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84例

李万志;田荆芳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分析, 老年人
摘要:目的:对老年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老年TBM和中青年TBM各84例,从入院前确诊率、症体特征、辅助检查异常情况及治疗转归方面进行回顾分析,找出老年 TBM 特点。结果:老年 TBM 和中青年 TBM 患者相比,确诊时间老年组(45±35)天,中青年组(20±15)天,老年组就诊前误诊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高热患者明显少于中青年组,中低热患者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老年组头痛、视力下降患者少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脑压升高患者少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死亡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 TBM 患者症状不典型,导致入院前诊断时间长,误诊率和死亡率高;对疑似患者应及时反复腰穿行脑脊液检查及头部CT、MRI检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及降低死亡率。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经典喉罩在腹腔镜下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典喉罩在腹腔镜下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方法:收治腹腔镜下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的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气管导管组(T 组)和传统喉罩组(L 组)。结果:在 T 组中,T3、T4时 SBP、DBP、HR明显高于T2时;与L组相比,T组的T3、T4时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加快;两组的SPO2、PETCO2和PIP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组相比,术毕L组安静拔管(罩)的例数明显增多,而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减少。结论:喉罩全麻在腹腔镜下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既能保障充分的镇痛,良好的肌松,又对患者HR、BP、SPO2影响较轻,血液动力学平稳。有置入方便,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孙成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根管糊剂不同的输送方式对根管充填效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3种糊剂输送方式对根管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从2927例患者中选择1200例根管治疗病例进行分析,按牙位分为4类,每一类按不同输送方式分为3组,每组选择100例,输送方式分别使用日本Mani机用螺旋根管输送针;手用扩大针及光滑髓针输送糊剂,根管充填后观察疗效。结果:使用3种器械输送糊剂在上前牙,下前牙,下后牙分析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上后牙的分析组中螺旋输送针和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机用螺旋输送针输送糊剂在上牙复杂根管中有显著优势,根管充填密实,到位,根充效果佳,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王魁;马海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医疗纠纷原因分析97例

    医疗纠纷是困扰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医生上班时不但受到疾病和技术的挑战,更时时受到医疗纠纷的折磨。解决医疗纠纷迫在眉睫。通过分析医疗纠纷的原因,得到解决的办法。

    作者:孟定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结核蛋白芯片检测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结核蛋白芯片检测在结核病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使用蛋白芯片系统检测血清结核抗体的病例共3676例,其中结核病例407例,非结核病例3269例。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结核杆菌中5种成分,即ESAT-6、CFP10、LAM、38KD和16KD,分析其结果。结果:407例结核病患者中共275例结核抗体阳性,3269例非结核病例547例阳性,结核蛋白芯片检测的灵敏度67.56%,特异度83.27%。对222例患者的治疗后抗体动态观察,开始治疗后每隔3个月抗体阳性人数未逐渐下降。结论:结核蛋白芯片是诊断结核病的较有效方法,具有特异性好、快速方便等优点,对结核病快速辅助诊断有积极作用。尤其对肺结核快速辅助诊断有积极作用,但在淋巴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中阳性率偏低,敏感性稍差。对结核病的疗效监测无实用价值。

    作者:吴友根;罗菊华;刘红兵;杨兴萍;王军;张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卡前列素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收治剖宫产分娩的高危产妇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胎儿娩出后,对照组宫体注射缩宫素,试验组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比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出血量、术后24小时出血量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出血量、术后24小时出血量均明显较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前列素可有效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对预防产后出血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文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如何做好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

    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与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可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密切相关,如何做好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成为社区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根据国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的关键是做好社区护理,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和自己的工作实际对如何做好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进行阐述,并对我国有关高血压人群的护理提出一些观点。

    作者:李爱民;栾积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麻醉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收治短小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7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结果:试验组患儿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丽斯;瞿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误诊64例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误诊的原因和相关的对策。方法:收治发生误诊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4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误诊病例经过上腹部CT或剖腹探查发现12例患者胰腺肿大或局部坏死,53例患者的胰腺大部坏死,35例患者的胰周组织出血坏死。64例误诊病例通过抢救48例成活,16例死亡。结论:采取恰当的措施可避免急性胰腺炎患者被误诊并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张连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MUC2和EP-CAM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MUC2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卵巢癌、16例交界性肿瘤及12例良性肿瘤组织中MUC2和EP-CAM蛋白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关系,以及二者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UC2和EP-CAM在卵巢癌、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二者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3,P<0.01)。结论:MUC2和EP-CAM蛋白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的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

    作者:刘玉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益生菌联合奥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钙卫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奥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疗效及粪便钙卫蛋白的影响。方法:将217例UC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8例,对照组109例),观察组应用益生菌联合奥沙拉嗪,对照组应用奥沙拉嗪,然后观察两组疗效及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粪便钙卫蛋白的水平。结果:在应用益生菌联合奥沙拉嗪治疗后,患者的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结论:益生菌联合奥沙拉嗪能够有效地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钙卫蛋白。

    作者:黎可京;邱小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在癌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目的:解决癌性胸腔积液反复穿刺的缺点。方法:收治癌性胸腔积液患者17例,应用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做胸腔留置引流术。结论: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引流较传统反复穿刺引流具有很多优点。本方法引流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引流方法及反复穿刺的方法。

    作者:曾少云;陈志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锥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目的:探讨锥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分析锥孔引流术治疗的2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痊愈出院,颅脑CT复查示脑组织复张良好,随访中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病例。结论:锥孔引流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确切,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

    作者:张利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人文关怀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门诊患者356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门诊患者299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7.6%,对照组满意度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人文关怀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

    作者:董俊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碘伏联合新鲜芦荟外敷治疗Ⅳ期压疮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外用碘伏联合新鲜芦荟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将85例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压疮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再用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稀碘伏湿敷,2次/日,4~6天清除分泌物,必要时的清创,然后用自来水将新鲜芦荟叶片清洗干净,用经过酒精消毒的刀片将芦荟皮祛除,将芦荟胶状物直接敷贴在疮面上,1次/日。对照组: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再用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给予阿米卡星湿敷,1次/日。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肉芽生长时间和治疗所需时间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均<0.01)。结论:碘伏联合新鲜芦荟外敷操作简单、经济,疗效显著。

    作者:孔桂芬;杨建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术后留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动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132例动脉留置导管患者的治疗护理资料。结果:堵管4例,鞘管部分脱出2例,穿刺点血肿4例,穿刺点出血5例,过度灌注综合征22例,血栓栓塞1例,皮下出血5例,其他脏器出血3例。3例无好转出院,3例转骨外科截肢治疗,1例死于心力衰竭,125例好转出院。结论: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精心护理、慎独精神是保证动脉导管位置正确、用药精确、时间准确的前提,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杨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额面部带状疱疹40例临床分析

    额面部带状疱疹因病毒侵犯部位与程度不同而症状出现顺序差异多样。容易因医生的缺乏认识而误诊。回顾分析24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利于提高认识。

    作者:沈亚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如给予糖尿病饮食、消除诱因、低蛋白饮食、限制钠盐、正确控制血糖,配合小剂量利尿剂等。另外,对照组给硝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给予硝苯地平片联合卡托普利片治疗。观察用药前与用药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结果:收缩压、舒张压用药前与用药后比较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黄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住院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治未病”的理论指导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未病”理论应用在健康教育中,对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和满意度有很大帮助。

    作者:陈银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双下肢静脉疾病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双下肢静脉疾病68例(87.1%)。结论:根据双下肢静脉疾病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谱勒超声上的特征性表现,提高双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率,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忠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轻度子痫前期孕妇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25%硫酸镁4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中静滴,1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250ml静滴,1次/日。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蛋白方面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存活38例,存活率95.0%,新生儿心率异常3例(3.75%);对照组新生儿存活32例,存活率80.0%,新生儿心率异常8例(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可以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

    作者:辛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