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林青;方娟娟
第5节流行病学实验研究1定义、基本特征和用途流行病学实验(epidemiological experiment)就是指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所研究的干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后,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等,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效应上的差别,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作者:詹思延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女,57岁.因乏力、纳差、尿黄5天,1998年11月10日入院.患者于半月前因双下肢麻木,在当地医院诊治,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下肢麻木感好转,继续治疗.静滴1周后自觉明显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自服“胃舒冲剂”治疗无效.近2天发现尿黄,如浓茶色,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同时发现眼黄,皮肤瘙痒和大便灰白,以肝炎转入我院.患者既往无肝炎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和长期饮酒史.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未见皮疹、肝掌和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脏肋下未及,脾肋下及边,腹水征(-),双下肢不肿.化验检查:ALT 848U/L,AST775U/L,GGT 119U/L,T-Bil 206.1μmol/L,D-Bil122.1μmol/L,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给予强力宁和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3周后,肝功能正常出院.
作者:张跃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男,35岁,因突然出现持续心前区疼痛,向左肩背部及左前臂放射,伴大汗,胸闷,无发热,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和呕吐,休息后不缓解.病人有吸烟、饮酒史,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药物过敏史.查体BP 130/80mmHg,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min,律齐,心音有力,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做心电图示v1-v2导联,ST段抬高>0.2mV,肌钙蛋白Ⅰ(TnI)可疑阳性,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清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明显升高.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前壁心梗”于1998年7月21日收治住院.
作者:李静;庞扶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男,59岁.1999年3月2日因“全身关节痛6年,双膝关节肿痛1月”入院治疗.患者6年前开始出现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入院前1月疼痛加剧,双膝关节尤甚.经查体及各项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25mg/dL,其余正常;血沉104mm/lh;类风湿因子阳性),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给予金诺芬(瑞得)3mg,po,bid;雷公藤多苷10mg,po,bid;芬必得0.3g,po,bid;联合激素地塞米松治疗.3月5日出现肉眼血尿1天,无尿急、尿频、尿痛、腰痛、发热等,查尿常规:蛋白25mg/dL,RBC 250/μL,疑为瑞得引起,在其它药物继续治疗情况下,停用瑞得,血尿消失.3月6日复查尿常规:蛋白25mg/dL,余正常.
作者:张玉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万古霉素以其对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MRSA)的良效而著称,关注其不良反应并尽量避免其发生是合理用药内容之一.本文对与万古霉素相关的红人综合征(RMS)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多数报道认为:RMS是在快速静脉输注万古霉素的过程中发生的、由组胺介导的一种反应.此反应以脸、颈及躯干上部斑丘疹样红斑为特征.本文对其发生机制及发生率的不同看法根据文献进行了分析,亦介绍了发生RMS后的处理方法与预防措施.
作者:谢晓慧;刘法永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男,11岁,体重34kg,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上腹饱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于1999年12月1日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予西沙必利5mg×10,回家空腹服药5mg,1h后,出现颈部扭转、言语不清1h而再次就诊.患儿不发热,无腹泻,无其它神经系统症状.既往无类似服药史和神经系统病史.查体: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说话吐字含糊欠清,双眼上吊,面部皮肤发紧,头向后倾,斜颈,颈部向左侧扭转,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未同时服用其它药物,故初步考虑为该药所致锥体外系反应,遂对症处理: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654-2 5mg加入小壶,速尿20mg静脉冲入,经上述处理后,症状缓解.
作者:要林青;方娟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女,35岁,因患有十二指肠溃疡3年,于1998年6月10日服用雷尼替丁1粒(150mg),30分钟后双耳、颈部奇痒,颈胸部出现皮疹并迅速向全身蔓延,皮肤蚁走样麻木、逐渐烦躁、心慌、胸闷、四肢乏力、神智不清、胡言乱语.来院急诊,查体:呈现谵妄状态,面色苍白,四肢冷,脉扪不清.颈、胸、腹、四肢广泛荨麻疹.心音低钝,心率每分钟135次,血压52/0mmHg (7/0 kPa),呼吸急促,立即肌注肾上腺紊1mg,静注50%葡萄糖注射液20ml加地塞米松10mg,静滴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300ml加多巴胺150mg,0.5h后脉搏能扪清,皮肤复暖,血压105/71mmHg,神志恢复,观察6h,血压稳定在112/75mmHg,皮疹消退,自觉症状消失后离院.本患者既往无药敏史,也未并用其它药.
作者:赵小平;印茂菊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对肠外营养(PN)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进行调研和文献复习.方法:从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数据库1995~ 1998年调出2947条药物不良反应,检索国内PN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有关文献.结果:全军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数据库中调出PN不良反应59例,占2%.PN支持中主要并发症有肠源性感染、淤胆等.结论:应用PN支持时,应全面综合考虑疗效-副作用-价格三方面因素,正确合理应用营养支持.
作者:阎媛媛;张志萍;周筱青;任浩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男,52岁,主诉乏力纳差尿黄1周.入院查体:血压130/70mmH-g,皮肤巩膜黄染,心肺正常,腹软肝右肋下1cm质软,脾肋下未触及.既往无药敏史.化验:总胆红素86μmol/L,ALT 326U/L,AST 120U/L,GT 110U/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诊断: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口服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B,肝太乐,中药等.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ml,大约滴入150ml左右患者突然出现烦燥不安、神志不清、呕吐、四肢抽搐.测血压260/130mmHg,立即心痛定20mg研末灌服,利血平1mg肌肉注射,10min后血压降到200/110mmH-,抽搐停止,给于吸氧30min后血压降至170/100mmHg,神志清醒,主诉头痛,密切观察血压及一般情况均逐步恢复正常.
作者:赖兰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女,退休职工.因尿道口红肿、疼痛等泌尿道感染症状,于2000年2月7日在外院就诊,给予甲硝唑0.4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2次/日;庆大霉素8万u+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1次/日,治疗3天,效果不佳.
作者:李玉琪;曹学峰;李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本文搜集了《MEDLINE》光盘上1990~1999年所记录的非甾体类抗雄性激素药物氟他胺和比卡鲁胺引起的肝损害病例,及本院发生的肝损害致肝肾衰竭致死病例,介绍了此两药在各国发生肝损害的情况及该国对此采取的措施,详细阐述了其发生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防范措施和治疗方法,特别强调了美国FDA以及~日本化药公司、美国Sching-Plough公司对上述两药导致肝损害发出的警告.为此建议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禁用氟他胺和比卡鲁胺,对肝功能不全或有肝病史患者应慎用或权衡利弊,其他患者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至少每月1次.
作者:周颖;鲁云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男,16岁.因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半小时于1999年6月26日急诊人院.患者由于左眼球结膜充血当地诊所诊断为“结膜炎”,给予头孢氨苄胶囊0.25g口服,半小时后突然出现心悸、胸闷、恶心、大汗、面色苍白、全身乏力,不伴发热、头痛、头晕,无咳嗽,无大小便失禁.既往体健.入院查体:T36.3℃、P 100次/min、R 20次/min、BP 100/40mmHg,神志清,自动体位,全身皮肤出现花斑,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超声心动图示:各房室、室间隔未见异常.
作者:赵丽岩;康玮;王建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男,74岁,因无明显诱因周身无力且有午后低热,拍片示肺结核,于1999年6月28日入院.入院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及环丙沙星治疗.7月9日查肝功能异常ALT 1055U/L,γ-GT154U/L,胆红质31.7μmol/L,TP 60g/L,ALP26g/L,GLP 34g/L.加用保肝药物硫普罗宁0.2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当输入少量液体时,患者出现周身皮肤瘙痒,并伴有面部、双上肢、前胸,后背部皮肤潮红,散在红色斑疹,测BP 75/45mmHg.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液,予氟美松5mg静推,1%肾上腺素0.5mg,im,0.9%氯化钠注射液250m1+多巴胺20mg静滴.30min后,测BP90/60mmHg,面部潮红消退,皮疹减少.
作者:张洁;黄淑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长时间的便秘,一方面使某些物质在大肠内的腐败作用加强,产生的有毒物质增加;另一方面有毒物质在大肠内停留时间加长而被肠道的吸收增加,给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其结果轻者引起智力下降、食欲减退、头晕乏力等;重者可出现中毒症状,如精神紊乱、定向能力障碍、昏睡或昏迷等.另外,长期的便秘可引起痔疮、肛裂、直肠溃疡等[1].
作者:徐文跃;曹纪兴;陈幼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临床上可出现昏迷和猝死,以红霉素诱发为多,这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不良反应.其发生机制是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间,诱发心脏浦肯野纤维的早期后除极.为减少或避免心脏毒性的发生,临床医师在应用本类药物前需了解其诱发心脏毒性的可能性,根据患者病情和合用药物情况谨慎选药,用药期间注意观察,必要时监测心电图,一旦发生心脏毒性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作者:王佩;李玉珍;刘恩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女,5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年,加重5天,于1998年6月以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收入住院,发病以来无盗汗、胸痛、心悸及气促.既往无冠心病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38.4℃,R 19次/min,BP 110/70mmHg,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口罗音,心脏和腹部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2.5×109/L,N0.89,胸片为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
作者:吴茂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引言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诱因同其它许多致病原因一样,必须加以分析.ADR的成功管理包括临床初步诊断,治疗准备(增加检验项目,制定治疗方案,回顾治疗文献),以及必要时进行治疗,显然这些步骤不能截然分开.每当出现ADR时都应考虑下述处理过程,多数ADR的解决办法相当简单.然而,许多疾病因需要同时服数种药物,而产生不少疑难病例,在治疗老年病时这种情况较为常见.
作者:I.Ralph Edwards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男,43岁,入院前10天因患感冒自行口服安乃近、去痛片,各0.5g×3片/次,tid交替服用,连服1周,其中安乃近共服30片,去痛片共服40片,1周后左上肢、右下肢、臂部分别出现紫色瘀点瘀斑伴全身乏力,于2000年1月21日到医院就诊.化验检查:红细胞3.09×1012/L,白细胞7.1×109/L,血色素11l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79fL,血小板29×109/L,分类L 0.35、N0.59、M 0.06,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待诊收入院.入院后体验:T37.2℃,P 86次/min,R 22次/min,BP 158/98mmHg.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肝脾未扪及,左上肢、右下肢及臀部可见片状紫色瘀斑,未高出皮肤表面,压之不褪色,其他未见阳性体征.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激素治疗,入院后第3天再作血检:红细胞2.09×1012/L,白细胞43.0×109/L,血色素109g/L,MCV 77fL,血小板31×109/L,分类L 0.27、N 0.07、幼稚细胞0.66.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中幼红细胞0.08、晚幼红细胞0.06、淋巴细胞0.16、单核细胞0.04、早幼粒细胞0.08、原粒细胞0.58,过氧化酶染色除少数早幼粒细胞阳性外,余为阴性反应,骨髓报告为急性白血病M1型.26日复查血常规除白细胞43.0×109/L外,红细胞降至1.50×1012/L、血色素74g/L、血小板15×109/L,电解质及肾功能也出现异常,病人病情继续加重,于29日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中午死亡.
作者:袁晓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长春新硷是抗肿瘤治疗常用化疗药之一,临床已使用多年,多选用联合化疗方案,我院使用长春新硷(VCR)化疗引起肠梗阻3例,现报道如下:例1,女性,68岁,于1994年2月14日在我院诊为:左上肺腺癌并胸膜、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于2月22日行VCM方案化疗,VCR 2mg;2月23日环磷酰胺(CTX) 800mg,甲氨蝶呤(MTX) 20mg,3月1日VCR 2mg.3月2日出现呃逆、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平片示左侧小肠扩张,有气液平,诊为肠梗阻,给予胃肠减压,灌肠,西沙比利5mg,每日3次口服,渐恢复肠道功能.
作者:王爱珍;裴保香;谭次娥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