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伤椎椎弓根置钉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李贵振;蔡秀华;李进;袁瑞利;黄震;颜斌;邓贵生;王岗;刘德志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 骨折固定术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恢复椎体高度及胸腰椎序列。通过术前、术后2周及8个月摄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s角,了解术后骨折复位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术后随访7个月~2年,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术后2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s角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锥体束CT在研究可调式口腔矫治器治疗儿童OSAHS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锥体束CT(CBCT)在研究可调式口腔矫治器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21例戴用可调式口腔矫治器的OSAHS患儿中,选取按医嘱位治疗后主诉症状明显改善且坚持戴用>3个月,同时结合PSG同步监测证实达到有治疗意义标准的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治疗前、医师医嘱位和患者调节位分别行CBCT检查。结果:CBCT显示可调式口腔矫治器于治疗前、医嘱位和患者调节位的下颌骨位置总体比较,矢状向指标(PAS)有明显变化,垂直向指标(H-MP)变化较小,舌后气道小截面积有较大变化;相比治疗前舌后气道小截面积与PAS位置重叠例数降低。结论:可调式口腔矫治器可以改变下颌的位置,使气道截面积加大,是治疗轻中度儿童 OSAHS 的一种有效方法。CBCT 能形象直观地显示可调式口腔矫治器对下颌及气道的影响,可为临床确定终调节位提供参考。

    作者:张宗德;赵健;赵昊;罗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房颤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1例

    目的:在临床中,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栓塞等,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房颤的药物治疗应根据房颤的分型、并发症以及有无器质性心脏病进行方案的制定,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选取1例诊断为房颤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分析对其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梅;王成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基层医改应与医疗并重

    医改给老百姓带来了福利,但是基层医疗机构承载的医疗任务重大,基层医院缺设备、缺人才的现状还很严重,不平等的医疗现象在基层显现出来,这都是改革前进中的问题。基层医改应该从基层老百姓的想法入手,老百姓所想、所需的就是我们要改的,使基层医疗改革取信于民,重视基层医改与基层医疗并重。

    作者:王登强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针刀与骨减压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针刀在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切孔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临床疗效观察并探索相关机理。方法:将已确诊的患者,在膝关节内侧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定点,一般定5个点,局部麻醉,针刀在5个点上刺入骨内1~3 cm,作“十”字切割。结果:经治疗的42个膝关节中,治愈36个,显效5个,好转1个,治疗有效率97.6%。结论:针刀切孔减压治疗膝关节退行病变疗效很好,疗程短,是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新型而高效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对中晚期患者的治疗基本可以代替手术疗法。

    作者:何春茂;王雅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对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糖尿病患者90例,均在组建糖尿病护理小组后,作为观察组;在组建糖尿病护理小组前,收治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糖尿病护理小组组建前后两组临床护理质量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小组的组建,不仅有效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而且糖尿病护理小组成员的糖尿病护理专业知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遵从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甲醇含量的研究

    目的:建立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白酒中甲醇含量进行测定的分析方法。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法。结果:分离组分分离度好,结果令人满意。结论:该方法线性关系好,精密度、准确度高,且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

    作者:王化同;王洪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神经症者的心理模式

    目的:本文总结了各类神经症者的心理模式,从思维、反应和行为方面深入探讨这些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功用,模式是人格的基础,有助于咨询师深入了解咨客,引导咨客改变模式。

    作者:陈蓉;郭国旗;刘晓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实习生分娩室实习

    本文对实习生在分娩室实习,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和重视基本技能培训。为毕业后较快的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成为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使用型人才。

    作者:徐亚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乌海市海勃湾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口腔疾病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的各种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降低患病率。方法:调查3年来就诊的30~76岁糖尿病患者104例,进行口腔疾病的各种分类,采用国际通行的调查方法。结果:在104例中,龋齿患者18例(17.31%),牙周炎患者24例(23.08%),牙龈炎患者12例(11.54%),牙列缺损患者43例(41.35%),牙列缺失患者7例(6.73%)。结论:糖尿病患者口腔卫生及口腔组织健康情况相对较差,应着重加强口腔卫生以及口腔健康的宣传工作。

    作者:郑雪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QT离散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阐明在高血压治疗中逆转心肌肥厚的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两组,其中左心室肥厚者78例为LVH组;无左心室肥厚者8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左心室改变及QTd差异。结果:LVH组与观察组QT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伴有左室肥厚者的复极离散度明显大于无左室肥厚者。

    作者:蔡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56例的综合气道护理

    目的:通过加强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的综合气道管理,有效预防及控制肺内感染发生。方法:对56例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采用综合气管护理方法,即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气道持续湿化并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观察患者疗效。结果:综合气道护理有效保证了气道黏膜湿化及通畅,促进痰液有效排出,预防并减少肺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结论:加用持续气道湿化及机械振动辅助排痰的综合气道护理是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姜华;李冬梅;池健;麻亚晶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产后母婴同室与非母婴同室泌乳情况分析

    目的:对产后母婴同室与非母婴同室的泌乳情况进行分析。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选取母婴同室产妇30例与非母婴同室产妇30例,对其泌乳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母婴同室的产妇初次泌乳平均时间(7.12±1.64)h,泌乳频率(3.71±2.03)次/d,而非母婴同室产妇的初次泌乳平均时间(23.25±2.11)h,泌乳频率(2.06±1.16)次/日。母婴同室的产妇乳汁充足24例(80%),乳汁分泌不足仅2例(6.67%),无乳汁分泌0例;非母婴同室产妇乳汁充足仅16例(53.33%),乳汁不足以及无乳汁分泌10例(33.3%)。结论:母婴同室的产妇泌乳时间要早于非母婴同室的产妇,且有利于增进母子间的感情。

    作者:乐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

    目的:分析我院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关质量控制举措。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微生物标本不合格情况,计算不合格微生物标本构成比,分析常见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质控举措。结果:我院不合格标本总数135例,标本不合格率1.59%。痰标本不合格率42.96%,尿液标本不合格率20.74%,血液标本不合格率14.81%,分泌物标本不合格率11.11%,粪便标本不合格率5.93%,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率4.44%。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等是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常见原因。结论:加强临床科室与检验科的沟通,确保标本采集、送检过程科学规范;充分发挥管理部门职能,注重检验人员培训;对提高微生物标本合格率,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海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产前抑郁症对妊娠的影响与预防

    目的:产前抑郁症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孕期心理疾病,是孕妇因为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导致在妊娠期产生了各种负面情绪。根据临床研究发现,产前抑郁症发生在妊娠的不同时期均能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与产后抑郁症相比,有着更大的危害。本文通过对产前抑郁症的原因分析,探讨其对妊娠的影响,并针对妊娠不同时期的特点,提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吴晓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颈内静脉置管126例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方法:对本院ICU 2012年1月-2013年3月所做的126例颈内静脉置管采取回顾性研究,总结血肿、气胸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置管中发生血肿3例(2.38%),误穿动脉12例(9.5%),气胸2例(1.59%)。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者2例,导管意外脱落1例次。结论:经皮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较少,在临床治疗,特别是重症患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晖;张倩;吴贤林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报告

    目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本病主要是针对心衰和心律失常进行治疗,根据情况选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女性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为更好地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

    作者:张彪;郑亚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2013年收治缺血性心肌病老年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所有患者均先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治疗。结果:两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有效率86.96%。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有效率76.09%。结论:在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以进一步改善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的效果较为显著,对患者病情的改善疗效肯定。

    作者:谢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对全身麻醉和硬模外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4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观察组则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中失血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明显优于全麻方式。

    作者:王占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直肠癌延误诊治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处理对策

    目的:研究探讨导致直肠癌延误诊治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应的临床处理措施。方法:收治延误诊治的直肠癌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延误诊治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并针对不同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临床处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治疗有效率并进行5~7年的随访。结果:经再次检查确诊的患者,按病理类型分类,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4例,黏液腺癌1例,乳头状腺癌2例;按照直肠癌的Dukes改良分期标准分类,B2期8例,C1期6例,C2期3例,D期2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别实施化疗(2例),直肠癌根治术(12例),姑息手术(5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5~7年的随访,患者的1年生存率78.9%(15/19),3年生存率52.6%(10/19),5年生存率26.3%(5/19)。结论:导致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发生延误的原因涉及到患者自身对相关疾病知识和医疗常识的匮乏、医护工作者的医疗水平、医生在诊断中的疏忽等。医院要从提高直肠癌的临床检测技术和加强医护工作者的责任心培养,强化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普及入手,降低直肠癌延误诊断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袁小雨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儿童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效果研究分析

    目的:分析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和硫酸沙丁胺醇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儿童64例,分析其初步情况,将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哮喘治疗,而观察组加用普米克令舒和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无论在治疗时间还是在疗效上更优于对照组。结论:哮喘儿童应用普米克令舒和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起效快,疗效好,可有效改善症状体征和肺功能。

    作者:瞿萍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