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62例

唐聚花

关键词:不典型, 急性心肌梗死(AMI), 误诊, 防范策略
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心梗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收治不典型急性心梗患者62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中,男48例,女14例,易误诊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结论:不典型心梗有上升及年轻化趋势,心电图及心肌酶学、肌钙蛋白的动态观察对不典型急性心梗诊断的重要意义,临床医生要提高对不典型心梗的警惕性.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紫杉醇药物化疗的观察及护理

    紫杉醇药物,是应用于临床的抗微血管抗癌药,常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乳腺癌和食管癌的二线治疗,将紫杉醇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现将化疗过程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孙爱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地佐辛减少术中牵拉性疼痛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强效阿片类镇痛药地佐辛应用于手术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妇科手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地佐辛组在插管后进行0.15mg/kg地佐辛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5ml安慰剂生理盐水静脉注射.记录手术、患者苏醒及插管拔出时间;对患者术后1、6、12、24小时疼痛进行VAS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地佐辛组手术时间为121±46分钟,苏醒时间为7±5分钟,插管拔出时间为12±5分钟;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29±41分钟,苏醒时间为11±5分钟,插管拔出时间为16±7分钟.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苏醒与插管拔出时间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地佐辛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现象,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地佐辛联合芬太尼镇痛效果显著.在手术前给予患者佐辛行静脉注射,方便安全,镇痛效果良好且成瘾性、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小.

    作者:庄灿锋;汪志勇;方进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手法扩肛联合复方角菜酸酯栓治疗Ⅱ期肛裂8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手法扩肛后联合复方角菜酸酯栓治疗Ⅱ期肛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每次行手法扩肛后龙珠软膏外用,复方角菜酸酯栓纳肛.对照组扩肛后马应龙痔疮膏外用,化痔栓纳肛.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出血、疼痛、水肿的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手法扩肛联合复方角菜酸酯栓治疗Ⅱ期肛裂的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马增琼;张湘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眼球前房较大金属异物取出1例

    病历资料患者,男,48岁,主因用铁锤砸铁丝时崩伤右眼1小时,2011年3月2日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80次/分,血压120/80mmHg,白细胞7.8×109/L,心电图胸透正常.眼眶CT:右眼球内异物(不规则丝状).眼B超:右眼球内强回声并声影、尾影.眼科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1.0.右眼睑轻肿胀,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正中偏下方有一穿通伤口长约1.5mm,闭合好.角膜伤口周围轻水肿,前房大量血液,隐约可见前房内角膜内皮侧至前房角处有一丝状异物.虹膜、瞳孔、晶体及眼后节查不清,眼压Tn.完善必要检查,急在局麻下行右眼前房异物取出术.手术经过:表面麻醉及局部麻醉成功后,用无磁性的虹膜整复器压迫角膜伤口后唇,使伤口张开,用小型磁铁磁头由远及近接近伤口吸引,可见异物蠕动,向外移动,当从伤口处可见异物头时,停止吸引,用镊子夹住异物缓慢从原伤口取出.异物约5mm×0.8mm的铁丝.从原伤口处做前房冲洗,角膜伤口缝合1针.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氟美松3mg,加压包眼.术后常规抗炎止血,每天换药,7天后出院.出院时视力0.3,1个月后复查视力0.5,半年后复查视力1.0.

    作者:刘亚男;史薇;王小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认识的调查分析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其他心血管疾病发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为了探讨高血压知识缺乏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控制、调节的能力,对60例病史5年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有关知识问卷调查和分析.

    作者:张红群;张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伴肌酸磷酸激酶增高的低钾型周期性麻痹2例报告

    发现2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有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为主的肌酶升高情况,且与病情好转呈负相关性、报告如下.

    作者:郭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儿童口腔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儿童口腔治疗的影响.方法:将316例口腔初诊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58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合作程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合作患儿分别占68.99%、39.8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7.84,P<0.05).结论:儿童口腔治疗中进行系统护理,可有效提高儿童口腔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黄秀芳;王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询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询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从心理、饮食、休息活动、用药、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询证护理.结果:观察组的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询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有重要作用,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住院费用,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自理能力.

    作者:戚青花;段幼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甲泼尼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8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甲泼尼龙静滴1周,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1周.结果:显效28例,有效10例,总效率9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甲泼尼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明显(P<0.05).

    作者:杨庆仁;梁鹏;杨浩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不合理医嘱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部分不合理的因素,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高静脉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查阅有关资料及药品说明书等方式,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现不合理用药医嘱378例,其中溶剂选择不当105例,配伍禁忌82例,给药浓度过大87例,给药剂量不当27例,药品选用不合理24例,给药途径不当43例,医嘱录入错误10例.结论:加强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分析,可提高静脉药物治疗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作者:谢泽浩;李淳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体会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对8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5.3±0.82分钟,拔管时间6.21±1.28分钟,睁眼时间7.03±1.58分钟,定向力恢复时间12.57±3.09分钟;对照组自主呼吸7.63±2.81分钟,拔管时间10.23±1.58分钟,睁眼时间12.26±1.14分钟,定向力恢复时间25.68±3.94分钟,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是佳的麻醉方法.

    作者:马正红;魏忠谦;王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46例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前后对所有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观察两组负性情绪及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护理后降低值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护理干预后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期间发生心绞痛41例,其中观察组13例,发生率28.26%;对照组28例,发生率60.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具有很大的帮助,从而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志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整体护理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日渐增长,我国是老年人口多的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3%,这一方面标志着社会进步与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医疗保健和社会问题.

    作者:赵慧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对66例肺心病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对66例肺心病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便总结经验,寻找肺心病护理的有效护理方法,在护理工作上更好地进行应用与推广.方法:对66例肺心病患者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医护工作者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治疗效果良好.治疗显效26例,有效3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结论:肺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需经过长期的治疗,且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易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预后不良情况,患者经济负担大,造成患者丧失治疗信心,情绪低落,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肺心病防治与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作者:司光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滋阴益肾,清热疏肝法防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激素减撤反跳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滋阴益肾,清热疏肝法防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激素减撤反跳的疗效.方法:将80例激素减撤阶段的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激素减撤反跳率进行疗效判断.结果: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滋阴益肾,清热疏肝法可以稳定ITP患者激素减撤时血小板数,减少反跳复发.

    作者:林艳翠;郝卫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液净化患者管路并发症的治疗和护理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患者管路并发症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3例血液净化管路并发症患者,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并且给于精心护理,导管感染者应用抗生素封管和全身用药治疗;导管血栓形成者用负压抽吸和1万U/ml尿激酶进行管腔正压封管.结果:12例导管感染患者通过3~7次静脉加封管治疗,感染均得以控制;11例导管血栓形成患者,过用负压抽吸和1万U/ml尿激酶进行管腔正压封管,全部再通,无1例出血及拔管.结论:抗生素封管是对血液净化管路感染的有效方法;尿激酶溶栓和早期负压抽吸治疗管路血栓形成效果显著.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介小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内镜下食管有可疑病变的患者2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39例和染色组157例,用2%卢戈氏碘液对染色组进行有可疑病变食管黏膜染色检查,并于淡染色区取活检.对照组不行碘染色,仅根据临床经验对有可疑病变食管黏膜取活检.结果:染色组157例活检发现食管鳞癌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分别为15例、9例.对照组139例活检发现早期食管癌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分别为8例、5例.两组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海琼;黄光明;彭雷;张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下拱墅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及对策研究

    目的:调查研究自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拱墅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医护人员服务的现状,分析改变的原因,并提出建议.方法:以拱墅区为研究基地,采用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方法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合卫生网站数据及内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研究.结果: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也存在财政补偿不到位、服务数量减少等问题.结论:基本药物制度初见其效,但还有很多工作亟待完善和落实,如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改革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等.

    作者:冯真;郭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移位的成人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

    对52例成人移位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钢丝、螺钉、LCP钢板等多种内固定方法及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肱骨头切除成形术治疗,随访27例术后大功能恢复结果,LCP钢板治疗三部分、四部分骨折效果满意.克氏针固定强度差,仅合适骺离骨折及老年二部分骨折患者.涉及肱骨解剖颈伴骨缺损者,块状植骨既利于肱骨近端结构形态恢复,又利于增加内固定稳定性.老年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粉碎骨折、肱骨头切除成形术是一种方法简便、疗效尚可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利;梁永宁;李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实施责任制护理提高胃脘痛患者饮食调护依从性

    目的:探讨实施责任制护理对提高胃脘痛患者饮食调护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治胃脘痛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两组均进行胃脘痛的一般饮食指导,观察组对其进行认知、心理和行为干预,2个月后通过电话回访分别对两组饮食调护依从性进行评定、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其遵医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施责任制护理对提高胃脘痛患者饮食调护依从性有积极作用.

    作者:佘凤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