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的尿液联合检测

蒋最明;顾敏;任凤琴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 β2微球蛋(β2-MG),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转铁蛋白(TRF)
摘要: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DM)患者尿液中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转铁蛋白(TRF)等进行检测,探讨其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比浊法、酶法检测50例健康体检者及204例DM患者尿液中mAlb排泄率、β2-MG、NAG、TRF含量,尿蛋白定性及血BUN、CR测定,并分组比较.结果 血BUN、CR及尿蛋白阴性糖尿病患者尿液中mAlb、β2-MG、NAG、TR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后四项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阳性率高.结论 尿液联合测定有助于了解DM患者的肾损伤情况,其对糖尿病肾病(DN)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1例病毒性角膜内皮炎临床观察

    我院2003年-2006年收治了21例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患者,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张景;王文强;苏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NICU中93例早产儿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评估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住院的早产儿营养摄入以及体重增加情况,以此对早产儿早期的营养支持决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对从我院NICU出院的93名早产儿,计算其不同阶段的体重增长速度,计算恢复至出生时体重的平均天数,达到推荐摄入标准(RDIs)的平均天数并对出生体重低于1 500 g组和1 500~2 000 g组进行比较,比较其出生以及出院时体重的百分位数以及积分.结果 93名早产儿平均体重增长速度在生后第1周为-4.3 g/d,第2周为6.7 g/d,整个住院期间为19.1 g/d.79名早产儿出现了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时间为11.1 d,达到RDIs的时间为19.0 d,低于1 500 g组所需时间较长.93名早产儿中,出生体重低于第10百分位的占52.3%,而出院时达到79.5%,明显增加;出院时体重百分位数积分(1.81±0.74)分较出生时(2.35±0.78)分有明显的降低.结论 早产儿在出生后早期容易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出院后有必要坚持治疗,继续强化营养,以实现追赶生长.

    作者:张蕾蕾;王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创建示范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的实践体会

    2006年国务院召开全国社区卫生工作大会,为城市社区服务的深入开展、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为了贯彻落实同时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到2010年在全国每个地级市遴选至少1~2个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当前卫生部及北京市卫生局大力推行创建示范社区培训基地工作.

    作者:赵静;甘学培;穆静;孙建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愈胃宁治疗慢性胃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愈胃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随机对照,开放实验方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运用愈胃宁治疗,对照组运用西药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做胃镜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86.84%,治疗组对症状的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愈胃宁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与对照组相当,但对症状的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杨成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阶段性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3个月的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SAS、SDS、SCL-90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1);满意度评分(88.12±8.3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55.18±10.22,P<0.01).结论 阶段性护理干预有利于精神分裂症的全面康复.

    作者:许瑞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强化降脂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强化降脂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7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脂组和普通降脂组进行疗效比较.普通降脂组常规服用阿斯匹林、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另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强化降脂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结果 2组患者用药后,ST段压低数值总和(ΣST)均较用药前下降,强化降脂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P<0.01),未见强烈副作用.心脏事件在普通降脂组也出现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降脂对协助控制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安全可靠,有一定疗效.

    作者:陈国庆;薛杰韬;卢曼;许先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腹部刀刺伤21例诊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刀刺伤的临床特点、诊断要领、手术治疗的指征、手术方式及术中应注意的事项.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1例腹部刀刺伤病例的诊断及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21例均明确诊断为腹腔穿透伤,经急诊手术探察,仅阴性探查1例.21例全部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积极抗休克、及时剖腹、谨慎探查、严防漏诊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磊;牛峻坚;马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参考我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表(QOL-CCC),制定一份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5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移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QOL评分基本满意.躯体维度对生活质量影响大,受移植方式、性别、家人关怀、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的影响.结论 应采取综合的、有计划的、全方位的和个性化的措施具体对待,减轻患者躯体病痛,满足必需的精神需求,以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苏永忠;陈惜遂;李映华;刘元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28例慢性乙型肝炎微循环与肝组织病理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128例慢性乙型肝炎微循环与肝脏炎症活动程度(G1-4)分级、病理纤维化程度(S0-4)分期间的相关性.方法 肝穿刺组织学检查:根据炎症分级分为G1-2组和G3-4组.根据肝纤维化分期分为2组:S0-1组和S2-4组.用微循环检测仪观测甲襞微循环.结果 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随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总积分:G1-2组(2.53±1.76),G3-4组(4.45±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0-1组(2.78±1.43),S2-4组(4.1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微循环变化与肝脏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分期具相关性.

    作者:李月波;陈建红;董新英;丁洪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障碍的观察与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特点.方法 对我院92例并有胃肠功能损害的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肠功能障碍的表现有胃滞留、腹胀、胃肠出血以及坏死性肠炎等.出生体重愈低、胎龄愈小,其腹胀、胃出血、胃滞留的发生率有相对愈高;而出生有缺氧窒息史者则较多出现坏死性肠炎.结论 对低出生体重儿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其胃肠功能障碍.

    作者:王艳敏;郭新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胃间质瘤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10例胃间质瘤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0例中,良性7例,交界性1例,恶性2例;经局部或胃大部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6年,全组病例均存活,无复发.结论 依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胃镜、B超、CT等检查综合分析判断,可提高正确诊断率;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格列卫)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刘日清;阮永军;揭业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的心电图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通过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心电图改变特点以提高MP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可能.方法 观察MP致心肌损害病例63例,分别同时检测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结果 心电图表现异常,尤其是ST段异常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的异常率.结论 小儿MP患儿应常规、早期、动态观察心电图,ST段异常改变可作为MP致心肌损害的筛查重要敏感指标之一.

    作者:陈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近期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17例MM患者应用沙利度胺联合环磷酰胺(CTX)、地塞米松(DXM)治疗,同时配合患者的心理、饮食及各种不良反应的护理,主要观察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 至疗程结束时,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5例,轻微反应3例;总缓解率70.6%,总反应率88.2%.主要不良反应:不同程度的头晕、嗜睡17例,恶心、呕吐13例,便秘12例,肝、肾损害各2例.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CTX、DXM治疗MM经济、有效且毒副作用小,化疗前、中、后的精心护理,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文;刘宝莲;陈芳;周章军;钟鸿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预防刺激性化疗药物致静脉炎和外渗3种方法效果的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在部分刺激性化疗药物导致静脉炎和外渗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630例次住院化疗患者分3组,A组:使用头皮钢针穿刺外周静脉218例次.B组:使用静脉留置针212例次.C组: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200例次.结果 ①静脉炎:A组发生率29.36%(64/218),B组16.51%(35/212),C组5.50%(11/200),P<0.01.②外渗:A组发生率8.72%(19/218),B组2.36%(5/212),C组1%(2/200),P<0.01.结论 PICC可以有效地预防静脉炎和外渗,应作为刺激性化疗药物的首选穿刺方法.不宜使用PICC的患者,可以用静脉留置针.

    作者:郑海燕;宋迪;郑学青;祝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非典型性皮疹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非典型性皮疹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早期表现为非典型性皮疹的32例SLE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其皮疹特点及其误诊原因.结果 误诊为过敏性紫癜1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脂溢性皮炎、荨麻疹各5例、湿疹3例.结论 SLE早期皮疹表现多样,易误诊、误治,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作者:肖鹏;钟鸿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40例社区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状况分析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情况下其肾脏病变的进展状况.方法 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240例符合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肾病组,各组患者均予常规控制血糖、血压,以及糖尿病饮食、糖尿病教育和其他对症治疗.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动脉血压等指标.结果 开始接受治疗时各组平均动脉压、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束时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与试验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临床肾病组均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而其余各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UAER和A/C三组均升高,临床肾病组升高快(P<0.01).平均每年Ccr下降值和Cr升高值以临床肾病组多;正常白蛋白尿组有20.00%、微量白蛋白尿组有33.33%、临床肾病组有40.00%的病例有进展,临床肾病组与正常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ER和A/C比值的增加均伴随着肾功能快速减退,除控制血压、血糖外,更要从肾脏病变的角度,需肾内科医生的及早临床干预,尤其是对蛋白尿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张从新;张秋林;罗宏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浆置换抢救重度中毒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浆置换抢救重度中毒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24例重度中毒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先行血浆置换,随后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同时监测血液净化各项参数,给予相关专项护理.结果 经过联合治疗及积极有效护理,24例患者中治愈8例,好转5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8例.结论 在内科综合治疗及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基础上,给予积极有效护理是改善重度中毒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林美霞;丁珊珊;卓财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6例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护理体会,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工作,总结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结果 本组术后并发出血6例、胰瘘5例、胆瘘2例、肺部感染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发症发生率为21.4%,除1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病例经正确治疗和精心护理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障.

    作者:陈景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从病案书写质量的缺陷谈医疗纠纷的防范

    目的 分析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及解决办法,加强医疗纠纷的防范.方法 抽查2006年1月-12月出院病案1 145份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质量缺陷病案149份,占13.01%.结论 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强化医师的基本功训练;坚持三级质控是确保病案质量的关键,也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健康管理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基石(一)

    建设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世纪80年代面对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挑战而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要建设好健康城市,进行健康管理是必由之路.本文从健康城市的概念意义内容入手,介绍了健康管理的定义、意义和内容,并就健康管理与建设健康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健康城市的指标是健康管理必须要做到的.因此认为,健康管理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基石.

    作者:鲍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