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例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

冯淑香;苗慧;王海霞

关键词:新生儿锁骨骨折, 原因预防, 护理措施
摘要:新生儿锁骨骨折是产伤性骨折中常见的一种,好发于正常产,偶尔也有发生在剖宫产的过程中.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分娩的2120例新生儿中发现新生儿锁骨骨折7例.在对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原因进行分析后,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降低了锁骨骨折的发生率,提高了接产质量,现报道如下.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氯沙坦钾联用吲达帕胺片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对于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用药方法,探讨氯沙坦钾联合吲达帕胺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 3年1月期间治疗的20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和对比组,每组患者100例,其中对比组服用氯沙坦钾,而联合组服用吲哒帕胺配合氯沙坦钾,对比两组患者用药疗效.结果 联合组经过治疗总的有效率达到91%,而对比组的总有效率则是78%,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样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使用吲哒帕胺片联合氯沙坦钾对难治性高血压进行治疗.不仅提高了疗效,而且一定程度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乔淑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体外循环下单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所致心房纤颤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单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所致心房纤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对8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了体外循环下直视单极射频消融术.均于术后3、6、12个月行ECG、心脏超声随访.术后3月按房颤是否复发分为房颧复发组和窦性心律组,分析年龄、性别、房颤病史、左房直径、EF值.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0例.80.5%患者出院时无房颤.83.3%患者(50/60)随访1年以上均为窦性心律.结论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所致心房纤颤有较低的风险和良好的效果.

    作者:罗鸿;乔晨晖;张新;张伟华;刘东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局麻下行小切口修补腹股沟疝的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对局麻下进行小切口修补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80例在局麻下进行小切口修补腹股沟疝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然后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在局麻下进行小切口修腹股沟疝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模式的效果很好.

    作者:刘萍;窦上;高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整体化护理中护患间的心理沟通

    护患心理沟通是指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它是处理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体态、手势、表情、文字、语育等多种形式.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1作经验,就整体化护理中护患间的心理沟通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霞;付高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目的 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所收治的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本组全部患者在监测前一周都不得再服用那些会对血压造成影响的药物,对血压进行常规测量,分别计算各组血压负荷值参数、低24h DBP、SBP及高24h DBP、SBP.结果 13例中高危险水平组的高血压SBP为(165,8±13.1)mmHg,高血压DBP为(98.9±8.4)mmHg,低血压SBP为(115.7±17.3)mmHg,低血压DBP为(76.3±10.6)mmHg. 17例低危险水平组的高血压SBP为(143.8±23.3) mmHg,高血压DBP为(85.4±8.2) mmHg,低血压SBP为(101.4±17.3) mmHg,低血压DBP为(61.3±6.6)mmHg.10例正常组的高血压SBP为(135.4±26.2) mmHg,高血压DBP为(71.4±11.1)mmHg,低血压SBP为(87.4±7.3)mmHg,低血压DBP为(50.4±9.0) mmHg,具有较大的差异.结论 对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明显地看出,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自主神经病变与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存在着较大的关系.

    作者:朱猛;尹建春;张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胱抑素C水平在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

    目的 研究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评估血清Cys(、测定在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80例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为隐匿性肾炎患者40例,对照组为健康成人4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析受试者血清CysC和尿微量自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在CysC和尿UmAl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量相关分析显示,CysC与UmAlb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9.诊断效果评价表明,CysC、UmAlb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9、0.81.结论 血清CysC可以作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诊断和评估预后的理想生化指标,其诊断和监测预后效果优于尿UmAlb.

    作者:黄永存;于玲;王艳苹;张敏;孙华;宋俊兰;邢建;刘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浅谈老年人咳嗽调养体会

    根据老年人咳嗽的病因病机及自身体质特点,在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指导下,本文从饮食、起居、情志三个方面来探讨老年人的咳嗽调养,从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晶晶;张念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12年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监护室(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情况,为临床治疗及ICU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将738份痰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417株细菌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细菌敏感性测验.结果 417株细菌中,革兰氏阴性(G)菌346株(82.97%),革兰氏阳性(G+)菌71株(17.03%).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99株(28.61%)、肺炎克雷伯菌58株(16.76%)、大肠埃希菌57株(16.47%)、鲍曼不动杆菌41株(11.84%),其它为奇异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等.革兰氏阳性(G+)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26.76%),其它为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临床上及时掌握下呼吸道感染菌群变迁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ICU下呼吸道获得性感染.

    作者:郝利亚;王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86例,对其进行随机划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与以单纯的西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以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施治,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完成后,总体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3.5%,对照组为76.1%,治愈率方面观察组为69.6%,对照组为45.7%,观察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的统计意义明显.结论 临床医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选择中西医结合法可有效地提高其治愈率及总体有效率.

    作者:谷银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12月支气管哮喘患儿31例的护理经验.结果 哮喘的症状收到显著控制或基本消失,呼吸困难的症状明显改善或逐步消失.结论 做好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可有效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作者:奚艳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近十年来木耳多糖研究概况

    木耳是一种东北常见的食用菌,目前在我国东北已经大面积种植,为农民创造了客观的经济效益.木耳种类繁多,常见的主要有黑木耳,也有毛木耳,黄木耳和银耳等品种.如果木耳只作为食品食用,则限制了其本身价值的大化.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曾经有学者对木耳的一些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出有药用价值的前景.当前已经有多个厂家的木耳多糖胶囊问世.研究显示,多糖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药的多糖成分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可调控细胞分裂和分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降血糖、抗辐射等药理作用[1].

    作者:杨丽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长期吸烟者颈动脉硬化的探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长期吸烟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行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硬化的80例长期吸烟患者和82例不吸烟患者,根据对比分析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及有无粥样斑块形成等,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长期吸烟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以及吸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结果 吸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为80%,不吸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为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长期吸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具有临床价值,吸烟是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药品生产企业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浅谈

    应用无菌检验方法能够实现测定方法的全面掌握,使检测方法更为有效,且对检验试验样品同样适用,避免检验的假阳性或假阴性,为企业实现对药品有效的质量控制极为有利,为药品安全提供有效保障.本文取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为本次试验样品,对其实施无菌方法验证,并通过实验确立的方法对实验加以证明,对药品生产企业中无菌检验方法的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刘金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杨兆钢教授芒针在痛证中的临床应用

    杨兆钢教授在芒针学方面造旨颇深,临证善用芒针治疗各种痛症,选穴配方少而精,强调针灸“治神”、“调气”,务求理想之针感,以疏通血脉,经络通,气血行,则经筋得以濡养,注重针芒直达病所,气至而有效.

    作者:郭艳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精神科临床用药与防范医疗纠纷的对策

    现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逐渐出台,在立法中提及了医方有义务告知患者,以及患者有权利知情,但是相关的法规却没有明确提出需要告知的内容及知情权力的范围,也没有规定医疗同意权.在对精神科患者进行用药时,医生在告知患者后,经患方同意才可以实施知情同意书的作用,这样可以将医疗风险降到低.以下为精神科临床用药方面来避免医疗纠纷的几点体会,供精神科医疗工作者的参考.

    作者:张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钳刮术前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上钳刮术前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110例自愿要求引产的10~14周妊娠的妇女,拟行钳刮术,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前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药;对照组在术前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干预后记录用药时间、宫缩发动时间、胎儿胎盘娩出时间等.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两组完全流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在子宫出血、胎盘胎膜残留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宫颈撕裂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钳刮术前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具有完全流产率高、胎盘胎膜残留率和子宫出血发生率少等优点,克服了单一用钳刮术所致的不良结局,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李利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手术室腔镜器械的安全规范管理探讨

    高水平的医疗技术直接决定了外科手术的成功,而护理人员的配合与医生的操作技巧决定了医疗技术是否高超,这一切都需要优质器械作为有力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大程度地避免出现物力、人力的浪费,也能够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就手术室腔镜器械的安全规范管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亚妹;刘雪燕;陈云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早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城市社区早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数据库抽取的尚存活肺癌病例共20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模型进行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性别、家庭收入方面、文化程度、负担形式等指标上,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5).结论 影响早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主要是人口的社会学特征,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躯体症状的改善、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患者心理的加强三个方面.

    作者:马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ICU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可行性护理

    目的 针对ICU患者在临床中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研究讨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来我院治疗的80位ICU患者运用心理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分析,对患者运用新型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干预,以便掌握患者出现心理动态的因素和其影响因素,对比护理手段的效果.结果 首次的问卷调查显示中,重症患者易出现的心理变动是:恐慌73(91%)、焦虑73(91%)、烦躁7(9%)、紧张70(88%)、忧郁40(50%)、落寞40(50%)、气愤41(51%)、绝望30(38%)、担忧49(51%)、不安60(75%);而在应用的新型护理手段后的问卷调查显示中,重症患者易出现的心理变动是恐慌20(25%)、焦虑11(14%)、烦躁15(19%)、紧张23(29%)、忧郁10(13%)、落寞9(11%)、气愤5(6%)、绝望9(11%)、担忧12(15%)、不安14(18%).结论 在对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效的对其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并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可以降低患者心理出现问题,加快患者恢复.

    作者:马晶;邢爱民;谷明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弹簧圈在颅内动脉瘤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弹簧圈在颅内动脉瘤大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2012年24例颅内动脉瘤大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其弹簧圈临床应用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 24例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后,21例痊愈并出院,1例患者出现脑积水,2例患者因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 给予颅内动脉瘤大出血患者弹簧圈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以降低临床死亡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

主办: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