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十五味松石丸引起严重肾功能损害

卢海儒;刘志勤

关键词:二十五味松石丸, 慢性乙型肝炎, 双下肢浮肿, 患者, 藏医院, 自制, 头晕, 痛感, 胶囊, 活动, 藏药
摘要:患者女,38岁.因患慢性乙型肝炎4年余,自1999年7月28日开始服用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每日1丸(1 g),至2002年7月停服,期间服用某藏医院的自制胶囊3种(成分不详),早、中、晚各服1种,每次1~3粒,至2003年1月18日.从2002年12月起,患者感到头晕、乏力、纳差,颜面及双下肢浮肿,活动后加重,偶有腰部酸痛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茶素胶囊致肝损害4例

    2001年10月~2002年10月,我院共收治了4例因服用减肥药物茶素胶囊而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雪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胞磷胆碱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多器官系统损伤

    胞磷胆碱(citicoline)又名尼可林为核苷衍生物,可增强脑干网状结构,尤其是与意识密切相关的上行网状结构激动系统的机能;增加锥体系统的机能,改善运动麻痹;改善大脑循环,通过减少大脑血流阻力,增加脑组织血流而促进大脑物质代谢,对促进大脑功能恢复和促进苏醒等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郑雅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瑞典有关安乃近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奥扎格雷钠致舞蹈症2例

    奥扎格雷钠(sodium ozagrel),为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塞和脑梗塞所伴随的运动障碍疾病.我院在1998年~2003年临床应用过程中,有2例出现舞蹈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桂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联苯双酯致儿童AST异常升高

    患者男,8岁.因乏力、腹胀2个月,加重3周,于2002年4月11日来我院就诊.患儿自幼发现HBsAg(+),在学龄前曾经检测过2次肝功能,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2个月前患儿自觉乏力,思睡,腹胀,便秘.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测肝功能:ALT 238 U·L-1,AST 96 U·L-1,T-Bil 9.34μ mol·L-1;HBsAg(+),HBeAg(+),抗HBc㈩,HBV DNA 1.1×108 copies·ml-1,B超示肝脏弥漫性病变,胆囊壁毛糙.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给予联苯双酯7.5mg,tid治疗.

    作者:白淑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临床研究进展

    本文对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除治疗高血压外还具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逆转左心室肥厚,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偏头痛、房颤复律后复发,脑保护,肾保护,抗肿瘤等多方面的作用,安全性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林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氟康唑片致过敏反应

    患者男,42岁.因双脚患有脚癣多年,近来加重并感染,于2002年6月21日来我院就诊.医嘱给予氟康唑片口服治疗.当日晚餐后患者口服氟康唑片200 mg,服药后4 h左右开始出现较严重恶心、呕吐,同时出现腹泻,随后周身严重瘙痒,出现皮疹,尤以胸部和四肢更为严重,继而发生排尿困难.患者随即来院就诊,根据症状,考虑是药物过敏反应,立即静滴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 ml,tid,口服赛庚定片4 mg,bid.2 d后患者皮疹部位开始脱皮,7 d后症状完全消失.询问病史,患者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作者:石舵;王占军;李佳青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控制情况及其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控制情况及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在我院门诊就诊的955例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情况及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者使用较多的降压药物是硝苯地平控释片(伲福达)、硝苯地平片剂(心痛定)和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分别占所有被调查患者的69.8%、30.8%和27.5%.其次是吲达帕胺(寿比山)、依那普利(怡那林)、特拉唑嗪(高特灵)、贝那普利(洛汀新)和卡托普利.日常血压收缩压控制理想者(<140mmHg)约占患者的50%,舒张压控制理想者多于收缩压控制理想者.服药后不良反应中,钙离子拮抗剂以踝部水肿、利尿剂以低血钾多见,ACEI类药物主要表现为干咳,β受体阻滞剂以心动过缓为主要不良反应,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直立性低血压.治疗依从性的调查还表明约半数高血压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存在不正确现象.结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多,且总体血压控制良好率不高.

    作者:聂英娟;钱远宇;任素琴;杨晓秋;郭代红;孟庆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西咪替丁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男,43岁.因胃溃疡服用西咪替丁治疗.

    作者:闫四民;陈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奇正消痛贴膏引起接触性皮炎8例

    奇正消痛贴膏是一种骨伤科、外科常用的外敷贴膏,因疗效较好,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我科于2002年2月~2003年3月曾诊治8例因外用该药后所致的接触性皮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武;武秀芹;王昕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16岁以下少年儿童慎用阿司匹林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全株有毒,主要成份是乌头碱.有抗炎、消肿、镇痛、镇静、增加机体免疫力等功效,临床应用较广.若应用不当可引起中毒,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我院抢救草乌致心律失常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俊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警惕抗菌药物与乙醇相互作用致双硫仑样反应

    近年来抗菌药物与乙醇相互作用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呈明显增加,本文就此反应发生机制及相关抗菌药物予以分析探讨.其中主要涉及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以期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关注,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虞宁娜;吴笑春;辛华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干扰素与利巴韦林合用出现的不良反应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左氧氟沙星致跟腱炎并高热

    患者男,42岁,因发热胸闷4d,于2003年3月6日来院治疗,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8.3℃,P 106次·min-1,R 22次·min-1,BP 130/75mmHg(1mmHg=0.133kPa),右肺第七肋下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心律规整,无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张力正常,各种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化验:WBC7.6×109·L-1,N 0.71,胸片显示:右肺胸腔积液.经临床诊断为右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作者:周军;段福贞;王金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双环类抗抑郁药文拉法辛中毒的救治

    文法拉辛为一新的抗抑郁药,是一种与其他抗抑郁药结构不同的双环化合物,本文对其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加以探讨,以引起临床注意.

    作者:黄韶清;邱泽武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我院近2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范围广、种类多的一类药物,而我国至今对其尚未制定统一的治疗指南,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今将近2年来我院有关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简介如下:

    作者:关英;郑彦云;徐峰;陆平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甘露消毒丸致马兜铃酸肾病2例

    例1女,35岁.2003年4月体检B超时发现双肾缩小,左肾7.9 cm,右肾7.7 cm,立即化验血清Cr225 μ mol·L-1,BUN 14.5 mmol·L-1,Hb 9.3g·L-1.追问病史,患者自1998年起,考虑到甘露消毒丸清肝胆利湿热效佳,长期按照说明书用量口服,间断用药近4年,总计约服10瓶,停用已2年.

    作者:朱光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水飞蓟宾对阿霉素心肌毒性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黄酮类化合物水飞蓟宾(SB)对阿霉素(Dox)所致小鼠心肌毒性的影响,为临床上防护Dox毒性提供依据.方法:以Dox处理的昆明种小鼠为模型,测定预先给予SB的小鼠血清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心脏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SB可拮抗Dox所致CK、AST活性升高,并能降低心脏MDA含量.结论:SB能明显减少Dox诱发的心肌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从而显著减轻其心脏毒性.

    作者:王会敏;廉红兴;徐纪军;李海山;陈新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榄香烯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榄香烯乳注射液属二类抗肿瘤新药.其主要成分为中药温莪术提取物β-榄香烯,属挥发油类,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榄香烯乳注射液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静脉炎、发热、疼痛、诱发出血、过敏反应和药液外渗(漏)致局部组织坏死等.本文对其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加以介绍.

    作者:陶喜民;高文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