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晶
目的:分析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差异性。方法选取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甲组(n=45,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和乙组(n=45,采用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阳性率。结果乙组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88.9%明显高于甲组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可显著提高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讨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予以疼痛控制护理对其康复的效果影响。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创伤性骨折患者共计134例,以随机分配法则为依据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72例患者接受传统护理干预,试验组72例患者则接受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对护理结束后两者患者的疼痛程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经悉心护理后,两者患者病情均显著好转,经对比发现,试验组患者中、重度疼痛比率为33.33%,对照组为61.11%,且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得到临床以及患者家属的广泛好评。
作者:曹光岩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保健护理对儿童早期发展影响。方法选取本社区130名健康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作社区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社区保健护理,护理12月后比较两组儿童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身长、体重、头围及胸围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社会、运动及智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保健护理可提高儿童体格和智力发展,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任郁郁;胡云;赵淑芬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医院作为一类特殊的服务行业,承担着整个社会救死扶伤的重任。以此同时,医院也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组织机构,其要健康的运作,就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其中,医院的财务管理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活动和经营活动起着导向和调控的作用,尤其是中小医院目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作者:车国庆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究蒙医整骨疗法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96例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蒙医整骨疗法,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整骨疗法,对两组患者进行随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实验组48例患者中痊愈的有18例,好转的有28例,无效地有2例,对照组48例患者中痊愈的有8例,好转的有21例,无效的有19例,在治疗痊愈以及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蒙医整骨疗法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包宝林;额尔顿巴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对小儿重症肺炎使用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80例重症肺炎的患儿,将他们平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在使用常规治疗(抗感染、止咳、平喘、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等)的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对照组患儿只进行常规治疗,在治疗后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愈效率比对照组高;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比对照组缩短,疗程明显缩短,两者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中使用氧气驱动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重症肺炎能使患儿咳嗽、喘憋症状缓解快,疗程明显缩短,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儿身体的康复,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杨远松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清除病原菌的效果分析,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的抗菌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身用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氯霉素滴耳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治疗,14d 后观察临床疗效病原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6.49%,观察组为9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清除病原菌。
作者:艾则孜·艾合麦提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其发病因素与病人年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和是否正规孕期保健的关系;与终止妊娠时机和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9月至2015年5月昌黎县人民医院产科收治有详尽病史资料的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2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时对病人详尽查体,仔细询问病史,同时就病人平时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及是否进行正规产前检查进行登记整理。完善相关的如胎儿 B 超等辅助检查,产后新生儿的即时随访,确诊为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分析:1.发病年龄同该病的关系;2.发病与病人居住,饮食习惯和是否正规孕期检查的关系。3.积极解痉降压同时干预治疗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予以氟美松肌注促胎肺成熟的孕周、结束妊娠的时机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结果1.年龄过大过小是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病存在明显关系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居住环境差,饮食不规律,平时喜油腻饮食,营养不均衡且无正规产前检查是发病的主要因素。3.结束妊娠孕周与新生儿预后有明显关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适龄怀孕,良好的居住环境,均衡合理饮食及正规的产前检查,可以降低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发病率,适当延迟孕周和早期诊断及孕期积极干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新生儿成活率。
作者:马静;卢艳娜;安丽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护理干预措施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50例。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对患者护理前后健康知识以及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抑郁以及焦虑水平加以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系统的护理之后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实验组患者关于疾病以及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出现了显著的提升,对药物治疗、治疗方法以及饮食知识的掌握程度要由于对照组;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水平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的护理干预,能够不断提升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减少其抑郁和焦虑的心理,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活动中进行推广和运用。
作者:艾迪拜·玉素甫;热西旦木·吾麦尔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在护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追踪方法学的个案追踪法设计了个案追踪考核评价表,对患者依据护理病历的路径进行追踪,考核评价护士对涉及的规章制度专业知识等内容的知晓和落实情况。结果个案追踪法实施后,发现以下突出问题:①部分规章制度与本医院的实际工作不符。②护理人员的学习方法有待改变。③不理解护理程序。结论个案追踪法应用于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能够准确发现护理工作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帮助管理者有针对性的实施措施,不断改进工作,可以进一步观察证实。
作者:孙海燕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通过对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微生物进行检测,发现其中存在的卫生问题。方法送检的100份生活饮用水以及100份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地水标本进行菌落菌群的检验,严格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生活饮用水的合格率70%,检验结果表明第二季度的合格率明显较低,同时水源水的大肠杆菌合格率明显的低于耐热大肠菌群,在本次研究中的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活饮用水在夏季的合格率较低,同时水源水的大肠菌群的污染较为严重,因此在夏季对水源水以及生活饮用水进行重点关注。
作者:夏雪 刊期: 2015年第36期
正确舒适的手术体位是保证手术成功与患者康复的关键。提高手术成功率是安置手术体位的目的。一些大手术由于手术难度大,操作时间长,不经常变换体位等原因,常会引起体位不当性手术并发症。体位不当也可引起生理性和解剖性损伤,给患者康复带来不利影响,严重时可造成患者终生残疾。目的讨论肾脏手术的特殊体位与手术风险的关系。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回顾性分析我院43例肾部手术特殊体位摆置方法及护理。结果经手术前摆置良好的手术体位、本组43例手术顺利完成,均不同程度缩短了手术时间。结论手术体位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手术成功,正确的体位摆放,不仅使患者舒适、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而且有利于术中对患者安全的观察和护理,有效的防范了因手术体位不当引发的并发症。
作者:邢晓燕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小儿内科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内科疾病患儿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中以呼吸内科疾病为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单一西药治疗,实验组联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95%对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显著高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为85%)(P<0.05);实验组95%对疗效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率为65%)(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P<0.05)。结论小儿内科疾病类型较多,如: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患儿疗效和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吕雪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探究肠梗阻诊断中 CT 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对本院自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0例患者中,CT 诊断梗阻位于小肠部位的患者有28例,梗阻位于结肠部位的患者有22例;致病原因:50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为肠肿瘤,8例患者为肠粘连,腹部疝患者有5例,肠扭转患者8例,炎症患者5例,粪石患者2例,3例患者未查明病因;CT 诊断肠梗阻病因的有效率为94%(47/50)。结论CT 检查能够有效的诊断出肠梗阻的发生部位以及评定出肠梗阻的病因,对于肠梗阻的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作者:孙杰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实施优化产后指导后对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效果。方法将爱婴区收治的400例产妇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新生儿护理、产褥期知识掌握及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问卷调查项目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优化产后指导,让产妇掌握更多的母婴保健知识,对提高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率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融洽了护患关系,大大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梁彩珠;王志明;刘琴;李丽英;吴秀珍;黄艳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方药为:红藤、败酱草、黄芩、蒲公英、鸭草跖、地丁、鱼腥草、莪术、三棱、桃仁、延胡索、茯苓、香附、附子各6~30g;结果经1~3个疗程治疗后,显效45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结论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肯定,安全可靠、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作者:徐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采用孟鲁司特对轻中度儿童哮喘治疗的效果分析,观察患儿哮喘发作改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总队门诊近几年内7~15岁哮喘患儿90例,分为 AB 两组进行治疗观察。A 组40例患儿初始治疗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5mg,B 组50例患儿采用安慰剂口服一次,随后两组患儿进行哮喘常规治疗。结果AB 组患儿治疗后4h 临床症状体征总评价分及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有改善(P<0.05)。A 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总评分明显低于 B 组,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要高于 B 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经过对7~15岁90例轻中度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数据显示,对患儿使用孟鲁司特可以缓解哮喘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很大程度改善了病情,因此,孟鲁司特治疗轻中度儿童哮喘具有非常高应用价值。
作者:孙广枪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目前对于肱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文献报告较多,但对其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较少。对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并发症分析研究。方法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对73例肱骨干骨折及16例肱骨骨不连的患者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随访12-34个月,平均25.4个月。男56例,女33例,平均39.3岁。74例肱骨干骨折中62例为闭合性骨折余12例为开放性骨折,12例骨不连患者有手术史。骨折病例闭合复位髓内钉定固定,骨不连患者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及同体骨植入。53例采用顺行髓内钉固定,37例采用逆行髓内钉内固定。结果17例发生明显并发症,发生率20%。其中骨不连5例,肩关节撞击征2例,骨折断分离3例肩关节损伤3例,医原性损伤2例,成角畸形2例,一过性桡神经损伤3例,深部感染1例。骨折端存在明显间隙者有较高骨不连发生率。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有较高的医原性骨折的可能性,但只要选用合适的内植物,提高手术技巧,就能把并发症发生率降至低。
作者:杨素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脊柱外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患者120例,12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在护理工作结束后,分析个性化护理方法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良好率为98.3%,对照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良好率为88.3%。结论个性化护理对脊柱外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能够避免患者术后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确保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赵贵美;徐荣;许婷;李春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研究观察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近一年内(2014.3至2015.3)收治炎症性肠胃疾病83例,采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益生菌治疗组,其中常规治疗组41例,单纯给予美沙拉嗪药物治疗,益生菌治疗组42例,采用沙拉嗪联合益生菌进行维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炎症性肠胃病复发率以及3个月后的疾病活动指数、内镜及病理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疗炎症性肠病临床疗效均较良好,(t=1.3745, P=0.1731)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但是经3~6个月随访发现益生菌治疗组患者后期病症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x2=10.1225,P=0.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炎症性肠病中联用益生菌效果良好,尤其对于后期控制病情复发具有确切疗效,但是益生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益生菌制剂的安全性。
作者:孙岭;宋凤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