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患冲突现象的文化基础分析

李中奇;穆瑞琰;吕兆丰

关键词:医学文化, 医患关系, 社会基础, 基础要素
摘要:本文从社会现象文化基础的视角出发,对当前医患关系存在的“主体撕裂”“价值撕裂”“行为撕裂”现象进行了客观描述和分析,并据此对中国式医患冲突做出初步判断,明确从医学文化视角看,当前医患关系虽已“撕裂”,还未“断裂”,尚可“医治”.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唯物辩证的思想为指导,对当前医患关系冲突现象进行了医学文化基础原因的深入分析,认为医学文化的社会基础要素、医学文化的自身基础要素的内在冲突是我国医患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文章明确提出了医学文化的4个社会基础要素和9个构成要素的理念,并且提出了解决医患冲突、重建医患关系的“5个和谐”之道,以弥合医患裂痕,实现医患和谐.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化培训的探讨

    为了探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范化培训,通过回顾2004年以来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目前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比国外有关工作的经验与做法,提出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大纲,规范培训内容、形式与考核,理顺培训管理工作机制,是做好今后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作者:魏强;李晶;王子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于岗位需求的远程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研究

    目的 探索构建基于岗位需求的远程护理学专业专升本课程体系.方法 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即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模式搭建课程体系.结果 课程体系将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融合,根据岗位实践和发展需要设置相应课程.同时增加了选修课程的比例,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结论 打破学科界限,按照职业成长发展规律构建远程护理学专业专升本课程体系并实施教学,符合在职成人学习需求,应当继续实践和完善.

    作者:夏素华;孙宝芝;刘玲;刘则杨;高澍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等医学教材立体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立体化教材与单一的纸质教材相比具有多样性、趣味性等诸多优点,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本文以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新出版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材(第3版)为例,阐述了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力求通过教材出版的实践去验证和深化立体化的理论,并进一步完善教材立体化建设的理论内涵.

    作者:陈奋;陆银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编写的改革与创新

    本文介绍了《医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的改革与创新.改革后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构建了新的教材体系,内容新颖,包括“隋境”导言、教学目标、正文、注释和小结5个部分;教材中插图超过650幅,图文并茂,对模式图、光镜图、电镜图实行优组合.该教材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符合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作者:祝继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等职业院校医学形态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场所,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医学形态实训基地为形态学课程实验提供了保障.本文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医学形态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内容及意义,以期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医学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仇容;王征;刘丹丹;陈启云;沈健;陈健;季华;张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职高专教育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本文以“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一节的教学设计实例,探讨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思想有所启发,提高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蒋传命;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3+2”助理全科医生的培养实践与机制探讨

    本文根据“3+2”助理全科医生的教育培养要求和特点,坚持以满足“六位一体”要求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地”合作育人为抓手的教育培养体系开发策略,围绕“下得去”的目标探讨“校地”合作育人机制,从按照“用得上”的要求制定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瞄准“留得住”的目标拓展助理全科医生发展空间,以及注重抓好教育培养关键环节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3+2”助理全科医生教育培养的主要举措、初步成效和进一步改进思路,为培养助理全科医生提供依据.

    作者:李晓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能力分析

    本研究对国内外与预防医学相关的379条能力要求进行了内容分析,以期为构建我国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能力指标体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10种能力分类中,位居前3位的是公共卫生知识和能力、专业精神与道德价值观、沟通交流能力,占文本数量的52.2%;主要包括良好的品格、循证思维、遵循伦理原则、掌握公共卫生基础知识、通过多种途径沟通、理解生态模型、了解卫生服务系统和评价项目能力等8项能力.因此,应当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中得到更多关注.

    作者:宋雅然;陈娟;蔡景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与疾病诊治指南学习相结合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目的 研究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疾病诊治指南学习相结合教学方法对学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实习的广州医科大学200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0人、对照组19人.实验组采用PBL与疾病诊治指南相结合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呼吸内科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平时总成绩、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平时总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 PBL与疾病诊治指南相结合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

    作者:巨春蓉;林稚雅;崔江禹;陈荣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图解法在临床医学专业心电图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媒体图解法在心电图实验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湖南医药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学生.在心电图实验教学中,实验组采用多媒体图解加复制的真实心电图(简称多媒体课件)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阅读过塑(心电图复印后贴膜)心电图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心电图读图考试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读图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多媒体图解法心电图实验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实际阅读、分析与诊断心电图的能力.

    作者:袁克;何小进;李青;李兵;朱永芝;钟柏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地方医学院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探索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地方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结合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提出了“控制医学教育招生规模、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优化教学质量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实践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对策和措施,以提高地方医学院校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作者:施建明;杨永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一站式”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科研能力的研究

    目的 改革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中“护理科研”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在“护理科研”课程教学中,对护理学专业320名硕士研究生采用“一站式”教学模式,即“一条主线”“一贯到底”“一次完成”“一支团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制定目标、设立教学模式、编写教材/讲义基础上,实施创新的“一站式”教学、实训与考核方法,终学生以上交一份科研标书形式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教学过程.结果 在320份标书中,优良率达到67.5%;不同年级学生标书质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招生与在职生标书质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常确定的激励效应分别是:提高了理解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82.8%)、激发了科研意识(82.2%)、训练了科研设计技巧(77.5%)、培养了创新品质(75.3%)、训练了文献检索能力(74.7%)、提高了人际沟通能力(65.6%)、培养了团队协调能力(56.6%);质性访谈中学生对“一站式”教学模式评价良好.结论 “一站式”教学模式为研究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的科学研究思路,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创新品质的“在做中学”的新教学模式.

    作者:颜巧元;毛靖;张仲华;罗凤仪;张珒珒;刘义兰;胡德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眼视光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本文通过对眼视光学岗位胜任力进行的理论分析和探究,构建了眼视光学岗位胜任力模型,并提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眼视光学课程体系框架,为培养社会急需的眼视光学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作者:唐红迎;陈建华;郭大东;毕宏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药师药学服务基本技能模拟考试体系建设初探

    本文对美国住院药师继续教育(postgraduate year,PGY)培训制度和考核体系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值得我国医院临床药师培训借鉴的经验.同时,结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实际情况,设计了药师日常工作考核评价模式,并对药师药学服务基本技能模拟考试体系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周颖;母光妍;杨婷;向倩;崔一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妇产科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探索

    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加快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通过组建国际化师资团队、采用国际公认的培训课程、建立妇产科模拟培训中心、尝试临床教学新模式、构建区域化妇产科专科联合体等一系列举措,探索和完善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为培养高水平的妇产科医师提供参考.

    作者:周倩;王光花;陈霞;成星;龚晓明;段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专业学生参加“自我评价”网络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探寻医学院校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状况,对参与“自我评价”网络学习的北京大学医学部2010级药学专业1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网站内容新颖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学生希望在网络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教师面对面的指导;通过评奖、记录成绩等方式能够激励学生参加网络学习.

    作者:俞赤卉;王月丹;沈惠麒;张丝艳;孙静;宋雅然;刘宇;陈磊;曾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患冲突现象的文化基础分析

    本文从社会现象文化基础的视角出发,对当前医患关系存在的“主体撕裂”“价值撕裂”“行为撕裂”现象进行了客观描述和分析,并据此对中国式医患冲突做出初步判断,明确从医学文化视角看,当前医患关系虽已“撕裂”,还未“断裂”,尚可“医治”.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唯物辩证的思想为指导,对当前医患关系冲突现象进行了医学文化基础原因的深入分析,认为医学文化的社会基础要素、医学文化的自身基础要素的内在冲突是我国医患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文章明确提出了医学文化的4个社会基础要素和9个构成要素的理念,并且提出了解决医患冲突、重建医患关系的“5个和谐”之道,以弥合医患裂痕,实现医患和谐.

    作者:李中奇;穆瑞琰;吕兆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疆某医院不同民族实习学生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状况的初步调查

    目的 了解不同民族医学实习学生的人格特征及职业倦怠现状,探讨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16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马斯勒倦怠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人格特征的不同维度与职业倦怠有一定的相关性.维吾尔族实习学生精神质得分较高,多性格倔强、语言沟通有障碍、容易自感孤独,职业效能感低.哈萨克族实习学生多性格外向、善于与人沟通,职业效能感高.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在医院承担的任务多,易于焦虑和职业效能感低;本科实习学生承担着更多的任务,会感到一定的压力,但其具有相对较多的医学知识,较强的操作技能,一般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情绪耗竭感较低.结论 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和维吾尔族实习学生的心理情绪与职业倦怠状况不容忽视,尤其需要关注维吾尔族的实习学生,给予多方面的关注,帮助实习学生不断提高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

    作者:王桂芝;尔西丁·买买提;王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探索

    为了达到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第四军医大学建设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文通过从实验教学理念、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几个方面,总结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对取得的阶段性成绩进行了回顾.

    作者:刘芳娥;张璟;程青青;张海锋;杨芳;梁向艳;刘楠楠;田菲;邢金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某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语言运用现状,探究学生在语言运用上出现问题的原因.方法 选取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和2012级护理专业、涉外护理专业、助产专业373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以自编语言表达现状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抽取2011级学生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400份,统计试卷中出现的语言表达问题.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94.9%的学生认为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然而在口语和书面语言运用上存在较多的问题,表现在医学专业术语使用生疏、口语表达能力不强以及写作中的用词不当.结论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在语言运用上存在着问题,应当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惠亚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