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盘状红斑狼疮的诊疗

姜平

关键词:口腔, 盘状红斑狼疮, 抗疟药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盘状红斑狼疮的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征做全面详实的检测,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综合分析制定出全面治疗方案,并进行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治疗主要是避免暴露于强烈的阳光下,结合抗疟药物,能达到治疗的理想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颅脑外伤的观察与护理

    0 引言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颅脑外伤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由于其生理性老化,抗病能力降低,重要器官代偿能力下降,大部分患者还合并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故老年颅脑外伤患者护理有其自身特点。现将我们护理老年颅脑外伤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丹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探讨老年人高血压急症的救护措施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急症的救护措施。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高血压急症的患者68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对策干预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 <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血压急症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干预后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苏学武;黄家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C 反应蛋白水平对判断炎症和创伤转归的价值

    我们选择三组不同的患者,对比与追踪检测 CRP 在判断炎症及创伤转归中的价值,结果指示,患有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在进行抗菌治疗以后,CRP 的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特别是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为明显。凡 WBC 显著增高的患者,CRP 量就有显著的升高,反之亦然。但是有少部分的人例外,经过进行持续的随访,WBC 数与 CRP 水平两者基本上呈平行的关系。外科术后24 h,CRP 量均见升高。手术进行的顺利且没有感染的患者,7天后 CRP 均恢复正常范围。据此确认,CRP 水平是判断炎症与创伤转归的一种可靠的指标。

    作者:杨录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手术室安全隐患与切口感染的关系

    手术室是临床高危科室之,它担负对病人进行手术和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任务,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分析手术室存在的风险及安全隐患,探讨和分析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根本原因,探讨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患者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占医院外科感染的15%~40%由于手术切口的感染往往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和医疗负担,对经手的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都存在压力和责任。对于手术切口的感染,其发生和发展与临床上的多种因素有关。针对手术室面临的风险,探讨和分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积极提出预防措施,对预防并减少切口感染有重要临床意义。是减少医疗纠纷的主要根源。

    作者:焦文菊;武家一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谈谈肛门直肠排便异常的放射线诊疗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排便异常使用放射线诊断的基本措施。方法通过对放射线仪器的使用规则的研读和对患者病况的观测,制定出综合的诊断方案。结论放射线对肛门直肠排便异常的诊断起着显著的作用,具有直观准确等优势,要加强临床的实践运用能力。

    作者:申正坤;胡艳敏;侯生荣;鲍晶;包红叶;刘志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电子胃镜诊疗中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北京紫光制药有限公司)在电子胃镜诊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200例无痛胃镜诊疗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每组100例。观察 A、B 两组 P、R、SPO2、AMP,以及两组所用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公司)量、诊疗后咽喉部舒适程度。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复合丙泊酚在电子胃镜诊疗中,丙泊酚总量减少3~8ML,诊疗后患者咽喉疼痛、不适,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减少,诊疗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征保持更稳定状态。

    作者:黄懿;滕广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结肠癌患者的康复护理

    从患者入院后的心理护理,一般护理、结肠造瘘术的护理、造口并发症的护理等方面综述结肠患者的护理。

    作者:冯菁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谈颅内感染的 CT 诊断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疾病的 CT 诊断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历资料的详尽研读及临床病征监测,结合多年 CT 临床检查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全面系统的 CT 临床诊断方案。结论 CT 对颅内感染的诊断具有直观准确的显著作用,为治疗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值得深入的探究和推广,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临床诊断。

    作者:冯颖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64层螺旋CT与256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64层螺旋 CT 与256层螺旋 CT 对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临床怀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6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采取64层螺旋 CT(A 组)与256层螺旋 CT(B 组)扫描,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两种均为100%;图像信号噪声比:A 组为56.35±16.11、B 组为56.29±14.22;图像对比度噪声比:A组为48.09±16.41、B组为47.93±14.15;有效剂量为:A组为5.77±0.82mSv、B组为4.85±1.58mSv;扫描时间:A 组为7.33±1.24s 和 B 组为3.26±1.41s。结论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256层螺旋 CT 与64排螺旋 CT 相比,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256层螺旋 CT 能够显著缩短扫描时间,从而可缩短患者的屏气时间,降低患者所接受的放射剂量及检查的危险性,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李艳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膝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进行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康复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共计6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均在关节镜下应用膕绳肌肌腱与缝线钢板施行韧带重建,患者全部治愈出院。随访1个月~长3年,疗效较好,患者均满意。结论由于意外事故增多患者的膝关节容易损伤,护士通过有效的围术期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术后护理对预防并发症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康复指导非常重要,是患者完全恢复的关键。

    作者:刘燕;韩娓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脑膨出形成的原因及临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相关因素,总结临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予开颅手术治疗,术中针对脑膨出积极治疗。以 GOS 评定预后:良好4例,中残9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23例,病死率46%。结论分析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对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脑膨出采取积极治疗,尽早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防治术中脑膨出。本组采用控制性减压措施取得较好疗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耿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诊治的新体会

    当下 MPP 呈流行趋势。发病早期 MP-IgM 多为阴性,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 X 线表现,结合当地的流行病学史,及早判断,及早合理用药;入院后10天~2周内复查 MP-IgM,确定 MP-IgM(+)后经大环内脂类药物系统序贯治疗,联合头孢菌素协同抗炎;肺外并发症严重或持续高热不退者加用甲强龙短期抑制感染后免疫,减轻感染中毒症状;胸部阴影在2~4周左右吸收,少数重症完全吸收需6~8周。近年来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 MPP 渐趋多,单纯静点大环内酯类药物不明显,加用头孢菌素效果佳,肺部病灶吸收相对快;同一类药物作用时机、靶器官不同,疗效亦不同。红霉素缓解支原体血症效果较好,阿奇霉素在细胞和组织内浓度高,有效浓度持续时间长。

    作者:尹秀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致秋季腹泻85例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收治入院的85例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秋季腹泻的患儿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85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秋季腹泻患儿多集中于6个月~2岁幼儿,其中患儿胃肠道症状发生率100%,83.5%的患儿有不同程度脱水、21.2%的患儿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5.9%的患儿出现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发病率高,多见于6个月~2岁的患儿,经过饮食调整常规补液,同时采用西咪替丁联合口服蒙脱石散等对症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新保;郭小丹;郭伟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谈低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技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对低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技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解放军第253医院收治的1254例受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盐水法和低离子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盐水法检出阳性7例,阳性检出率为0.56%;采用聚凝胺法检出阳性15例,阳性检出率为1.20%。而且采用盐水法检出的7例在显微镜下见到的细胞凝集均只有2~3个,而采用聚凝胺法所出的15例用肉眼便可看到明显的细胞凝集。结论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中效果较好,可有效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简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郜玮;姜万嵩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胃镜下套扎的治疗进展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简称为 EVB,目前在临床上的发病几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与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该疾病的治疗方式也具有多样性,下面本文将详细探讨临床上采用胃镜下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相关性进展,旨在促进临床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有效性的提升。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宫颈癌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宫颈癌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对50例宫颈癌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手术前后制定严谨、科学的护理程序,并严格贯彻实施。结果50例宫颈癌患者积极配合术前检查,术前及术后治疗和护理,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要有耐心,认真配合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的护理观察,实时进行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寻求健康的生活模式。

    作者:陈凤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腹腔镜胆囊炎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胆囊炎需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加强化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炎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加强化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卢玉芬;薛丽静;牛嗣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总结分析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效果,以便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1年6月1日之后的500例住院部和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患者为参考后组,另选择2011年6月1日之前的500例住院部和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患者为参与前组,分析比较临床药师参与前后临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量及细菌耐药率变化情况。结果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后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等8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均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临床药师参与后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出现明显下降(P <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工作能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监管力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细菌耐药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蓝建勋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肺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0 引言肺性脑病是慢性肺心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严重临床综合症,其发生于呼吸衰竭所致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有关。早起脑组织为可逆性障碍,晚期出现脑水肿、脑组织变性等器质性的改变。如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避免进入严重阶段,从而降低死亡率。现将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以提高检验质量

    目的对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血常规检验的正确率。方法随机抽取120例血液样本,使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比较因采血部位、保存温度、放置时间的不同而造成的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在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方面,静脉血低于末梢血,在血小板计数方面,静脉血高于末梢血,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在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方面,血液样本在室温下保存与在冰箱内保存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在白细胞计数方面,立即送检高于2小时送检、4小时送检,在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方面,立即送检低于2小时送检、4小时送检,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原因分析,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尽量的降低检验过程中误差发生的可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陈振茂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