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博(综述);毕郑刚(审校)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VCFs)中取得了满意效果,成为治疗OVCFs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骨水泥渗漏、栓塞、邻近椎体骨折、骨水泥毒性反应等是PKP治疗OVCFs围术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并发症的防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围术期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操作技能,积累操作经验,重视抗骨质疏松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
作者:罗文东;杨建义;林丰(综述);赵刚(审校);舒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由无菌性松动引起的假体周围骨溶解。在该病理过程中,磨损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并激活巨噬细胞和诱导其分化,终导致骨吸收作用的发生。巨噬细胞被激活后会引起复杂的生物级联反应,激活骨溶解相关通路。近年来,生物诱导因子机制及调节方式开始逐渐被大家重视,通过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发生可知各个通路及诱导因子的相互协调作用,了解这一机制可加速解决假体置换术后的松动问题。
作者:李天博(综述);毕郑刚(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细胞微粒( MPs)由多种细胞受刺激后分泌,与炎症、凝血及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内皮微粒( EMPs)为损伤内皮细胞胞膜脱落形成,其与冠状动脉损伤、炎症息息相关,可表达胞质蛋白,且不同疾病状态下,所表达的蛋白亦不同。 EMPs蛋白组学通过对EMPs所表达蛋白进行分析,筛选出与疾病相关的蛋白标志物,是临床上常用的筛选标志物的方法之一,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小未(综述);张俊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重要课题。在肿瘤形成过程中,表观遗传学改变特别是 DNA 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多种代谢,而转录因子可能通过募集 DNA 甲基转移酶至抑癌基因的CpG岛催化甲基化形成,因此一些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有望用于胃癌的治疗。
作者:樊菡(综述);罗和生(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预注法对顺阿曲库铵与等效罗库溴铵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150例择期手术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每组50例。对照A组常规给予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对照B组给予0.9 mg/kg罗库溴铵,观察组则采用预注0.015 mg/kg顺阿曲库铵并在5 min后按照0.135 mg/kg给药剂量追加用药。对比三组肌肉松弛药物起效时间、心率与血压变化及临床麻醉有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肉松弛药物起效时间为(79±21) s,显著早于对照A、B组[(179±42) s、(139±29) s](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肉松弛药物临床有效时间为(44.1±6.8) min,显著长于对照 A 组[(34.5±8.2) min](P <0.05);观察组与对照B组患者的肌肉松弛药物临床有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相比于同等强度剂量的罗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药物起效时间相对较慢,而通过预注法给药则有利于缩短药物起效时间,且具有更为优越的可控性,为临床麻醉中肌肉松弛药物的使用提供了更多选择,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阳文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B族链球菌是引起流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产褥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感染B族链球菌后可引起败血症、肺炎和脑膜炎,新生儿病死率高,近半数幸存患儿将出现听力丧失、脑积水或语言发育障碍等严重后遗症。我国妊娠期B族链球菌感染的筛查和处理仍处于探索阶段。该文对B族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检测方法进行概述,并对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的治疗及预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B族链球菌感染的重视。
作者:王心(综述);尚丽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膜性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发病率有差异,大部分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但仍有少部分人群表现各异。在治疗方面,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有不同的治疗手段,目前主流的治疗措施是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但对于激素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时,需更改治疗方案,制订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考虑临床表现、年龄、病理类型、疗效等相关因素。
作者:王一茹(综述);王晋文(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进展期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总体逐年上升。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并未完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病死率。究其原因,术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下降。近年来随着营养与进展期胃癌临床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营养支持在胃癌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综述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并引出了联合多种支持方式中免疫营养这一独特的视角,旨在为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提供更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
作者:马静静;张韵婷;柳舟;曹明为(综述);董卫国(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的82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同时,研究组患儿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剂1.5 g/d 口服。于治疗前、治疗后1、3、5d测定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计算日均下降值及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5d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逐渐降低,治疗后1d 时两组疗效相当,治疗后3 d以及治疗5 d研究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研究组日均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1±11) μmol/L 比(20±10)μmol/L ],疾病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4.7±1.8) d 比(6.2±2.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13/42),研究组为12.5%(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显著提高疗效,快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缩短疾病治愈时间,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作者:孙洁;林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而试验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试验组[(89±4) mL 比(152±8) mL],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试验组[(85±6) min比(146±8) min,(13.3±2.3) d比(19.7±3.6) d](P<0.01);试验组患者疾病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82.0%(41/50)比58.0%(29/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试验组[4.0%(2/50)比20.0%(1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治疗,血管内介入疗法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更好,而显微神经外科治疗具有更高的疗效,两种方法均表现出各自的优势。因此,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绪新;孙丕通;邓东风;高宝山;李彦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常伴发于各类压疮、糖尿病足等慢性创面患者,有效的营养支持是处置慢性创面的基础。锌是人体必需营养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改善全身或创面局部锌营养状态可促进不同类型的创面修复,其机制至少包括:改善食欲和加强营养物质吸收、拮抗创面过氧化损伤、抑制修复细胞凋亡、激活相关生长因子表达及信号通路等。
作者:李峰(综述);杨红岩(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与同种输血对脑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细胞因子及脑氧合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湖北省中山医院拟行脑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体输血组(25例)和异体输血组(23例)。自体输血组术中输自体血,异体输血组采用库存异体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因子及脑氧合代谢水平。结果自体输血组和异体输血组术前、术后1,5,7 d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 IL-10:(7.13±2.98),(8.91±2.75),(8.01±2.33),(7.31±2.05) mg/L;(6.98±1.16),(17.61±7.79),(14.51± 4.37),(9.95±2.58) mg/L; TNF-α:(1.26±0.43),(2.04±0.39),(4.17±0.57),(3.71± 0.61) mg/L;(1.21±0.39),(3.38±0.69),(2.13±0.27),(1.24±0.35) mg/L],异体输血组IL-10变化幅度大,自体输血组TNF-α变化幅度大,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体输血组脑氧耗先降低后升高[(83.1±13.8)%,( 61.7±9.4)%,( 56.7± 7.9)%,(60.6±11.6)%,(45.2±7.9)%],异体输血组脑氧耗逐渐降低[(82.9±12.7)%,(75.9± 7.8)%,(64.7±8.1)%,(60.9±9.3)%],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脑氧摄取率均先降低后升高[自体输血组:(45.2±7.9)%,( 38.7± 6.7)%,(40.8±7.5)%,(41.5±5.9)%;异体输血组:(44.8±8.1)%,(43.3±7.8)%,(44.7± 9.1)%,(45.2±7.2)%],两组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自体输血组手术前后乳酸生成量无明显变化[(0.17±0.05),(0.18±0.06),(0.18±0.07),(0.19±0.04) mmol/L],异体输血组术后乳酸生成量先升高后降低[(0.16±0.05),(0.26±0.06),(0.27±0.13),(0.16±0.06) mmol/L],两组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输血能够抑制输血后免疫反应,改善脑组织氧合,安全性高,可以作为脑外科输血的首选方法。
作者:欧阳春;陈姗;徐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通过分析幽门螺旋杆菌( Hp)流行病学以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搜集国内外 Hp 感染行为干预治疗的措施与治疗的效果,整理出 Hp感染行为干预治疗的研究进展。通过健康指导、心理干预、饮食与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干预,Hp感染患者能够有效地矫正与控制自我行为,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而通过Hp感染患者的饮食干预可增强患者的体制,促进预后。因此,对Hp感染患者实施行为干预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预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晓雯(综述);金小晶(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类癌是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以消化道类癌为常见。类癌生长较慢,病程较长,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手段,消化道类癌发现率明显增加。消化道类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其中手术药物联合疗法是首选方法。
作者:朱宇;张睿(综述);郑泽霖;金殷植(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行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患儿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4例患儿采用单独七氟烷(吸用2%~3%的七氟烷,氧流量为2 L/min)维持麻醉,观察组54例患儿采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5 min内注射完成,之后以维持剂量0.5μg/( kg? h)持续静脉泵入],联合七氟烷麻醉,观察麻醉前( T0)、停药时(T1)、拔管时(T2)、苏醒时(T3)以及离室时(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等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在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患儿的心率、MAP 以及SpO2等指标均较平稳,未出现明显的波动,而对照组患儿的心率和MAP在拔管时和苏醒时均出现显著升高离室时又降低的趋势,两组心率、MAP在组间、不同时点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苏醒期呕吐的发生率为37.04%(20/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52%(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观察组患儿在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14.81%(8/54)比46.30%(25/54)]以及躁动评分[T2:(1.25±0.37)分比(2.45±0.37)分;T3:(1.28±0.35)分比(2.45±0.3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缓解小儿七氟烷全麻的心率、MAP以及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患儿血流动力学水平的稳定,从而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殷嘉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食管癌是世界八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病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也是食管癌病死率高的国家。外科手术治疗为食管癌的常规治疗手段,同时也有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基础上发展的全新治疗手段,它具有靶点明确、特异性强等优点,结合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能够为食管癌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涛(综述);李涛(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喷他佐辛静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血浆泌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待产的足月妊娠要求行剖宫产的孕妇210例,利用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字将产妇分为喷他佐辛组、芬太尼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术毕即接静脉自控镇痛泵,持续输注速度为2 mL/h,每次0.5 mL,锁定时间为15 min,使用时间至术后48 h。喷他佐辛组:喷他佐辛4 mg/kg、盐酸格拉斯琼0.05 mg/kg;芬太尼组:芬太尼0.015 mg/kg、盐酸格拉斯琼0.05 mg/kg;对照组未采用静脉自控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法评估各组的镇痛效果,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三组产妇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48 h血浆泌乳素水平。结果对照组、芬太尼组及喷他佐辛组术后24 h VAS评分分别为(4.6±1.5)分、(1.5±0.7)分、(1.4±0.6)分,48 h VAS评分分别为(4.1±1.4)分、(1.3±0.6)分、(1.1±0.6)分,三组患者术后24、48 h的 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喷他佐辛组VAS评分低于芬太尼组和对照组(P <0.05)。对照组、芬太尼组及喷他佐辛组应用静脉自控镇痛24 h 后血浆泌乳素水平分别为(281±75)μg/L、(310±87)μg/L、(322±84)μg/L,48 h后血浆泌乳素水平分别为(300±63)μg/L、(356±97)μg/L、(374±86)μg/L,三组患者术后24、48 h的泌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喷他佐辛组泌乳素水平高于芬太尼组和对照组( 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喷他佐辛静脉自控镇痛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兴进;谭玉元;杨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长期以来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因难以精确评估且易被忽视。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防治指南首次将微循环功能异常纳入管理,冠状动脉微循环再次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诊断并未标准化。通过总结新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病理分型,对比各项侵入性(介入)或非侵入性(超声、核磁、核素显像)评估手段,间接了解发病机制,探讨优临床决策,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作者:卢成(综述);孙林;官兵(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降钙素原( PCT)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感染相关性生物标志物。 PCT作为一种炎性介质,与感染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脓毒症性休克等严重程度和预后有明确的相关性。 PCT在诊断早期严重感染、鉴别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管理抗生素的使用、判断治疗的有效性、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国内外PCT作为临床检测的常规指标已广泛应用。
作者:王永博(综述);钱净(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比索洛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功能及相关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OPO 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0.5 mg羧甲司坦片,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比索洛尔初始剂量为1.25 mg,每日1次,如无不良反应,7 d后加量至2.5 mg。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肺功能以及相关炎性介质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高于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低于治疗前(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O2高于对照组, 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0.982±0.013)比(0.892±0.032)、(42.4±2.9) mmHg (1 mmHg=0.133 kPa)比(51.2±3.7) mmH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呈上升趋势( P<0.05),且观察组上升速度更快(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C反应蛋白呈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下降速度更快( 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淀粉样蛋白A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呈上升趋势(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索洛尔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氧合能力,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胡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