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斯皮仁诺少见的不良反应

赵和云;刘东;马鲁黔;廖前鹤

关键词:斯皮仁诺, 抗真菌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摘要:近年来,斯皮仁诺口服给药的不良反应报道很多.主要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其肝毒性反应较为严重,应值得重视.本文仅对国内外近十年来斯皮仁诺应用时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回顾,探讨导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以期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目的:探讨药物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发病机制.方法:搜索药物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近10年间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许多药物能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同的药物其致病机制不同,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症状也不相同.结论:药物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见的危险因素,且病死率高,几乎是发病率的一半.

    作者:刘秀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10例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监测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110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对地高辛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及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以0.8ng/mL~2.0ng/mL为地高辛有效血药浓度,16例患者<0.8ng/mL,65例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之内,>2.0ng/mL的29例患者中毒反应发生率较高(65.5%).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肾功能、电解质、合并用药和地高辛样免疫活性物质等.

    作者:刘增娟;董淑婷;段月鹏;杜淑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西米替丁合用乌洛托品致膀胱刺激征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因扁平疣于2004年3月27日开始口服乌洛托品0.9g,tid,5d后加用西米替丁0.2g,tid,0.4g,qn.二药合用4d后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且逐渐加重,检查腹部、尿常规及泌尿生殖系B超均未见异常,疑为乌洛托品所致,遂于当日停用该药,但继续服用西米替丁.

    作者:张志刚;吕桂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在老年痴呆中的应用

    精神行为症状是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症状,治疗时应首先采用非药物性疗法.当患者急性发病(数小时或数天),表现为严重的慢性精神症状、出现攻击行为或其行为对患者或他人构成危险时才考虑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本文就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在老年痴呆中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其循证医学研究状况进行简要介绍,以期对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作者:解恒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健择联合顺铂致心慌胸痛1例

    健择联合顺铂是标准的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之一,临床荟萃分析证实健择联合顺铂作为非小细胞的一线方案,较其他联合顺铂方案的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期延长,有统计学意义[1].其主要不良反应有,白细胞下降,中性粒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血红蛋白下降,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2].

    作者:邓牡红;王秀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90例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目的:通过对90例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分析,提出个体化给药建议,使氨茶碱在临床上使用更安全有效.方法: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茶碱的峰、谷浓度.结果:32例氨茶碱峰浓度监测结果:血药浓度5mg/mL~10mg/mL 2例,10mg/mL~20mg/mL 24例,>20mg/mL 6例.58例氨茶碱谷浓度监测结果:血药浓度<5mg/mL 8例,5mg/mL~10mg/mL 19例,10mg/mL~20mg/mL 31例.结论:临床使用氨茶碱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密切注意患者的生理、病理、联合用药等影响因素.

    作者:林荣强;程海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头孢米诺钠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因腹痛,腹泻3h入院.查体体温:37.5℃,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剑突下轻微压痛,无反跳痛,既往无过敏史.辅助检查:大便WBC(+++),诊断为急性肠炎.给予头孢米诺钠1g+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2次/d,当静脉滴注20min时,患者突然出现手麻、寒战、全身无力,持续2h后缓解,次日用药又出现上述反应.查体:四肢肌张力高,双手肌力4级,肌肉痉挛,腱反射亢进,考虑头孢米诺钠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停药3d后上述症状消失.

    作者:李小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作为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对老年人健康生活影响极大,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仍需依靠药物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对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各种常用药物、主要研究进展及药物治疗原则做一介绍.

    作者:许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药平消片致急性荨麻疹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左乳浸润性小叶癌T2NMOⅡ4期术后出院,住院期间用过胃复安、胸腺肽、海之林等针剂,强力升白片、宁心宝胶囊、鲨肝醇片等口服未发生过敏反应,出院带平消片(沈阳康达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规格:0.23g/片×100片,批号:20040416)5瓶.患者出院2周后服用平消片5片,tid,强力升白片0.4g tid,宁心宝胶囊0.5g tid.当晚感觉全身瘙痒,第二天早餐后又服同样药物后倍感瘙痒加重,并出现大量斑丘样皮疹,但无发热、腹痛、吐泻,患者即刻到医院就诊.

    作者:宗靖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沙丁胺醇喷雾剂对致敏豚鼠和大鼠气管平滑肌痉挛的显效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沙丁胺醇喷雾剂对过敏性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离体气管法和肺溢流法观察沙丁胺醇喷雾剂对致敏豚鼠和大鼠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缓解作用,采用整体动物药物引喘法观察沙丁胺醇喷雾剂对致敏豚鼠过敏性哮喘保护作用.结果:沙丁胺醇10-6mol/L、3×10-6mol/L、10-5mol/L剂量下,对致敏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有抑制作用;0.2mg/kg、0.4mg/kg、0.8mg/kg沙丁胺醇对致敏麻醉大鼠肺溢流量具有抑制作用;该剂量下沙丁胺醇对致敏豚鼠过敏性哮喘有保护作用,均产生显著性差异.结论:沙丁胺醇喷雾剂对致敏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明显延长组织胺与乙酰胆碱致敏豚鼠引喘潜伏期,减少致敏麻醉大鼠的肺溢流量.

    作者:裴永娜;周晓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抗感染药物在精神病医院的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2003年和2004年度精神病医院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DDD分析法及消耗金额统计法,分析用药频度和药物费用.结果:应用抗感染药物2003年为13类37种,金额排序前3位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2004年为13类36种,金额排序前3位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结论:专科医院抗感染药物品种较少,用量较低,使用基本合理.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为临床抗感染主要药物.

    作者:蔡素华;陈伟家;朱永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纳洛酮救治急性乙醇中毒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洛酮在枪救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作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纳洛酮,剂量从0.4mg~3.2mg.结果:纳洛酮催醒作用快,无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可作为救治急性乙醇中毒的首选药物.

    作者:崔修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药鉴定中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中药鉴定中应用的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也称DNA分子遗传诊断技术)是利用任何生物种或个体都具有的特定DNA多态性,通过直接诊断分析DNA的多态性,避开遗传特性表现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数量性状遗传或部分与完全显性的干扰,快速准确地测定DNA的差异性.本文就近些年利用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中药进行鉴定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周文斌;刘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斯皮仁诺少见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斯皮仁诺口服给药的不良反应报道很多.主要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其肝毒性反应较为严重,应值得重视.本文仅对国内外近十年来斯皮仁诺应用时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回顾,探讨导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以期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

    作者:赵和云;刘东;马鲁黔;廖前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肌肉注射安络血致过敏性休克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因反复左鼻腔渗血3d,收入五官科住院治疗,后因伴有高血压转入内科治疗.2005年5月30[日上午11:30,肌注安络血注射液(贵州光正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40525)10mg后,不到1min,即出现明显头晕、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唇发绀、脉搏细弱,70次/min,血压50/20mmHg,心音未闻,考虑为过敏性休克.

    作者:游思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抑郁症及其药物治疗

    本文综述了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其抗抑郁药治疗特点.

    作者:郑雅莲;解恒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国内加替沙星不良反应报道病例分析

    目的:进一步了解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以利于临床应用中密切观察患者体征,一旦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及时对症处理.方法:检索了<中国期刊数据库>有关文献,共检索病例68例.结果:应用加替沙星发生不良反应68例报道中,以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为主的占45.6%,其次以胃肠道反应为主的占32.4%,过敏反应占7.3%,肝毒性2.9%,静脉炎1.5%,低血糖1.5%,其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耳鼻喉、眼、妇科6例)占8.8%.结论:该药可用于各种细菌感染的治疗,疗效显著,在临床使用时应考虑其不良反应可能带来的影响,权衡使用.

    作者:周艳梅;刁利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葛根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胸闷、憋气3年,加重7d以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衰Ⅲ°入院.查体:体温36.7℃、脉膊8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70/105mmHg.神志清,口唇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心率88次/min,律整,各瓣膜区无杂音,双下肢略浮肿.心电图:左前分支传导阻滞、ST-T异常.治疗:吸氧,5%葡萄糖250mL、葛根素0.5g、硝酸甘油10mg静滴,1次/d,生理盐水20mL、西地兰0.2mg静注,生理盐水20ml、速尿20mg静注.用药当天夜间病人感周身不适,头昏,未引起重视,未告知值班人员,30min后自行缓解.

    作者:王秀香;于永芬;刘爱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徐州市200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分析

    目的:分析2004年徐州市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申报情况.方法:根据2004年1月~12月徐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受报表数,按患者性别、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呈报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病例数比为1:0.94,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的ADR占52.0%.循环系统和皮肤系统的损伤较为常见,分别为31.5%和26.9%;静脉注射造成的ADR较多,为75.4%.ADR以药师申报为主,占80.5%.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我市仍未全面展开,需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全面普及,提高医院管理者和医生对不良反应申报工作的认识,督促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陈建芬;郭辉;王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胆碱酯酶抑制剂与痴呆的治疗

    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目前治疗Alzheimer病和血管性痴呆的主要药物.本文重点介绍了盐酸多奈哌齐、重酒石酸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石杉碱甲等几种常用药物的作用机理、临床疗效、服药方法、注意事项,并结合文献简单介绍了Alzheimer病的预防、长期治疗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转换问题.

    作者:赵海鹰;解恒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