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岗位需求的远程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研究

夏素华;孙宝芝;刘玲;刘则杨;高澍苹

关键词:远程教育, 护理学专业, 课程体系, 课程开发
摘要:目的 探索构建基于岗位需求的远程护理学专业专升本课程体系.方法 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即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模式搭建课程体系.结果 课程体系将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融合,根据岗位实践和发展需要设置相应课程.同时增加了选修课程的比例,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结论 打破学科界限,按照职业成长发展规律构建远程护理学专业专升本课程体系并实施教学,符合在职成人学习需求,应当继续实践和完善.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能力分析

    本研究对国内外与预防医学相关的379条能力要求进行了内容分析,以期为构建我国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能力指标体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10种能力分类中,位居前3位的是公共卫生知识和能力、专业精神与道德价值观、沟通交流能力,占文本数量的52.2%;主要包括良好的品格、循证思维、遵循伦理原则、掌握公共卫生基础知识、通过多种途径沟通、理解生态模型、了解卫生服务系统和评价项目能力等8项能力.因此,应当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中得到更多关注.

    作者:宋雅然;陈娟;蔡景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一站式”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科研能力的研究

    目的 改革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中“护理科研”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在“护理科研”课程教学中,对护理学专业320名硕士研究生采用“一站式”教学模式,即“一条主线”“一贯到底”“一次完成”“一支团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制定目标、设立教学模式、编写教材/讲义基础上,实施创新的“一站式”教学、实训与考核方法,终学生以上交一份科研标书形式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教学过程.结果 在320份标书中,优良率达到67.5%;不同年级学生标书质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招生与在职生标书质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常确定的激励效应分别是:提高了理解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82.8%)、激发了科研意识(82.2%)、训练了科研设计技巧(77.5%)、培养了创新品质(75.3%)、训练了文献检索能力(74.7%)、提高了人际沟通能力(65.6%)、培养了团队协调能力(56.6%);质性访谈中学生对“一站式”教学模式评价良好.结论 “一站式”教学模式为研究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的科学研究思路,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创新品质的“在做中学”的新教学模式.

    作者:颜巧元;毛靖;张仲华;罗凤仪;张珒珒;刘义兰;胡德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导教师相关问题探究

    目的 探究“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指导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自编调查问卷,对武汉大学医学部参加过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110名医学生以及指导过大学生创新实验的56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指导力度不足、指导热情缺乏,以及对自身职责和创新实验计划的认识有所偏差.结论 针对指导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有利于促进“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和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作者:李晓霞;谭骏;郑丹;纪振宇;李一村;李开元;徐丹;汪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某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语言运用现状,探究学生在语言运用上出现问题的原因.方法 选取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和2012级护理专业、涉外护理专业、助产专业373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以自编语言表达现状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抽取2011级学生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400份,统计试卷中出现的语言表达问题.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94.9%的学生认为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然而在口语和书面语言运用上存在较多的问题,表现在医学专业术语使用生疏、口语表达能力不强以及写作中的用词不当.结论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在语言运用上存在着问题,应当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惠亚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疆某医院不同民族实习学生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状况的初步调查

    目的 了解不同民族医学实习学生的人格特征及职业倦怠现状,探讨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16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马斯勒倦怠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人格特征的不同维度与职业倦怠有一定的相关性.维吾尔族实习学生精神质得分较高,多性格倔强、语言沟通有障碍、容易自感孤独,职业效能感低.哈萨克族实习学生多性格外向、善于与人沟通,职业效能感高.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在医院承担的任务多,易于焦虑和职业效能感低;本科实习学生承担着更多的任务,会感到一定的压力,但其具有相对较多的医学知识,较强的操作技能,一般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情绪耗竭感较低.结论 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和维吾尔族实习学生的心理情绪与职业倦怠状况不容忽视,尤其需要关注维吾尔族的实习学生,给予多方面的关注,帮助实习学生不断提高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

    作者:王桂芝;尔西丁·买买提;王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海峡两岸医学生交流活动模式研究

    随着海峡两岸医学生交流活动的不断发展,活动的管理模式和内容设计不断地演变和优化,两岸医学生也在共通的文化和专业背景下,建立了友谊与互信,并且通过交流扩展了视野,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医学教育和卫生体系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本文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和参与活动进行观察的方法,从活动预期与效果、活动管理模式、活动内容设计等方面,对4届海峡两岸医学生交流活动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了在中华民族文化共通的背景下两岸医学生的交流活动模式.

    作者:李晓佳;胡金彪;刘焰葳;刘源;张蕾;孙秋丹;王维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江苏省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中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实施与评价

    目的 江苏省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方案,并通过考试成绩分析,评价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有效性、可靠性和适宜性,以进一步优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方案.方法 运用教育测量学和教育统计学原理,对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方案及其成绩的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方案共有3个部分9个站点;内容效度较高,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成绩呈正态分布;各站点的难度系数、区分度、站点一总分相关系数、去站点Cronbach系数等指标较为适宜;综合评价提示,需要进一步提高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实施效果.结论 江苏省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方案是比较有效的、可靠的和适宜的,但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方案,提高实施效果.

    作者:朱滨海;吴畏;陈园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路径教学方法在妇科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以子宫肌瘤临床路径为例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方法在妇科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漯河市中心医院妇科实习的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方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教学结束后,通过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并采用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临床路径教学组学生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成绩,且学生对采用的教学方法满意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建议在妇科学临床教学中应用推广.

    作者:张清伟;宋佳玉;齐爱英;崔利娜;王慧芬;付秀虹;王德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普通门诊病历质量及其不合格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医师普通门诊首诊及复诊病历合格率,分析不合格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2013年7月8日~7月12日门诊病历,每天随机抽查门诊接诊医师书写的门诊首诊病历10份,连续5天共50份,并一对一追踪其复诊病历.同期计算门诊全天接诊患者总数及接诊医师人数,并记录书写一份合格普通门诊病历的时间.结果 普通门诊首诊病历合格率44.0%,复诊病历合格率45.7%.首诊病历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缺项,复诊病历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缺乏对首诊治疗或诊断的反馈性记录.连续5天患者的就诊人数平均为(812±85)人次/天,接诊医师平均每天接诊145例患者,每3.3分钟接诊1例患者.合格首诊病历和复诊病历的书写时间分别为(11.7±1.2)分钟和(10.7±1.2)分钟,8小时能够接诊48位患者,实际接诊145位患者,超出2倍多.结论 普通门诊首诊和复诊病历合格率较低,加强针对门诊病历书写的继续教育非常重要.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普通门诊患者流量太大,应当科学合理地制定单位时间内患者流量,确保医疗质量,努力营造医患和谐、共享尊严的医疗环境.

    作者:刘佳梅;王红石;李胜楠;侯冉;李季香;卢予倩;张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专业学生参加“自我评价”网络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探寻医学院校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状况,对参与“自我评价”网络学习的北京大学医学部2010级药学专业1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网站内容新颖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学生希望在网络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教师面对面的指导;通过评奖、记录成绩等方式能够激励学生参加网络学习.

    作者:俞赤卉;王月丹;沈惠麒;张丝艳;孙静;宋雅然;刘宇;陈磊;曾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化培训的探讨

    为了探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范化培训,通过回顾2004年以来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目前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比国外有关工作的经验与做法,提出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大纲,规范培训内容、形式与考核,理顺培训管理工作机制,是做好今后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作者:魏强;李晶;王子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男女学生对护理专业认同感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男女学生对护理专业认同感的差异,为护理专业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对湖南医药学院2012级护理专业62名男生和66名女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专业认同感方面,专业选择、专业情感维度、专业价值维度,女生的情况均好于男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男生的护理专业认同感低于女生.结论 医学院校需要根据护理专业男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男生的护理专业思想教育,做好职业规划,增强专业认同感.

    作者:高品操;田玉梅;唐芳;杨小凤;谢日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与疾病诊治指南学习相结合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目的 研究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疾病诊治指南学习相结合教学方法对学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实习的广州医科大学200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0人、对照组19人.实验组采用PBL与疾病诊治指南相结合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呼吸内科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平时总成绩、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平时总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 PBL与疾病诊治指南相结合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

    作者:巨春蓉;林稚雅;崔江禹;陈荣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重塑与对策研究

    医学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体,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价值.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助于防止医德滑坡,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同时,这是依法行医和保护医患双方权益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当前医学人文精神不足的现状和原因,强调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并且提出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提高教师人文精神素质、强化医学社会实践等措施,重塑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是当前医学教育中一项迫切的工作.

    作者:费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医学英语立体化教材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多种教学服务三方面的统一体.本文从“需求分析”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医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建设中应当营造一种环境、把握两个中心等方面的问题,并以《医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为例介绍了立体化教材建设中的实践经验.

    作者:章国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学院校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的调查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某医科大学一年级~三年级研究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生对导师培养的满意度,导师在思想道德、学位论文、专业知识上对研究生的影响,导师现行培养方式与研究生期望的培养方式的比较等.结果 研究生对导师在思想道德、专业知识、论文写作、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上的培养基本是很满意或满意;而导师在思想道德、学位论文与专业知识上对研究生的影响是全方位、多维度的;对于导师现行的培养方式与研究生期望培养方式的比较,在专业知识方面相一致,但在科学研究、指导类型和指导频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提高研究生各方面的能力,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作者:郑雅婷;王勇;姚卫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地方医学院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探索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地方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结合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提出了“控制医学教育招生规模、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优化教学质量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实践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对策和措施,以提高地方医学院校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作者:施建明;杨永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探析

    天津医科大学从2009年开始实行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招生规模逐年增长,截至2013年已经招收976名研究生.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录比增长速度较快,2013年超过了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生源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极大提升,反映了社会、用人单位以及考生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认可度的不断提高.招生规模、生源结构、地域分布等是研究生生源质量的重要评价因素,同时也是改善生源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天津医科大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加强招生宣传,优化招生模式,增强了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提高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

    作者:焦红兵;邹小莉;王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趋向探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我国英语教学的形势变化,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如何有利于医学人才培养服务的问题,亟待深化改革.本文分析了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论证了从基础英语教学为主转向以医学英语教学为主的必然性;并提出了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向的具体做法.

    作者:陈淑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四归合一”临床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与评价

    现今医学院校教学医院中教育教学内容繁多,管理机构分散,管理层次重叠,教学管理对象各异,给临床教育教学的管理、协调和实施带来了诸多困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从2002年开始进行了临床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将所有教育教学工作全部划归教育处统一管理(简称为“四归合一”).本文介绍和评价了该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具体情况和实施效果,为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作者:徐智;王织云;张祺;卢贵胜;曾辉;王薇;徐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