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淋巴瘤合并乳糜胸胸腔积液分析

郝从均;罗继征

关键词:乳糜胸, 淋巴瘤, 胸腔积液, 渗出液, 漏出液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淋巴瘤合并乳糜胸患者胸腔积液的特点,为胸腔积液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8例淋巴瘤合并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数据,包括胸腔积液常规和生化检测.结果 按照渗出液和漏出液的诊断标准,7例患者的胸腔积液属于渗出液,患者渗出液中蛋白水平均升高,其中合并乳酸脱氢酶升高者1例,患者合并曲霉菌肺炎;1例患者的胸腔积液属于漏出液,患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结论 淋巴瘤合并乳糜胸患者胸腔积液检测总体上符合渗出液的标准,以蛋白升高为主.乳酸脱氢酶升高提示可能合并肺炎旁积液,若蛋白升高未到达渗出液诊断标准时可能有漏出液因素参与.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淋巴瘤合并乳糜胸胸腔积液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淋巴瘤合并乳糜胸患者胸腔积液的特点,为胸腔积液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8例淋巴瘤合并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数据,包括胸腔积液常规和生化检测.结果 按照渗出液和漏出液的诊断标准,7例患者的胸腔积液属于渗出液,患者渗出液中蛋白水平均升高,其中合并乳酸脱氢酶升高者1例,患者合并曲霉菌肺炎;1例患者的胸腔积液属于漏出液,患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结论 淋巴瘤合并乳糜胸患者胸腔积液检测总体上符合渗出液的标准,以蛋白升高为主.乳酸脱氢酶升高提示可能合并肺炎旁积液,若蛋白升高未到达渗出液诊断标准时可能有漏出液因素参与.

    作者:郝从均;罗继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发现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经下游多种靶点,即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核因子κB、细胞外信号调剂激酶等促进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存活PI3K/Akt和MAPK这两条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这两条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通过上述途径有效抑制神经元细胞的凋亡而发挥脑保护的作用.

    作者:郁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肾移植术后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血脂和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不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患者血脂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30例肾移植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环孢素A组(n=15)和他克莫司组(n=15),分别每日口服环孢素A 7 ~8 mg/kg或他克莫司0.1 mg/kg,并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两组其他治疗方式保持一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尿素水平.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TG和HDL-C水平均低于术前(P<0.01),TC和LDL-C水平均高于术前(P<0.01),且他克莫司组优于环孢素A组(P<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及血尿素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他克莫司组患者血肌酐及尿素水平与环孢素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环孢素A相比,他克莫司对肾移植患者脂质代谢的干扰更小,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也更突出.

    作者:李泉源;严礼琴;魏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我院营养科业务开展概况与居民认知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营养科业务开展情况及本地居民对营养及营养科认知状况,为我市今后开展营养宣教提供资料.方法 统计2012年度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营养科门诊咨询患者的数量、年龄及咨询疾病的种类;统计2012年度临床各科室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的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随机对在门诊就诊的居民进行营养态度及对营养科认知的问卷调查.结果 2012年营养科门诊接受营养咨询的居民1081人次,平均每日2.96人次;50~ 59岁年龄段咨询营养问题的人次多(365人次,33.8%),40岁及以上咨询者844例(78.1%).咨询糖尿病饮食的患者多(32.9%),其次为高血压(19.9%)和痛风(10.8%).本院56个临床科室有10个科室提出了营养会诊要求,占17.9%(10/56).实施营养治疗例数多的科室是神经外科(24.8%),其次为胸外科(23.8%)和神经内科(20.1%).接受问卷调查的300居民中35.0%知道医院有营养科,27.3%认为营养师的参加对治疗疾病有帮助,9.3%的居民曾经到营养科咨询过.91.0%的居民认为营养对健康重要,78.0%的居民关注自己的营养状况;仅28.0%的居民认为营养科参入临床治疗疾病.对营养态度和对营养科的认知“高学历组”与“低学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院营养科业务开展状况不佳,虽然本地居民营养态度及关注度高,但居民对医院营养科及营养师的功能与职责认识不足.医疗机构在加强营养知识宣教的同时应对营养科的职责与功能进行宣传,这对营养知识的普及、营养科建设和居民进行营养咨询和营养保健意义重大.

    作者:孙俊波;汤敏;凌国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脑卒中二级预防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文章归纳了脑卒中二级预防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的相关概念、主要方法及现状,讨论了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可干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二级预防依从性的研究方案提出建议,以期在后续的研究中获得更为客观、准确的结果,为国内进行相关干预性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马桂芬;陈婕;蒋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DNA甲基化检测技术进展及经验总结

    DNA甲基化作为一种表观遗传学元件,参与正常细胞的发育分化、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和染色质重构等生命过程,在肿瘤演进中亦发挥重要作用.为满足不断深入的研究需求,DNA甲基化检测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不断提高,并逐步从个别位点向高通量检测发展.该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DNA甲基化分析方法,并简要总结了其在应用中的关键点和经验.

    作者:李懿;李光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进展

    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二尖瓣成形术较二尖瓣置换术有明显的优势.根据二尖瓣不同的病变,可以采用三角形切除术、矩形切除术、腱索转移术、腱索置换术、瓣环成形术等;根据技术条件及微创理念可以采用正中切口、部分正中切口、右侧胸壁小切口、胸腔镜、机器人及介入治疗等.相信随着技术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作者:刘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超声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经成为治疗内科难治性心力衰竭及严重心力衰竭的一种方法,其改善了房室、室间和室内的同步性.超声心动图(UCG)在CRT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具有无创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可准确评估心脏机械不同步运动的部位、范围及程度.UCG在CRT术前病例筛查、选择、预测,术后疗效评估、随访观察及动态优化程控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文就UCG在慢性心力衰竭CRT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唐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功能恢复的评估预测分析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末后功能恢复状况并进行评估预测.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CSM患者117例,分析和评估不同脊髓受压程度、节段、年龄、病程和术式的改善程度.结果 术后Ⅰ度、Ⅱ度和Ⅲ度患者JOA评分分别为(15.62±5.17)分、(14.18±5.42)分和(8.54±3.41)分,均显著高于术前的(11.41±3.82)分、(9.22±3.01)分和(5.48±2.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单节段、双节段、三节段和四节段患者JOA评分分别为(15.98±6.33)分、(14.26±7.31)分、(9.14±3.84)分和(6.05±2.36)分,均显著高于术前的(12.05±5.18)分、(9.43±5.42)分、(6.02±2.38)分和(4.52±1.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40 ~ 60岁和≥60岁患者术后JOA评分分别为(15.52±4.94)分、(13.38±4.58)分和(10.16±3.17)分,均高于术前的(13.27±4.35)分、(10.45±3.84)分和(7.36±2.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年和≥1年术后JOA评分分别为(14.62±5.31)分和(1218±3.95)分,均高于术前的(10.78±4.14)分和(9.57±3.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前路和后路术后JOA评分分别为(14.58±5.42)分和(13.46±4.59)分,均高于术前的(10.15±4.50)分和(9.24±3.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M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与患者的年龄、病程、脊髓受压程度和病变部位有关,JOA对于患者的术后状况评估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金洪;孙红振;胡波;刘鹏;黄海洋;赵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异氟烷麻醉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糖、血脂和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异氟烷麻醉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糖、血脂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手术患者6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异氟烷组及丙泊酚/芬太尼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糖及肾功能情况.结果 异氟烷组术中3h出现血糖高峰而后下降,丙泊酚/芬太尼组术后2h出现血糖高峰,两组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氟烷组手术前后三酰甘油水平较平稳,丙泊酚/芬太尼组术中1h、3h三酰甘油水平显著升高,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异氟烷组三酰甘油水平低于丙泊酚/芬太尼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日和第3日的尿量、血肌酐增加,术后第7日下降,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异氟烷组患者血肌酐升高水平小于丙泊酚/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手术患者采用异氟烷麻醉时对三酰甘油的改变不大,术中患者血糖可大幅升高,当患者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需予以注意,异氟烷麻醉对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肌酐的较好控制,而对尿素氮及尿酸影响不大.

    作者:朱姝颖;苏娴;杜丽;张宏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的研究进展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左心耳血栓的“金标准”,心脏声学造影结合能量多普勒、心脏CT延迟成像、二维增强单相心脏CT等检测左心耳血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都非常高.左心耳血流速度降低、左心耳壁运动速度降低、左心耳射血分数降低、左心耳应变降低、左心室肥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左心房增大等都是左心耳血栓的预测因子,有助于指导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和预防血栓栓塞事件.

    作者:刘景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骨代谢改变的研究进展

    临床上激素的应用是引起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NFH)的重要高危因素.长期外源性激素的使用干扰了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以及成骨与破骨的平衡,从而影响正常的骨代谢,引起ONFH.激素抑制了骨重塑导致骨质疏松并增加股骨头塌陷的风险.临床上应用激素治疗时应注意预防激素性ONFH,恰当的药物治疗能起到预防ONFH发生的作用.对激素性ONFH中骨代谢改变的研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徐海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超声表现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使用自身血管在主动脉和病变冠状动脉间建立旁路,从而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方法.乳内动脉是CABG常选用的动脉.超声作为可靠、无创的检查手段可用于CABG术后判断桥血管是否通畅及远端冠状动脉血供情况,并可代替冠状动脉造影评估CABG术后桥血管通畅性及远端冠状动脉血供情况.

    作者:齐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的病理生理及诊治研究进展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尽管40%~50%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开通,但心肌组织仍然灌注不足,即无复流现象.无复流现象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远端血栓栓塞、缺血性损伤、再灌注性损伤和微循环个体易损性等.无复流可加重左心室重构、降低左心室功能及短期或长期生存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及预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心肌呈色分级、心电图、心肌声学造影、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等均可检测无复流的发生.此外,在冠状动脉梗死初期或再灌注早期给予患者相应治疗,如远端保护装置、舒血管、抗血小板和溶栓药物等均可减少或改善无复流的发生.该文的目的是全面总结无复流现象发生的机制、评估方法、预防和治疗策略.

    作者:张文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新生大鼠胰腺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及初步鉴定

    目的 探讨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新生大鼠胰腺干细胞的方法.方法 取3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新生大鼠的胰腺组织,用完整胰腺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胰岛.以低糖改良Eagel培养液为基础培养液,于不同时期分别添加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转铁蛋白-硒添加剂、白血病抑制因子、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的无血清培养液中的营养因子B27、神经元培养的无血清培养液中的营养因子N2等进行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及生长特性.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培养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巢蛋白(Nestin)及细胞角质蛋白19(CK-19)检测,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①新生大鼠胰腺内纤维组织少,体积小,完整胰腺胶原酶消化法简化了胰岛分离步骤,减少了污染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培养.②培养24 h可见细胞贴壁,但贴壁细胞数量较少,改用无血清培养后,贴壁细胞快速生长,10~ 15 d形成单层细胞汇集,细胞形态较一致.③培养所得细胞一直较多表达胰腺干细胞的标志物Nestin,随培养时间延长,表达CK-19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结论 新生大鼠胰腺消化后,获得的细胞于不同时期表达胰腺干细胞的标志物Nestin、CK-19.

    作者:张巨彪;苏秀兰;欧阳晓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右心室间隔部心脏起搏的研究进展

    随着对生理性起搏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意识到要做到生理性起搏不仅要保证房室顺序、频率适应性起搏,还应减少不必要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小化心室起搏策略);保持心肌电-机械收缩活动的同步性(大化近生理起搏部位的选择).在接近正常传导束(His)处行电极起搏可以提供接近人体正常的生理性传导,由此减少双心室非同步运动带来的种种弊端,这种起搏方式称之为选择部位起搏.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作为选择性起搏的一种已成为近来的研究热点,该文就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邢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外固定支架在Gustilo 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分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在Gustilo 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分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九○三医院诊治的Gustilo 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内固定治疗组51例行有限内固定分期治疗,联合治疗组51例行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分期治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年,采用Johner-Wruhs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分析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内固定治疗组(94.1%比80.4%、98.0%比86.3%),联合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内固定治疗组(14.2±0.5)周比(16.7±0.6)周],联合治疗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内固定治疗组(3.9%比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Gustilo 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分期治疗中,外固定支架的使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踝关节功能,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刘宇;张庆宏;范恒俊;张福利;吴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呼吸机计划性脱机的研究进展

    机械通气在挽救患者性命的同时,还带来了很多负面作用,因此积极的脱机显得非常重要.当患者病情改善,就应准备进入自主呼吸试验(SBT).脱机参数尤其是浅快呼吸指数和呼吸道闭合压对脱机有很好的指导价值.目前常用的脱机方法有SBT法、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法和电脑智能法.其中SBT法是目前使用较多的脱机方法,它又包括压力支持通气、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和T管试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法适用于拔管后呼吸窘迫的患者,并且拔管后立即使用才能获益.电脑智能法便于操作,临床效果有待研究.

    作者:王宝华;郭炜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2DM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分为合并脑梗死组102例和无脑梗死组98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化学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FMD、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其他代谢指标.结果 合并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合并脑梗死组治疗后较治疗前FPG[(6.0±1.2) mmol/L比(11.4±3.2)mmol/L]、HbA1c[(6.0±1.0)%比(10.9±1.3)%]、HOMA-IR[(2.0±1.1)比(4.0±1.4)]、TC[(3.4±0.7) mmol/L比(6.0±0.9) mmol/L]、TG[(1.4±0.6) mmol/L比(2.9±0.5)mmol/L]均显著降低,FMD则较治疗前[(2.4±1.6)比(6.3±0.9)]显著升高,无脑梗死纽治疗后较治疗前FPG[(5.0±2.1)mmol/L比(10.7±4.2) mmol/L]、HbA1c[(5.4±0.3)%比(9.1±1.5)%]、HOMA-IR[(2.0±0.4)比(3.0±1.0)]、TC[(3.3±1.0) mmol/L比(5.8±0.9) mmol/L]、TG[(1.3±0.5) mmol/L比(2.7±0.7) mmol/L]显著降低,FMD[(10.2±1.3)比(5.2±2.2)]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T2DM患者无论是否合并脑梗死,其FMD都已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合并脑梗死患者下降更为显著.

    作者:李永霞;韩瑛;杜玲;李贞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新生儿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和治疗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NHB)的病因、治疗方法以及预后,为新生儿NHB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住院的确诊为NHB的11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NHB的病因依次为溶血性疾病(35.5%)、继发感染(18.2%)、外源性母乳性黄疸(17.3%)等.经积极治疗,NHB的总有效率为96.0%.胆红素脑病主要是由溶血疾病、继发感染、围生因素等引起,处于痉挛期的患儿的病死率较高.结论 新生几NHB的病因较多,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预防,实时监测新生儿黄疸的水平,避免发展胆红素脑病.

    作者:鲁金玲;李晓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