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综述》杂志被美国化学文摘社收录

关键词:医学综述, 美国, 化学文摘, 信息数据库, 学科领域, 文献类型, 检索途径, 检索工具, 分支机构, 化学学会, 影响力, 世界性, 权威性, 收集, 科学
摘要:美国化学文摘社( CAS)是全球大、全面的化学和科学信息数据库提供机构,是美国化学学会( ACS)的分支机构。美国《化学文摘》是涉及学科领域广、权威性高、影响力大、实用性强、收集文献类型全、提供检索途径多、部卷也为庞大的一种著名的世界性检索工具。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输血与同种输血对脑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细胞因子及脑氧合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与同种输血对脑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细胞因子及脑氧合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湖北省中山医院拟行脑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体输血组(25例)和异体输血组(23例)。自体输血组术中输自体血,异体输血组采用库存异体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因子及脑氧合代谢水平。结果自体输血组和异体输血组术前、术后1,5,7 d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 IL-10:(7.13±2.98),(8.91±2.75),(8.01±2.33),(7.31±2.05) mg/L;(6.98±1.16),(17.61±7.79),(14.51± 4.37),(9.95±2.58) mg/L; TNF-α:(1.26±0.43),(2.04±0.39),(4.17±0.57),(3.71± 0.61) mg/L;(1.21±0.39),(3.38±0.69),(2.13±0.27),(1.24±0.35) mg/L],异体输血组IL-10变化幅度大,自体输血组TNF-α变化幅度大,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体输血组脑氧耗先降低后升高[(83.1±13.8)%,( 61.7±9.4)%,( 56.7± 7.9)%,(60.6±11.6)%,(45.2±7.9)%],异体输血组脑氧耗逐渐降低[(82.9±12.7)%,(75.9± 7.8)%,(64.7±8.1)%,(60.9±9.3)%],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脑氧摄取率均先降低后升高[自体输血组:(45.2±7.9)%,( 38.7± 6.7)%,(40.8±7.5)%,(41.5±5.9)%;异体输血组:(44.8±8.1)%,(43.3±7.8)%,(44.7± 9.1)%,(45.2±7.2)%],两组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自体输血组手术前后乳酸生成量无明显变化[(0.17±0.05),(0.18±0.06),(0.18±0.07),(0.19±0.04) mmol/L],异体输血组术后乳酸生成量先升高后降低[(0.16±0.05),(0.26±0.06),(0.27±0.13),(0.16±0.06) mmol/L],两组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输血能够抑制输血后免疫反应,改善脑组织氧合,安全性高,可以作为脑外科输血的首选方法。

    作者:欧阳春;陈姗;徐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每次250 mg,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吡格列酮每日1次,每次1片。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胰岛素抵抗指数。评价治疗后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 5%(37/40)比72. 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6. 4±1. 2)mmol/L比(7. 9±1. 2)mmol/L,(9. 3±1. 4)mmol/L比(10. 7±1. 5)mmol/L,(1. 8±0. 4)mmol/L比(2. 1±0. 4)mmol/L,2. 2±0. 3比3. 5±0.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作者:曹梅;董莉;李玉雯;阮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而试验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试验组[(89±4) mL 比(152±8) mL],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试验组[(85±6) min比(146±8) min,(13.3±2.3) d比(19.7±3.6) d](P<0.01);试验组患者疾病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82.0%(41/50)比58.0%(29/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试验组[4.0%(2/50)比20.0%(1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治疗,血管内介入疗法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更好,而显微神经外科治疗具有更高的疗效,两种方法均表现出各自的优势。因此,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绪新;孙丕通;邓东风;高宝山;李彦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胃癌转移淋巴结的CT特征、检测及新技术研究进展

    胃癌转移淋巴结在CT上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整或蚕蚀状,密度均匀,接近或略低于软组织密度。增强后多数轻至中度强化,动脉期及门脉期CT值可升至65110 Hu。胃癌淋巴结转移CT检出率可高达83%。多平面重建技术有助于提高胃癌淋巴结的检出率。 CT对N2期淋巴结转移的检测率高于N1期。近年出现的CT新技术,诸如动态增强扫描、CT的后处理技术、双源 CT扫描、工作站技术等在提高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检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建溪(综述);任刚;蔡嵘(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脉冲电磁场刺激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骨痛的缓解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脉冲电磁场刺激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骨痛的缓解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朝阳市中心医院收治7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将纳入研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所有患者给予一般临床治疗,观察组加用脉冲电磁场辅助治疗。治疗后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分析,并评价其改善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5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使用止痛药的情况、骨密度变化及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均有所缓解,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9±0.3)分比(5.1±0.4)分],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1%(32/39)比48.7%(19/39)],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评分与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87.4±10.3)分比(76.9±9.5)分、(78.3±2.6) g/cm2比(71.2±1.4) 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的止痛药使用次数、24 h HOP 低于对照组[(0.45±0.08)次/d比(0.91±0.11)次/d,(1.21±0.03) mmol比(1.89±0.17) mmol],血钙显著高于对照组[(2.81±0.22) mmol/L比(2.36±0.2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给予以脉冲电磁场治疗,患者骨痛感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并能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的可能性,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其疗效良好。

    作者:吴刚;胡刚;杨自龙;肖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浆细胞性乳腺炎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需要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相应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收治的26例复发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复发原因,治疗时机选择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53.84%)因乳房脓肿而需多次切开引流手术、6例患者(23.08%)因肿块切除后再次出现或不愈合、6例患者(23.08%)术后乳晕部炎症多次发作且面积相对较大而需再次实施手术治疗。对于处于炎症期的患者予以消炎治疗,对于乳房脓肿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缩小炎症范围后再予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时需切除包括溃疡周围1 cm正常的皮肤组织以及病变乳管,术后随访9~50个月均无复发现象。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再次复发的原因主要与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够、处理方法不当等有关,再次手术治疗时应把握手术时机,完全切除病变组织,并对受累的乳管进行处理,以有效地降低再次手术的风险,防止再次复发。

    作者:杨浩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食管癌是世界八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病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也是食管癌病死率高的国家。外科手术治疗为食管癌的常规治疗手段,同时也有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基础上发展的全新治疗手段,它具有靶点明确、特异性强等优点,结合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能够为食管癌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涛(综述);李涛(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因多态性在胃癌中的研究新进展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调控的过程。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上皮细胞在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维持着一个动态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使胃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且不能启动凋亡信号,则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发展。在影响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中,遗传易患性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许多基因存在基因多态性现象,不同类型的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易患性相关。

    作者:于春梅(综述);袁文静;宋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内脂素的关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是一类发病率高、预后差的老年性疾病,其发病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稳定与内脂素存在关联。内脂素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并可通过多条路径参与AIS的发生和发展。细胞内内脂素具有烟酰胺磷酸二核糖转移酶活性,能够调节细胞的能量代谢,防止脑部血管缺血缺氧;而细胞外内脂素具有促炎作用,可加重梗死的严重程度。此外,内脂素还具有类胰岛素作用,调节机体的物质代谢,增加AIS的发病风险。

    作者:赵岩(综述);卢丽萍(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比索洛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及相关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究并分析比索洛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功能及相关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OPO 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0.5 mg羧甲司坦片,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比索洛尔初始剂量为1.25 mg,每日1次,如无不良反应,7 d后加量至2.5 mg。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肺功能以及相关炎性介质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高于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低于治疗前(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O2高于对照组, 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0.982±0.013)比(0.892±0.032)、(42.4±2.9) mmHg (1 mmHg=0.133 kPa)比(51.2±3.7) mmH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呈上升趋势( P<0.05),且观察组上升速度更快(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C反应蛋白呈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下降速度更快( 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淀粉样蛋白A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呈上升趋势(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索洛尔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氧合能力,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胡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氧化锆全瓷冠加纤维桩修复前牙复杂冠根折的疗效及远期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氧化锆全瓷冠加纤维桩修复前牙复杂冠根折的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前牙复杂冠根折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氧化锆全瓷冠加纤维桩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正畸牵引术加牙冠延长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齿松动度、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随访时间为5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牙齿松动度、龈沟出血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0.19±0.04)比(0.40±0.11),(0.78±0.16)比(2.01±0.27),P<0.01],牙周探诊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5.99±0.14) mm比(3.97±0.10) mm, P<0.01];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73%(5/55)比54.55%(3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生牙根折断、继发龋以及牙周炎症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82%(1/55)比14.55%(8/55)、1.82%(1/55)比9.09%(7/55)、3.64%(2/55)比18.18%(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氧化锆全瓷冠加纤维桩修复前牙复杂冠根折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促进患者牙齿松动度、牙周探诊深度以及龈沟出血指数的改善,同时远期预后情况较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凌燕;毛艳;苏宗佑;陈俊文;罗家威;吕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降钙素原的生化特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 PCT)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感染相关性生物标志物。 PCT作为一种炎性介质,与感染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脓毒症性休克等严重程度和预后有明确的相关性。 PCT在诊断早期严重感染、鉴别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管理抗生素的使用、判断治疗的有效性、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国内外PCT作为临床检测的常规指标已广泛应用。

    作者:王永博(综述);钱净(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关于骨溶解的相关研究进展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由无菌性松动引起的假体周围骨溶解。在该病理过程中,磨损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并激活巨噬细胞和诱导其分化,终导致骨吸收作用的发生。巨噬细胞被激活后会引起复杂的生物级联反应,激活骨溶解相关通路。近年来,生物诱导因子机制及调节方式开始逐渐被大家重视,通过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发生可知各个通路及诱导因子的相互协调作用,了解这一机制可加速解决假体置换术后的松动问题。

    作者:李天博(综述);毕郑刚(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的82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同时,研究组患儿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剂1.5 g/d 口服。于治疗前、治疗后1、3、5d测定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计算日均下降值及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5d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逐渐降低,治疗后1d 时两组疗效相当,治疗后3 d以及治疗5 d研究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研究组日均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1±11) μmol/L 比(20±10)μmol/L ],疾病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4.7±1.8) d 比(6.2±2.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13/42),研究组为12.5%(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显著提高疗效,快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缩短疾病治愈时间,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作者:孙洁;林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生长抑素对开腹手术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开腹手术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开腹肠梗阻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补液纠正其酸碱与水电解质失衡,患者常规进行补充营养,实施胃肠道的减压,对患者抗感染、全肠外营养,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生长抑素静脉滴注3 mg,溶于0.9%NaCl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40/40)比50.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排便、排气、腹痛缓解、腹胀缓解的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5%(39/40)比47.5%(19/40);87.5%(35/40) 比42.5%(17/40);100.0%(40/40)比50.0%(20/40);90.0%(36/40)比4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肠减压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62±56) mL 比(402±11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5±10)分比(7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长抑素防治开腹手术患者肠梗阻的效果良好,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峰;艾旭;龙舟;马旭;梅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行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患儿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4例患儿采用单独七氟烷(吸用2%~3%的七氟烷,氧流量为2 L/min)维持麻醉,观察组54例患儿采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5 min内注射完成,之后以维持剂量0.5μg/( kg? h)持续静脉泵入],联合七氟烷麻醉,观察麻醉前( T0)、停药时(T1)、拔管时(T2)、苏醒时(T3)以及离室时(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等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在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患儿的心率、MAP 以及SpO2等指标均较平稳,未出现明显的波动,而对照组患儿的心率和MAP在拔管时和苏醒时均出现显著升高离室时又降低的趋势,两组心率、MAP在组间、不同时点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苏醒期呕吐的发生率为37.04%(20/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52%(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观察组患儿在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14.81%(8/54)比46.30%(25/54)]以及躁动评分[T2:(1.25±0.37)分比(2.45±0.37)分;T3:(1.28±0.35)分比(2.45±0.3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缓解小儿七氟烷全麻的心率、MAP以及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患儿血流动力学水平的稳定,从而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殷嘉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围生期B族链球菌感染诊治及预防新进展

    B族链球菌是引起流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产褥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感染B族链球菌后可引起败血症、肺炎和脑膜炎,新生儿病死率高,近半数幸存患儿将出现听力丧失、脑积水或语言发育障碍等严重后遗症。我国妊娠期B族链球菌感染的筛查和处理仍处于探索阶段。该文对B族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检测方法进行概述,并对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的治疗及预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B族链球菌感染的重视。

    作者:王心(综述);尚丽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行为干预治疗的研究进展

    通过分析幽门螺旋杆菌( Hp)流行病学以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搜集国内外 Hp 感染行为干预治疗的措施与治疗的效果,整理出 Hp感染行为干预治疗的研究进展。通过健康指导、心理干预、饮食与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干预,Hp感染患者能够有效地矫正与控制自我行为,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而通过Hp感染患者的饮食干预可增强患者的体制,促进预后。因此,对Hp感染患者实施行为干预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预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晓雯(综述);金小晶(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预注法对顺阿曲库铵与等效罗库溴铵麻醉效果的影响比较

    目的:比较预注法对顺阿曲库铵与等效罗库溴铵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150例择期手术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每组50例。对照A组常规给予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对照B组给予0.9 mg/kg罗库溴铵,观察组则采用预注0.015 mg/kg顺阿曲库铵并在5 min后按照0.135 mg/kg给药剂量追加用药。对比三组肌肉松弛药物起效时间、心率与血压变化及临床麻醉有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肉松弛药物起效时间为(79±21) s,显著早于对照A、B组[(179±42) s、(139±29) s](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肉松弛药物临床有效时间为(44.1±6.8) min,显著长于对照 A 组[(34.5±8.2) min](P <0.05);观察组与对照B组患者的肌肉松弛药物临床有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相比于同等强度剂量的罗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药物起效时间相对较慢,而通过预注法给药则有利于缩短药物起效时间,且具有更为优越的可控性,为临床麻醉中肌肉松弛药物的使用提供了更多选择,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阳文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及PCI治疗对其的影响

    心脏自主神经能显著影响心率的变化,而且其有双向作用,受昼夜变化、呼吸等因素的影响。心率变异性(HRV)能良好地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变化,对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心脏不良事件有预测作用。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能显著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情况,促进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升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下降的HRV。

    作者:朱海(综述);秦忠;巫相宏(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