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4例滥用非麻醉性镇痛药浅析

范建荣;刘茂顺;李彦芹

关键词:非麻醉性镇痛药, 依赖性, 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非麻醉性镇痛药滥用及其导致的依赖性情况.方法:以门诊超量购取非麻醉性镇痛药者为对象,进行记录、随访、调查、分析并作出诊断.结果:非麻醉性镇痛药的滥用大多因医源性滥用所致,其导致的依赖性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论:广泛宣传、合理用药是减少其滥用的关键.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丹参注射液引起药物性肝炎

    患者女,57岁.因乏力、纳差、尿黄5天,1998年11月10日入院.患者于半月前因双下肢麻木,在当地医院诊治,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下肢麻木感好转,继续治疗.静滴1周后自觉明显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自服“胃舒冲剂”治疗无效.近2天发现尿黄,如浓茶色,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同时发现眼黄,皮肤瘙痒和大便灰白,以肝炎转入我院.患者既往无肝炎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和长期饮酒史.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未见皮疹、肝掌和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脏肋下未及,脾肋下及边,腹水征(-),双下肢不肿.化验检查:ALT 848U/L,AST775U/L,GGT 119U/L,T-Bil 206.1μmol/L,D-Bil122.1μmol/L,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给予强力宁和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3周后,肝功能正常出院.

    作者:张跃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西沙必利致小儿锥体外系反应

    患者男,11岁,体重34kg,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上腹饱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于1999年12月1日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予西沙必利5mg×10,回家空腹服药5mg,1h后,出现颈部扭转、言语不清1h而再次就诊.患儿不发热,无腹泻,无其它神经系统症状.既往无类似服药史和神经系统病史.查体: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说话吐字含糊欠清,双眼上吊,面部皮肤发紧,头向后倾,斜颈,颈部向左侧扭转,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未同时服用其它药物,故初步考虑为该药所致锥体外系反应,遂对症处理: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654-2 5mg加入小壶,速尿20mg静脉冲入,经上述处理后,症状缓解.

    作者:要林青;方娟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雷尼替丁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女,35岁,因患有十二指肠溃疡3年,于1998年6月10日服用雷尼替丁1粒(150mg),30分钟后双耳、颈部奇痒,颈胸部出现皮疹并迅速向全身蔓延,皮肤蚁走样麻木、逐渐烦躁、心慌、胸闷、四肢乏力、神智不清、胡言乱语.来院急诊,查体:呈现谵妄状态,面色苍白,四肢冷,脉扪不清.颈、胸、腹、四肢广泛荨麻疹.心音低钝,心率每分钟135次,血压52/0mmHg (7/0 kPa),呼吸急促,立即肌注肾上腺紊1mg,静注50%葡萄糖注射液20ml加地塞米松10mg,静滴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300ml加多巴胺150mg,0.5h后脉搏能扪清,皮肤复暖,血压105/71mmHg,神志恢复,观察6h,血压稳定在112/75mmHg,皮疹消退,自觉症状消失后离院.本患者既往无药敏史,也未并用其它药.

    作者:赵小平;印茂菊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长春新硷化疗引起肠梗阻3例

    长春新硷是抗肿瘤治疗常用化疗药之一,临床已使用多年,多选用联合化疗方案,我院使用长春新硷(VCR)化疗引起肠梗阻3例,现报道如下:例1,女性,68岁,于1994年2月14日在我院诊为:左上肺腺癌并胸膜、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于2月22日行VCM方案化疗,VCR 2mg;2月23日环磷酰胺(CTX) 800mg,甲氨蝶呤(MTX) 20mg,3月1日VCR 2mg.3月2日出现呃逆、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平片示左侧小肠扩张,有气液平,诊为肠梗阻,给予胃肠减压,灌肠,西沙比利5mg,每日3次口服,渐恢复肠道功能.

    作者:王爱珍;裴保香;谭次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药物与高催乳素血症

    催乳素由下丘脑催乳素释放因子和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调节,生理情况下抑制性影响占优势.引起高催乳素血症的原因有多种,药源性因素是其中之一.本文对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的药物进行了概述,并给出了预防和处理药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可供选择的几种方法.

    作者:魏桂林;徐小薇;李大魁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哌拉西林钠致过敏性休克诱发急性心梗

    患者女,5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年,加重5天,于1998年6月以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收入住院,发病以来无盗汗、胸痛、心悸及气促.既往无冠心病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38.4℃,R 19次/min,BP 110/70mmHg,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口罗音,心脏和腹部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2.5×109/L,N0.89,胸片为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

    作者:吴茂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489例药源性血尿文献分析

    本文通过对1980~1998年间国内医药文献有关药源性血尿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共有86种药物引起血尿,其中以解热镇痛抗炎药品种数及例数多(22种,230例),而感冒通片则排在首位(99例),占全部病例的20.25%.并对引起药源性血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建议应注意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

    作者:吴苑珊;郑企琨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非甾体类抗雄性激素药物引起的肝损害

    本文搜集了《MEDLINE》光盘上1990~1999年所记录的非甾体类抗雄性激素药物氟他胺和比卡鲁胺引起的肝损害病例,及本院发生的肝损害致肝肾衰竭致死病例,介绍了此两药在各国发生肝损害的情况及该国对此采取的措施,详细阐述了其发生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防范措施和治疗方法,特别强调了美国FDA以及~日本化药公司、美国Sching-Plough公司对上述两药导致肝损害发出的警告.为此建议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禁用氟他胺和比卡鲁胺,对肝功能不全或有肝病史患者应慎用或权衡利弊,其他患者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至少每月1次.

    作者:周颖;鲁云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去痛片致严重龟头溃烂

    患者男,38岁,于1999年11月5日,因患牙痛,经拔牙后服头孢氨苄胶囊、消炎痛、替硝唑、维生素B6等药.服后30min,因痛未止,遵医嘱服用去痛片1片(0.5g),服后约20min,自感全身不适,有异样感,随即感到阴部、龟头发痒,3h后阴囊部红肿,包皮和龟头水肿、疼痛、瘙痒难忍.8h后出现弥漫性糜烂,乳白色脓性分泌物.立即停药,并用抗过敏药治疗.经口服敏迪、强的松、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麦迪霉素等药,tid,并同时用呋喃西林(1:10000)液湿敷,tid.3天后痒痛症状消失,局部溃烂明显好转.停用口服药,改用局部用药.1周后包皮、龟头皮肤逐渐脱屑痊愈.事后未曾注意,于1999年11月30日,因患头痛,自服去痛片,服后约20min,自感全身不适,下身有异样感,随后又出现上述症状,即用抗过敏药,3h后症状消失.

    作者:张安发;陈兴成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131例围手术期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1999年围手术期病例131例,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种类,用药频度,联用,用药天数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魏建英;康淑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肠外营养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目的:对肠外营养(PN)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进行调研和文献复习.方法:从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数据库1995~ 1998年调出2947条药物不良反应,检索国内PN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有关文献.结果:全军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数据库中调出PN不良反应59例,占2%.PN支持中主要并发症有肠源性感染、淤胆等.结论:应用PN支持时,应全面综合考虑疗效-副作用-价格三方面因素,正确合理应用营养支持.

    作者:阎媛媛;张志萍;周筱青;任浩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致过敏性休克死亡/吗丁啉致月经推迟/吗丁啉致精神忧郁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成员国及参加时间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34例滥用非麻醉性镇痛药浅析

    目的:分析非麻醉性镇痛药滥用及其导致的依赖性情况.方法:以门诊超量购取非麻醉性镇痛药者为对象,进行记录、随访、调查、分析并作出诊断.结果:非麻醉性镇痛药的滥用大多因医源性滥用所致,其导致的依赖性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论:广泛宣传、合理用药是减少其滥用的关键.

    作者:范建荣;刘茂顺;李彦芹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倍他米松下鼻甲封闭致嗅觉丧失

    患者男,77岁.反复鼻塞、流涕、喷嚏多年,伴鼻出血1周,于3月31日就诊,检查:双侧鼻粘膜充血、水肿,双侧下鼻甲肥大,贴近鼻中膈.诊断:过敏性鼻炎.无嗅觉丧失史.给予倍他米松(得保松)1ml双侧下鼻甲封闭,口服赛特赞10mg,qd,嘱病人10天左右复查.4月7日病人复查,出血停止,喷嚏、流涕减少,经用1%地卡因下鼻甲前端表麻后行第2次得保松封闭治疗.经第2次治疗后病人鼻塞、喷嚏、流涕明显减轻,5天左右病人嗅觉丧失,给予维生素B1、谷维素治疗.7个月后病人嗅觉未恢复.

    作者:李占英;王鹤尧;屈桂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静滴三磷酸腺苷致荨麻疹2例

    患者女,72岁,2年前因大便性状改变来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就诊,确诊为直肠癌,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恢复良好,并进行了3次化疗,今于1999年9月27日入院再次进行化疗.第1天给予5-Fu0.5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第1组);三磷酸腺苷(ATP) 40mg、辅酶A(COA)100u、维生素B60.2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第2组),输完约30min,患者自感皮肤瘙痒,但无胸闷气短、心悸等不适.

    作者:娄必春;徐春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优良缓泻剂——比沙可啶

    长时间的便秘,一方面使某些物质在大肠内的腐败作用加强,产生的有毒物质增加;另一方面有毒物质在大肠内停留时间加长而被肠道的吸收增加,给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其结果轻者引起智力下降、食欲减退、头晕乏力等;重者可出现中毒症状,如精神紊乱、定向能力障碍、昏睡或昏迷等.另外,长期的便秘可引起痔疮、肛裂、直肠溃疡等[1].

    作者:徐文跃;曹纪兴;陈幼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头孢氨苄胶囊致心律失常

    患者男,16岁.因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半小时于1999年6月26日急诊人院.患者由于左眼球结膜充血当地诊所诊断为“结膜炎”,给予头孢氨苄胶囊0.25g口服,半小时后突然出现心悸、胸闷、恶心、大汗、面色苍白、全身乏力,不伴发热、头痛、头晕,无咳嗽,无大小便失禁.既往体健.入院查体:T36.3℃、P 100次/min、R 20次/min、BP 100/40mmHg,神志清,自动体位,全身皮肤出现花斑,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超声心动图示:各房室、室间隔未见异常.

    作者:赵丽岩;康玮;王建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头孢曲松致重症急性心功能衰竭、脑水肿

    患儿男,4m,8kg.因咳嗽3天,于2000年3月19日以“上呼吸道感染”收住院.WBC15.0×109/L,N0.72,L0.28.入院后给予常规超声雾化、止咳、对症抗炎治疗.抗生素选用头孢唑林0.5/日静滴,第2日改为头孢曲松(菌得治),0.6/日分两次静漓.第1次菌得治静滴约1/2量(12:30pm)时患儿出现精神烦燥,哭闹不安,面色潮红.听诊:心率240~250次/min,无杂音,肝脾未触及.给予冬眠灵、非那根各8mg静注,无效,1h后重复1次,仍无效,于3pm给于毒毛旋花子甙K0.06mg静注、呋塞米6mg静注,症状稍缓解,心率下降至180次/min.当第2次静滴菌得治过程中再次出现烦燥不安、哭闹.查体:T36.2℃,精神时而烦燥,时而萎靡,神志略痴呆.

    作者:李善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药物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第5节流行病学实验研究1定义、基本特征和用途流行病学实验(epidemiological experiment)就是指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所研究的干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后,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等,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效应上的差别,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作者:詹思延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