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杏内酯B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万芬(综述);唐金荣(审校)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银杏内酯B, 神经保护
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发展与兴奋神经毒性、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氧化应激、炎症、凋亡密切相关。因此,寻找多靶点不良反应小的制剂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显得尤为重要。银杏萜类内酯提取自银杏叶,而银杏内酯B是萜类内酯中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能力强的单体,其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重要价值。通过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及银杏内酯B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以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痛风不可改变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异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痛风不但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也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对于痛风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性别、年龄、种族和遗传等是痛风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其中遗传因素是痛风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已经发现了28个基因与血清尿酸水平相关,这些基因中的大部分是痛风的高风险基因,鉴别高危人群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欣(综述);成志锋(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高龄孕产妇分娩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孕产妇分娩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高龄(≥35岁)孕产妇200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各项资料,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0例中162例发生并发症,正常组孕妇38例,正常孕产妇经济状况、家庭环境优于分娩并发症孕产妇,正常孕产妇孕周>28周、经产妇、无流产史、顺产、住院时间≥1 d比例显著低于分娩并发症孕产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状况不佳(OR=1.155,95%CI 1.023~1.304)、家庭不和谐(OR=1.647,95%CI 1.121~2.420)、孕周≤28周(OR=2.205,95%CI 1.227~3.342)、初产妇(OR=1.137,95%CI 1.027~1.259)、剖宫产(OR=1.907,95%CI 1.003~3.626)、住院时间<1 d(OR=1.247,95%CI 1.038~2.164)、流产史(OR=1.946,95%CI 1.066~3.552)为高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与众多因素相关,临床实践中应注意识别和及早处理。

    作者:余志英;杨若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精神分裂症风险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变异性很大的精神病性障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神经发育异常的结果。遗传因素中风险基因单个核苷酸多态性( SNPs)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引起了重视。目前,SNPs研究主要集中在与神经发育异常相关的领域,涵盖了与神经营养、神经递质、代谢酶类等基因的研究。除此之外,在免疫学等其他领域的相关基因也有类似的报道。

    作者:万星(综述);许瑞环(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肿瘤相关性疲劳的研究进展

    肿瘤相关性疲劳( CRF)是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认为,CRF的发病机制涉及多脏器、多系统、多途径,主要与炎症标志物相关,治疗多为纠正贫血、兴奋中枢。中医则将其归于“虚劳”的范畴,病机涉及气血阴阳失衡,与脾胃肾密切联系,治疗予以补益气血、活血散瘀、健脾补肾。该文希望通过总结前人在 CRF上的研究,引起社会对 CRF治疗的重视,并关注如何提高CRF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怡;邱富娟;林燕端;刘倩倩(综述);夏旭(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正常孕妇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变化研究

    目的:分析正常孕妇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香河县人民医院产科就诊的正常孕妇妊娠早期400例为A组、妊娠中期440例为 B 组,妊娠晚期370例为C组,同期选取非妊娠妇女41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4组妇女的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自身抗体。分析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特点,测定正常孕妇妊娠期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游离甲状腺素( F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的参考范围,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结果 A 组、B 组、C 组 TSH 和 F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8±0.45) mU/L、(1.63±0.32) mU/L、(2.35±0.59) mU/L 比(3.03±0.84) mU/L;(15.6±1.6) pmol/L、(15.0±1.3) pmol/L、(12.6±1.1) pmol/L比(17.3±1.6)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FT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2±0.41) pmol/L 比(4.97±0.43) pmol/L](P >0.05)。 B 组、C 组 FT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71±0.35) pmol/L、(3.85±0.24) pmol/L 比(4.97±0.43) pmol/L](P <0.05)。正常妊娠期妇女妊娠早、中、晚期血清 TSH 的参考值分别为0.03~3.73 mU/L、0.10~3.85 mU/L、0.35~4.76 mU/L,血清 FT4的参考值分别为11.24~20.13 pmol/L、10.06~17.57 pmol/L、9.45~15.26 pmol/L,血清 FT3的参考值分别为3.62~6.01 pmol/L、3.44~5.87 pmol/L、2.85~5.04 pmol/L。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总患病率为6.78%(82/1210),显著高于对照组2.93%(12/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B组、C 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5%(33/400)、6.14%(27/440)、5.95%(22/370)比2.93%(12/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甲状腺相关激素受到内分泌变化的影响,与非妊娠期妇女存在较大的差异。

    作者:车素侠;周力;何卫社;倪宏云;程连赛;刘宏敏;马志军;吴倩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成人单孔法与传统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比较成人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数据库 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文献资料,利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对资料中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中转率、术后疼痛、术后切口美观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筛选纳入20篇文献共计2629例患者,成人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传统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时间长( MD =4.18,95%CI 2.62~5.74,P <0.05),手术中转率高(OR=3.09,95%CI 1.42~6.71,P<0.05)。视觉模拟评分分析显示单孔法术后主观疼痛感更明显(MD =1.14,95%CI 0.82~1.45,P <0.05)。但两者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OR=0.88,95%CI 0.66~1.18,P =0.39)及住院时间(MD =-0.08,95%CI -0.16~0.00,P =0.06)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单孔法术后美观程度评分优于传统法( MD =0.70,95%CI 0.53~0.87,P<0.05)。结论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各具优势。

    作者:何苗;范晶;王子卫;陈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卒中相关性肺炎( SAP)是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和发展相对于普通肺炎有其独特之处。 SAP的发病与卒中后的免疫抑制状态、细菌定植、误吸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有关,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位、误吸、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心房颤动、糖尿病史、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鼻饲饮食、镇静剂使用、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等,国内外学者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订了SAP预测量表以预测SAP的发生。

    作者:张淑霞;潘晓华(综述);刘国荣;王宝军(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慢性炎症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关系

    糖尿病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相关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慢性炎症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密切相关,控制机体的慢性炎症可能会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而进一步地了解炎性介质及通路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发现潜在的抗炎方法,以更好地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展。

    作者:韩兴发;张弘弘(综述);胡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卵巢癌靶向治疗新进展

    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在过去30年,其诊断与治疗进展缓慢,预后差。随着精准医疗的到来,卵巢癌治疗策略也趋向个体化。通过研究癌症信号通路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各项信号通路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联系,或许能为进一步阐明肿瘤的发病机制、耐药机制以及选择多靶向联合用药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基因研究不仅使卵巢癌个体化风险评估成为可能,还为寻找抗癌新靶点、研制新型靶向抗癌药物提供了新方向。

    作者:陈珊(综述);李荣清(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T-SPOT-TB检测法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检测法(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10月甘孜州人民医院收诊的结核性脑膜炎疑似患者36例进行研究,对患者行T-SPOT-TB检测、脑脊液结核抗体、脑脊液抗酸染色及脑脊液结核杆菌培养试验(金标准)、结核菌素试验检测,观察对比各种检测方法下患者阳性检出率,计算各检测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T-SPOT-TB灵敏度为93.9%,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7.0%。脑脊液结核抗体检测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0.9%。脑脊液抗酸染色灵敏度为42.4%,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71.2%。结核菌素试验灵敏度为78.8%,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89.4%。结论 T-SPOT-TB检测法能够简便、快捷地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其临床价值高,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作者:李明琴;杨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肘关节僵硬治疗进展

    肘关节僵硬是肘关节创伤及手术常见的并发症。肘关节僵硬的病因可以分为内在、外在及混合型。药物及放疗可减少异位骨化生成,从而减少肘关节僵硬的发生;开放性肘关节松解术是标准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关节镜下松解术疗效肯定,且损伤小、恢复快;全肘关节置换术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手术指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辅助铰链外固定、持续被动运动、术后疼痛控制有助于术后康复。

    作者:王华(综述);李少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尽管传统免疫抑制和靶向生物治疗一直在进步,但对于难治性、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来说,仍然具有潜在的致命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过程中,造血干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干扰,因此,近年来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均作为难治性、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型治疗方法而出现。虽然在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左淑飞(综述);赵阴环(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中的新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全球第四大死因,其发病率、病死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该病的特征为气道和全身的炎症反应、不可逆的气流受限及病情的持续进展或反复急性发作。对其病理生理的进一步认识以及长效抗胆碱能药物、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的临床应用,使得COPD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COPD治疗上的广泛应用,使得学界开始重视其具体疗效的研究。而上述治疗措施的联合应用、相互作用及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戴凯丽(综述);张薇;刘磊(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是脊柱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DVT患者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静脉炎后综合征,若栓子脱落可造成肺栓塞,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病在骨科脊柱围术期至关重要。近年来,脊柱手术量逐年增多,术后 DVT时有发生。国内外关于脊柱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越来越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临床医师应熟悉脊柱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预防方案。

    作者:易伟林(综述);梁斌(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激素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外周血激素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唐山市第三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共80例作为T2DM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共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其血激素[血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4 h尿游离皮质醇(UFC)]及hs-CRP水平。比较T2DM组和健康对照组、不同体型T2DM患者的血激素及hs-CRP水平,并进行血激素水平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的血皮质醇、ACTH、UFC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16±48)μg/L 比(148±57)μg/L,(393±80) pg/L 比(173±55) pg/L,(80±13)μg比(41±9)μg,(3.8±0.8) mg/L比(1.1±0.3) mg/L, P<0.01]。 T2DM组腹型肥胖患者的血皮质醇、ACTH、UFC 和 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患者[(343±53)μg/L比(256±49)μg/L,(411±82) pg/L比(356±61) pg/L,(82±15)μg比(76±10)μg,(4.3±1.8) mg/L比(2.9±0.4) mg/L,P<0.05]。 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皮质醇、ACTH、UFC 与hs-CRP无相关性(r=0.197,0.148,0.116,均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激素水平与炎症反应无关,但hs-CRP可作为判断T2DM发生发展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志平;马广蕊;王玉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舒芬太尼在儿童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儿童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彭州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6例患儿,按抽签法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43例。舒芬太尼组用舒芬太尼(0.2μg/kg)快速诱导麻醉,输注速度维持在0.2μg/( kg· h);瑞芬太尼组用瑞芬太尼(2μg/kg)快速诱导麻醉,输注速度维持在6μg/( kg· h)。采取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Ramsay评分法对患儿术后2 h、5 h、10 h、24 h、48 h的疼痛程度及镇静效果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 VAS 和Ramsay评分在组间、不同时间点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舒芬太尼组患儿术后2 h、5 h、10 h、24 h、48 h 的 VAS[(3.2±0.8)、(2.9±0.5)、(2.0±0.4)、(1.8±0.3)、(1.3±0.2)分]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4.9±1.3)、(4.6±1.2)、(4.4±1.0)、(3.8±0.8)、(3.2±0.6)分](P<0.05),而 Ramsay评分[(2.8±0.6)、(2.6±0.5)、(2.5±0.5)、(2.2±0.5)、(1.7±0.3)分]高于瑞芬太尼组[(2.5±0.5)、(2.2±0.5)、(2.1±0.4)、(1.6±0.4)、(1.4±0.2)分](P<0.05)。术后48 h,舒芬太尼组患儿的脉搏氧饱和度高于瑞芬太尼组(1.06±0.16比0.98±0.14),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瑞芬太尼组[(21.5±3.2)次/min、(60.6±5.2) mmHg、(82.2±5.9)次/min比(25.4±3.9)次/min、(65.2±5.9) mmHg、(90.5±6.9)次/min](P<0.05)。舒芬太尼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20.93%(9/43)](P <0.05)。结论儿童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快速诱导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好,术后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CRP以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8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辛伐他丁(20 mg/d,每日1次)联合曲美他嗪(每次20 mg,每日3次)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辛伐他丁(40 mg/d,每日1次)联合曲美他嗪(用法同对照组)治疗。两组均连续给药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hs-CRP及血脂变化、6 min步行试验,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37/40)比67.5%(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45.8±2.9) mm 比(51.2±3.2) mm、(35.7±2.5) mm比(42.0±2.8) mm],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50.0±4.2)%比(43.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 hs-CR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2.47±0.31) mg/L比(3.36±0.49) mg/L、(3.57±0.21) mmol/L比(4.45±0.56) mmol/L、(1.77±0.19) mmol/L比(2.03±0.32) mmol/L,(3.02±0.45) mmol/L比(3.65±0.56) mmol/L],观察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1.08±0.16) mmol/L比(0.92±0.14)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大于对照组[(382±55) m 比(318±52) 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药物治疗 CHF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重构,减少心肌损伤及改善心功能。

    作者:张海伶;马春华;马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微RNA-146 a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微RNA(miRNA)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 RNA,主要在转录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免疫应答等重要生命过程。 miR-146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哺乳动物先天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调制器,miR-146a表达失调与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及免疫调节异常密切相关。 miR-146a作为miR-146家族中的一员,在风湿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研究 miR-146 a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徐阳洋;谢文光(综述);青玉凤;周京国(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银杏内酯B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发展与兴奋神经毒性、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氧化应激、炎症、凋亡密切相关。因此,寻找多靶点不良反应小的制剂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显得尤为重要。银杏萜类内酯提取自银杏叶,而银杏内酯B是萜类内酯中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能力强的单体,其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重要价值。通过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及银杏内酯B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以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万芬(综述);唐金荣(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成人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成人血清25-羟维生素 D3[25(OH)D3]水平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部收治的哮喘患者151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49例作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所有受试者25(OH)D3水平,通过自制改良表格评价患者哮喘控制情况。结果试验组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2.4±20.1) nmol/L 比(105.4±22.8) nmol/L,P <0.01];Ⅰ级、Ⅱ级和Ⅲ级哮喘程度患者25(OH)D3水平分别为(58.5±5.1) nmol/L、(43.6±4.9) nmol/L、(20.5±4.3) nmol/L。Ⅰ级哮喘程度25(OH)D3水平显著高于Ⅱ级、Ⅲ级哮喘程度患者,Ⅱ级哮喘程度患者25(OH)D3水平显著高于Ⅲ级哮喘程度患者(P<0.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5(OH)D3水平与哮喘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0.672,P<0.05)。结论成人哮喘越严重,其血清中25(OH)D3水平越低。

    作者:谭红梅;李万达;张伟;冯小丽;谭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