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贤杰;何韶衡
癫痫是一组由神经元突然放电所引起的短暂大脑机能失调的慢性综合征.我国的癫痫患病率为3‰~6‰,男性略多于女性,约1.15:1~1.7:1[1].第1代抗癫痫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由于价格低廉,在临床上仍在广泛使用,但其治疗指数窄,需要进行常规的血药浓度监测,我院自1995年2月起开展这3种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至今为止(2003年12月)9年共监测1551例次,现将监测结果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熙洁;刘晓红;薛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及其载体对正常肝细胞株生长的毒性及其作用浓度与细胞抑制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染色,乳酸脱氢酶释放量的测定,分析药物对正常肝细胞的毒性.结果在低于28.56μg·mL-1的浓度内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无细胞毒性,丝裂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细胞毒性低于丝裂霉素.结论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可作为抗癌药物丝裂霉素的载体,载药后可降低丝裂霉素的细胞毒性.
作者:杨西晓;陈建海;任非;郭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HPMC缓释片中药物释放;并和优化算法结合实现缓释片处方的多目标同步优化.方法选取溶解度为难溶到略溶的5种药物(别嘌醇,甲氧苄氨嘧啶,阿昔洛韦,替硝唑,对乙酰氨基酚)作为模型药物,压制HPMC骨架片,并进行体外释放情况考察,考察52个处方中药物的溶解度、含药量、HPMC的量、HPMC的固有黏度、辅料的量、黏合剂的浓度、溶出仪的转速对药物释放情况的影响.将各因素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药物的累计释放量作为输出,对网络进行训练,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和优化算法相结合实现以对乙酰氨基酚、甲氧苄氨嘧啶、米诺地尔、氧氟沙星为模型药物,在不同的含药量、不同转速的条件下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利用神经网络预测药物的释放,训练处方和测试处方的实测值和预测值能很好吻合,4个优化处方的释放值均和目标值很接近.结论神经网络可用于预测不同药物不同处方组成的HPMC缓释片中药物的释放,并能同步优化HPMC缓释骨架片的处方.
作者:范彩霞;梁文权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莲房原花青素(LSPC)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比色法检测LSPC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活性氧能力及对大鼠红细胞自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85 mg·kg-1,造成心肌损伤模型,观测LSPC对心电图,血清酶活性及心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SPC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活性氧能力,抗氧化溶血和抗脂质过氧化的能力具有浓度依赖性.LSPC能减少Iso所致的J点下移,降低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减少血清丙二醛(MDA)的生成,抑制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降低,并改善心肌组织的病理性损伤.结论 LSPC对Iso所致的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部分与其抗氧化有关.
作者:张晓晖;张斌;龚培力;曾繁典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介绍含胍基类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特性及功能研究进展.方法利用PubMed,Medline,Google Search,JBC-Search,HighWire等软件查阅了国内外的所有相关文献,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结果目前共有5种含胍基化合物被发现具有抑制类胰蛋白酶活性的作用,其中APC2059已经完成了Ⅱ期临床试验.结论含胍基类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可望成为临床治疗药物的化合物.
作者:王贤杰;何韶衡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独一味分散片制备处方.方法采用粉末直接压片,以分散片崩解时间、木犀草苷溶出的t80及分散片混悬后的混悬系数为考察指标,应用中心多点等距设计法及效应面优化法对独一味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选取较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考察指标与各因素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优化后独一味分散片处方为12%PVPP为崩解剂、14%预胶化淀粉为溶胀剂、3%微粉硅胶为润滑剂和助流剂、45%MCC为填充剂.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分散片崩解时间为20.6 s,木犀草苷溶出的t80为1.68 min,分散片混悬后的混悬系数为0.0689.结论中心组合设计法具有应用简便、预测性好等优点,筛选的处方可以在适宜的范围内制备一定硬度且具有可被接受口味的速释分散片.
作者:林天慕;管清香;张三奇;蒋永培;王萌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建立艾地苯醌片溶出度测定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考察.方法 0.3%聚山梨醇酯80溶液1000mL为溶出液,桨法,转速75 r·min-1,检测波长280nm.结果在150min内达到全溶出.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重现性好.
作者:田勇;胡亚斐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高效诱导新疆紫草愈伤组织,并实现愈伤组织的快速增长.方法用不同的培养基及不同的激素组合诱导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用不同的蔗糖浓度和激素浓度研究愈伤组织的生长.结果快速诱导愈伤组织的条件为:直接将种子(去皮)消毒后接种于改良N6培养基,添加激素NAA 0.4 mg·L-1+2,4-D 0.2 mg·L-1+KT 1.0 mg·L-1,pH值5.6,温度25℃,暗培养.愈伤组织的快速增长培养基为:改良N6培养基,添加KT 1.0 mg·L-1,蔗糖浓度3%,pH值5.6,25℃,暗培养.结论以去皮种子为外植体是新疆紫草愈伤组织高效诱导的关键,KT的浓度对愈伤组织快速增长起决定性作用.
作者:葛锋;王晓东;王玉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综述近年磷脂用于关节润滑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根据近年来有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结果与结论 磷脂是关节内主要的界面润滑剂,患骨关节炎的关节中磷脂含量偏低.关节腔内注射磷脂可能成为治疗骨关节炎的新方法.
作者:印海峰;荣晓花;凌沛学;王凤山;张天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均为目前临床常用的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为了解和比较两药的ADR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从临床和经济学相结合的角度对两药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以及两药所致的ADR进行经济学分析,北京市8家医疗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石景山医院)为此进行了为期1年的专项研究.
作者:甄健存;何绥平;张威;王育琴;刘福珍;梁雁;张慧英;王佩;李占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患者男性,76岁,体重62kg.因便血1d 2004年2月21日入院.1d前出现黑便,量约100g;不伴腹痛、腹胀,无里急后重感;恶心呕吐1次,为少量胃内容物;半天前便鲜血1次,量约200mL,感头晕,无大汗,无恶心呕吐.
作者:张慧平;孙福成;季福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炒紫苏子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15月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组,每日1次灌胃炒紫苏子醇提药物和水提药物,给药21次后,杀鼠取脑和血.采用MDA试剂盒、SOD试剂盒,测定血浆中MDA,SOD值,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小鼠脑匀浆中MAO.结果炒紫苏子醇提物269,134mg·kg-1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MDA水平(P<0.001),提高SOD酶活性(P<0.05),而134mg·k-1剂量组能显著降低MAO水平(P<0.05);炒紫苏子水提物213 mg·kg-1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MDA,MAO水平(P<0.001,P<0.01),提高SOD酶活性(P<0.05),而106mg·kg-1剂量组能显著降低MDA水平(P<O.001),MAO水平(P<0.05).结论炒紫苏子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王钦富;王永奇;于超;张巍峨;李红娜;焦风萍;王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药物地拉卓(dilazep)对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患者血清IgG诱导单核细胞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表达及其抑制机制.方法将纯化的APS血清IgG以及地拉卓等药物与新鲜分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一定时间,加入外源性因子Ⅶa和Ⅹ,通过因子Ⅹ a的生成情况,判断单核细胞表面TF活性;利用TF primers,采用TaqMan PCR方法,观察单核细胞TF mRNA表达情况.结果地拉卓呈量效递增性抑制APS IgG诱导单核细胞TF活性表达,但并非影响APS IgG诱导单核细胞TF mRNA表达.腺苷受体拮抗剂--茶碱(theophylline)可中和地拉卓的这一抑制效应.结论地拉卓通过腺苷受体途径,在转录后水平干预APS IgG对单核细胞TF活性的诱导.提示某些阻止单核细胞TF活性的药物可望成为治疗APS的新突破.
作者:周红;王婷;孙晓春;陈巧林;许文荣;胡嘉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1100色谱系统和YMC-PackODS-A柱(5μm,25mm×4.6 mm);以CH3CN-MeOH-1%HAc(10:15:75)为流动相,流速0.7mL·min-1,检测波长为334nm,柱温:30℃.结果松果菊苷进样量在0.12~1.47μg内、毛蕊花糖苷在0.18~2.16μg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7%和97.01%.结论本方法简便,精密度、重现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肉苁蓉药材、饮片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思巨;刘丽;于江泳;崔光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研制格列美脲凝胶骨架控释贴剂,并评价其经皮吸收对正常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浇铸法制备格列美脲控释贴剂,以正交方法优化成膜骨架材料配比,设计佳基质控释系统;首次建立格列美脲贴剂体外透皮速率常数的HPLC测定方法,考察不同基质组成及二元复合透皮吸收促进剂对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按照胰岛素类及降血糖药的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进行降血糖试验和糖耐量试验,评价贴剂对正常大鼠经皮给药后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药剂学研究表明,当成膜骨架材料配比为改性PVA-PVP-乳糖=20:2:1,透皮促进剂氮酮和油酸以3%浓度按2:1比例合用时,贴剂的体外透皮速率常数大;对正常大鼠的药效学研究显示,该贴剂能明显减少给药次数,显著降低正常大鼠空腹血糖(P<0.01),显著增加糖耐量(P<0.001),降糖作用明显.结论格列美脲凝胶骨架控释贴剂可以经皮肤给药达到显著的降糖药效,血药浓度平稳,给药次数减少,患者依从性提高,因此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作者:张援;许实波;朱良;陈颖;陈丽琼;马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维康胶囊中脂溶性维生素A(Vit A),D2(Vit D2),E(Vit E)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uritex C18(200 mm×4.6 mm,5μm);甲醇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6nm;柱温为40℃.结果 Vit A,VitD2,Vit E的检测限分别为0.5,0.1,1.5ng,线性范围分别为0.41~103.50,0.14~35.60,2.00~500.00μg·m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99.55%,99.53%.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作者:邓富良;周平;陈本美;邓世林;梁绍先;陈国华;周其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药品上市许可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审评是药品上市许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确保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重要步骤,受到了世界各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普遍重视.我国的药品审评机制从建立到发展,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比起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史,还处在发展期.此时此刻,我们回顾总结我国的药品审评工作,找出差距,以进一步完善药品审评机制,不仅对我国药品审评工作本身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促进我国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曹文庄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