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远端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的比较

魏健;梁春;莱安平;魏红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 AO/OTA分型, 逆行交锁髓内钉, 微创内固定系统
摘要:目的:比较逆行交锁髓内钉(RIIN)、微创内固定系统内固定(LCP)两种固定方法对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4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AO/OTA分型为A、B、C型患者,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RIIN)及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以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作为术后评价标准。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随访9~26个月,RIIN与LCP在A型骨折中HS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260,P>0.05);在B型骨折中HS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471,P>0.05)。结论对于A型及B型损伤可以使用RIIN固定,而C型损伤,LISS具有明确使用适应征。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编制文献索引、检索和阅读而选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本刊所刊发的每篇论文须选取4~8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尽量从美国NLM的M耘SH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 fcgidb=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应特别注意首标关键词的选用,该词应反映全文主要的内容。应注意勿将副主题词当作关键词列出。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头位难产产妇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自然分娩及助产护理,实验组实施徒手旋转抬头助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24例自然分娩,占60%;12例阴道助产,占30%,显著高于对照组(30%自然分娩,20%阴道助产)(P<0.05);实验组剖宫产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为50%)(P<0.05);实验组第二产程时间为(24±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38±7)min(P<0.05);实验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P<0.05)。结论头位难产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徒手旋转抬头位置助产护理效果理想,能够促进第二产程加快,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蔡群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更年期综合症妇女应用舒肝颗粒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应用舒肝颗粒治疗更年期综合症妇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更年期综合症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服用尼尔雌醇进行治疗,观察组服用舒肝颗粒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Kupperman、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Kupperman、抑郁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舒肝颗粒治疗更年期综合症妇女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可有效改善更年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抑郁情绪,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周春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血栓弹力图对分析创伤骨折围手术期凝血状态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下肢创伤性闭合骨折患者术前及术期凝血变化规律。方法选取该院30例下肢创伤性闭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检测两组的凝血功能状态。结果对照组TEG都处在正常的范围内,观察组Ⅱ2d、Ⅱ6d、Ⅱ10d和Ⅱ16d分别和对照组进行比较,R和K的时间都变短,α角、MA及G都增大,CI会延长,R时间延长,α角、MA及G都增大,Ⅱ6d和Ⅱ10d分别与Ⅱ16做对比,α角、MA及G都增大,Ⅱ16d与Ⅱ2d做对比,α角和MA的参数都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股骨骨折前后凝血功能均有变化,严重为骨折后的第2周或术后的1周内,将血栓弹力图应用于创伤骨折围手术期凝血具有一定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魏传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疼痛控制护理在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疼痛控制护理在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16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疼痛控制护理,比较实施后患者的疼痛、伤口肿胀情况、身体康复以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72 h观察组肿胀3-4度、疼痛3-4度所占比例分别为22.5%、30.0%低于对照组的43.7%、46.2%,观察组身体康复以及护理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陈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早期纠正慢性肾脏病患者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早期纠正慢性肾脏病患者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该院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符合慢性肾脏病2、3期且TCO2跃22 mmol/L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NaHCO3片1.0~1.5 g/d,分次口服,同时给予产碱的水果蔬菜。主要观察指标为血尿素氮、血肌酐、血pH值、血TCO2、电解质及血压。结果治疗组血pH值、血TCO2有所提高,血尿素氮、血肌酐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血pH值、血TCO2进一步下降,血尿素氮、血肌酐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电解质、血压均无明显变化。结论NaHCO3片和产碱的水果蔬菜饮食疗法能纠正血浆TCO2跃22 mmol/L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代谢性酸中毒,并延缓肾功能进展,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且不引起电解质紊乱及血压升高。

    作者:田秋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金黄散与比亚芬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金黄散与比亚芬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该院于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82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金黄散防治,给予对照组患者比亚芬防治,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略低于对照组的9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出现2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金黄散用于治疗放射性皮炎,可减轻皮肤受损程度,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均不逊于比亚芬,此外金黄散还具有购买方便、价格低廉等优势,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七氟醚不同处理方式在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手术中对心肌肌钙蛋白的影响及心肌保护的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七氟醚预处理和后处理在经体外循环下(CPB)法洛氏四联症(TOF)根治手术中对患者心肌保护的效果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行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手术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Ⅰ(n=16),2%七氟醚预处理组Ⅱ(n=16),2%七氟醚后处理组Ⅲ(n=16),其中对照组全程采取全凭静脉麻醉。采集手术切皮时,手术结束后6,12,24 h,测定患者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并记录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3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手术切皮前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1组比较,2组,3组在手术结束后4,12,24 h血浆心肌肌钙蛋白测定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临床观察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3组在各时间点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以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作为心肌保护的指标时,七氟醚缺血预处理组和七氟醚缺血后处理组均能显著降低心肌肌钙蛋白的浓度,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而两种处理方法在心肌保护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作者:王韬甫;宋志冰;刘功俭;刘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丙泊酚手控和靶控输注在无痛人流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给药与手控静脉给药麻醉对无痛人流手术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人流手术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院靶控输注泵推注丙泊酚,靶质量浓度设定为6~7 mg/L,维持时靶质量浓度设定为4~5 mg/L,手术结束时停止输药;对照组院手控静脉推注给药,丙泊酚诱导量2~2.5 mg/L,手术期间追加丙泊酚50 mg左右;分别观察两组诱导、苏醒时间、总药量、麻醉效果及诱导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诱导、苏醒时间、用药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诱导后平均动脉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降更严重;麻醉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可减少麻醉用药量,缩短麻醉诱导、苏醒时间,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吴晓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正文主体部分之“讨论”

    1.着重讨论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及从中导出的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等。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恶性肿瘤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方法并进行效果分析,为临床应用超声技术引导PICC置管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观察组采用超声技术引导下的PICC置管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肉眼判断置管方式,比较两种方式的一次成功率,出血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一次成功率、出血情况、静脉炎发生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成功率(94.9%)高于对照组一次成功率(85.0%),观察组在出血例数和出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7.3%)低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14.4%),而堵管和血栓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在成功率方面、出血情况和静脉炎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方式,有助于提高静脉穿刺质量,缓解静脉炎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李丹;杨晶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脑脊液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检测在儿童病毒性脑炎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白蛋白比值(QAlb)、IgG和IgG指数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分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病毒性脑炎组按临床特点分为轻症病毒性脑炎组和重症病毒性脑炎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和脑脊液的白蛋白、IgG,计算QAlb和IgG指数,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血脑屏障功能状态及免疫球蛋白鞘内合成情况与临床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病毒性脑炎组的QAlb高于对照组;重症病毒性脑炎组的QAlb较轻症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IgG、IgG指数比轻症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病毒性脑炎组患儿的血脑屏障功能损害程度、鞘内IgG合成情况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脑脊液和血清中白蛋白、IgG,计算QAlb和IgG指数能反映病毒性脑炎患儿血脑屏障功能状态及IgG鞘内合成情况,为判断病毒性脑炎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提供相关依据。

    作者:纳玉辉;熊晶晶;张彩营;戴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抵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影响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抵抗(AR)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TIA服用阿司匹林后诊断存在AR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持续服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停用阿司匹林,改用西洛他唑治疗,均持续服用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测定由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观察治疗后复发及进展为脑梗死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A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29±2.48)%、(53.29±6.5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可降低AR的TIA血小板聚集率,能够抑制疾病呈进展性发展。

    作者:张小喜;田艳荣;邱茜茜;郭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及中医证候分布

    目的:研究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和中医症候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法进行研究。随机抽取该院儿科收治慢性咳嗽患儿11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6例、学龄前组36例和学龄期组38例。结果婴幼儿组呼吸道感染30.56%,学龄前组变异性哮喘27.78%和肺炎支原体感染30.56%,学龄期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1.58%。所有研究对象中,变异性哮喘25.45%和上气道综合征21.82%所致咳嗽比例较高。中医证候分布:风邪久恋(33.64%)、痰热壅肺(28.18%)和痰湿蕴肺(20.91%)。结论小儿咳嗽病因以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综合征为主,婴幼儿组呼吸道感染所致咳嗽比例较高,学龄前组变异性哮喘和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咳嗽比例较高,学龄期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所致咳嗽比例较高。中医证候主要分布为风邪久恋,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可以参考进行病因治疗和预后判断。

    作者:赛琴;尹艳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

    论文若系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作者应附证书或文件复印件,并按期编号保存),或者曾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可在题名页标注脚注(左下角)。曾在国内学术会议上报告的论文一般不必注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坦索罗辛联合速尿在ESWL后辅助排石中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速尿在ESWL后辅助排石中的疗效。方法入组研究对象156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排石药(A组),排石药+盐酸坦索罗辛(B组),排石药+盐酸坦索罗辛+速尿片(C组)。结果口服中药排石药+盐酸坦索罗辛组在排石时间,疼痛评分,清石率,绞痛复发率,疼痛药物应用及不良反应方面较其他两组有明显优势。结论坦索罗辛联合速尿可有效缩短排石时间,提高清石率,减轻疼痛强度,降低肾绞痛再发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张自刚;奚晓龙;邴建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重症肺炎患者脑钠肽、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脑钠肽、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为重症肺炎患者的救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重症肺炎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n=48)和存活组(n=68)。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治疗后第3、5、7 d时血脑钠肽、乳酸水平变化和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并对血脑钠肽、乳酸水平与APACHEⅡ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存活组入院后第3、5、7 d APACHE II评分、血乳酸、BNP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死亡组入院后第3、5、7天 APACHE II评分、血乳酸、BNP水平明显高于入院时。存活组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APACHE II评分、血乳酸、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 BNP与A-PACHE II评分呈明显的相关性(r=0.846,P=0.00),乳酸水平与APACHE II评分呈弱的相关性(r=0.364,P=0.00)。结论动态检测BNP水平能更好的预测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而血乳酸动态监测可作为辅助指标,以指导治疗,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钱军;姜楠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S组及±达拉奉组,制备SD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达拉奉组在造模后即刻和12h分别给予±达拉奉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NS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比较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SOD、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74±0.56)、(1.38±0.22)分均明显升高(P<0.05),而与NS组比较,±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则明显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达拉奉组SOD活性分别为(113.29±7.61)、(144.93±10.48)U/mL明显下降(P<0.05),而与NS组相比较,±达拉奉组SOD活性明显增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达拉奉组MDA水平分别为(3.71±1.24)、(2.25±0.98)nmol/mL明显升高(P<0.05),而与NS组相比较,±达拉奉组MDA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韩春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91%,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和减少不良反应,具有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樊民强;李寿勋;黄志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在输尿管结石患者中,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30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方案,观察组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石直径在1 cm以上,观察组的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直径在1 cm以下,两组结石排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两组在结石排净率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位于输尿管中下段,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输尿管结石患者而言,两种治疗方案各有利弊,应该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如果结石位于上段且直径在1 cm以下,可以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如果结石位于中下段且直径在1 cm以上,优先推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

    作者:白红庆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