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曼;王中孝;薛俊峰;邸敏;王睿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病房呼吸ICU患者的医院感染状况,对ICU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来进行讨论.方法:以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2001年1月至7月所有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ICU的住院感染发生率为50%.结论: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取决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住院时间较长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多种因素.
作者:杨亚青;魏宇宁;李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抗藻酸盐血清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粘附性及其生物被膜渗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粘附性,采用HPLC法测定加替沙星在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渗透浓度,从而观察抗藻酸盐血清对于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渗透性的影响.结果:1:1抗藻酸盐血清在同8×MIC加替沙星联用的情况下,使细菌对硅胶片粘附性显著降低,硅胶片洗脱液在540nm波长处的光密度值从0.126±0.011降低到0.114±0.010;同时使加替沙星对细菌生物被膜的渗透性增强,4、8和16μg/ml的加替沙星通过细菌生物被膜的浓度分别从1.210±0.091、2.911±0.112和5.511±0.213μg/ml显著提高至1.752±0.122、3.908±0.154和7.898±0.321μg/ml.结论:抗藻酸盐血清能够降低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于生物医学材料的粘附性,增强抗生素对于生物被膜的渗透能力.
作者:裴斐;王睿;柴栋;方翼;刘皈阳;朱曼;李存福;邸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心血管外科手术后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上升的主要原因.本文报道了心内直视手术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概况.为了减轻病人痛苦,降低术后感染率及住院费用,就必须正确合理的应用抗生素,作者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心外科不同类型的手术前后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孙艳;傅宏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化疗方案1.1一线方案:顺铂/诺雄本(DDP/NVB);丝裂霉素/长春地辛/顺铂(MMC/VDS/DDP).1.2二线方案:紫杉醇/异环磷酰胺(TAXOL/IFO).1.3三线方案:多烯紫杉醇/健泽(TAXOTRE/GEMZAR).
作者:陶文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分泌的藻酸盐是其形成生物被膜及严重耐药的重要因素.藻酸盐裂解酶可特异分解藻酸盐,因此对治疗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有一定意义.本文对藻酸盐裂解酶及其作用作了全面简介,并重点阐明近年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柴栋;王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介绍治疗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方面的治疗进展.方法:根据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果:抗菌药物主要在生物被膜形成初期有效;应用藻酸盐单克隆抗体对生物被膜相关感染进行治疗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应用藻酸盐裂解酶治疗细菌生物被膜导致的相关感染具有一定意义;此外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和改进生物医学材料的方法达到对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防治目的.结论: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防治仍是临床上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但是随着对细菌生物被膜研究的不断深入,将开辟对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治疗的新途径.
作者:裴斐;王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抗藻酸盐血清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中细菌形态上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培养平板法建立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模型,经不同稀释度的抗藻酸盐血清与不同浓度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处理后,以银染色[1]快速鉴定,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cope,SEM)确认细菌生物被膜形态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显示,在加入抗藻酸盐血清后,1:1稀释度抗藻酸盐血清可以使4×MIC加替沙星作用后生物被膜的平均光密度值从0.82±0.06降低至0.70±0.04;光镜和电镜图像可见粘液样物变稀疏,细菌数减少,形态不甚规则.结论:抗藻酸盐血清能够影响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构建和形态,与加替沙星联用后可以使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破坏.
作者:王睿;裴斐;柴栋;陈迁;李新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药理作用甲氨喋呤(MTX),为叶酸类似物,单独或联合治疗用于白血病和实体瘤,如乳腺癌、头颈部癌、小细胞肺癌、膀胱癌等.该药是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的特异性抑制剂,而DHFR在细胞叶酸代谢中起关键作用,从而使用细胞阻断在S期,导致嘌呤及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的障碍,使DNA、RNA及蛋白质合成感受到抑制[1].
作者:龚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对比研究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MLBT)与抗菌药物特美汀(TMT)、美洛西林(MLXL)和他唑西林(TZXL)对179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IC).结果:MLBT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单用等剂量的MLXL高1~2倍,对产酶率较高的大肠埃希氏菌、肠杆菌属细菌、不动杆菌属细菌敏感率明显高于后者,对G-杆菌、肠杆菌科属细菌敏感率高于TMT,其中MLBT、TMT对埃希氏菌属敏感率分别为96.19%、54.9%(P<0.01).本组资料显示MLBT和TZXL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基本相似,敏感率二者等同,MIC50后者较前者低1~2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LBT的抗菌谱,体外抗菌活性与TZXL相似,强于TMT、MLXL.
作者:王培兰;刘又宁;刘庆峰;王睿;方翼;薛俊峰;王忠孝;裴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喹诺酮类药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类全合成抗菌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破坏细菌DNA的复制,对细菌呈选择性毒性.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高效、广谱、低毒、易耐受、使用方便,与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以及其价格比疗效相当的抗生素低等优点,因此深受临床欢迎,应用十分广泛.由于使用广泛,不良反应病例仍很常见.
作者:黄玉荣;魏晓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是日本杏林制药株式会社继诺氟沙星,氟罗沙星之后研制开发的又一新型氟喹诺酮类合成抗菌剂,为氟喹诺酮的G7位用3-甲基哌嗪基取代的衍生物.1999年12月其口服和静注制剂首次在美国、墨西哥和波多黎各获得了许可并上市.在美国其商品名为Tequin[1].1998年底申请在中国作Ⅰ期临床研究.国内也相继研究开发了加替沙星的片剂、胶囊、注射剂等,现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本文就其构效关系、体内外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作者:朱曼;王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从吴阶平院士1960年率先实行第一例人体肾移植至1999年底,居我国器官移植首位的肾移植已实施2.5万人,居亚洲之首.由于器官保存技术的提高,受供体间的良好配型,特别是以环孢霉素A(CsA)或骁悉为主,辅以硫唑嘌呤、激素或生物制剂的免疫抑制联用方案的应用,以及监测CsA血药浓度容值(C-0)法的应用,使肾移植的存活率大为提高.GsA是广大的移植患者免疫治疗的基石.
作者:裴保香;宁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增多,耐药程度增强,致病菌株的增多,使控制院内感染成为临床工作者面临的棘手问题[1],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其高效,选择性强,低毒,广谱,尤其是头孢菌素耐药率低等特点,成为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并在世界抗生素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细菌耐药机制很多:包括靶位结构或亲和力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膜主动外排泄系统及细菌产生灭活酶等.而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主要机制是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药物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而使其失去抗菌活性[2].为了解决细菌产酶耐药问题,广大医、药工作者通过研制耐酶的药物及β-内酰胺抑制剂和抑制剂复合物等抗生素,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提供更广阔的临床应用空间.如何将现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理而优化的使用,于是也就成为摆在临床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综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理特点及有关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宦定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喹诺酮类由于氟基团的引入而获得一系列体外抗菌活性高体内药动学性质优良的氟喹诺酮类化合物,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合成抗菌药物,至今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约有50多种,目前已有10余种用于临床,广泛的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细菌性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多种感染性疾病,然而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量的增加,在临床应用中耐药性的发展也比较快,尤其近几年细菌耐药率上升较快,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临床分离的几种常见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率明显较高,如志贺氏菌和大肠杆菌在发达国家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仅10%左右,而在我国高达50%,这表明了国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还有不合理之处[1].今就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朱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美络培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患呼吸道感染老年住院病人,使用美洛培南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美洛培南临床痊愈率76.67%,有效率为90.00%,细菌清除率为90.9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结论:美洛培南在临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新型抗菌药.
作者:魏宇宁;李雪梅;杨亚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解我院门(急)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笔者对2000年全年门诊处方中抗生素的使用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惠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临床上一般采用抗病毒药物口服或静滴进行常规治疗.本文从皮肤病对症治疗的角度,综述了带状疱疹的外用药物治疗,主要从抗病毒制剂、麻醉镇痛制剂、抗炎、抗组胺制剂等方面分别介绍了一些疗效较好的药物及其新剂型.外用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可保护皮损部位,减轻局部疼痛,防止继发感染,促进疱疹愈合,临床医生可适当选用.
作者:徐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担负着广大部队官兵和包干家属的医疗保健任务,所以不论在药品上还是经费上都受到一定限制.但近年来我院药品经费一直呈上涨趋势,尤其是门诊药房药品消耗增长幅度一直居于全院首列.2000年门诊药房药品经费增长幅度为31%,远远高于全院平均增长幅度.为了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合理使用有限的药品资源,现就一周中门诊夜间急诊抗微生物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初步分析,讨论其合理性及经济性.
作者:董圣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为了评价辰龙罗欣(氟罗沙星)的临床疗效及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00年1月至4月住院患者应用辰龙罗欣50例.结果:预防用药35例,治疗用药15例,总有效率为100%,细菌清除率为95%.结论:辰龙罗欣是一种广谱、有效、安全的抗菌药.
作者:贺密会;谭次娥;王霞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环丙沙星是新一代含氟喹诺酮类药物.机制为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阻碍DNA的正常复制、转录、转运与重组,而达到杀菌作用.其抗菌谱广,作用强,体内分布广泛,半衰期长,价格较低廉,性能稳定,是喹诺酮类药物中临床用量多的,但随着该药在临床应用的增加与用药人群的增多,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的数量也日趋上升,为及时发现或避免ADRs的重复发生,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治愈率,保障人民安全用药,本文从全军ADRs监察中心收到环丙沙星所致的237份ADRs报告,现分析如下:
作者:夏金俭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