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锌与慢性创面修复的相关研究进展

李峰(综述);杨红岩(审校)

关键词:创伤修复, 锌, 流行病学调查, 食欲, 抗氧化剂, 凋亡, 生长因子, 信号通路
摘要: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常伴发于各类压疮、糖尿病足等慢性创面患者,有效的营养支持是处置慢性创面的基础。锌是人体必需营养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改善全身或创面局部锌营养状态可促进不同类型的创面修复,其机制至少包括:改善食欲和加强营养物质吸收、拮抗创面过氧化损伤、抑制修复细胞凋亡、激活相关生长因子表达及信号通路等。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生长抑素对开腹手术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开腹手术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开腹肠梗阻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补液纠正其酸碱与水电解质失衡,患者常规进行补充营养,实施胃肠道的减压,对患者抗感染、全肠外营养,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生长抑素静脉滴注3 mg,溶于0.9%NaCl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40/40)比50.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排便、排气、腹痛缓解、腹胀缓解的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5%(39/40)比47.5%(19/40);87.5%(35/40) 比42.5%(17/40);100.0%(40/40)比50.0%(20/40);90.0%(36/40)比4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肠减压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62±56) mL 比(402±11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5±10)分比(7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长抑素防治开腹手术患者肠梗阻的效果良好,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峰;艾旭;龙舟;马旭;梅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

    进展期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总体逐年上升。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并未完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病死率。究其原因,术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下降。近年来随着营养与进展期胃癌临床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营养支持在胃癌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综述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并引出了联合多种支持方式中免疫营养这一独特的视角,旨在为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提供更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

    作者:马静静;张韵婷;柳舟;曹明为(综述);董卫国(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比索洛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及相关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究并分析比索洛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功能及相关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OPO 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0.5 mg羧甲司坦片,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比索洛尔初始剂量为1.25 mg,每日1次,如无不良反应,7 d后加量至2.5 mg。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肺功能以及相关炎性介质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高于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低于治疗前(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O2高于对照组, 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0.982±0.013)比(0.892±0.032)、(42.4±2.9) mmHg (1 mmHg=0.133 kPa)比(51.2±3.7) mmH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呈上升趋势( P<0.05),且观察组上升速度更快(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C反应蛋白呈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下降速度更快( 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淀粉样蛋白A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呈上升趋势(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索洛尔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氧合能力,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胡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行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患儿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4例患儿采用单独七氟烷(吸用2%~3%的七氟烷,氧流量为2 L/min)维持麻醉,观察组54例患儿采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5 min内注射完成,之后以维持剂量0.5μg/( kg? h)持续静脉泵入],联合七氟烷麻醉,观察麻醉前( T0)、停药时(T1)、拔管时(T2)、苏醒时(T3)以及离室时(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等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在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患儿的心率、MAP 以及SpO2等指标均较平稳,未出现明显的波动,而对照组患儿的心率和MAP在拔管时和苏醒时均出现显著升高离室时又降低的趋势,两组心率、MAP在组间、不同时点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苏醒期呕吐的发生率为37.04%(20/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52%(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观察组患儿在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14.81%(8/54)比46.30%(25/54)]以及躁动评分[T2:(1.25±0.37)分比(2.45±0.37)分;T3:(1.28±0.35)分比(2.45±0.3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缓解小儿七氟烷全麻的心率、MAP以及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患儿血流动力学水平的稳定,从而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殷嘉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子午流注低频开穴法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低频开穴法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秦皇岛市抚宁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20例。联合治疗组应用子午时辰开穴法低频治疗联合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对照1组单纯应用子午时辰开穴低频治疗,对照2组仅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及血压昼夜节律转变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95.0%(19/20)比70.0%(14/20)、65.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中和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较迅速,对照1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较为缓慢,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非杓型比例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15.0%(3/20)比50.0%(10/20)、25.0%(5/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低频开穴法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比各自单独使用效果明显,能较好地控制血压,有效降低昼夜血压呈非杓型的比例。

    作者:李实;卢玉彬;张磊;杨金星;张敦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因多态性在胃癌中的研究新进展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调控的过程。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上皮细胞在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维持着一个动态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使胃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且不能启动凋亡信号,则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发展。在影响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中,遗传易患性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许多基因存在基因多态性现象,不同类型的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易患性相关。

    作者:于春梅(综述);袁文静;宋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ysC、hs-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肥城矿业中心医院行择期PCI术的ACS患者172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CysC、hs-CRP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评估 CysC、hs-CRP对 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172例患者中,共28例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发生MACE,发生率为16.3%;MACE患者血清CysC、hs-CRP 水平均明显高于非 MACE 患者[(1.53±0.41) mg/L 比(1.19±0.28) mg/L,(8.24±1.50) mg/L比(7.17±1.2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Cys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3,佳临界值为1.19 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8%和57.6%;hs-CRP AUC为0.805,佳临界值为130 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7%和62.3%。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CysC、hs-CRP水平升高对术后MACE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清 CysC 水平高于1.18 mg/L或hs-CRP水平高于7.23 mg/L的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风险较大。

    作者:王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流行病学概况及治疗现状

    膜性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发病率有差异,大部分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但仍有少部分人群表现各异。在治疗方面,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有不同的治疗手段,目前主流的治疗措施是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但对于激素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时,需更改治疗方案,制订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考虑临床表现、年龄、病理类型、疗效等相关因素。

    作者:王一茹(综述);王晋文(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肺复苏后大脑血流动力学维持策略的研究进展

    心肺复苏( CPR)是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之前非常重要的抢救措施。心搏骤停患者CPR后,大脑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脑血流量不足,易导致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 CPR后需积极干预治疗,维持大脑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脑复苏,减轻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积极纠正低血压,保护心肌线粒体功能,给予血管内复苏、溶栓等治疗策略是维持大脑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重要措施。

    作者:谢盈亭(综述);王健;毛思中(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围术期并发症防治进展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VCFs)中取得了满意效果,成为治疗OVCFs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骨水泥渗漏、栓塞、邻近椎体骨折、骨水泥毒性反应等是PKP治疗OVCFs围术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并发症的防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围术期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操作技能,积累操作经验,重视抗骨质疏松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

    作者:罗文东;杨建义;林丰(综述);赵刚(审校);舒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医学综述》的指标数值

    《医学综述》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同类学科48种期刊中的总被引频次(4045)排名第7位、影响因子(0.447)排名第31位、综合评价总分(56.5)排名第8位、学科影响指标(0.96)排名第2位(5个并列),他引率0.95;在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总被引频次8755、影响因子0.978、他引率0.98、学科影响指标0.85、学科扩散指标9.33、扩展H指标11。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每次250 mg,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吡格列酮每日1次,每次1片。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胰岛素抵抗指数。评价治疗后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 5%(37/40)比72. 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6. 4±1. 2)mmol/L比(7. 9±1. 2)mmol/L,(9. 3±1. 4)mmol/L比(10. 7±1. 5)mmol/L,(1. 8±0. 4)mmol/L比(2. 1±0. 4)mmol/L,2. 2±0. 3比3. 5±0.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作者:曹梅;董莉;李玉雯;阮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氧化锆全瓷冠加纤维桩修复前牙复杂冠根折的疗效及远期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氧化锆全瓷冠加纤维桩修复前牙复杂冠根折的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前牙复杂冠根折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氧化锆全瓷冠加纤维桩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正畸牵引术加牙冠延长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齿松动度、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随访时间为5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牙齿松动度、龈沟出血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0.19±0.04)比(0.40±0.11),(0.78±0.16)比(2.01±0.27),P<0.01],牙周探诊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5.99±0.14) mm比(3.97±0.10) mm, P<0.01];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73%(5/55)比54.55%(3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生牙根折断、继发龋以及牙周炎症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82%(1/55)比14.55%(8/55)、1.82%(1/55)比9.09%(7/55)、3.64%(2/55)比18.18%(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氧化锆全瓷冠加纤维桩修复前牙复杂冠根折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促进患者牙齿松动度、牙周探诊深度以及龈沟出血指数的改善,同时远期预后情况较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凌燕;毛艳;苏宗佑;陈俊文;罗家威;吕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食管癌是世界八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病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也是食管癌病死率高的国家。外科手术治疗为食管癌的常规治疗手段,同时也有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基础上发展的全新治疗手段,它具有靶点明确、特异性强等优点,结合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能够为食管癌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涛(综述);李涛(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关于骨溶解的相关研究进展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由无菌性松动引起的假体周围骨溶解。在该病理过程中,磨损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并激活巨噬细胞和诱导其分化,终导致骨吸收作用的发生。巨噬细胞被激活后会引起复杂的生物级联反应,激活骨溶解相关通路。近年来,生物诱导因子机制及调节方式开始逐渐被大家重视,通过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发生可知各个通路及诱导因子的相互协调作用,了解这一机制可加速解决假体置换术后的松动问题。

    作者:李天博(综述);毕郑刚(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预注法对顺阿曲库铵与等效罗库溴铵麻醉效果的影响比较

    目的:比较预注法对顺阿曲库铵与等效罗库溴铵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150例择期手术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每组50例。对照A组常规给予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对照B组给予0.9 mg/kg罗库溴铵,观察组则采用预注0.015 mg/kg顺阿曲库铵并在5 min后按照0.135 mg/kg给药剂量追加用药。对比三组肌肉松弛药物起效时间、心率与血压变化及临床麻醉有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肉松弛药物起效时间为(79±21) s,显著早于对照A、B组[(179±42) s、(139±29) s](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肉松弛药物临床有效时间为(44.1±6.8) min,显著长于对照 A 组[(34.5±8.2) min](P <0.05);观察组与对照B组患者的肌肉松弛药物临床有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相比于同等强度剂量的罗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药物起效时间相对较慢,而通过预注法给药则有利于缩短药物起效时间,且具有更为优越的可控性,为临床麻醉中肌肉松弛药物的使用提供了更多选择,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阳文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56例难治性 IT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剂量为100 mg,每次滴注时间为1 h以上,每周1次,治疗时间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D20+表达、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相关抗体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3%(25/28)比57.1%(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20+、血小板相关抗体IgG低于对照组[(11.9±2.2)%比(22.4±2.6)%,(34±8)%比(51±12)%],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92.2±10.2)×109/L比(62.4±7.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寒战、发热、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ITP,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良好,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黄垚;刘烨;王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唾液腺多形性腺瘤恶变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多形性腺瘤( PA)是唾液腺常见的上皮性肿瘤,具有交界性肿瘤的特性,肿瘤病程长或多次复发可恶变为恶性PA。 PA的恶变过程是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细胞染色体改变、基因变异、表观遗传学改变以及转录因子、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细胞黏附分子等各种调控因子的改变均参与唾液腺PA的恶变过程。

    作者:夏亮(综述);田臻(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内镜下肿瘤特征与食管早期癌根除术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下肿瘤特征与食管早期癌根除术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消化科收治的食管早期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食管癌根除术治疗,随访记录5年生存中位数,分析性别、年龄及内镜下肿瘤特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食管早期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位置差异对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而病理类型、内镜下肿瘤大小、脉管瘤栓及淋巴结转移个数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内镜下肿瘤直径(OR =2.190,95%CI 1.258~2.574)与脉管瘤栓(OR =3.982,95%CI 2.421~4.527)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2.8 cm的无脉管瘤栓患者术后5年中位生存期(48个月)显著短于肿瘤直径<2.8 cm的无脉管瘤栓患者术后5年中位生存期(>6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肿瘤直径≥2.8 cm 和肿瘤直径<2.8 cm的有脉管瘤栓患者术后5年生存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3个月和4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05)。结论内镜下肿瘤直径是影响食管早期癌根除术患者预后效果的因素;对于无脉管瘤栓的患者,内镜下肿瘤直径≥2.8 cm 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

    作者:杨炳银;张巧林;裘翠;刘树清;王昌成;费素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细胞微粒蛋白组学的研究进展

    细胞微粒( MPs)由多种细胞受刺激后分泌,与炎症、凝血及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内皮微粒( EMPs)为损伤内皮细胞胞膜脱落形成,其与冠状动脉损伤、炎症息息相关,可表达胞质蛋白,且不同疾病状态下,所表达的蛋白亦不同。 EMPs蛋白组学通过对EMPs所表达蛋白进行分析,筛选出与疾病相关的蛋白标志物,是临床上常用的筛选标志物的方法之一,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小未(综述);张俊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