼部不良反应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林可霉素致死亡

    患者女,49岁.因牙痛5 d,在家自服中药治疗未见好转,于2003年1月31日零时30分到某医院就诊.无过敏史.

    作者:吴和清;徐媛;易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连续静滴左氧氟沙星和丹参引起高热

    患者男,78岁.因尿频、尿急、尿痛,伴腰痛3 d,发热2 d,于2003年6月13日入院.既往有多年高血压、膀胱结石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 38.9℃,P 118次·min-1,R 18次·min-1,BP 140/80 mmHg(1 mmHg=0.133 kPa),急性热病容,咽轻度充血.血象:WBC 15.1×109·L-1,N 0.938,Hb 129 g·L-1,PLT 137×109·L-1;尿常规:WBC(+),PRO(+++).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入院当日给予第1组药物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盐酸左氧氟沙星0.4 g,第2组药物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丹参冻干粉针剂1.2 g静滴治疗.输第2组药物约50 mL时,患者突然出现畏寒、寒战,口唇、指端发绀.

    作者:刘海燕;谢建中;刘芳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头孢曲松钠致上腹绞痛

    患者女,26岁.因发热2 d,于2003年6月9日入院.查体:T 38.4℃,BP 120/75 mmHg(1mmHg=0.133 KPa),P 80次·min-1,咽部充血,其余未见异常.胸透:双肺未见异常.

    作者:赵大贵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