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梅;朱牧
目的 分析肝癌患者介入化疗后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的保肝效果.方法 5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介入化疗,观察组在常规介入化疗后给予药物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介入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00%(4/25)、20.00%(5/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55,P=0.7128>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为(5.00±1.5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20±1.0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017,P=0.0000<0.05).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040、0.2070、0.4428、0.1184,P=0.9176、0.8369、0.6599、0.9062>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71、2.4739、2.0183,P=0.0021、0.0170、0.0492<0.05),观察组治疗后TBIL虽有上升但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08,P=0.7422>0.05).结论 肝癌患者介入化疗后配合用药复方甘草酸苷,对于保护患者的肝功能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国欣;韩丽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9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分组,将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1.43 mg/L的3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实验1组,将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4.90 mg/L且高于≥1.43mg/L的3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实验2组,将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4.90 mg/L的3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实验3组.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度评分值、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1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度评分值为(7.8±1.0)分,实验2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度评分值为(7.9±1.5)分,实验3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度评分值为(9.2±3.0)分;实验3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度评分值高于实验1组和实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患者中出现心血管事件4例(13.33%),实验2组患者中出现心血管事件12例(40.00%),实验3组患者中出现心血管事件20例(66.67%);实验3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实验1组和实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提升,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为严重,更容易出现心血管事件,预后更差.
作者:葛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消化性溃疡患者行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6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奇偶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2例.参照组采用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25%(2/32)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1.25%(1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6.88%(31/32)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1.88%(23/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消化性溃疡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相较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较为显著,可作为消化性溃疡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吴士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按照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氟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度洛西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为(16.68±3.56)分,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为(12.35±3.78)分;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嗜睡反应,1例头晕反应,5例恶心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对照组出现1例嗜睡反应,5例头晕反应,10例恶心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度洛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在提升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卧床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ICU卧床患者,按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翻身间隔时间、住ICU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翻身间隔时间(2.04±0.23)h、住ICU时间(12.56±3.23)d,短于对照组的(3.41±1.01)h、(16.41±3.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护理在ICU卧床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缩短卧床时间,减少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加速康复出院,提高满意度.
作者:董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个体化舒适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2例妇科实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个体化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手术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9,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1.2±10.1)min、住院时间(4.18±2.21)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5.3±15.1)min、(9.23±3.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2.23±3.12)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6.27±5.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6%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过程中,实行个体化舒适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控制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机体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对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92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93.4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绞痛患者实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焦虑抑郁不良状态,大大提高护理满意度,客观上规范日常用药行为.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
作者:奚秀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术后护理干预在经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颅内血肿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NIHSS评分为(32.70±5.91)分,治疗后为(8.42±2.36)分;治疗前对照组NIHSS评分为(32.81±6.15)分,治疗后为(15.44±2.52)分;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5.12±2.68)d,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为(21.25±2.78)d;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14,P=0.000<0.05).结论 将术后护理干预应用于经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中,其可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效果显著.
作者:杜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运用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与疼痛情况.方法 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运用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护理前,研究组SAS评分为(66.4±2.9)分,参照组为(65.6±2.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为(40.5±2.1)分,参照组为(55.2±1.8)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研究组SDS评分为(63.5±3.2)分,参照组为(62.6±2.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评分为(44.1±2.3)分,参照组为(56.3±2.0)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研究组VAS评分为(7.3±2.1)分,参照组为(7.1±1.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VAS评分为(4.5±1.7)分,参照组为(6.3±1.4)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患者中运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疼痛感,降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程度,适宜广泛推广.
作者:彭瑞英;张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Ⅲ型前胶原肽(PⅢP)与透明质酸(HA)含量的变化.方法 选取3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均常规治疗2个月;另选取同期3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血清TNF-α、PⅢP、HA含量.结果 对照组TNF-α 为(0.85±0.31)ng/ml,PⅢP为(51.36±5.64)μg/dl,HA为(59.26±13.56)μg/dl.观察组治疗前TNF-α 为(2.91±0.47)ng/ml,PⅢP为(79.56±9.81)μg/dl,HA为(154.68±16.20)μg/dl,治疗后TNF-α 为(1.09±0.23)ng/ml,PⅢP为(54.52±5.69)μg/dl,HA为(105.06±13.26)μg/dl.观察组治疗前TNF-α、PⅢP、H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PⅢP、HA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但治疗后TNF-α、PⅢP、H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清TNF-α、PⅢP与HA含量的变化分析可了解肺结核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转归情况,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吕桂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脊柱胸腰段创伤患者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急性脊柱胸腰段创伤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治疗组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住院天数以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手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的(1.9±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天数为(7.8±1.3)d,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为(11.5±1.1)d,治疗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在治疗急性脊柱胸腰段创伤方面有明显疗效,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功能疼痛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杨耿华;钟克宣;廖志强;何伟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尿流率和残余尿量.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尿流率及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流率及残余尿量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尿情况,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吴蔚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瘤患者采取电视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6例MG伴胸腺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经胸腔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电视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指标及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4.98±0.90)cm、出血量(108.63±68.36)ml、术后住院时间(3.99±1.64)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44±2.25)cm、(177.24±80.37)ml、(7.17±4.0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4.26±12.93)、(63.20±13.5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78.63±8.4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13±7.6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8,P<0.05).结论 MG伴胸腺瘤患者采取电视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小儿良性癫痫(BECT)变异型临床特征.方法 20例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癫痫变异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包括视频脑电图(VEEG)结果、影像学、治疗及预后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负性肌阵挛4例、不典型失神8例、认识功能下降8例以及口咽部运动障碍6例.其中,BECT变异型分型为:Ⅰ型7例,Ⅱ型4例,混合型9例.20例患儿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均提示未见异常.20例患儿VEEG监测结果均显示睡眠期中央颞区局限性棘慢波大量发放.其中,16例患儿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棘慢波放电指数55%~80%,4例患儿NREM棘慢波放电指数>80%.20例患儿均给予口服抗癫痫药物或联合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后,13例患儿发作控制,7例患儿发作减少.复查VEEG显示所有患儿睡眠期棘慢波指数(SWI)均有下降或消失.结论 Rolandic区放电常见于BECT,临床医师应加强对BECT变异型的脑电图(EEG)变化及其规律的观察,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作者:袁梁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静脉给药联合野菊花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 17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静脉给药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野菊花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3 d后高热、咽痛、疱疹、饮食不振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治疗7 d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进食恢复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高热、咽痛、疱疹、食欲不振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患儿的高热、咽痛、疱疹、食欲不振症状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8.8%,高于对照组的9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退热时间(2.26±0.45)d、疱疹消失时间(2.85±0.54)d、进食恢复时间(2.64±0.41)d均短于对照组的(3.58±0.68)、(4.56±0.84)、(4.76±0.68)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给予喜炎平注射液静脉给药联合野菊花注射液雾化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作者:刘东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模式对手外伤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80例行手外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手外伤手术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提高手功能的恢复效果,预防手功能出现障碍,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卢茜;张丽;黄佩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其抢救效果、凝血功能及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7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奇偶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7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模式,实验组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复苏后凝血功能指标、电解质水平及抢救效果.结果 复苏后,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为(10.48±1.47)s,明显短于参照组的(11.66±1.90)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实验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1.66±3.43)s,明显短于参照组的(38.18±3.70)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实验组凝血酶时间为(14.24±2.04)s,短于参照组的(17.20±2.2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实验组钾离子(K+)为(3.69±0.48)mmol/L,与参照组的(3.71±0.50)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实验组钠离子(Na+)为(143.66±14.36)mmol/L,与参照组的(144.85±14.28)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实验组氯离子(Cl-)为(106.54±13.72)mmol/L,与参照组的(105.17±14.22)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实验组镁离子(Mg2+)为(0.85±0.21)mmol/L,与参照组的(0.86±0.19)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1.89% 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其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抢救成功率较高,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吴昊;张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采取清脑舒络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脑舒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疗效、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自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Barthel指数(BI)指标分别为(3.11±1.09)、(64.42±3.38)、(68.62±8.88)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54±1.48)、(43.95±4.35)、(56.37±11.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清脑舒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张书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清创削痂术联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覆盖在小儿大面积烫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2例小儿大面积烫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应用清创削痂术联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覆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浅Ⅱ度和深Ⅱ度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8.34±2.72)、(12.83±1.72)d,均短于对照组患儿的(11.32±3.17)、(16.12±4.4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大面积烫伤采用早期清创削痂术联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覆盖进行治疗,能够大大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创面感染率、降低瘢痕增生现象、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具有非常乐观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姚玉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以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磷酸西格列汀片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7.9±1.2)mmol/L和(10.9±1.2)mmol/L,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4±1.5)mmol/L和(8.2±1.4)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88,P=0.008<0.05).结论 给予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