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若干处方药撤出市场的回顾与思考

张石革

关键词:处方药, 不良反应, 市场, 教训与思考
摘要:由于市场效益和临床需求的驱动,对新药的结构修饰或新化学单体的开发异常迅猛,但鉴于新药上市审批程序的缺陷和生产前临床试验病例数量的限制,近年来为数不少的新药相继被发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而退出市场,上市和撤出货架的间隔周期也日趋缩短.因此,临床医师和药师应慎重地选择和合理应用新药.另对新药评价和上市后监测的模式也尚待我们思考.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第3例--乏力、纳差、尿黄、肝功能异常

    病历摘要:患者女,41岁.因反复乏力、纳差、尿黄3个月,于2001年8月29日来我院就诊.

    作者:徐艳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抗生素滥用的根源及其合理使用的策略

    抗生素滥用现象已引起国内外的严重关注,本文综述了抗生素滥用的根源及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策略.抗生素滥用根源包括治疗从经验出发、对医生及患者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患者对抗生素不切实际的期望、经济因素等;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策略包括对医生处方进行干预、实施抗生素控制政策、采用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对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引入临床治疗指南、对医疗过程进行审核与反馈以及对特定人群进行疫苗接种等.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需要医生、药师、患者的通力协作,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减少耐药性产生的机会,终提高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

    作者:张波;徐小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美托洛尔与溢乳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硫普罗宁注射液致呼吸困难2例

    例1男,36岁.因乙肝病史6年,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尿黄1周入院.患者1周来自觉纳差,腹胀,恶心欲吐,厌油,精神不振,乏力.

    作者:柯贤章;李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94例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94例老年患者ADR的分布及相关因素.方法:从我院历年的患者ADR报告表中,选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报告表,逐项统计整理.结果:①老年患者ADR占39.5%,男>女;原患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及感染性疾病居多.②94例老年患者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为主,列居第一、二位.③诱发ADR的药物主要是抗菌药物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结论:老年人药物治疗中,合并用药及原患疾病状况等情况与ADR的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何绥平;梁健华;安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系列问答37--何谓重点药品监测?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静滴致大小便失禁

    患者男,60岁,因布-加氏综合征入院,入院查体:T 37℃,BP 125/100mmHg,P 80次·min-1,二便正常,无腰痛史.

    作者:李艳玉;苏秀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氟哌利多引起QT间期延长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氟康唑引起急性药物性肝炎

    患者女,68岁,因发热,皮疹,双下肢关节酸痛8d,于2000年11月24日入院.查体:T39.0℃,上胸部可见片状红色斑丘疹,分布不均匀.

    作者:米润昭;孙晓云;耿素辉;王君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左氧氟沙星致速发型过敏反应

    患者男,74岁,因患肺炎住院.患者入院后首次接受左氧氟沙星(利复星)100ml,静滴,约30min时患者出现气喘,面色潮红,烦躁不安.查体:体温正常,P 78次·min-1、R 30次·main-1、BP 120/80mmHg.

    作者:余莉莎;汤惠敏;闫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安乃近、安痛定复方磺胺甲噁唑并用致血小板降低

    安乃近与安痛定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常用于退热、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等,但临床对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应予重视.本文就1例应用安乃近、与安痛定及复方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引起一过性骨髓抑制并加重肺部感染的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作者:姜楠;王玉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曲马多引致强烈呕吐

    患者男,81岁,1年前发现患肺癌,考虑到患者年龄较高,一直未进行化疗和放疗.患者近来出现胸部疼痛,难以忍受,给予口服曲马多(奇曼丁)100mg,胃复安10mg.

    作者:吴庆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利巴韦林致皮肤过敏

    患者男,53岁,因鼻塞、流涕、咽痛伴发热1d,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于2000年1月4日下午在门诊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利巴韦林注射液0.3g静脉点滴,1h后患者自感双上肢皮肤奇痒难忍,继而开始出现散在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且逐渐增多,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红色丘疹,有的迅速融合成片,局部皮肤轻度水肿,尤以前臂内侧明显,呈对称性分布,压之褪色,并有抓痕.

    作者:马武祥;曹洪流;王进;隋迎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防治

    本文介绍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致精神症状、癫痫发作及听视力下降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并对其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作者:伦新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头孢唑林钠过敏致死

    患者男,53岁,因畏冷,乏力,全身酸痛,咽喉肿痛3d来医院就诊.查体:T 38.4℃,神清,双侧扁桃体Ⅱ°肿大,无脓性分泌物.

    作者:黄全福;陈佳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膦甲酸的肾毒性

    膦甲酸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治疗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研究表明,应用膦甲酸治疗期间可发生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贫血、发热、呕吐等副作用,膦甲酸的肾毒性主要有以下表现: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病理改变表现为肾小球新月体形成、肾小管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性尿崩症等.

    作者:卢文宁;黄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系列问答38--医疗机构在ADR监测报告工作中有何作用?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母亲服甲状腺素片致乳儿药源性甲亢

    患儿男,53d,因全身皮肤黄染伴多动、易惊、腹泻50d,于2000年7月14日入院.其母于2年前行甲状腺切除术,术后持续口服甲状腺素片40mg·d-1,妊娠及哺乳期未停服.

    作者:许慧芹;王秀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塞来昔布与罗非昔布的不良反应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利巴韦林颗粒剂引起婴儿体温下降

    男婴,8个月,因发热、流鼻涕3d就诊,检查:T 38.5℃.初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青霉素静脉滴注,连用3d.于用药第2天,突发生高热惊厥,眼结膜充血.第3天症状加重,T 40℃,嗜睡伴有腹泻.

    作者:方世平;王燕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