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颅内感染的 CT 诊断

冯颖

关键词:颅内感染, CT,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感染疾病的 CT 诊断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历资料的详尽研读及临床病征监测,结合多年 CT 临床检查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全面系统的 CT 临床诊断方案。结论 CT 对颅内感染的诊断具有直观准确的显著作用,为治疗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值得深入的探究和推广,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临床诊断。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在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性之我见

    目的:比较好的实施心理护理,从而减缓或者消除外科手术的患者的心理负担,获得自信心。方法根据外科需手术患者不同心理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得外科手术进行顺利,提高治疗率。结论要充分重视外科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这对成功提高外科手术患者治疗成功率意义非常。

    作者:乌尼日其其格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胆道镜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

    目的:简述胆道镜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胆道镜常见的并发症进行护理。结论应用时应掌握注意事项,操作认真仔细、耐心轻柔,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晨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护理行为对医疗事故、纠纷的防范探究

    护理行为是医疗行为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医疗纠纷的防范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护理行为存在的问题:技术状况不佳、粗心大意、业务水平不高、护患关系紧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即加强护患信息交流、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护理操作的严谨性、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而减少和杜绝因护理行为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本文就护理行为中的不足进行探讨,并深入地提出了改进意见。

    作者:汤水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七氟烷对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究七氟烷对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寻求更为合理的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麻醉方式。方法60例择期进行手术的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观察组患者采用七氟烷持续吸入麻醉,对照组实施静脉诱导麻醉,观察两组新生儿入室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皆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七氟烷对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的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利于维持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吸入性麻醉药。

    作者:尚荻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首次剖宫产术式选择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

    目的:分析首次剖宫产术式选择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为妇产科临床工作提供更加有利可靠的依据。方法抽取在我院采取二次妇产科手术的患者100例,根据其首次剖宫产术式分为改良新式剖宫产组39例,新式剖宫产组36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25例,对其二次妇产科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一期愈合率及盆腹腔粘连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组和新式剖宫产组患者的二次妇产科手术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短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三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一期愈合率无显著差异;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改良新式剖宫产组明显低于新式剖宫产组及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结论首次剖宫产术式的选择对二次妇产科手术有着显著的影响,与新式剖宫产及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相比,改良新式剖宫产对再次妇产手术的负面影响小,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桂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肿瘤患者置入 PICC 导管相关并发症原因探讨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 PICC 置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研究120例恶性肿瘤患者置入PICC 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护理干预的措施。结果本组120例行 PICC 导管穿刺患者中,105例患者完成全程化疗,其中有15例患者出现了静脉阻塞、静脉炎、相关导管感染、导管脱出、皮下淤血的并发症。经过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预防了并发症发展。结论恶性肿瘤患者 PICC 置管的并发症可以通过护理的手段进行干预。

    作者:何桂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莫力达瓦自治旗319例婴幼儿4个月内喂养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通过了解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地区婴幼儿4个月内喂养方式,得出结论:调查地区的纯母乳喂养婴幼儿的比重尚未达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至2010年)中要求将用母乳喂养婴幼儿的比重提高到85.0%的目标;该地区乡村的母乳喂养的比重高于城镇。

    作者:娜日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78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研究肠梗阻病人保守治疗期间的护理,提高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总结78例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经验,观察护理疗效。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对症观察与护理,正确的指导,78例患者肠梗阻症状均缓解。结论对肠梗阻患者的精心护理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确保有效持续的胃肠减压,可缓解病人不良情绪,对缓解肠梗阻恢复肠壁的血液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避免患者手术的痛苦。

    作者:韦月婵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12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头孢克肟颗粒5 mg/kg/次,口服,3次/d,连续5~7 d;对照组60例给予头孢拉定15 mg/kg/次,口服,3次/d,连续5~7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7%,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总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P >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安全、有效。

    作者:刘雪慧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小儿惊厥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科共收治35例惊厥患儿。其中3岁以下22例(占62.8%),4~6岁9例(占25.7%),7~10岁2例(占11.5%);其中男22例(占62.8%),女13例(占37.2%),男女比例1.7:1。

    作者:宋少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病因的诊断价值,并对临床手术解除血管-神压迫指导、建议。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的26例患者进行 MRTA 检查,行三维时间飞跃(3D-TOF SPGR)序列采集图像,对三叉神经行斜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观测三叉神经周围组织关系。结果26例三叉神经痛中,1例为肿瘤压迫引起,MRTA 显示症状侧22例存在血管神经压迫或接触,可疑压迫3例。压迫血管依次为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或两者共同压迫及椎动脉。22例受压者进行血管减压术,MRTA 诊断与术中发现基本相符,术后患者疼痛缓解,麻木减轻。结论 MRTA 原始图像及斜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是显示三叉神经、血管接触的敏感方法,对微血管减压术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志奎;李建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98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8例患儿经治疗后,显效64例(占65.3%)、有效30例(占30.6%)、无效4例(占4.1%),总有效率为95.9%。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且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而早期明确诊断,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李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POEMS 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POEMS 综合征的发病率比较低,分析在我院确诊的1例 POEMS 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预后情况,POEMS 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人们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误诊,应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张桂英;刘小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胆道闭锁患儿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患儿的护理难点及对策。方法针对胆道闭锁手术14及术后患儿的护理难点,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实施并发症的护理防范措施,重视出院指导和随访。结论认真分析术后的护理难点,积极采取护理对策,对提高手术后患儿的治疗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范玉松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42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蒙西医结合在慢性胆囊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数字表法将84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蒙西医结合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78.57%高于对照组的57.14%,复发率3.03%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可促进病情缓解,减少疾病复发。

    作者:斯琴其木格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谈肿瘤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对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对肿瘤患者进行护理。结论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对策,大限度地改善和消除由于肿瘤应起的肢体和心理障碍,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

    作者:李红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10~16周引产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10~16周引产的方法,以提高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方法我院自2005年至2012年我们对60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10~16周妇女随机分为二组即: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用米非司酮75mg(3片)于空腹或饭后二小时口服,间隔12h 一次共三次,后一次服药后24小时空腹或饭后二小时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对照组:用米非司酮50mg(2片)于空腹或饭后二小时口服,间隔12h口服米非司酮25mg(1片),间隔12h 再次口服米非司酮50mg(2片),间隔12h 再次口服米非司酮25mg(1片),后一次服药后12小时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完全流产率为90%、60%,胎囊排出时间分别为8±3小时、12±4小时;阴道流血时间均为4-12天,二组完全流产率及胎囊排出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阴道流血时间及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10-16周可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胚囊排出时间,不加重副反应,值得推荐。

    作者:刘亚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我院精神科门诊用药的不合理性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精神科门诊处方不合理之处并探求原因和策略。方法收集我精神科门诊处方1531张,依据我院的合理用药规范,查找其中不符合用药规范的门诊处方共143例次,收集其患者一般资料、诊断、用药种类、用法及剂量、购药金额等信息,并对其中存在的用药不合理之处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我院精神科门诊用药不合理共143例次,主要集中在苯二氮卓类不合理共84例次,占全部不合理用药的58.8%;其次为用药过量、二药联用或三药联用、过度频繁换药等。结论我院精神科门诊仍存在由于医生专业知识不扎实,过分依赖以往用药习惯和受经济利益驱动等造成的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应采取针对措施着力解决。

    作者:陈玉广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丙泊酚的麻醉作用机制

    丙泊酚具有起效快和发生不良反应少以及清除迅速等优点,进而使得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地应用。但是丙泊酚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作用的机制还不清楚。一般认为,全麻醉药物的作用能够使得人体中枢抑制性神经传递得到加强或者使得人体中枢神经兴奋性神经传递降低或者两种情况都存在。为此,对丙泊酚对人体中枢神经的抑制性和兴奋性受体的作用做一综述,探讨和分析其的麻醉作用机制。

    作者:罗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心律失常病人病历资料的全面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征观察和临床实践,总结出系统全面的护理方案。结论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涵盖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症状护理,药物护理心理心电等方面的护理,要注意护理的相互联系与影响。

    作者:孙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