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日达仙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郑晓;封巍;刘冠;徐裕金

关键词:日达仙, 化疗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作用机制研究, 胸腺素α, 人体免疫功能, 生物学活性, 联合放化疗, 放射性肺炎, 组分, 预防效果, 临床效果, 联合化疗, 骨髓功能, 化疗后, 并发症, 物质, 患者, 纯化
摘要:胸腺在人体免疫功能的产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日达仙(胸腺素α1,Tα 1)是从胸腺素第5组分(TF5)中纯化的28肽物质,也是生物学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得为清楚的组分.日达仙联合化疗有利于化疗后患者骨髓功能的恢复,但联合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报道较少,对放射性肺炎等并发症预防效果的研究更少报道,本文就此做了初步研究.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局部热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目的 观察局部热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及毒副作用.方法 将2006年7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03例,分为局部热疗联合全身化疗组(热化疗组,51例)和单纯全身化疗组(52例),根据病种不同采取相应方案行全身化疗2个周期,热化疗组同时予HG-2000高频热疗机治疗,使局部温度升至40~42 ℃,维持60min,每周期2次.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及毒副作用.结果 热化疗组有效率49.0%,单纯化疗组有效率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化疗组有临床受益反应者占45.1%,高于单纯化疗组的25.0%(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确切,不增加毒副作用,患者耐受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爱红;卢丽琴;袁国荣;钦志泉;康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浙江医学》对参考文献著录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阔韧带平滑肌瘤的价值

    阔韧带平滑肌瘤(简称肌瘤)是指生长于阔韧带内的子宫平滑肌瘤,可位于宫体侧壁向宫旁生长,突入阔韧带两叶之间,也可来源于阔韧带内的平滑肌组织,与子宫壁完全无关.阔韧带肌瘤在生长过程中常使盆腔器官、血管等发生位置与形态改变,尤其是输尿管移位,造成手术治疗上的困难[1].本文回顾性分析阔韧带肌瘤超声声像图特点,并将术前超声所见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旨在提高对本病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周露璐;秦佳乐;鲁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上颌窦黏液表皮样癌1例

    患者 女性,50岁.因左鼻间歇性涕中带血2年余、左鼻塞伴左面部胀痛1个月于我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左上颌窦前壁隆起,触及质软,深压痛;张口无受限,左侧硬腭下陷,局限性突出3cm×2cm大小,向右已过中线,表面黏膜完整,触之质软,无压痛,左侧尖牙、第一前磨牙松动;眼球无凸出,视力可.

    作者:刘学军;倪丽艳;万汉锋;白光辉;黄加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多点悬吊法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12例报道

    我院自2002年11月至2006年6月运用自制引线器完成多点悬吊法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1]1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行;徐晓武;严加费;张人超;陈其龙;陈定伟;牟一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不明原因发热91例病因分析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是内科常见的难诊断疾病,现将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的91例FUO患者的病因作一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韦炜;杨静;王慧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食管主动脉瘘7例诊治分析

    食管主动脉瘘发病凶险,可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大量出血而死亡,抢救成功的报道[1-2]较少.我院自1980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食管主动脉瘘患者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豪;倪一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腔镜加包皮内板移植治疗严重前尿道炎性狭窄

    前尿道狭窄多由尿道炎症及留置导尿管感染等原因引起,特点是狭窄段长、尿道内切开及单纯尿道扩张疗效不确切、易复发等.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6年2月采用经尿道内窥镜冷刀内切开后再电切镜切除瘢痕组织,然后加包皮内板移植治疗严重前尿道狭窄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敏;刘文彪;杨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3.0T磁共振成像仪行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

    胆道系统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B超对胆囊及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性高,但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性尚不够满意[1-2].虽然1.5T及以下的磁共振成像仪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但其成像时间相对较长,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3].随着磁共振设备的发展,3.0T磁共振成像仪在临床上开始应用,其图像分辨率和信噪比高,成像速度快,受到了临床的重视.我院对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3.0T磁共振成像仪进行MRCP薄层和厚层两次扫描,取得满意的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卢向军;袁建华;丁忠祥;陈方宏;李玉梅;毛德旺;狄幸波;郑劼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下颌三焦点牵张成骨过程中血供重建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下颌三焦点牵张成骨过程中血管生成和血供重建的立体形态构筑.方法 选取4只实验用成年恒河猴,均行下颌前份骨截除,形成颏部正中联合骨缺损后,在两侧下颌体部各制备一个输送盘,并用自行研制的多平面牵张装置使双侧输送盘向前内方向缓慢移动并在正中对接,以修复颏部骨缺损.分别在牵张开始及牵张结束的第0、2、4周选取1只实验恒河猴进行影像学检查,并采用树脂灌注微血管铸型技术,酸蚀后用扫描电镜观察血管的立体形态构筑.结果 影像学检查(摄X线片):牵张结束时,两侧输送盘被牵张器引导向前,并向中线移动,输送盘远心端在正中成功对接,颏部弓形缺损被整复.随固定时间延长,两侧牵张间隙骨小梁不断成熟完善,直至牵张结束后第4周,下颌骨连续性完全恢复.树脂灌注微血管铸型后扫描电镜观察:牵张开始,牵张间隙及颏部正中联合区骨膜血管普遍增生、膨胀,呈现大量血管新生的征象;骨髓内的微静脉和静脉窦也开始膨大.在牵张结束第0周,骨膜血管及骨髓内的微静脉和静脉窦增生活跃,大量骨膜来源的微血管分支长人牵张间隙及颏部正中联合区.在牵张间隙,来源于骨膜和骨髓的新生血管形成血管网,新生成的血管网平行于牵张方向相互连接并包裹整个牵张间隙;而在颏部正中联合区,血管网的排列较为无序.在牵张结束第2周,牵张间隙中央区仍可见血管增生征象,在牵张区与两侧输送盘在下颌中线的血管连接广泛.固定第4周,血管新生现象逐渐消失,再生骨段的血管系统己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下颌三焦点牵张成骨技术整复颏部的骨缺损过程中,下颌双侧牵张间隙与正中的压缩区组织中血管新生与新骨的生成之间存在紧密的时空联系.

    作者:应彬彬;胡静;李继华;祝颂松;王大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的原因及防治

    脑梗死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并不少见,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诊断和防治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笔者于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13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高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干扰素-γ的基因多态性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北方地区汉族人干扰素(IFN)-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IFN-γ在血清中表达水平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关系.方法 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和PCR-SSP技术,检测36例AA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血清中IFN-γ启动子基因874位点的多态性变化,同时应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中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AA组IFN-γ(874T)等位基因频率为33.33%,对照组为10.00%,AA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945,P<0.05);AA组IFN-γ含量为(1.760±0.108)μg/L,对照组为(0.721±0.065)μ/L,AA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10.418,P<0.05).结论 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IFN-γ基因874A(腺嘌呤)位点的多态性和血清IFN-γ的表达水平与AA有关,且在AA的病程中有重要作用,IFN-γ启动子基因874T可能是AA易感性基因之一.

    作者:杨光;吴骁;曹峰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失败24例原因分析

    重度有机磷中毒是基层医院内科急重症之一,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早期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的使用,有机磷中毒的抢救成功率明显增高,但死亡率仍较高.现将我院1997年1月至2005年12月抢救失败的24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总结经验,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林锡芳;高秋琦;卢中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AO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31例临床分析

    掌骨骨折在手外伤中经常发生,闭合性骨折多采用手法复位和石膏外固定[1],但存在复位及手功能恢复不理想等缺点;开放性骨折多采用复位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亦存在固定不可靠、早期功能锻炼不便及手功能恢复不佳等缺点.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我科采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3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文治强;凌志恒;陈中;潘峻;宫坚;郭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突变型P53的pSUPER-EGFP1 RNAi系统的构建

    目的 构建抑制突变型p53基因siRNA表达载体.方法 化学合成2段编码短发夹RNA序列的、靶向突变型p53基因的寡核苷酸(各58个碱基),退火,克隆到经BglⅡ、HindⅢ双酶切后的pSUPER-EGFP1(pSG)载体的polⅢH1启动子的下游,重组构建RNAi质粒,同时设立非特异对照.构建好的干扰载体瞬时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用RT-PCR检测其对突变型p53基因的抑制效果.结果 重组构建的pSUPER-EGFPl-p53(pSG-p53i)载体经双酶切电泳分析及插入基因序列分析,58个碱基成功插入到预计位点,并且序列完全一致.RT-PCR显示pSG-p53i对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具有较好的瞬时抑制作用.结论 载体的成功构建,有助于深入研究其对突变型p53基因的稳定抑制作用.体内合成siRNA的方法,可将RNAi技术用于细胞培养和哺乳动物研究.

    作者:王丽;张钧;谢鑫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日达仙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胸腺在人体免疫功能的产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日达仙(胸腺素α1,Tα 1)是从胸腺素第5组分(TF5)中纯化的28肽物质,也是生物学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得为清楚的组分.日达仙联合化疗有利于化疗后患者骨髓功能的恢复,但联合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报道较少,对放射性肺炎等并发症预防效果的研究更少报道,本文就此做了初步研究.

    作者:郑晓;封巍;刘冠;徐裕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近中移动第二磨牙替代义齿修复第一磨牙缺失

    第一磨牙因萌出时间早、窝沟间隙多,在青少年时期常因过早龋坏而导致残冠、残根,甚至缺失.由于上下颌第一磨牙对建立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缺失后应该及时修复[1].传统用义齿修复缺失的第一磨牙易造成邻牙不同程度损伤,而且被接受度较低.采用近中移动第二磨牙替代义齿修复第一磨牙缺失可重建完整健康牙列,不仅天然美观,并可同步恢复咀嚼功能,还免除了终身戴用义齿的不适,效果较为理想.现就矫治方法和技巧以及矫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作一报道和分析.

    作者:葛建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氯诺昔康联合654-2治疗肾绞痛疗效观察

    氯诺昔康是一种新型昔康类非甾体镇痛抗炎药,半衰期短,耐受性良好,镇痛和抗炎效果较强.临床研究表明,氯诺昔康有可能替代或辅助阿片类镇痛药,用于中等及以上程度疼痛的治疗[1].本科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氯诺昔康联合654-2治疗肾及输尿管绞痛5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高艳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胸大肌肌皮瓣舌再造术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

    Ⅲ、Ⅳ期舌癌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舌大范围缺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语言、进食等功能,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自1979年Aryan[1]报道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颈、颌面、口底和咽颊部的缺损创面取得较好疗效以来,胸大肌肌皮瓣舌再造术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本文回顾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间行转移性胸大肌肌皮瓣舌再造术的82例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林信斌;何剑锋;谭卓;葛明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69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共上报药物不良反应(ADR)694例,笔者拟对该不良反应报告作一统计、分析,以期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对ADR的重视,进一步推进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开展,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信息反馈.

    作者:周俊;杨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