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发性膀胱破裂1例误诊分析

李庆申

关键词:
摘要:自发性膀胱破裂临床少见,以轻微体表外伤引起膀胱周围感染继而破裂,尿液沿耻骨后间隙坐骨大孔到髋关节周围、大腿外侧合并严重感染更为罕见,极易误诊.作者于1997年11月23日收治1例,报告如下.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温度升高自然杀死病毒无依据夏季防非典注意四点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我国SARS发病机制研究获重要发现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阳气困郁每仗附子

    王老临证体验,阳厥常可与闭证伴随而至,而阴厥往往可以成为脱证先兆.主张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顾阳气.创制一些邪正合治与寒温并用之方,今择其在外感热病治疗中运用附子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乐匋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河南构筑农村非典防御体系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CT诊断外伤性脑梗塞20例分析

    1临床资料本组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5~65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10岁以下10例.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头痛.有呕吐者15例,视神经乳头水肿5例,有抽搐者3例,失语者8例,单侧肢体活动及感觉障碍者18例,脑疝者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美国GE1600i全身CT机进行扫描.OM线为基准线,由颅底向颅顶连续扫描,层厚10mm,间隔10mm,第2次检查时间为伤后3~20日.

    作者:王景宇;郭士伟;刘旭辉;辛艳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貌似精神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以及眼底视网膜下出血.典型病例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一些不典型的病例由于其主要症状被掩盖,容易误诊.本文报告7例以精神异常起病的SAH,以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作者:王友芳;曲颖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几种复律方法的对比分析

    现将我院1997年以来经异搏定、心律平、三磷酸腺苷(ATP)、硫酸镁、西地兰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PSVT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魏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小剂量肝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一种严重并具有潜在危险的急症状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症状加剧,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或心绞痛出现于休息时,发作一般持续15分钟以上,伴有心电图ST段压低或升高,或无变化,无新近出现的异常Q波,亦无血清酶的升高,患者可为单支冠脉病变,也可有多支冠脉病变,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特别是老年病人同时存在基础ST段压低等高危情况时预后不良.肝素治疗UAP效果肯定,但用药过多可导致自发性出血,一般病人肝素治疗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0%,老年妇女、肾功能不全者为25%~50%.为探索基层医院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肝素治疗老年UAP,我们用小剂量肝素钠治疗老年UAP并与复方丹参进行比较.

    作者:韦伟国;蒋惠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自发性膀胱破裂1例误诊分析

    自发性膀胱破裂临床少见,以轻微体表外伤引起膀胱周围感染继而破裂,尿液沿耻骨后间隙坐骨大孔到髋关节周围、大腿外侧合并严重感染更为罕见,极易误诊.作者于1997年11月23日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庆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先发制病早用通利

    温热病是多种热性病的总称,许多急性传染性热性病都概括在内.也包括了具有卫、气、营、血证,而又不属于急性传染病的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等.早在<内经>中,对热性病的治疗总则即已提得很明白.迨至汉代张仲景,对传染性热性病,不仅用六经来归纳分析证候,辨识其性质与转归,而且具体提出汗、清、吐、下4种排泄毒素的疗法,从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热病治则,对后世的启迪很大.

    作者:朱良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专家提醒:体温计好人手一支以避免交叉感染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湿重于热即重附子

    湿温表证解后,病情往往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化热化火,或热胜于湿,发展成白虎汤证;一是湿重于热,向着发热缠绵,昏沉困倦,口不渴或渴不多饮,四肢烦疼的湿温证方向发展.除上述症象以外,在体检时客观上的体温虽较高(39℃或39℃以上),但病人自己只觉昏沉憋闷,并不知道有这样的高热,也无烦躁现象.

    作者:马云翔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QT离散度的影响

    QT离散度(QT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大与小QT间期的差值.近年来研究表明,QT离散度可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和不稳定性,在冠心病患者中它可预测心脏事件和间接反映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QT离散度明显延长易引起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本文对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予β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恒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农村非典防治要落实九项措施

    据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国务院6日下午在京召开全国农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农村非典防治工作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非典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千方百计确保农村不发生大规模疫情,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地高辛合用阿替洛尔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CHF伴快速房颤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7±12岁,心功能(按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风湿性瓣膜病14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冠心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均常规给予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均给予地高辛0.25mg/日口服,静息心室率仍大于100次/分,加用阿替洛尔12.5mg/次,3次/日,口服1周.观察期间地高辛用量及其他治疗不变,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作者:张富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普乐林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60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斑块下出血或破裂,激发新的血栓形成,致冠状动脉不完全阻塞,而引起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由于其极易转化为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故临床上对UAP的有效治疗备受重视.我院应用普乐林治疗UAP60例,疗效满意.

    作者:王艳霞;王菁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建国以来战胜传染病的历史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阿司匹林与噻氯匹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又称梗死前综合征,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可导致心源性猝死或急性心肌梗死.应用随机对照法,比较阿司匹林与噻氯匹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祝远芝;黄永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艾滋病12例误诊分析

    我科自1999年6月~2002年8月初诊HIV阳性,并经省级单位终证实的艾滋病人12例,确诊前均有不同程度误诊,为提高认识,吸取教训,分析如下.

    作者:刘现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试行)

    一、判定标准(一)密切接触者1.飞机(1)一般情况下,民用航空器舱内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座位的同排和前后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员.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