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群;张侠
目前,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病的治疗,治疗方案很多,不断涌现新的止血药及内镜下治疗手段,但传统的三腔二囊管在食管胃静脉曲张大出血的治疗中有着简便、易操作及止血效果确切等独特的优点,显著提高食管胃静脉曲张大出血的成功率,同时为食管胃静脉曲张大出血的后续的治疗赢得时间[1~4].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218例,根据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意愿分为气囊压迫止血组和药物治疗组,气囊压迫止血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在使用奥曲肽进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药物治疗组仅进行奥曲肽治疗,先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伟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流感疫苗接种在老年人流感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接种流感疫苗的50人为接种组,同时选取我所性别、年龄等相匹配的未接种流感疫苗的老年人50人为对照组.接种流感疫苗4个月后,对两组人员进行随访调查,记录两组接种疫苗后流感样疾病及其它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4个月后接种组和对照组流感样疾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0.0%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疫苗的保护率为50.0%.接种组和对照组流感样疾病及其相关疾病就诊率分别为16.0%和34.0%,两者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接种流感疫苗减少就诊率达到52.9%.结论:流感疫苗接种能明显减少干休所老年人流感样疾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和就诊率,能有效预防流感发生.
作者:邓昭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病历资料患者,女,26岁,因停经38+3周,上腹部阵发性隐痛3天,阴道流水1小时.患者入院前3天经常出现阵发性上腹部隐痛,尤以餐后为重,无发热、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现象,患者既往有胃痛史.入院后查体:血压110/70mmHg,体温37.2℃.一般状态良好,心肺未见异常,全腹无压痛;宫高30cm,腹围115cm,胎儿头位,跨耻征(+),腹心140次/分,有宫缩,骨盆测量未见异常,肛诊查,宫口开大2.0cm,羊水清S-3.辅助检查:彩超示BPD:9.8cm,羊水平段3.5cm,胎盘分级Ⅲ级,血常规正常,产前检查肝功、肾功、病毒、传染病指标无异常.临床诊断:①1胎0产,孕38周,枕前位,临产;②头盆不称;③慢性胃炎.入院后经常规术前准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段剖宫产术,切开腹膜见腹腔内有乳白色似牛奶状液体均匀散在肠管及腹腔间隙,肠管充血,部分肠管表面见有膜状物覆盖.清除腹腔内白色液体共约300ml,取20ml送检,以两块大纱垫分别置于子宫两侧,常规切开子宫下段行下段剖宫产术,术中顺利,取出一成熟女性正常婴儿,1分钟Apgar′s评分10分,常规缝合子宫,取出大纱垫,观察30分钟,再次清除腹腔内白色液体约200ml.此时请外科医生上台会诊,术中探查腹腔脏器,均未见明显异常.标本送检报告:外观乳白色液体,不凝固,镜下见许多脂肪球,比重1.020,pH 7.45,白细胞数3.1×10/L,以淋巴细胞为主,苏丹脂肪染色呈阳性反应.台上观察两小时,无明显液体出现,行腹腔引流,关腹,术毕.术后给予预防感染对症治疗.术后前两天共引流出乳白色液体约30ml,第3天无明显液体流出,拔管.术后7天,母婴无不适.切口Ⅰ期愈合,出院.随访半年无异常.
作者:孙万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轻度妊娠高血压孕妇正常分娩者,产前、产时、产后护理方法和观察要点.方法:收治轻度妊高症正常分娩的患者5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通过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5例患者均正常分娩,过程顺利,未出现产后出血、子痫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对轻度妊高症孕产妇女的分娩过程的护理介入避免了来自外界环境以及患者内心的不良刺激,使患者情绪稳定,提高了轻度孕高症患者分娩的安全性.
作者:黄艳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收治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接受常规综合治疗以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综合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心率、SPO2(脉搏氧饱和度)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可显著提高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
作者:王银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高血压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许多患者由于对高血压病的错误认识,存在着无症状就不服药的情况.高血压患者能坚持规律性服药并能控制血压16.8%;有些患者长时间只服药,不测量血压;有些患者不按医嘱服药造成血压聚降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等.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所造成的危害已超过高血压病本身.因此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治疗和正确的护理指导,对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赵曦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以减少不必要的电离辐射.方法:2460例疑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临床观察治疗者,均行X线平片及CT扫描检查.结果:以CT检查诊断为标准.X线平片筛查灵敏度78.61%,特异度99.09%,假阳性率(误诊率)0.91%,假阴性率(漏诊率)21.39%,符合率82.11%,CT检查接受辐射的mA量是平片检查的50倍或以上.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CT检查阳性符合率高且可靠,但接受辐射量高.X线平片检查乃不失为初次选择检查的必要手段之一,临床症状典型者且与X线征象相吻合者可免去CT检查,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和不必要的电离辅射.
作者:王和良;刘佩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收治胃癌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传统健康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功能锻炼、饮食、疼痛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和肛门通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干预组干预后胃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中生理、心理、社交领域及环境领域均高于常规组,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9.9%,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2.9%.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能力,使患者免疫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手术效果得到了保障,有效减少了胃癌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
作者:柯玉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为适应新的护理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法由带教老师讲授儿科各岗位专业知识.结果: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即调动了实习同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实习同学对患者的服务意识,加深了对护理工作意义的认识.
作者:安宝荣;钟秀宏;赵莹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hs-CRP的测定对AMI的临床意义.方法:设立AMI组与正常对照组,AMI组为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正常对照组为4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测定法,分别测定AMI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hs-CRP的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AMI组阳性率81.3%;正常对照组阴性率95.0%.AMI组血清hs-CRP水平(10.49±6.52mg/L)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1.31±1.25m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升高,间接提示炎症可能参与了AMI的发病过程,血清hs-CR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一项良好的指标.
作者:钟军;文家远;欧秀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眼科患者围术期的危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取手术治疗患者3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及家属满意率99.0%.结论:确保了患者安全手术的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医患关系,缩短住院天数,使患者成功度过围术期,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作者:万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了解临床科室矽肺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基本构成及优势菌的耐药性,对2009~2010年矽肺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805株病原菌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樊凤花;潘世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护理流程再造是对原有工作流程的薄弱和隐患环节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对不完善的工作流程实施重建,通过对原工作环节进行整合、重组、删减等形成以提高整体护理效益,减少医疗意外为核心的护理过程.以往的流程多是围绕医疗为中心进行,实施流程再造是坚持以顾客(患者和护士)为中心和以质量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遵循规范-创新-再规范-再创新的管理思路,是对传统的管理观念、工作方式和习惯做法的一种变革,是适应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及满足人们对健康服务水平要求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1].
作者:黄华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由于流动人口骤增,现代抗结核药物的普遍应用,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明显增多.我国虽然在耐多药结核病监测系统、医院和结防机构合作、设立定点医院和制定耐多药结核病规划等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国家层面的政策的缺失、医防合作效果差、人力资源紧张和抗结核药物管理混乱等不足.可能的建议是完善医防合作、制定定点医院补偿机制、加强结核病防治人员的培训、制定政策规范抗结核药物的销售和开展患者的保护性措施.
作者:倪智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硝普钠结合胺碘酮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原抗心衰药物不变,观察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口服硝普钠结合胺碘酮.对照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口服卡托普利.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心功能均较前有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7.0%,对照组总有效率78.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较治疗前减慢,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胸比率缩小(P<0.05),LVEF较治疗前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率、心胸比、LVEF等指标改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硝普钠结合胺碘酮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
作者:阿斯古力·阿布都热合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颈部与腰部由于生理上的特点,其活动度较大,承受力也较大,故发生扭挫伤的几率也较多,其共同特点是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近年来,用针刺人中、后溪的方法,同时让患者配合自身局部主动活动治疗此病,疗效明显,体会如下.
作者:岳大庆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重点之一,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医院实际,对基层医院感染科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变对策.
作者:彭文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本研究通过成组对照的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阴道分娩的流动人口产妇中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治该人群阴道分娩后可能出现的产后出血(PPH)提供了研究依据.
作者:张素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胆囊大部切除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的适应证、手术方法、评估其安全性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胆囊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继发出血、胆漏及胆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8~48个月,无胆总管残石及胆道狭窄.结论:胆囊大部切除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避免了大部分需中转开腹手术的LC患者行开腹手术.
作者:王文海;徐瑞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查找不合理用药因素,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1560张儿科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0例中,男860例(55.1%),女700例(44.9%),抗菌药物涉及6类15个品种,其中静脉给药处方998例(63.97%),口服给药处方562例(36.03%),根据药物类别从高至低分别为:头孢菌素类608张(38.97%),大环内酯类523张(33.52%),青霉素类333张(21.35%),林可霉素类42张(2.69%),氨基糖苷类33张(2.12%),磺胺类21张(1.35%).1560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单一使用1349张(86.47%),两种抗菌药物联合211张(14.53%),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联用648张(41.5%),其中1种抗菌药物与1种抗病毒药物联用570张,两种抗菌药物与1种抗病毒药物联用78张.不合理使用处方145张(9.3%).结论: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静脉用药过多、给药频率低等问题.
作者:龚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