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文誉
肥胖已成为了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病态性肥胖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利用神经调控方法来治疗肥胖因为具有安全有效和低侵入性优势,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穴位针灸治疗、胃电刺激、小肠电刺激和迷走神经电刺激均在动物实验和(或)临床试验中获得了明确的治疗效果。针灸可能是通过影响下丘脑相关神经递质的释放来改变摄食调节以达到减少进食;迷走神经电刺激可能改变迷走神经对于消化道营养物质信息的传递而影响摄食中枢调节;而胃电刺激和小肠电刺激均被证明能直接改变胃肠动力降低营养物质吸收率,从而达到降低体质量的目的。
作者:万新月;李红艳(综述);邓涛(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1.文章中使用缩略语、略称、代号时,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注中文并写出英文全称,如: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的82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同时,研究组患儿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剂1.5 g/d 口服。于治疗前、治疗后1、3、5d测定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计算日均下降值及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5d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逐渐降低,治疗后1d 时两组疗效相当,治疗后3 d以及治疗5 d研究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研究组日均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1±11) μmol/L 比(20±10)μmol/L ],疾病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4.7±1.8) d 比(6.2±2.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13/42),研究组为12.5%(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显著提高疗效,快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缩短疾病治愈时间,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作者:孙洁;林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VCFs)中取得了满意效果,成为治疗OVCFs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骨水泥渗漏、栓塞、邻近椎体骨折、骨水泥毒性反应等是PKP治疗OVCFs围术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并发症的防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围术期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操作技能,积累操作经验,重视抗骨质疏松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
作者:罗文东;杨建义;林丰(综述);赵刚(审校);舒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氧化锆全瓷冠加纤维桩修复前牙复杂冠根折的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前牙复杂冠根折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氧化锆全瓷冠加纤维桩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正畸牵引术加牙冠延长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齿松动度、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随访时间为5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牙齿松动度、龈沟出血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0.19±0.04)比(0.40±0.11),(0.78±0.16)比(2.01±0.27),P<0.01],牙周探诊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5.99±0.14) mm比(3.97±0.10) mm, P<0.01];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73%(5/55)比54.55%(3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生牙根折断、继发龋以及牙周炎症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82%(1/55)比14.55%(8/55)、1.82%(1/55)比9.09%(7/55)、3.64%(2/55)比18.18%(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氧化锆全瓷冠加纤维桩修复前牙复杂冠根折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促进患者牙齿松动度、牙周探诊深度以及龈沟出血指数的改善,同时远期预后情况较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凌燕;毛艳;苏宗佑;陈俊文;罗家威;吕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常伴发于各类压疮、糖尿病足等慢性创面患者,有效的营养支持是处置慢性创面的基础。锌是人体必需营养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改善全身或创面局部锌营养状态可促进不同类型的创面修复,其机制至少包括:改善食欲和加强营养物质吸收、拮抗创面过氧化损伤、抑制修复细胞凋亡、激活相关生长因子表达及信号通路等。
作者:李峰(综述);杨红岩(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比索洛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功能及相关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OPO 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0.5 mg羧甲司坦片,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比索洛尔初始剂量为1.25 mg,每日1次,如无不良反应,7 d后加量至2.5 mg。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肺功能以及相关炎性介质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高于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低于治疗前(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O2高于对照组, 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0.982±0.013)比(0.892±0.032)、(42.4±2.9) mmHg (1 mmHg=0.133 kPa)比(51.2±3.7) mmH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呈上升趋势( P<0.05),且观察组上升速度更快(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C反应蛋白呈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下降速度更快( 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淀粉样蛋白A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呈上升趋势(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索洛尔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氧合能力,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胡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重要课题。在肿瘤形成过程中,表观遗传学改变特别是 DNA 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多种代谢,而转录因子可能通过募集 DNA 甲基转移酶至抑癌基因的CpG岛催化甲基化形成,因此一些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有望用于胃癌的治疗。
作者:樊菡(综述);罗和生(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虾青素是一种脂溶性的强抗氧化剂,它能透过血脑屏障,通过其强大的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来保护神经元。虾青素也能影响神经元凋亡相关的分子与信号通路来避免神经元凋亡。近年来研究者应用离体神经元及活体动物大脑对虾青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虾青素作为神经保护药物也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虾青素来源广泛,神经保护作用明显,因此具有作为预防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的潜力。
作者:谢悠扬;陈佳雯;李美珠;谢彬欣;戴兆威(综述);许伟榕(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行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患儿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4例患儿采用单独七氟烷(吸用2%~3%的七氟烷,氧流量为2 L/min)维持麻醉,观察组54例患儿采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5 min内注射完成,之后以维持剂量0.5μg/( kg? h)持续静脉泵入],联合七氟烷麻醉,观察麻醉前( T0)、停药时(T1)、拔管时(T2)、苏醒时(T3)以及离室时(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等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在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患儿的心率、MAP 以及SpO2等指标均较平稳,未出现明显的波动,而对照组患儿的心率和MAP在拔管时和苏醒时均出现显著升高离室时又降低的趋势,两组心率、MAP在组间、不同时点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苏醒期呕吐的发生率为37.04%(20/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52%(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观察组患儿在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14.81%(8/54)比46.30%(25/54)]以及躁动评分[T2:(1.25±0.37)分比(2.45±0.37)分;T3:(1.28±0.35)分比(2.45±0.3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缓解小儿七氟烷全麻的心率、MAP以及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患儿血流动力学水平的稳定,从而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殷嘉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Wnt信号通路是一条进化上保守的信号途径,其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可调控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以及凋亡。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 Wnt信号通路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被不断揭示,该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关于Wnt信号通路的相关文献,探讨 Wnt信号通路与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以及肺癌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索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资料。
作者:曾庆煜;王璐云;李夏;孙莉(综述);陈筠(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调控的过程。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上皮细胞在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维持着一个动态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使胃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且不能启动凋亡信号,则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发展。在影响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中,遗传易患性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许多基因存在基因多态性现象,不同类型的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易患性相关。
作者:于春梅(综述);袁文静;宋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进展期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总体逐年上升。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并未完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病死率。究其原因,术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下降。近年来随着营养与进展期胃癌临床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营养支持在胃癌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综述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并引出了联合多种支持方式中免疫营养这一独特的视角,旨在为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提供更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
作者:马静静;张韵婷;柳舟;曹明为(综述);董卫国(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美国化学文摘社( CAS)是全球大、全面的化学和科学信息数据库提供机构,是美国化学学会( ACS)的分支机构。美国《化学文摘》是涉及学科领域广、权威性高、影响力大、实用性强、收集文献类型全、提供检索途径多、部卷也为庞大的一种著名的世界性检索工具。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降钙素原( PCT)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感染相关性生物标志物。 PCT作为一种炎性介质,与感染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脓毒症性休克等严重程度和预后有明确的相关性。 PCT在诊断早期严重感染、鉴别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管理抗生素的使用、判断治疗的有效性、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国内外PCT作为临床检测的常规指标已广泛应用。
作者:王永博(综述);钱净(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医学综述》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同类学科48种期刊中的总被引频次(4045)排名第7位、影响因子(0.447)排名第31位、综合评价总分(56.5)排名第8位、学科影响指标(0.96)排名第2位(5个并列),他引率0.95;在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总被引频次8755、影响因子0.978、他引率0.98、学科影响指标0.85、学科扩散指标9.33、扩展H指标11。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脉冲电磁场刺激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骨痛的缓解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朝阳市中心医院收治7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将纳入研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所有患者给予一般临床治疗,观察组加用脉冲电磁场辅助治疗。治疗后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分析,并评价其改善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5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使用止痛药的情况、骨密度变化及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均有所缓解,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9±0.3)分比(5.1±0.4)分],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1%(32/39)比48.7%(19/39)],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评分与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87.4±10.3)分比(76.9±9.5)分、(78.3±2.6) g/cm2比(71.2±1.4) 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的止痛药使用次数、24 h HOP 低于对照组[(0.45±0.08)次/d比(0.91±0.11)次/d,(1.21±0.03) mmol比(1.89±0.17) mmol],血钙显著高于对照组[(2.81±0.22) mmol/L比(2.36±0.2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给予以脉冲电磁场治疗,患者骨痛感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并能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的可能性,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其疗效良好。
作者:吴刚;胡刚;杨自龙;肖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通过分析幽门螺旋杆菌( Hp)流行病学以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搜集国内外 Hp 感染行为干预治疗的措施与治疗的效果,整理出 Hp感染行为干预治疗的研究进展。通过健康指导、心理干预、饮食与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干预,Hp感染患者能够有效地矫正与控制自我行为,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而通过Hp感染患者的饮食干预可增强患者的体制,促进预后。因此,对Hp感染患者实施行为干预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预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晓雯(综述);金小晶(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喷他佐辛静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血浆泌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待产的足月妊娠要求行剖宫产的孕妇210例,利用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字将产妇分为喷他佐辛组、芬太尼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术毕即接静脉自控镇痛泵,持续输注速度为2 mL/h,每次0.5 mL,锁定时间为15 min,使用时间至术后48 h。喷他佐辛组:喷他佐辛4 mg/kg、盐酸格拉斯琼0.05 mg/kg;芬太尼组:芬太尼0.015 mg/kg、盐酸格拉斯琼0.05 mg/kg;对照组未采用静脉自控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法评估各组的镇痛效果,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三组产妇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48 h血浆泌乳素水平。结果对照组、芬太尼组及喷他佐辛组术后24 h VAS评分分别为(4.6±1.5)分、(1.5±0.7)分、(1.4±0.6)分,48 h VAS评分分别为(4.1±1.4)分、(1.3±0.6)分、(1.1±0.6)分,三组患者术后24、48 h的 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喷他佐辛组VAS评分低于芬太尼组和对照组(P <0.05)。对照组、芬太尼组及喷他佐辛组应用静脉自控镇痛24 h 后血浆泌乳素水平分别为(281±75)μg/L、(310±87)μg/L、(322±84)μg/L,48 h后血浆泌乳素水平分别为(300±63)μg/L、(356±97)μg/L、(374±86)μg/L,三组患者术后24、48 h的泌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喷他佐辛组泌乳素水平高于芬太尼组和对照组( 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喷他佐辛静脉自控镇痛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兴进;谭玉元;杨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而试验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试验组[(89±4) mL 比(152±8) mL],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试验组[(85±6) min比(146±8) min,(13.3±2.3) d比(19.7±3.6) d](P<0.01);试验组患者疾病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82.0%(41/50)比58.0%(29/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试验组[4.0%(2/50)比20.0%(1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治疗,血管内介入疗法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更好,而显微神经外科治疗具有更高的疗效,两种方法均表现出各自的优势。因此,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绪新;孙丕通;邓东风;高宝山;李彦钊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