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峰
目的:研究多潘立酮治疗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1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患者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多潘立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及胃肠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接受治疗后,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相比较,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98%,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潘立酮对腹部外科手术后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侯景峰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探讨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胃及十二指肠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穿孔原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治愈22例,显效37例,有效10例,临床有效率为97.18%(69/71),其中有3例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给与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和护理措施后得到恢复,除了1例胃肿瘤所致的穿孔患者之外,其余70例患者在随访结束时基本恢复健康,均无复发病例。结论针对不同穿孔原因、穿孔部位的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比较高,可推广使用。
作者:孙永强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对胞二磷胆碱以及脑神经生长素在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自我院病例取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2月份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应用胞二磷胆碱进行治疗,实验组33例应用脑神经生长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果比对照组要高,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实验组的神经功能分值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意义成立。结论应用脑神经生长素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相比胞二磷胆碱更为理想,值得推荐。
作者:田华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科室业务学习是当前临床医务工作人员获取新知识及巩固基础理论的重要途径,其对于医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该学习途径被广泛应用。如果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呆板,且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则会严重影响到整体业务学习效果,因此,科室业务学习活动中,教学或培训方法需要灵活且富有趣味,则会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其能够自主探讨业务学习知识,从而以提升医务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水平,这对于医院形象品牌的树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树群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观察、评价二氧化锆材质修复体应用于口腔修复中的效果、美观性。方法将在我院牙科门诊接受口腔修复的适应症牙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选用二氧化锆修复体)和对照组(40例,选用树脂牙修复),对比两组的修复效果、牙体美观性。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修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修复后3月内观察组的外观不良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基于二氧化锆修复体的口腔修复效果好、牙体美观性佳,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钟达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使用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精神科近年来收治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并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0例,接受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接受帕罗西汀片治疗。对比2组患者心理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末、4周末及8周末对患者心理状况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检测,2组患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均未接受特殊处理即逐渐缓解,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患者由于病情、环境以及心理负担等影响,容易并发抑郁症状,对疗程顺利进行造成负面影响,降低患者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对其应用帕罗西汀片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且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刘玉国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探究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前焦虑的心理护理。方法抽取60例我科实施甲状腺肿瘤手术的患者,依据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病情、心理承受能力、生活习惯等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术前的紧张、焦虑心理显著降低,经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据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心理,甲状腺肿瘤手术的患者经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后可以显著的减少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具有临床上广泛推广的价值。
作者:张会霞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对治疗患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补液及抗病毒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口服,观察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2%,对照组总有效率83.6%,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腹泻持续时间及腹泻总病程两组间比较,(P<0.05),病程明显缩短。结论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的患儿总有效率高,病程缩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谭海明;徐红;郝瑞卿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2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均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通过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31例,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人工氧气呼吸、卧床静养休息、严格细心护理,同时加之硝酸盐以及低分子肝素等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在采用研究组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剂量为每天8-10毫克,方法是睡前口服,其后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改变剂量。对比研究组与实验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显著优于研究组的74.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比两组,通过治疗患者28天和56天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指标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较研究组好(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同时能够进一步改善血浆C--反应蛋白(CRP)指标。
作者:张平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妇产科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9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停经史,7例有不规则阴道流血(77.8%),其中2例有下腹痛;2例(22.2%)无典型症状。结论 CSP症状常不典型,辅助检查首选经阴道彩超。MTX全身用药、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子宫病灶切除术是CSP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恰当均可取得良好效果;血β-hCG是随访监测、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敬秀;黄海燕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研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近两年时间诊疗的74例急性阑尾炎病例分组,对照组37例选择传统开腹术切除阑尾,观察组37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针对两组的手术处理情况作比较和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为(59.14±8.35)min,与对照组的(31.50±5.42)min相比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日的对比上,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有更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2.7%,与对照组的16.2%相比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具有较好效果,且安全性佳,利于患者早日恢复,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全义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急诊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超早期急诊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8%。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溶栓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溶栓率54%,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超早期急诊溶栓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并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溶栓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妍娜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总结早产儿的观察与护理: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因此对早产儿的特点应有全面的足够的认识。早产儿全身脏器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存在缺陷,对各种感染抵抗力差,即使轻微的感染也可以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后果:其呼吸中枢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易患呼吸窘迫综合征,肺不张,吸入性肺炎等。其吸吮功能差,喷门括约肌松弛,易呛咳,吐泻,体温中枢未成熟,皮下脂肪极少。体表面积相对大,长因冷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皮肤极为娇嫩,易破损感染等。方法护理人员更应该以高度的责任心加强护理,首先要为患儿做好保暖护理并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在护理患儿时应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遵照医嘱合理的喂养,在护理过程中要不断巡视,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并作出相应处理。结论要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除治疗措施正确外,精心的护理,细致的观察也至关重要。
作者:张琳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在宫外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宫外孕患者,全部患者均经超声诊断,诊断结果与病理资料作比较,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80例宫外孕患者中,经手术或保守治疗证实72例,诊断准确率为90.00%;其中2例宫角妊娠,70例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型39例,破裂型3例;流产型30例。结论针对宫外孕患者,超声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密切结合病史、声像图,可大程度减少漏诊和误诊事件,提高宫外孕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晶国 刊期: 2015年第70期
临床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和研究中一直寻求能够改善压疮治疗效果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 Winter提出“湿润环境愈合理论”,应运而生了湿性疗法,其核心是用“湿性愈合环境理论”指导实践,即使用各种活性敷料促进坏死组织软化、溶解、清除和营造有利于愈合的微环境,即适度湿润、微酸(接近于皮肤pH值)、低氧或无氧及接近于体温的伤口温度。我国近几年,湿性愈合的观念也逐渐被护理人员所认识,并运用于临床。我院采用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压疮,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及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杨兴秀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盆腔炎的方法。方法选择48例盆腔炎患者,对其实施辨证论治,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经两个疗程治疗,湿热瘀结型17例中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2.3%。热毒瘀结型20例中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寒凝气滞型11例中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81.8%。中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4%。结论中医药辨证论治盆腔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彩云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了解包头市昆都仑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健康状况,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方法随机对包头市昆都仑区某中学的500例在校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对其得病率进行归纳与总结,为其普及一些常见病的发病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结果通过随机调查后,包头市昆都仑区学生的总得病率为26.80%,得病率高低依次为近视、肠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营养不良、乙肝。248名男生中,共有76例(30.65%)近视、14例(5.65%)肠胃疾病、11例(4.44%)呼吸系统疾病、2例(0.81%)营养不良、1例(0.40%)乙肝,共计104例患病学生,占总人数的41.94%。252名女生中,共有89例(35.32%)近视、17例(6.57%)肠胃疾病、12例(4.76%)呼吸系统疾病、4例(1.59%)营养不良、2例(0.79%)乙肝,共计123例患病学生,占总人数的48.81%,女生的得病率明显高于男生,数据差异具有比较意义(P<0.05)。结论目前包头昆仑区学生的健康情况并不理想,应积极的开展体检工作,提高其预防疾病的能力与保健意义。
作者:雒淑丽;张雪茹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分析鉴别乳房肿块良恶性应用彩超检查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乳房肿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彩超检查,并对其诊断的准确性进行分析记录。结果通过检查后,60例乳房肿块患者中,共计诊断出46例良性肿块,14例恶性肿块;后经系统性检查发现,14例恶性肿块的准确率为100%,46例良性肿块中存在1例恶性肿瘤,准确率为97.83%,误诊率为2.17%。结论本文采用彩超检查对鉴别乳房肿块良恶性的应用效果显著,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玫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分析颈性头痛眩晕中医药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6例颈性头痛眩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3例)与对照组(n=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添加中医药疗法。治疗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3个月的治疗,研究组患者显效为25例(58.14%),有效为15例(34.88%),无效为3例(6.98%),其总有效率高达93.02%;对照组患者显效为18例(41.86%),有效为17例(39.53%),无效为8例(18.60%),总有效率为81.40%,明显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使用颈性头痛眩晕中医药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提高了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质量,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鹏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在四肢创伤复杂创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研究组(n=24例)与对照组(n=24例)两个小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则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创伤面积的差异。结果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创伤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整体医疗费用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出对照组患者许多,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经治疗后,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共计出现1例皮肤瘙痒,无术后感染的现象发生,总发生率为4.17%;对照组患者共计出现3例皮肤瘙痒,2例术后感染,总发生率为20.8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明显高出研究组患者许多,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在四肢创伤复杂创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有效的减少创伤面积以及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的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成 刊期: 2015年第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