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许丹

关键词:帕金森病, 药物治疗
摘要:帕金森病作为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对老年人健康生活影响极大,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仍需依靠药物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对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各种常用药物、主要研究进展及药物治疗原则做一介绍.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米诺钠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因腹痛,腹泻3h入院.查体体温:37.5℃,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剑突下轻微压痛,无反跳痛,既往无过敏史.辅助检查:大便WBC(+++),诊断为急性肠炎.给予头孢米诺钠1g+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2次/d,当静脉滴注20min时,患者突然出现手麻、寒战、全身无力,持续2h后缓解,次日用药又出现上述反应.查体:四肢肌张力高,双手肌力4级,肌肉痉挛,腱反射亢进,考虑头孢米诺钠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停药3d后上述症状消失.

    作者:李小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葛根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胸闷、憋气3年,加重7d以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衰Ⅲ°入院.查体:体温36.7℃、脉膊8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70/105mmHg.神志清,口唇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心率88次/min,律整,各瓣膜区无杂音,双下肢略浮肿.心电图:左前分支传导阻滞、ST-T异常.治疗:吸氧,5%葡萄糖250mL、葛根素0.5g、硝酸甘油10mg静滴,1次/d,生理盐水20mL、西地兰0.2mg静注,生理盐水20ml、速尿20mg静注.用药当天夜间病人感周身不适,头昏,未引起重视,未告知值班人员,30min后自行缓解.

    作者:王秀香;于永芬;刘爱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缺血性卒中的神经保护剂研究进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脑缺血性卒中神经元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进而简要介绍目前神经保护剂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情况,以及部分神经保护剂的特点.

    作者:钱海蓉;王鲁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作为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对老年人健康生活影响极大,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仍需依靠药物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对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各种常用药物、主要研究进展及药物治疗原则做一介绍.

    作者:许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口服三黄片致面部多形性红斑型药疹1例

    1 临闲资料患者女,43岁,2005年7月20日因上呼吸道感染、咽痛,自服三黄片(洛阳天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053017),4片/次,2次/d,服用第3d后,患者面部出现多形性、不规则红色片状红斑,伴有瘙痒,为进一步诊治来我科,查体:无发热,生命体症正常,面部可见片状、不规则,略高于正常皮面的潮红色斑片,尤以双面颊部为重,身体其它部位皮肤未见异常.

    作者:赵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抑郁症及其药物治疗

    本文综述了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其抗抑郁药治疗特点.

    作者:郑雅莲;解恒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静滴胞二磷胆碱引起过敏反应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因突然头晕、呕吐1h余就诊,主诉无诱因出现上述症状.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约50mL,无耳鸣、清涕、发热症状,既往无类似史及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7℃,呼吸20次/min,脉搏84次/min,血压100/75mmHg.无眼球震颤,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化验血常规正常.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胞二磷胆碱(福建省闵东力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0303)0.5g静滴,用药大约40min后,患者感全身痛痒,以输液侧肢体明显.考虑过敏反应即停用.全身见荨麻疹,右臂沿注射静脉途径皮肤明显潮红,血管肿胀,高出皮肤,对侧肢体无此异常.予以扑尔敏10mg肌注,用药10min后痛痒消失,30min时皮肤潮红及血管肿胀减轻,5h后荨麻疹及静脉血管肿胀消失.

    作者:李松杨;刘小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药鉴定中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中药鉴定中应用的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也称DNA分子遗传诊断技术)是利用任何生物种或个体都具有的特定DNA多态性,通过直接诊断分析DNA的多态性,避开遗传特性表现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数量性状遗传或部分与完全显性的干扰,快速准确地测定DNA的差异性.本文就近些年利用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中药进行鉴定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周文斌;刘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沙丁胺醇喷雾剂对致敏豚鼠和大鼠气管平滑肌痉挛的显效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沙丁胺醇喷雾剂对过敏性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离体气管法和肺溢流法观察沙丁胺醇喷雾剂对致敏豚鼠和大鼠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缓解作用,采用整体动物药物引喘法观察沙丁胺醇喷雾剂对致敏豚鼠过敏性哮喘保护作用.结果:沙丁胺醇10-6mol/L、3×10-6mol/L、10-5mol/L剂量下,对致敏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有抑制作用;0.2mg/kg、0.4mg/kg、0.8mg/kg沙丁胺醇对致敏麻醉大鼠肺溢流量具有抑制作用;该剂量下沙丁胺醇对致敏豚鼠过敏性哮喘有保护作用,均产生显著性差异.结论:沙丁胺醇喷雾剂对致敏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明显延长组织胺与乙酰胆碱致敏豚鼠引喘潜伏期,减少致敏麻醉大鼠的肺溢流量.

    作者:裴永娜;周晓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我院精神药品处方调查与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精神药品使用情况,指导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2004年度精神药品处方1373张,以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的分析方法,进行用药分析.结果:6种精神药品的DUI<1.0.结论:我院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李斌;邓兴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抗感染药物在精神病医院的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2003年和2004年度精神病医院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DDD分析法及消耗金额统计法,分析用药频度和药物费用.结果:应用抗感染药物2003年为13类37种,金额排序前3位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2004年为13类36种,金额排序前3位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结论:专科医院抗感染药物品种较少,用量较低,使用基本合理.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为临床抗感染主要药物.

    作者:蔡素华;陈伟家;朱永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90例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目的:通过对90例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分析,提出个体化给药建议,使氨茶碱在临床上使用更安全有效.方法: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茶碱的峰、谷浓度.结果:32例氨茶碱峰浓度监测结果:血药浓度5mg/mL~10mg/mL 2例,10mg/mL~20mg/mL 24例,>20mg/mL 6例.58例氨茶碱谷浓度监测结果:血药浓度<5mg/mL 8例,5mg/mL~10mg/mL 19例,10mg/mL~20mg/mL 31例.结论:临床使用氨茶碱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密切注意患者的生理、病理、联合用药等影响因素.

    作者:林荣强;程海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长期口服索密痛致慢性间质性肾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由于全身关节反复疼痛自服索密痛20年,因颜面水肿3d入院.20年前无诱因出现全身关节疼痛,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因经济条件所限,未予系统治疗.后反复发作,经常自服索密痛,每片0.5g,4片~5片/d,疼痛略缓解.20年来服药总量达30000余片.3d前无诱因出现全身关节疼痛加剧,颜面水肿,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肾炎,对症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院肾内科.

    作者:杜娟;王志宏;徐学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复方乳酸软膏治疗寻常型鱼鳞病和手足皲裂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乳酸软膏治疗寻常型鱼鳞病和手足皲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基质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结合开放临床试验,对复方乳酸软膏2次/d外用进行观察.结果:97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和开放组,28d治疗后,试验组鱼鳞病和手足皲裂的有效率均为100%、对照组则分别为91.7%和27.3%.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开放组鱼鳞病和手足皲裂的有效率分别为95.7%、95.8%.复方乳酸软膏的不良事件为1.37%.结论:复方乳酸软膏治疗寻常型鱼鳞病和手足皲裂症的临床疗效优于软膏基质,其安全性与软膏基质类似.

    作者:漆军;金文;冯峥;樊建峰;汪明华;周勇;张昕;王建平;温海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10例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监测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110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对地高辛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及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以0.8ng/mL~2.0ng/mL为地高辛有效血药浓度,16例患者<0.8ng/mL,65例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之内,>2.0ng/mL的29例患者中毒反应发生率较高(65.5%).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肾功能、电解质、合并用药和地高辛样免疫活性物质等.

    作者:刘增娟;董淑婷;段月鹏;杜淑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斯皮仁诺少见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斯皮仁诺口服给药的不良反应报道很多.主要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其肝毒性反应较为严重,应值得重视.本文仅对国内外近十年来斯皮仁诺应用时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回顾,探讨导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以期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

    作者:赵和云;刘东;马鲁黔;廖前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胆碱酯酶抑制剂与痴呆的治疗

    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目前治疗Alzheimer病和血管性痴呆的主要药物.本文重点介绍了盐酸多奈哌齐、重酒石酸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石杉碱甲等几种常用药物的作用机理、临床疗效、服药方法、注意事项,并结合文献简单介绍了Alzheimer病的预防、长期治疗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转换问题.

    作者:赵海鹰;解恒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肌肉注射安络血致过敏性休克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因反复左鼻腔渗血3d,收入五官科住院治疗,后因伴有高血压转入内科治疗.2005年5月30[日上午11:30,肌注安络血注射液(贵州光正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40525)10mg后,不到1min,即出现明显头晕、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唇发绀、脉搏细弱,70次/min,血压50/20mmHg,心音未闻,考虑为过敏性休克.

    作者:游思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西米替丁合用乌洛托品致膀胱刺激征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因扁平疣于2004年3月27日开始口服乌洛托品0.9g,tid,5d后加用西米替丁0.2g,tid,0.4g,qn.二药合用4d后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且逐渐加重,检查腹部、尿常规及泌尿生殖系B超均未见异常,疑为乌洛托品所致,遂于当日停用该药,但继续服用西米替丁.

    作者:张志刚;吕桂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徐州市200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分析

    目的:分析2004年徐州市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申报情况.方法:根据2004年1月~12月徐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受报表数,按患者性别、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呈报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病例数比为1:0.94,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的ADR占52.0%.循环系统和皮肤系统的损伤较为常见,分别为31.5%和26.9%;静脉注射造成的ADR较多,为75.4%.ADR以药师申报为主,占80.5%.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我市仍未全面展开,需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全面普及,提高医院管理者和医生对不良反应申报工作的认识,督促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陈建芬;郭辉;王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