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远志
目的 探讨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气雾剂联合噻托溴铵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气雾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对照组予以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耐力、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大呼气流量(PEF)]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6 min步行试验(6MWT)分别为(248.8±16.5)、(268.4±18.3)m,对照组治疗前后6MWT分别为(250.1±16.8)、(259.0±17.1)m.治疗前,两组患者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MWT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P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气雾剂联合噻托溴铵能够有效提高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改善肺功能,值得推广和研究.
作者:许伟珍;叶先钦;唐秋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整体护理后的效果.方法 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整体护理,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0.00%;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十分满意16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1例,无一例极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患者十分满意10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3例,极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80.00%;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中接受整体护理的效果比较突出,可以为患者产生积极影响,改善患者的情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整体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莹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支气管肺炎采用匹多莫德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参照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研究组CD4、CD4/CD8及NK细胞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气喘、发热、咳嗽、啰音等肺炎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气喘、发热、咳嗽、啰音等肺炎症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发生率(7.50%、10.00%、7.50%、15.00%)显著低于参照组(30.00%、27.50%、27.50%、35.00%)(P<0.05).结论 临床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采用匹多莫德有助于使患者免疫功能显著提高,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存在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招钜泉;谢浩;刘红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对环孢素A联合激素冲击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实施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激素冲击手段实施治疗,分析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联合激素冲击手段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各项指标水平.结果 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 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析组谷丙转氨酶、血糖、24 h尿蛋白量、白蛋白、总胆固醇、肌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环孢素A联合激素冲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可使临床治疗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董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27例脑梗死患者,通过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113例)和观察组(11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艳琳;骆小燕;陈卫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FPG)、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的关系.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自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血脂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为(9.00±2.50)%、空腹血糖为(12.80±1.80)mmol/L、甘油三酯为(3.07±0.48)mmol/L、总胆固醇为(6.12±1.0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32±0.3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3.47±0.69)mmol/L,与对照组的(5.00±0.95)%、(5.20±1.35)mmol/L、(1.08±0.67)mmol/L、(4.50±0.82)mmol/L、(1.47±0.15)mmol/L、(2.69±0.43)mmol/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正相关(r=0.887、0.456、0.520、0.456,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70,P<0.05).结论 结合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血脂联合检测结果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孙景磊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26例(86.7%),满意3例(10.0%),不满意1例(3.3%),护理满意度为96.7%;常规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18例(60.0%),满意5例(16.7%),不满意7例(23.3%),护理满意度为76.7%;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实施效果较为理想,是一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的护理模式.
作者:龚丽华;贾秀芬;袁建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无创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50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理指标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率100.0% 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指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和预后效果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作者:潘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替加环素经验性治疗复杂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复杂腹腔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加环素经验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乳酸和降钙素原水平、抗生素应用时间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治疗时间,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死亡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乳酸和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乳酸和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生素应用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88.89% 高于对照组的55.56%,死亡率5.56% 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用替加环素经验性治疗复杂腹腔感染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达到抗感染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预后质量,降低死亡率,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作者:关远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在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为(0.65±0.15)min,麻醉用药量为(6.82±1.58)ml,手术持续时间为(59.79±18.49)min,出血量为(209.58±28.43)ml;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4.89±1.59)min,麻醉用药量为(12.97±1.83)ml,手术持续时间为(58.43±20.53)min,出血量为(211.12±39.24)ml;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与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与麻醉用药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其麻醉效果显著,起效快,手术后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可以促进手术顺利完成,值得推广.
作者:任洪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在卵巢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35例妇科肿瘤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卵巢穿刺活检术取材,观察患者的病理诊断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3例取材成功,均获得确诊,定性诊断率为94.29%(33/35),3例穿刺病理为良性,30例为恶性病变.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局部血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其余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可用于对卵巢疾病进行定性诊断,其诊断准确率高.超声引导下经皮卵巢穿刺活检术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作者:蒋泽波;谢文静;梁俊明;谢秀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采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2型糖尿病疾病转归效果;血糖监测值达标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糖监测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实验组2型糖尿病疾病转归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糖监测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血糖监测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糖监测值达标时间(5.51±1.4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40±2.7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缩短血糖检测值达标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运洪;陈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取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实验组采取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罗学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对患者肛周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4例肛周脓肿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切开引流术,研究组采用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术后2 d观察两组患者肛周疼痛程度,术后6个月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析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对患者肛周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术后2 d,研究组患者肛周疼痛程度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34±1.09)分,远高于对照组的(6.18±0.7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对减轻肛周脓肿患者肛周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细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替罗非班治疗的同时实施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11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配合替罗非班治疗,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精细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干预后负性心理评分及出院后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69%(1/59)、1.69%(1/59)、0,常规组分别为11.86%(7/59)、11.86%(7/59)、8.47%(5/59),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替罗非班治疗的同时实施精细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缓解负性心理,还可减少MACE发生风险.
作者:门莉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肝功能8项新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68例健康体检的医院职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肝功能生化指标实验室检查,并比较两组的肝功能8项新指标[亮氨酸氨基肽酶(LA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谷氨酸脱氢酶(GLDH)、腺苷脱氨酶(ADA)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ASTm)、前白蛋白(PAB)]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LAP(64.5±50.3)U/L、NAG(9.3±2.2)U/L、AFU(22.2±2.5)U/L、GLDH(11.1±2.4)U/L、ADA(35.5±6.6)U/L、ASTm(32.1±7.7)U/L、AFP(462.2±49.9)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0±9.9)U/L、(1.5±0.2)U/L、(16.6±1.3)U/L、(6.5±0.8)U/L、(11.3±6.3)U/L、(11.1±2.2)U/L、(37.7±18.0)ng/L,PAB(865.6±315.4)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2.7±369.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疾病会引起患者肝功能指标异常,其中LAP、NAG、AFU、GLDH、AFP、ADA、ASTm和PAB等肝功能8项新指标与正常人存在差异,肝功能8项新指标可作为临床评估肝硬化疾病的重要指标.
作者:宋俊;孙彦;黄黎;刘路成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胃炎胶囊对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94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6例).观察组采用胃炎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胃炎宁颗粒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积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积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炎胶囊对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突出,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罗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药物不良反应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进行治疗,统计本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脱发、肌肉关节痛、肌肉无力、恶心呕吐等,其中占比大的为脱发,占比达到了88.71%(55例),白细胞减少次之,占比为83.87%(52例),治疗后护理则主要从心理和对应症护理入手,注意患者肠道反应护理,以增加患者的营养摄入.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虽然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两种较为有效的药物,但药物不良反应非常明显,种类较多,对患者心理和身体都存在严重影响,需要实施较为全面的护理方式,以延长患者生命,降低其治疗不适感.
作者:王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院前急救与转运中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10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急救措施和效果.结果 108例患者的急救转运时间为7~38 min,平均急救转运时间(21.24±8.85)min.108例患者中显效78例(72.22%),有效23例(21.30%),无效4例(3.70%),死亡3例(2.78%);总有效101例,总有效率为93.52%.结论 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与转运时,抓住有效时间,及时对因抢救,安全进行转运,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有效率和患者存活率.
作者:齐艳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短钉不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25例单节段不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短钉不植骨法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起床前(术后首次)及末次随访行影像学测量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并将术前及终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5例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明显纠正,术后首次及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分别为(23.43±2.81)、(22.78±6.37)mm,均高于术前的(12.36±1.64)mm,术后首次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度分别为(9.21±2.26)、(9.15±2.42)°,均低于术前的(22.04±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与术后首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末次随访时ODI指数(5.31±1.23)% 低于术前的(37.73±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短钉不植骨法早期效果明显,临床可根据脊柱骨折分类借鉴使用.
作者:郑景陆;周兴茂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