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文静;和艳红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低分子肝素0.4ml,脐周腹部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7天.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显著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
作者:李军;许齐;罗晓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2008~2010年收治40例以胸腔积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误诊病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3~74岁,平均59.2岁,>60岁者32例.双侧胸腔积液24例,其中21例右侧胸腔积液多于左侧;单侧胸腔积液16例,其中11例为右侧,5例为左侧.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咳血、呼吸困难.双下肢浮肿伴少尿者28例,其中不能平卧15例.
作者:朱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6月各类手术出院病例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576例患者全部应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78%,治疗用药22%,预防用药中选用适宜50%,不适宜48%,平均用药时间6.8天;Ⅰ类、Ⅱ类、Ⅲ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平均时间4.78天、7.15天、7.89天.单用、二联、三联用药率分别为74%、22%、4%.结论:围手术期抗药物的应用应加强监管.
作者:赵树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肝破裂患者92例中,男71例,女21例.年龄17~65岁,平均31.5岁.伤后至住院时间平均为3.8小时.闭合性伤83例,主要是撞击伤和坠落伤.开放性伤9例,均为刀刺伤.
作者:刘天一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越来越多,车祸发生率逐渐升高,加之我院地处铁路沿线,火车压扎伤也占据一定比例.创伤是外科常见的急诊之一,探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及护理对策,对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为今后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及护理提供依据.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16例,对急救措施及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晓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加味椒目瓜蒌汤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平均分为西药治疗组和加味椒目瓜蒌汤治疗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加味椒目瓜蒌汤治疗组无论从治愈率、胸水消退时间、并发肝胃肠损害程度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结论:加味椒目瓜蒌汤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治愈率高.
作者:康武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方法:B超辅查,腹腔穿刺简易方便,确诊率高,本组均行手术切除脾脏.结果:本组病例均治愈,无并发症.结论:详细询问病史,B超辅查,腹腔穿刺简便、安全、快捷,一旦确诊及时脾切除.
作者:陈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孤立肺结节在X线、CT、MRI上通常直径(D)<3mm.多种疾病可表现为肺孤立结节,如周围型肺癌、肺淋巴瘤、肺肉瘤、血管瘤、动静脉畸形、炎性假瘤、错构瘤、球形肺炎、机化性肺炎、细支气管囊肿、结核等.MSCT肺结节分析软件能分析肺结节形态、性质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王续;王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特定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传播未阻断地区)特定人群肝脏B超检查情况.方法:对40~59岁和60~70岁两组人群的肝脏B超检查及分析.结果:40~59岁人群组肝脏Ⅰ级占82.1%;肝脏Ⅱ级占3.4%;肝脏Ⅲ级占0.4%;其他占14%;60~70岁人群组,肝脏I级占58.3%,肝脏Ⅱ级占16.2%,肝脏Ⅲ级占13.8%;其它占11.7%.40~59岁年龄组人群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人数明显低于60~70岁年龄组.结论:40~59岁年龄组人群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人数明显低于60~70岁年龄组.20多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血吸虫病防治的投入以及对感染人群的及时正规吡喹酮治疗,大大提高了疫区人民的身体素质,取得明显成效.
作者:汪云花;杨兰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前,临床上对肺癌进行病理学诊断的手段主要有CT引导经皮肺穿刺、纤维支气管镜、纵隔镜、胸腔镜及开胸活检等,但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较适用于周围型肺癌,对中心型肺癌穿刺风险很大.随着超声胃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广泛应用,该技术在肺癌的诊断中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1].对于临近食管的肺部病变,我们采用经食管超声胃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获得病变组织,以确定病变的性质,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隗玉川;许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结果:60例中,CT未见异常4例,CT异常56例,其中轻度26例;中度21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重度9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同时伴有脑室内出血6例.结论: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程度和预后评估有重大价值.
作者:卢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肺功能中FEV1(1秒用力呼气容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中间综合征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于118例有机磷农药口服中毒神志清楚的住院患者常规每日进行肺功能FEV1检查,并对发生了中间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18例患者有32例发生中间综合征,发现其中29例FEV1值<80%,占阳性总数90.6%,说明两者存在相关性.
作者:朱冬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微创开胸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不仅创伤小,失血少,疼痛轻,效果好,而且具有恢复快、美观、费用低等优点[1].2004年3月~2008年12月应用小切口开胸为366例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治疗,术后通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司华;赵红云;张长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和死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法制观念和意识的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要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何朝红;李生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我院儿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支原体感染致多脏器损伤患者46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所有患儿均按照<实用儿科学>第7版[1]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46例支原体感染致多脏器损伤患儿中,男28例,女18例,男女比为1.56:1.年龄0.5~12岁,平均5.22±2.58岁.
作者:王小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胆囊切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胆囊切除患者且根据其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个性化护理总有效率为97.5%且患者术后机体恢复情况良好.结论:个性化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提高护理效果与质量,同时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降低患者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晓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产前检查顾名思义为生产前的检查,又称围产保健.在整个孕期通过产前检查及时了解孕妇身体情况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从而保障母亲和胎儿的健康和安全,做到优生优育.通过产前检查能够对各种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保障孕妇及胎儿健康,从而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
作者:薛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永昌县出生缺陷儿发生的率影响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9年永昌县4家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7年共监测围产儿11660例,出生缺陷儿125例,发生率107.20/万;前6位出生缺陷依次为总唇裂;多指(趾);唇裂、并指、脑积水;马蹄内翻足.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出生缺陷儿发生的监测工作,对降低出生缺陷儿,提高人口出生素质很有必要.
作者:汪燕;赵吉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1年3月~2009年7月急诊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经微创治疗患者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39~78岁.均经CT检查确诊;高血压病史3~25年;出血部位:脑叶10例,外囊11例,基底节及内囊28例,丘脑及其他部位5例,出血量50~110ml.
作者:胡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大理白族山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意外伤害发生的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大理市某白族山区小学78名学生,以自制问卷形式调查小学生意外伤害及相关情况.结果:留守儿童28名,意外伤害发生率64.29%(18/28),高于非留守儿童组30%(15/50),差异有统计的意义(X2=8.64,P<0.05),留守儿童组前3位意外伤害原因依次为:咬伤、烧烫伤、锐器伤.意外伤害与是否留守、监护类型和年龄有关.结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问题较为突出,白族山区又有其特点,应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策略,控制白族山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严文静;和艳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