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

卢成(综述);孙林;官兵(审校)

关键词: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发病机制, 评估方法
摘要:长期以来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因难以精确评估且易被忽视。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防治指南首次将微循环功能异常纳入管理,冠状动脉微循环再次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诊断并未标准化。通过总结新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病理分型,对比各项侵入性(介入)或非侵入性(超声、核磁、核素显像)评估手段,间接了解发病机制,探讨优临床决策,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浆细胞性乳腺炎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需要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相应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收治的26例复发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复发原因,治疗时机选择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53.84%)因乳房脓肿而需多次切开引流手术、6例患者(23.08%)因肿块切除后再次出现或不愈合、6例患者(23.08%)术后乳晕部炎症多次发作且面积相对较大而需再次实施手术治疗。对于处于炎症期的患者予以消炎治疗,对于乳房脓肿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缩小炎症范围后再予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时需切除包括溃疡周围1 cm正常的皮肤组织以及病变乳管,术后随访9~50个月均无复发现象。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再次复发的原因主要与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够、处理方法不当等有关,再次手术治疗时应把握手术时机,完全切除病变组织,并对受累的乳管进行处理,以有效地降低再次手术的风险,防止再次复发。

    作者:杨浩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虾青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虾青素是一种脂溶性的强抗氧化剂,它能透过血脑屏障,通过其强大的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来保护神经元。虾青素也能影响神经元凋亡相关的分子与信号通路来避免神经元凋亡。近年来研究者应用离体神经元及活体动物大脑对虾青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虾青素作为神经保护药物也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虾青素来源广泛,神经保护作用明显,因此具有作为预防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的潜力。

    作者:谢悠扬;陈佳雯;李美珠;谢彬欣;戴兆威(综述);许伟榕(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氧化锆全瓷冠加纤维桩修复前牙复杂冠根折的疗效及远期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氧化锆全瓷冠加纤维桩修复前牙复杂冠根折的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前牙复杂冠根折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氧化锆全瓷冠加纤维桩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正畸牵引术加牙冠延长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齿松动度、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随访时间为5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牙齿松动度、龈沟出血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0.19±0.04)比(0.40±0.11),(0.78±0.16)比(2.01±0.27),P<0.01],牙周探诊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5.99±0.14) mm比(3.97±0.10) mm, P<0.01];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73%(5/55)比54.55%(3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生牙根折断、继发龋以及牙周炎症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82%(1/55)比14.55%(8/55)、1.82%(1/55)比9.09%(7/55)、3.64%(2/55)比18.18%(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氧化锆全瓷冠加纤维桩修复前牙复杂冠根折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促进患者牙齿松动度、牙周探诊深度以及龈沟出血指数的改善,同时远期预后情况较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凌燕;毛艳;苏宗佑;陈俊文;罗家威;吕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关于骨溶解的相关研究进展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由无菌性松动引起的假体周围骨溶解。在该病理过程中,磨损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并激活巨噬细胞和诱导其分化,终导致骨吸收作用的发生。巨噬细胞被激活后会引起复杂的生物级联反应,激活骨溶解相关通路。近年来,生物诱导因子机制及调节方式开始逐渐被大家重视,通过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发生可知各个通路及诱导因子的相互协调作用,了解这一机制可加速解决假体置换术后的松动问题。

    作者:李天博(综述);毕郑刚(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胃癌转移淋巴结的CT特征、检测及新技术研究进展

    胃癌转移淋巴结在CT上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整或蚕蚀状,密度均匀,接近或略低于软组织密度。增强后多数轻至中度强化,动脉期及门脉期CT值可升至65110 Hu。胃癌淋巴结转移CT检出率可高达83%。多平面重建技术有助于提高胃癌淋巴结的检出率。 CT对N2期淋巴结转移的检测率高于N1期。近年出现的CT新技术,诸如动态增强扫描、CT的后处理技术、双源 CT扫描、工作站技术等在提高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检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建溪(综述);任刚;蔡嵘(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自体输血与同种输血对脑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细胞因子及脑氧合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与同种输血对脑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细胞因子及脑氧合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湖北省中山医院拟行脑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体输血组(25例)和异体输血组(23例)。自体输血组术中输自体血,异体输血组采用库存异体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因子及脑氧合代谢水平。结果自体输血组和异体输血组术前、术后1,5,7 d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 IL-10:(7.13±2.98),(8.91±2.75),(8.01±2.33),(7.31±2.05) mg/L;(6.98±1.16),(17.61±7.79),(14.51± 4.37),(9.95±2.58) mg/L; TNF-α:(1.26±0.43),(2.04±0.39),(4.17±0.57),(3.71± 0.61) mg/L;(1.21±0.39),(3.38±0.69),(2.13±0.27),(1.24±0.35) mg/L],异体输血组IL-10变化幅度大,自体输血组TNF-α变化幅度大,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体输血组脑氧耗先降低后升高[(83.1±13.8)%,( 61.7±9.4)%,( 56.7± 7.9)%,(60.6±11.6)%,(45.2±7.9)%],异体输血组脑氧耗逐渐降低[(82.9±12.7)%,(75.9± 7.8)%,(64.7±8.1)%,(60.9±9.3)%],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脑氧摄取率均先降低后升高[自体输血组:(45.2±7.9)%,( 38.7± 6.7)%,(40.8±7.5)%,(41.5±5.9)%;异体输血组:(44.8±8.1)%,(43.3±7.8)%,(44.7± 9.1)%,(45.2±7.2)%],两组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自体输血组手术前后乳酸生成量无明显变化[(0.17±0.05),(0.18±0.06),(0.18±0.07),(0.19±0.04) mmol/L],异体输血组术后乳酸生成量先升高后降低[(0.16±0.05),(0.26±0.06),(0.27±0.13),(0.16±0.06) mmol/L],两组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输血能够抑制输血后免疫反应,改善脑组织氧合,安全性高,可以作为脑外科输血的首选方法。

    作者:欧阳春;陈姗;徐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ysC、hs-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肥城矿业中心医院行择期PCI术的ACS患者172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CysC、hs-CRP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评估 CysC、hs-CRP对 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172例患者中,共28例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发生MACE,发生率为16.3%;MACE患者血清CysC、hs-CRP 水平均明显高于非 MACE 患者[(1.53±0.41) mg/L 比(1.19±0.28) mg/L,(8.24±1.50) mg/L比(7.17±1.2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Cys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3,佳临界值为1.19 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8%和57.6%;hs-CRP AUC为0.805,佳临界值为130 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7%和62.3%。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CysC、hs-CRP水平升高对术后MACE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清 CysC 水平高于1.18 mg/L或hs-CRP水平高于7.23 mg/L的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风险较大。

    作者:王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慢性咳嗽评估工具的系统评价

    近年来咳嗽的评估工具有了显著的进展,总体分为主观与客观两类。主观工具中,视觉模拟量表、莱斯特咳嗽问卷和咳嗽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应用广泛,可以有效评估咳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客观工具中,咳嗽激发试验用来评估咳嗽反射敏感性。咳嗽频率监测仪广泛应用于临床试验,其中常用的是莱斯特咳嗽监测仪和VitaloJak。但是,咳嗽频率监测仪不能反映咳嗽的强度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应主观、客观工具相结合来综合评估咳嗽。

    作者:于航(综述);霍建民(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内脂素的关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是一类发病率高、预后差的老年性疾病,其发病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稳定与内脂素存在关联。内脂素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并可通过多条路径参与AIS的发生和发展。细胞内内脂素具有烟酰胺磷酸二核糖转移酶活性,能够调节细胞的能量代谢,防止脑部血管缺血缺氧;而细胞外内脂素具有促炎作用,可加重梗死的严重程度。此外,内脂素还具有类胰岛素作用,调节机体的物质代谢,增加AIS的发病风险。

    作者:赵岩(综述);卢丽萍(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行为干预治疗的研究进展

    通过分析幽门螺旋杆菌( Hp)流行病学以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搜集国内外 Hp 感染行为干预治疗的措施与治疗的效果,整理出 Hp感染行为干预治疗的研究进展。通过健康指导、心理干预、饮食与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干预,Hp感染患者能够有效地矫正与控制自我行为,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而通过Hp感染患者的饮食干预可增强患者的体制,促进预后。因此,对Hp感染患者实施行为干预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预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晓雯(综述);金小晶(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53、Tip60和14-3-3ó基因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p53、Tip60及14-3-3ó基因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铜川市人民医院手术或经过活检后存档的石蜡包埋的宫颈癌(40例)、CIN(80例)和慢性宫颈炎(20例)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上述标本组织中p53、Tip60和14-3-3ó的基因表达,并分析它们的临床病理参数及其关系。结果在慢性宫颈炎组织未见p53表达,宫颈癌组织中p53的表达明显高于CIN组织,但14-3-3ó的表达则明显低于CIN(P<0.05)。不同级别的CIN病变,各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ip60在宫颈癌、CIN和慢性宫颈炎中均有表达(60.0%~7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p53,Tip60和14-3-3ó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p53、Tip60和14-3-3ó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这些基因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封春华;王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微RNA在银屑病中差异表达的研究进展

    若干微RNA ( miRNA)的异常表达可通过作用于一个或多个靶基因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如miR-99a、miR-486-3p、miR-210可分别作用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叉头状转录因子3及人相关转录因子3等靶点。 miRNA可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及增加炎性介质的表达水平,通过研究 miRNA 在银屑病中的差异表达可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希望通过对miRNA生物合成、作用机制及与银屑病相关性的研究,为银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作者:陈春丽;刘新梅;普雄明(综述);吴卫东(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生长抑素对开腹手术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开腹手术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开腹肠梗阻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补液纠正其酸碱与水电解质失衡,患者常规进行补充营养,实施胃肠道的减压,对患者抗感染、全肠外营养,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生长抑素静脉滴注3 mg,溶于0.9%NaCl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40/40)比50.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排便、排气、腹痛缓解、腹胀缓解的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5%(39/40)比47.5%(19/40);87.5%(35/40) 比42.5%(17/40);100.0%(40/40)比50.0%(20/40);90.0%(36/40)比4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肠减压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62±56) mL 比(402±11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5±10)分比(7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长抑素防治开腹手术患者肠梗阻的效果良好,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峰;艾旭;龙舟;马旭;梅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行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患儿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4例患儿采用单独七氟烷(吸用2%~3%的七氟烷,氧流量为2 L/min)维持麻醉,观察组54例患儿采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5 min内注射完成,之后以维持剂量0.5μg/( kg? h)持续静脉泵入],联合七氟烷麻醉,观察麻醉前( T0)、停药时(T1)、拔管时(T2)、苏醒时(T3)以及离室时(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等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在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患儿的心率、MAP 以及SpO2等指标均较平稳,未出现明显的波动,而对照组患儿的心率和MAP在拔管时和苏醒时均出现显著升高离室时又降低的趋势,两组心率、MAP在组间、不同时点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苏醒期呕吐的发生率为37.04%(20/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52%(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观察组患儿在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14.81%(8/54)比46.30%(25/54)]以及躁动评分[T2:(1.25±0.37)分比(2.45±0.37)分;T3:(1.28±0.35)分比(2.45±0.3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缓解小儿七氟烷全麻的心率、MAP以及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患儿血流动力学水平的稳定,从而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殷嘉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食管癌是世界八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病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也是食管癌病死率高的国家。外科手术治疗为食管癌的常规治疗手段,同时也有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基础上发展的全新治疗手段,它具有靶点明确、特异性强等优点,结合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能够为食管癌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涛(综述);李涛(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因难以精确评估且易被忽视。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防治指南首次将微循环功能异常纳入管理,冠状动脉微循环再次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诊断并未标准化。通过总结新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病理分型,对比各项侵入性(介入)或非侵入性(超声、核磁、核素显像)评估手段,间接了解发病机制,探讨优临床决策,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作者:卢成(综述);孙林;官兵(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因多态性在胃癌中的研究新进展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调控的过程。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上皮细胞在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维持着一个动态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使胃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且不能启动凋亡信号,则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发展。在影响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中,遗传易患性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许多基因存在基因多态性现象,不同类型的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易患性相关。

    作者:于春梅(综述);袁文静;宋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学综述》杂志被美国化学文摘社收录

    美国化学文摘社( CAS)是全球大、全面的化学和科学信息数据库提供机构,是美国化学学会( ACS)的分支机构。美国《化学文摘》是涉及学科领域广、权威性高、影响力大、实用性强、收集文献类型全、提供检索途径多、部卷也为庞大的一种著名的世界性检索工具。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Wnt信号通路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Wnt信号通路是一条进化上保守的信号途径,其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可调控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以及凋亡。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 Wnt信号通路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被不断揭示,该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关于Wnt信号通路的相关文献,探讨 Wnt信号通路与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以及肺癌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索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资料。

    作者:曾庆煜;王璐云;李夏;孙莉(综述);陈筠(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子午流注低频开穴法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低频开穴法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秦皇岛市抚宁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20例。联合治疗组应用子午时辰开穴法低频治疗联合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对照1组单纯应用子午时辰开穴低频治疗,对照2组仅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及血压昼夜节律转变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95.0%(19/20)比70.0%(14/20)、65.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中和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较迅速,对照1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较为缓慢,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非杓型比例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15.0%(3/20)比50.0%(10/20)、25.0%(5/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低频开穴法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比各自单独使用效果明显,能较好地控制血压,有效降低昼夜血压呈非杓型的比例。

    作者:李实;卢玉彬;张磊;杨金星;张敦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