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综述);刘四斌(审校)
目的:探讨高龄孕产妇分娩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高龄(≥35岁)孕产妇200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各项资料,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0例中162例发生并发症,正常组孕妇38例,正常孕产妇经济状况、家庭环境优于分娩并发症孕产妇,正常孕产妇孕周>28周、经产妇、无流产史、顺产、住院时间≥1 d比例显著低于分娩并发症孕产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状况不佳(OR=1.155,95%CI 1.023~1.304)、家庭不和谐(OR=1.647,95%CI 1.121~2.420)、孕周≤28周(OR=2.205,95%CI 1.227~3.342)、初产妇(OR=1.137,95%CI 1.027~1.259)、剖宫产(OR=1.907,95%CI 1.003~3.626)、住院时间<1 d(OR=1.247,95%CI 1.038~2.164)、流产史(OR=1.946,95%CI 1.066~3.552)为高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与众多因素相关,临床实践中应注意识别和及早处理。
作者:余志英;杨若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早常发生于颈动脉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硬化的早期体征,颈动脉位置表浅,易被体表超声检测,且超声技术简单易行、直观、无创,现已成为临床检测颈动脉硬化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近年来超声仪器的不断改进及相应软件的研发,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超声技术日趋成熟,新的超声技术也不断涌现,现在不仅可以检测颈动脉斑块的大小、位置、体积及血管的狭窄程度,还可判断斑块的成分及稳定性,但各种超声诊断技术均有其优势及局限性。
作者:杨虹(综述);刘轩(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环状RNA是区别于传统线性 RNA 的一类新型 RNA,在细胞中高度稳定,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随着近年对环状RNA研究的日益增多,已发现其与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全身多脏器恶性肿瘤、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环状RNA在多种人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沈永华;杨柳青;张娟娟(综述);邹晓平(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尽管传统免疫抑制和靶向生物治疗一直在进步,但对于难治性、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来说,仍然具有潜在的致命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过程中,造血干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干扰,因此,近年来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均作为难治性、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型治疗方法而出现。虽然在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左淑飞(综述);赵阴环(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及N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体积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脑卒中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脑卒中组及对照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HISS)评分及梗死体积与Hcy、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组患者血清Hcy、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0±5)μmol/L比(12±3)μmol/L、(426±32) ng/L 比(55±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及重度损伤组患者血清 Hcy[(19±4)μmol/L、(22±6)μmol/L]、NT-proBNP [(466±69) ng/L、(524±73) ng/L]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损伤组[(15±3) mol/L、(312±60) ng/L],且重度组Hcy、NT-proBNP水平高于中度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梗死组和大梗死组患者血清Hcy[(20±4)μmol/L、(24±5)μmol/L]、NT-proBNP[(487±51) ng/L、(544±73) ng/L]水平高于小梗死组[(13±3)μmol/L、(285±43) ng/L],且大梗死组Hcy、NT-proBNP水平高于中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 Pearson分析可知,Hcy、NT-proBNP水平与患者的 NHISS 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 Hcy 和 NT-proBNP 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因此可作为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刘晓雄;郝海军;马靖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发展与兴奋神经毒性、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氧化应激、炎症、凋亡密切相关。因此,寻找多靶点不良反应小的制剂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显得尤为重要。银杏萜类内酯提取自银杏叶,而银杏内酯B是萜类内酯中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能力强的单体,其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重要价值。通过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及银杏内酯B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以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万芬(综述);唐金荣(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评估芬太尼静脉镇痛在新生儿呼吸机辅助呼吸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因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新生儿4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试验组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后静脉输入芬太尼镇静治疗,使用2μg/(kg· h),维持48 h 后,改为1μg/( kg· h),维持72 h停药。对照组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后维持静脉输入葡萄糖液5%葡萄糖12 mL 0.5 mL/h维持72 h。记录两组患儿用药前后早产儿疼痛评分简表( PIPP)评分、呼吸机参数以及用药后治疗时间指标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24、48、72 h PIPP 评分较0 h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PIPP评分未随时间的推移有下降趋势。试验组及对照组24、48、72 h吸氧浓度均较0 h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试验组下降速度更慢;试验组及对照组24、48、72 h平均气道压、呼吸频率均较0h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但试验组下降速度更慢,两组在组间、时点间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上机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80 mL/(kg· d)肠道喂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5.0%(7/20)比70.0%(14/20)],尿潴留发生率高于对照组[90.0%(18/20)比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注射芬太尼对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新生儿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会增高呼吸机参数,未明显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芬太尼作为新生儿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镇痛治疗的安全性值得肯定。
作者:何中倩;李晓东;田青;杨华露;方利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儿童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彭州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6例患儿,按抽签法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43例。舒芬太尼组用舒芬太尼(0.2μg/kg)快速诱导麻醉,输注速度维持在0.2μg/( kg· h);瑞芬太尼组用瑞芬太尼(2μg/kg)快速诱导麻醉,输注速度维持在6μg/( kg· h)。采取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Ramsay评分法对患儿术后2 h、5 h、10 h、24 h、48 h的疼痛程度及镇静效果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 VAS 和Ramsay评分在组间、不同时间点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舒芬太尼组患儿术后2 h、5 h、10 h、24 h、48 h 的 VAS[(3.2±0.8)、(2.9±0.5)、(2.0±0.4)、(1.8±0.3)、(1.3±0.2)分]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4.9±1.3)、(4.6±1.2)、(4.4±1.0)、(3.8±0.8)、(3.2±0.6)分](P<0.05),而 Ramsay评分[(2.8±0.6)、(2.6±0.5)、(2.5±0.5)、(2.2±0.5)、(1.7±0.3)分]高于瑞芬太尼组[(2.5±0.5)、(2.2±0.5)、(2.1±0.4)、(1.6±0.4)、(1.4±0.2)分](P<0.05)。术后48 h,舒芬太尼组患儿的脉搏氧饱和度高于瑞芬太尼组(1.06±0.16比0.98±0.14),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瑞芬太尼组[(21.5±3.2)次/min、(60.6±5.2) mmHg、(82.2±5.9)次/min比(25.4±3.9)次/min、(65.2±5.9) mmHg、(90.5±6.9)次/min](P<0.05)。舒芬太尼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20.93%(9/43)](P <0.05)。结论儿童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快速诱导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好,术后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 c-Jun 氨基端激酶( JNK )信号转导通路在胃癌细胞增殖中的参与作用及SP600125+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的抑制增殖机制,为抗肿瘤新药开发和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胃癌细胞 SGC7901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SP600125组( SP60012510μmol/L)、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10μmol/L+卡培他滨50μmol/L)、SP600125+奥沙利铂组( SP60012510μmol/L +奥沙利铂25μmol/L )和 SP600125+卡培他滨组+奥沙利铂( SP60012510μmol/L+卡培他滨50μmol/L+奥沙利铂25μmol/L)。噻唑蓝法分析药物对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及JNK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2、24、48及72 h后各组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抑制率均呈上升趋势,不同时点间 SP600125+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组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 SP600125+奥沙利铂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P600125+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组的 caspase-3、caspase-9、Bax 信使 RNA 水平较SP600125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奥沙利铂组升高,抑制凋亡蛋白Bcl-2信使RNA水平较SP600125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奥沙利铂组降低( P<0.05);SP600125+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组的caspase-3、caspase-9、Bax信使 RNA水平较对照组、SP600125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奥沙利铂组升高,Bcl-2信使 RNA水平较对照组、SP600125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奥沙利铂组降低,SP600125+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组的 caspase-3、Bax蛋白水平较对照组、SP600125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奥沙利铂组升高,Bcl-2蛋白水平较对照组、SP600125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奥沙利铂组降低( P <0.05)。药物处理后, SP600125+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组的 JNK1和 JNK2较对照组、SP600125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奥沙利铂组无明显变化( P>0.05);SP600125+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组的 pJNK1蛋白水平较对照组、SP600125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奥沙利铂组降低,pJNK2蛋白水平较SP600125组升高而较对照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奥沙利铂组降低( P<0.05)。SP600125+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组的 PERK、IRE1、Bip、CHOP 蛋白水平较对照组、SP600125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奥沙利铂组升高( P<0.05)。结论 SP600125+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可能通过抑制胃癌细胞 SGC7901中的 JNK 通路 JNK 蛋白的磷酸化过程而发挥抑制肿瘤增殖、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作者:刘绍群;陈义;王建法;曹奕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清开灵注射液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注射剂,主要由栀子花、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的功效,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肝病、脑血栓及脑出血等疾病的治疗。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已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深入了解清开灵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可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马维娜(综述);孟拥军(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外周血激素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唐山市第三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共80例作为T2DM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共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其血激素[血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4 h尿游离皮质醇(UFC)]及hs-CRP水平。比较T2DM组和健康对照组、不同体型T2DM患者的血激素及hs-CRP水平,并进行血激素水平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的血皮质醇、ACTH、UFC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16±48)μg/L 比(148±57)μg/L,(393±80) pg/L 比(173±55) pg/L,(80±13)μg比(41±9)μg,(3.8±0.8) mg/L比(1.1±0.3) mg/L, P<0.01]。 T2DM组腹型肥胖患者的血皮质醇、ACTH、UFC 和 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患者[(343±53)μg/L比(256±49)μg/L,(411±82) pg/L比(356±61) pg/L,(82±15)μg比(76±10)μg,(4.3±1.8) mg/L比(2.9±0.4) mg/L,P<0.05]。 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皮质醇、ACTH、UFC 与hs-CRP无相关性(r=0.197,0.148,0.116,均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激素水平与炎症反应无关,但hs-CRP可作为判断T2DM发生发展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志平;马广蕊;王玉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塞来昔布治疗骨性关节炎( OA)的疗效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前列腺素 E2( PGE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锦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透明质酸钠组和塞来昔布组,每组30例。选择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患者行透明质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每次2 mL,每周1次,连续5次;塞来昔布组患者口服塞来昔布片25 mg,每日1次,共治疗5周。联合治疗组患者联合以上两种治疗方法。比较治疗结束后及治疗结束后90 d三组患者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四组研究对象体内 TNF-α、IL-1β和PGE-2水平的变化,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的近期有效率及优良率、远期有效率和优良率优于透明质酸钠组和塞来昔布组[近期有效率为100.0%(30/30)比80.0%(24/30)比76.6%(23/30);优良率90.0%(27/30)比43.0%(13/30)比36.6%(11/30);远期有效率100.0%(30/30)比76.7%(23/30),76.7%(23/30);优良率为73.3%(23/30)比40.0%(12/30)比36.6%(11/30)](P<0.05),但透明质酸钠组组与塞来昔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透明质酸钠组和塞来昔布组患者 TNF-α、IL-1β及 PGE-2[(20.7±3.8) ng/L、(26.4±6.0) ng/L、(25.0±6.3) ng/L),(57.4±7.8) ng/L、(69.3±9.0) ng/L、(74.9±10.4) ng/L,(178.3±28.2)μg/L、(259.1±30.2)μg/L、(273.0±30.9)μg/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仍然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TNF-α(16.3±4.3) ng/L、IL-1β(48.0±8.3) ng/L、PGE2(134.8±18.0)μg/L)](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TNF-α、IL-1β及 PGE2水平低于透明质酸钠组和塞来昔布组( P<0.05);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塞来昔布组、透明质酸钠组[10.0%(3/30)比6.7%(2/30),6.7%(2/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塞来昔布能显著降低OA患者体内TNF-α、IL-1β及PGE-2水平,且疗效优于单独用药,因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段大波;张树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8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辛伐他丁(20 mg/d,每日1次)联合曲美他嗪(每次20 mg,每日3次)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辛伐他丁(40 mg/d,每日1次)联合曲美他嗪(用法同对照组)治疗。两组均连续给药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hs-CRP及血脂变化、6 min步行试验,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37/40)比67.5%(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45.8±2.9) mm 比(51.2±3.2) mm、(35.7±2.5) mm比(42.0±2.8) mm],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50.0±4.2)%比(43.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 hs-CR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2.47±0.31) mg/L比(3.36±0.49) mg/L、(3.57±0.21) mmol/L比(4.45±0.56) mmol/L、(1.77±0.19) mmol/L比(2.03±0.32) mmol/L,(3.02±0.45) mmol/L比(3.65±0.56) mmol/L],观察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1.08±0.16) mmol/L比(0.92±0.14)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大于对照组[(382±55) m 比(318±52) 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药物治疗 CHF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重构,减少心肌损伤及改善心功能。
作者:张海伶;马春华;马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在过去30年,其诊断与治疗进展缓慢,预后差。随着精准医疗的到来,卵巢癌治疗策略也趋向个体化。通过研究癌症信号通路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各项信号通路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联系,或许能为进一步阐明肿瘤的发病机制、耐药机制以及选择多靶向联合用药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基因研究不仅使卵巢癌个体化风险评估成为可能,还为寻找抗癌新靶点、研制新型靶向抗癌药物提供了新方向。
作者:陈珊(综述);李荣清(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医学综述》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同类学科47种期刊中的总被引频次(4459)排名第6位、影响因子(0.467)排名第23位、综合评价总分(49.97)排名第8位、学科影响指标(0.94)排名第5位(5个并列),开放因子74,他引率0.94;在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总被引频次10620、影响因子1.144、他引率0.98、学科影响指标0.87、学科扩散指标9.11、扩展H指标13。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是脊柱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DVT患者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静脉炎后综合征,若栓子脱落可造成肺栓塞,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病在骨科脊柱围术期至关重要。近年来,脊柱手术量逐年增多,术后 DVT时有发生。国内外关于脊柱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越来越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临床医师应熟悉脊柱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预防方案。
作者:易伟林(综述);梁斌(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也是发展成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和评估,对该病的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肝穿刺活检现仍为肝纤维化诊断及分期的金标准,但此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磁共振成像因其无创性和易重复性在肝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和评估中受到广泛重视,具体方法包括磁共振弹力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灌注成像等。而这些检测方法各有特点,因此对其进行筛选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钟南哲(综述);姚定康(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在口腔正畸领域中,牵张成骨技术为正畸牙的移动提供了新的方法。由于牵引力值与时机的不同,当正畸牙在牵张成骨再生区内移动时会对正畸牙移动的速度、频率以及牵引器的稳定性等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而此时正畸牙的组织学以及牙周组织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也会出现相应变化,这些变化为今后牙齿移动到骨再生区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作者:凌宁(综述);李峥(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和难治病,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中为复杂且病死率高的疾病。肝切除是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好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开腹及腹腔镜下的规则性肝切除和精准肝切除以及术中联合胆管镜及超声。近年来,肝切除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疗效已有明显提高,但术后仍面临结石残留、复发以及再次手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作者:曾庆彬;朱磊;赵晰;李铁汉(综述);唐继红;朱洪(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变异性很大的精神病性障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神经发育异常的结果。遗传因素中风险基因单个核苷酸多态性( SNPs)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引起了重视。目前,SNPs研究主要集中在与神经发育异常相关的领域,涵盖了与神经营养、神经递质、代谢酶类等基因的研究。除此之外,在免疫学等其他领域的相关基因也有类似的报道。
作者:万星(综述);许瑞环(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