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药学监护现状和发展

陈敏华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药学监护, 现状, 发展
摘要:分析本院近4年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和相关的药学监护发展情况,进一步探讨中药注射剂使用和药学监护的发展前景。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注射剂是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制剂技术结合的产物,其药学监护的发展在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对用药者承受小风险获得大收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阳西地区儿童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现状调查

    目的:探讨阳西地区儿童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两病”发病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328例保健科体检儿童的“两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28例儿童中,单一发病88例(26.8%),两病同时存在26例(7.9%)。不同性别“两病”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两病”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合并组同组比较中,1~2岁患儿患病率高,占17.5%。结论阳西地区儿童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好发于1~2岁,临床需早预防、早诊断,及时给予干预,以提高儿童生活及生存质量,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张艳云;胡娟娟;关则敏;王凤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对社区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社区孕产妇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于本社区建立档案定期进行产检的孕妇300例作为对照组,发放健康手册而不进行健康教育,选择2013年1~12月于本社区建立档案定期进行产检的孕妇300例作为实验组,发放健康手册并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产妇的自然分娩情况。结果实验组孕妇与对照组孕妇相比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在第1、2、3产程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中选择剖宫产的原因中社会因素和手术因素所致病例数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内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其自然分娩几率,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对缩短产程、减少分娩危险因素也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作者:钟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腔镜结直肠切除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流程的价值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流程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72例行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按照快速康复外科流程处理,对照组行常规的围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地时间早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单纯的结直肠癌切除和常规护理,快速康复外科手术和护理流程更能有效降低患者应激反应,促进康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成堂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30例康复期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的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陈春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评价分析

    目的:研究冠心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18例冠心病患者对其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C-反应蛋白(CRP)、吸烟史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糖尿病、CRP、吸烟史等均属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CRP升高、吸烟史等均可能成为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在冠心病的防治中应着重关注。

    作者:阳新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后无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后不留置胸腔引流管患者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对进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且术后未留置胸腔引流管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注重术前准备、术中精确止血、术后科学护理等措施,总结临床效果。结果3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一例转开胸手术,术后恢复周期短,术后并发症少,整体治疗费用较传统开胸手术少。结论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避免了传统开胸手术的较大创伤,减少了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不留置胸腔引流管能明显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通过科学的护理,并无不良效果,以大限度的减小患者机体创伤的同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得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刘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10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状况。结果干预后两组高血压控制状况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干预后高血压控制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MHD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减少MHD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提高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透析寿命,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梁艳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谈冠心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冠心病患者90例,按照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时间、护理后焦虑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凌莉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雾化吸入联合孟鲁斯特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雾化吸入联合孟鲁斯特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效果。方法70例感染后咳嗽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孟鲁斯特治疗,研究组行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感染后咳嗽行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红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30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0例确诊为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通过加强病情监测、有效地进行呼吸道护理。加强用药观察护理及根据病情特点正确采集血标本送检等护理措施,总结其临床效果。结果1例因先天性心脏病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准确、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及细心的观察,能有效减少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并发症、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作者:韦芳;卢玉珍;潘立妹;卢淑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与用药安全探究

    高危药品具有较大的伤害性,是临床药品管理的重点内容。本文分析了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其管理措施以及安全用药对策,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作者:张友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泪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生长机制的免疫组化探讨

    目的:探讨泪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生长机制的免疫组化情况。方法分析40例泪腺腺样囊性癌组织石蜡标本,分为筛-管型20例,实体型20例,另外依据其嗜神经情况分为嗜神经组18例和无嗜神经组22例。结果实体型泪腺腺样囊性癌神经受侵袭比例高于筛-管型;实体型泪腺腺样囊性癌S100、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筛-管型;嗜神经组泪腺腺样囊性癌S100、GFAP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无嗜神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00、GFAP在泪腺腺样囊性癌神经受侵袭中均有较高的表达,可以作为嗜神经侵袭的预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桂军;丁素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紫杉醇治疗妇科恶性肿瘤致过敏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使用紫杉醇进行辅助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过敏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68例使用紫杉醇进行辅助化疗患者,给予患者化疗前护理、化疗时的观察和护理及化疗后护理,总结其临床效果。结果68例患者中有8例出现过敏反应,其中2例患者症状较为严重。有1例患者在家属及患者的要求下改用其他方案治疗,其他患者在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下都能顺利完成全程化疗。结论使用紫杉醇治疗过程中,护士要全面掌握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主诉症状,做好各项防范措施,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吴一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足浴配合康复按摩对产妇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配合康复按摩对产妇康复的影响。方法分娩产妇1000例,按产妇自愿原则随机分为A、B、C、D组,各250例。各组产妇均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 A组为治疗组,其他为对照组。在顺产后6 h、剖宫产后12 h A组使用中药足浴配合康复按摩治疗, B组使用中药足浴, C组使用康复按摩治疗, D组在产术后36 h内不施加任何因素。比较四组产后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产妇的宫底高度、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泌乳量、睡眠质量评分(PSQI)、抑郁评分(SDS)、住院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足浴配合康复按摩对产妇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梁权芳;刘银清;潘方利;何树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126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电生理监测术中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对照组未予以术中监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近期临床症状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远期临床症状消失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监测结果对面神经减压术实施术中减压效果预判明显增加近期治愈效果,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的近期疗效具有明确影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徐学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加强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与处理

    目的:进一步探讨妊娠期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方法56例妊娠期合并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分析,其中16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其余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其中36例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了剖宫产术,4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无痛引流术。结果16例保守治疗患者、31例行单纯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及4例实施无痛人流术患者均治愈出院,5例行阑尾切除术同时实施经腹剖宫产的患者术后母子均治愈后平安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对于妊娠期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如果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这样不但可以减少误诊率,而且可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确诊率和治愈率,并能保证母婴的安全。

    作者:侯晓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病与正常甲状腺激素水平相互关系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病与正常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且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和无冠心病组,各50例,对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是冠心病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正常甲状腺激素水平人群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越低,冠心病发病风险越高,可为临床冠心病的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罗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手术穿刺针清洗质量控制方法的改进研究

    目的:通过对不同手术穿刺针行传统及改进后的方法清洗,对比观察洁净度等清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40枚临床使用过的骨穿刺针、硬膜外穿刺针以及腰穿刺针,根据清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传统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0枚。分别对两组进行不同的清洗方法,对比观察清洗效果(清洁度、透明度、存活细菌检验等)。结果传统对照组各项指标总平均合格率为67.71%,远远低于改进后实验组总平均合格率(98.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科学改良后的清洗方法有助于提高各类穿刺针的清洗质量,有益于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张彩霞;王清霞;刘珍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电图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心电图显示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观察组患者心电图变化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绍杰;周经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内镜取上消化道异物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51例患者在护理工作严密配合下,成功取出49例,占96.08%,余2例取出失败,转他院进一步诊治。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成功率高的治疗措施。严密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术中默契的医护配合,术后妥善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孙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