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强;于勇;姜玲敏
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是进行有效抗感染治疗的前提,了解和掌握临床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对抗感染药物的供应管理及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以抗感染药物的每日约定剂量(DDD)和抗感染药物的费用消耗为指标,对9年来我院临床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小强;于勇;姜玲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杜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落叶乔木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主含有木脂素及其苷类、环烯醚萜类、有机酸类及氨基酸、杜仲胶、微量元素等.
作者:张燕平;孙艳;王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在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细菌不断发生耐药性变异,以求生存[1].虽然人们对细菌的耐药机制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并从抗菌药物治疗及药物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细菌耐药仍变得越来越严重,部分原因是由于目前基于MIC的治疗浓度,仅阻止了大部分敏感细菌的生长,而使耐药突变菌株得到选择性富集扩增[2,3].为了减少细菌耐药,人们曾试图用限制抗菌药物使用及抗菌药物轮换使用等手段,但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DrlicaK等提出了防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和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 win-dow,MSW)概念,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崔俊昌;刘又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与头孢硫脒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UIC值,计算FIC指数.结果:左旋氧氟沙星与头孢硫脒联合应用后,左旋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HRSA、NRSE的HIC50均有明显降低,同样头孢硫脒对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HRSA、HRSE的NICm亦显著下降.FIC指数范围主要在0~1.结论:左氧氟沙星与头孢硫脒药物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以协同和相加为主.
作者:刘爱萍;宦定才;刘爱华;裴斐;张信红;王睿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地红霉素(dirithromycin)是继罗红霉素、甲红霉素、阿齐霉素后开发的新一代十四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由红霉素还原、胺化得到的红霉胺与2-甲氧基乙氧基乙醛缩合而成[1],与红霉素相比,化学结构的C-9、C-11位上连接了恶嗪基团(见图1).地红霉素首先是由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合成,化学名为[9S(R)]--9-脱氧-11-脱氧-9,11-[亚氨基[2-(2-甲氧基乙氧基)亚乙基]氧基]红霉素.于1985年转让于美国LILLY公司,1993年于西班牙上市.
作者:王睿;柴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在25℃条件下24h内考察加替沙星与五种抗生素的配伍及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加替沙星及五种抗生素在24h内的含量变化、光阻法测定不溶性微粒变化,同时观察外观及测定pH值变化.结果:配伍液Ⅴ、Ⅵ、Ⅶ、Ⅷ在放置期间颜色明显加深,为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的性质决定;其余溶液外观及颜色无明显变化.各样品溶液24h内pH值无明显改变;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的测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之规定;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加替沙星、甲硝唑、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在放置期间含量下降均少于10%、放置期间含量下降大于10%的有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加替沙星与五种抗生素无配伍变化,在试验期间尚稳定.
作者:白林;王晓蕾;吕晓川;高翠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作为糖肽类药物的主要品种,对几乎所有的革兰氏阳性菌都具有活性,在临床治疗学上占据重要地位.通常用于由G+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所致的感染,更是药物治疗所依赖的后防线[1].但是与其他抗生素一样,随着临床应用时间的增加,已经出现了对其中介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本文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2年9~12月应用万古霉素类药物的113例次临床病历,旨在了解临床的用药状况,为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措施,延长药物的应用寿命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作者:郭代红;郭文苹;刘敏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天元克痛方的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应用HPLC法测定对方中的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和东莨菪碱进行含量测定,考察方法线形范围、精密度及回收率等.结果:采用HPLC法对延胡索乙素进行测定,标准曲线为y=0.0774x+1.1044;r=0.9999,高、中、低三个浓度的日间精密度分别为:0.15%、0.3%、0.4%;日内精密度分别为:0.43%、0.69%、0.58%;回收率分别为:100.8%、101.2%、104.5%.HPLC法对东莨菪碱进行含量测定,标准曲线为y=0.0667x-0.6352;r=0.9999,高、中、低三个浓度日内精密度分别为:3.04%、1.66%、0.46%;回收率分别为:104.34%、95.05%、95.79%.结论:采用HPLC法对天元克痛方中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和东莨菪碱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灵敏可靠、重现性好.
作者:方翼;王睿;徐伟;杨明会;张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经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400mg/kg灌胃给药,qd×7d后,应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采用Lowry法测定蛋白浓度,应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6种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含量及活性,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加替沙星组中6种细胞色素P450酶测定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环丙沙星能抑制6种细胞色素P450酶中的b5、NADPH-CytC还原酶、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红霉素N-脱甲基酶和7-乙氧基香豆素脱烃酶的活性,对CYP450酶系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结论:加替沙星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系无显著影响,而环丙沙星对CYP450酶系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作者:王睿;朱曼;张永青;陈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X)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二倍.对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细菌的MIC90值比氧氟沙星低50%;对甲氧西林敏感和耐药的金葡球菌的平均MIC90是环丙沙星的25%~50%[1].左氧氟沙星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转移酶(细菌拓扑异构酶)的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适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软组织感染.左氧氟沙星的含量测定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2]、高效液相色谱法[3]等、差示紫外分光光度法尚未见报道.本文用差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及盐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为该药提供了又一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简便、快速,结果满意.
作者:白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磷霉素与替考拉宁对90株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计算FIC指数并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FIC≤1为相加作用,1<FIC≤2为无关作用,FIC>2为拮抗作用.结果:磷霉素与替考拉宁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43.33%~56.67%;0.5<FIC≤1占43.33%~50%;1<FIC≤2占0~6.67%;FIC>2为0.结论:磷霉素与替考拉宁联合用药后,对革兰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作者:裴斐;王睿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尝试建立易于操作、适合临床应用的检测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方法.方法:在标准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纸片上分别附加0、10μg、20μg、30μg、40μg、50μg氯唑西林,按标准纸片扩散试验程序分别测定未附加氯唑西林时和附加氯唑西林后上述纸片对108株受试菌的抑菌环直径,根据氯唑西林对4种抗生素的增效作用判断受试菌是否高产AmpC酶,检测结果与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三维试验证实,在108株阴沟肠杆菌中,高产AmpC酶菌株32株,非高产AmpC酶菌株76株.以50μg氯唑西林为酶抑制剂时,如果分别考虑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做为药敏指示剂时的检测结果,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90.6%(29/32)、68.8%(22/32)、65.6%(21/32)、59.4%(19/32);如果同时考虑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做为药敏指示剂时的检测结果,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的阳性率达到了100%(32/32).同样条件下,用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检测76株非高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未发现假阳性菌株.结论:以50μg氯唑西林为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做为药敏指示剂,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可以替代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特异性地检出高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而且操作简便,适合临床使用.
作者:佘丹阳;刘又宁;崔岩;罗燕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另有近1/3的病人由细菌、真菌、病毒性感染引起.而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查主要对CT和UU、MH进行检测,多数病人未做其它相关的病原学检查,结果临床上因实验室检查不全面,病原学诊断单一,造成治疗兼顾性不够,以致疗效不佳或失败.感染呈复杂化趋势,如果治疗不彻底,可引起男性不育,女性宫颈炎、附件炎等并发症.随着国内NGU发病率的明显增多,居于淋病、尖锐湿疣之后,为第三位.其防治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问题.
作者:马培琴;周晓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用鲎试剂检查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细菌内毒素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进行试验.结果: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浓度为7.5mg/ml时不干扰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凝胶反应.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适用于检测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中的内毒素.
作者:王晓蕾;吕晓川;白林;高翠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调查192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等的耐药现状,并与新喹诺酮类进行比较.方法: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标准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92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中介率+耐药率)已达42.7%,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77.6%,克林霉素、白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6.7%、65.6%、57.3%,新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之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皆大于90%,与是否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无关.结论:在我国,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新喹诺酮类抗生素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作者:赵铁梅;刘又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类抗感染药物.以往的研究将PK、PD分隔开来评价疗效和设计给药方案,但因抗生素作用对象不是人体组织细胞,而是细菌,所以要综合考虑药物、人体、细菌三者之间相互关系.PK/PD综合参数正是反映三者关系、评价抗菌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
作者:梁蓓蓓;王睿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抗生素滥用及致病菌耐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同时也增加了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复杂性,使得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寿命越来越短,医生在选用抗生素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对耐药性的研究显示,耐药基因是决定耐药性的关键因素,而耐药的产生和泛滥程度则随地区、医疗单位和时间不同,这一现象产生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某一抗生素用量及其变化与细菌对该药耐药率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呢?本文试图通过对医院1994~2002年大肠埃希菌的头孢类抗生素耐药趋势与该类药物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裴保香;王睿;郭绍来;周筱青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抗菌药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类药物,如果不能合理应用,不仅给病人加重经济负担,而且易导致不良反应,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使以后的临床用药选择更为困难.因此,分析、评价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利用情况,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特收集了近年来对常见菌株的耐药性研究进展,以供讨论.
作者:苟静玲;刘喆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索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新方法.方法:异基因非清髓性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结果:移植过程顺利,供者干细胞植入成功,转移病灶明显缩小.结论:异基因非清髓性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可选择性地应用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作者:赵宏;焦顺昌;高春记;韩晓萍;张伯龙;杨俊兰;李方;戴广海;达万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