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鹏(综述);黄寨(审校)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与食管癌的分化及侵袭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52例,观察所有病理切片检验结果,比较MMP-2及其抑制剂TIMP-2在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结果 MMP-2在食管癌病灶组织中表达明显阳性的有30例,弱阳性的有18例,与食管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IMP-2在食管癌病灶组织中表达明显阳性的有31例,弱阳性的有17例,与食管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有35例(67.3%)受检者食管部位的组织细胞MMP-2检验结果为阴性(-),另有17例(32.7%)检验结果为弱阳性(+)表达,与TIMP-2的表达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 MMP-2及其抑制剂TIMP-2在体内的平衡状态与食管癌的分化及侵袭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
作者:史建国;胡颜江;代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接收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行开腹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并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病理类型主要以腺癌为主,手术前后病理类型一致,符合率为92.5%(74/80)。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27±42) mL比(268±76) mL],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39±23) min 比(187±84) min,(26±12) h比(38±17) h,(9.4±2.1) d比(14.8±4.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2 d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较开腹手术可以明显地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行,是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有效途径。
作者:范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现在多认为主要是由代谢紊乱导致的氧化应激、血管性缺血缺氧、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等。治疗应在血糖控制的基础上,应用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抗氧化、抑制山梨醇生成等药物,临床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近年中医治疗DPN有了进一步发展,对于其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方药、作用机制等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吕树泉;张淑芳(综述);苏秀海(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早期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0年3月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收治的34例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31例、T细胞淋巴瘤3例,均为Ⅰ~Ⅱ期。18例给予放疗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即先采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吡星、泼尼松等药组成( CHOP)方案化疗3~4个周期,序贯受累野放疗,放疗后再给予2~3个周期CHOP方案化疗,16例采用单纯放疗。近期疗效根据恶性淋巴瘤 Cheson 疗效判定标准评价。结果34例患者确诊前被误诊18例,误诊率为52.9%。3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近期总有效率均为100.0%。综合治疗组3年生存率为88.9%(16/18),单纯放疗组为75.0%(12/16),但单纯放疗组37.5%(6/18)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给予CHOP方案化疗的66.7%(12/18)获近期缓解。综合治疗组口腔干燥症、牙齿脱落、面部肌肉萎缩、口腔溃疡发生率均低于单纯放疗组[16.7%(3/18)比93.8%(15/16),11.1%(2/18)比50.0%(8/16),0.9%(1/18)比37.5%(6/16),0.9%(1/18)比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容易被误诊、误治,综合治疗较单纯放疗后期放射性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丁富强;乔红梅;杨永宏;段新虎;王波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心肌水肿是缺血性心肌病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磁共振成像( MRI)能评估缺血后心肌水肿的形态和程度。该文综述了MRI对缺血性心肌水肿的分析方法,阐述了其临床应用价值和局限性。其中,T2加权像、23 Na MRI可对心肌水肿的形态做出评价,而心肌水肿的弥散加权成像、T2映射、钆对比剂注射后早期成像等技术已日益成熟,可进一步定量评估组织水肿的程度,且能够先于形态学检测到心肌信号的变化。这些分析对缺血性心肌病的病程发展及临床治疗结果的判定很有意义。
作者:王芳;李晓娟(综述);刘鹏飞(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一直是神经外科的挑战,既要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又要尽量保留运动语言等重要神经功能。近年来诸多新技术的应用使手术有了改观,多模态神经导航引入了功能磁共振成像以及神经纤维束的影像,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术中磁共振成像及术中超声的优势是实时成像;清醒开颅及皮质电刺激术中功能作图技术评估神经功能佳;应用肿瘤特异性荧光成像可在术中依靠荧光辨别肿瘤组织。以上新策略改善了手术效果,给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孙立军;王虎(综述);亢建民(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经皮后外侧入路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解剖要点及手术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来宾市人民医院的40例正常成人腰椎磁共振成像( MRI)图片(男女各20例),并测定与经皮后外侧入路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相关的解剖学参数;结合所测得数据在经甲醛浸泡的6具成人尸体上模拟经皮后外侧微创入路行椎间融合术(试验组),术后沿入路经椎间隙进行横断面解剖,观察入路的解剖毗邻关系,测定椎间盘面积及所融合的面积,在另6具成人尸体上常规行后路椎间融合术(对照组),同样测定椎间盘面积及所融合的面积。结果①经测定,男、女两组 L3~4、L4~5测得的各项数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经皮后外侧微创入路行椎间融合的面积与对照组行常规后路椎间融合术间融合的面积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融合面积均达30%以上;③沿克氏针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至腰大肌的过程中未见重要的血管、神经等结构,在侧方经皮外侧入路的手术操作区域,存在着一个由腰节段血管、腰神经、交感干组成的大小约为29 mm ×30 mm的相对无血管、神经的区域,为侧方经皮外侧入路手术操作的“安全范围”。结论经皮后外侧入路行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是相对安全的,并椎间融合面积达到临床要求。术前在MRI图片上测定的个体化数据,对该术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向敏;杨文彬;何菊鲜;韦国平;王成日;覃鑫;刘意强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乳腺癌作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国内外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越发年轻化。在乳腺癌患者中,一部分表现出家族聚集性、发病早,且累及家系中多个成员。乳腺癌易患基因1、2(BRCA1、2)是乳腺癌遗传性易患基因。有研究证实,BRCA1、2基因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该文对国内外乳腺癌BRCA基因突变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就 BRCA基因突变在乳腺癌防治和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李念(综述);续哲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调查医学全日制女硕士研究生性行为现状及对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的认知,为HPV及宫颈癌的预防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某综合型大学医学院按研一、研二、研三3个年级分别随机抽取103例医学专业全日制女硕士研究生,共309名,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00份。56.3%(169/300)有性行为经历,33.7%(101/300)无性行为经历,10.0%(30/300)不愿透露相关信息。21.9%(37/169)在年龄<20岁开始性行为,34.9%(59/169)选择非避孕套等其他避孕法。 HPV知晓率为100%(300/300),宫颈癌筛查知晓率为94.3%(283/300),HPV疫苗知晓率为54.3%(163/300),且认知水平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医学女硕士研究生对宫颈癌患病危险因素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医学女硕士研究生接种HPV疫苗的意愿呈一般水平,有性行为经历的女生更愿意接种 HPV疫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医学女硕士研究生虽然对 HPV 的知晓率很高,但对HPV疫苗、HPV感染等相关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应对其加强健康教育,使之对 HPV 相关知识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作者:陈玲;谷灿;廖淑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血管内皮细胞及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是促进血管内皮损伤修复及有益再生,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损伤性疾病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分化抑制因子1( Id1)、转录因子E2-2在血管内皮细胞及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共同参与血管内皮损伤修复,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深入探讨Id1及E2-2对以上功能调控的分子机制将为促进血管内皮有益再生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作者:夏曦(综述);王红(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17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58例,中度狭窄62例,重度狭窄57例,同期选择185例颈动脉未发生狭窄的门诊体检者作为颈动脉无狭窄组。比较各组受试者认知功能评分及完成时间,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中各指标变化和合并症情况。结果中、重度狭窄组 MMSE 评分[(25.5±1.4)分、(23.8±1.3)分]显著低于轻度狭窄组[(28.7±1.7)分]和颈动脉无狭窄组[(29.2±1.6)分](P<0.05),而中、重度狭窄组完成时间[(8.1±1.1) min、(12.2±1.2) min]明显慢于轻度狭窄组[(5.6±1.3) min]和颈动脉无狭窄组[(4.8±1.5) min](P <0.05),重度狭窄组 MMSE 评分则明显低于中度狭窄组(P <0.05),而完成时间明显慢于中度狭窄组(P <0.05);颈动脉狭窄组患者MMSE评分中定向力、延迟回忆力、注意计算力、即刻回忆力、语言能力显著低于颈动脉无狭窄组(P<0.05),且随着狭窄程度加重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脑白质病变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颈动脉无狭窄组( P <0.05或P<0.01)。结论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狭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随着狭窄程度的逐渐加深,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也越严重。
作者:王廉昌;程利萍;王颖;霍瑞民;牛海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酮症倾向糖尿病( KPD)是一类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自发性酮症起病的糖尿病总称,既包括经典1A型糖尿病、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特发性糖尿病,也包括以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多种证据表明 KPD 是一类异质性疾病,KPD 患者在遗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β细胞功能储备上均存在差异。 KPD合理分型,对研究其病因、发病机制,及血糖接近正常的缓解期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宇洁(综述);邓志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磷酸肌酸广泛应用于各科临床,而且新的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近年来磷酸肌酸在围生期的应用研究发现,磷酸肌酸在孕期可改善胎儿宫内缺氧状态,在胎儿生长发育中保护神经系统,补充外源性的磷酸肌酸可使心力衰竭孕妇心肌收缩力增加,从而改善其心脏功能。另外,磷酸肌酸可有效预防新生儿出生后低血糖、治疗发生窒息新生儿的心肌损伤,提示磷酸肌酸对维护母婴健康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作用,在产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作者:吕丽贤;张陈彦;安雪丽;张铭娜(综述);张立新(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致死性损伤。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随着脊髓损伤修复机制研究的深入和临床救治水平的提高,需要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目前已有重物坠落法模型、钳夹模型、牵拉损伤模型等多种动物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形式脊髓损伤,为研究各类脊髓损伤的神经修复机制提供条件。该文就脊髓损伤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合理选用模型及制作与临床各类脊髓损伤发病机制更为接近的动物实验模型提供参考。
作者:李经辉;刘禹(综述);余化霖(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青光眼是以特征性视神经损伤和视功能损害为特点的一类疾病,病理性高眼压是主要危险因素。在青光眼治疗方面,既要降低眼压,又要保护视神经。视神经损伤的机制是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能阻止或延缓神经节细胞凋亡的方法称为青光眼的视神经保护治疗。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抗青光眼药物、热激蛋白、神经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及基因治疗和中医药等研究。
作者:张金军(综述);董丽娟(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超声斑点追踪测量三尖瓣环位移是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一种简单、准确、快速的新方法,对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目前在临床上已开始应用。此方法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准确性高,与右心功能指标相关性好,适用于多种疾病对右心室收缩功能影响的评价。目前已应用于正常人、耐力训练者、肺动脉高压患者、尿毒症、糖尿病及心脏术后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评价,还可用于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存活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彭于东(综述);徐薇(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靶向治疗在其治疗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中的关键环节,针对新生血管的靶向药物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在临床中被批准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抗血管药物主要有贝伐单抗、阿柏西普、瑞格非尼等。该文就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晚期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伟林(综述);闻浩(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自杀性中毒的规律、特征,探索防范和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527例自杀性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性别、年龄、职业、毒物种类等特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毒以18~44岁年龄段多(61.5%);病例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多(65.6%),中学文化水平病例多(45.4%);自杀性中毒常见的毒物为农药和药物(80.8%),农药常见为有机磷农药、百草枯和杀鼠剂,药物中以安眠药、解热镇痛药和混合药物为主;城市自杀毒物多为药物,为24.5%(129/527),而农村多为农药,为25.6%(135/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中毒发生以7月病例达高峰(21.6%);病死率为3.0%(16/527)。结论中毒是常见的自杀方式,严格管理农药、药品及其他危险化学品,限制购买、使用,加强监管,避免自杀工具的随意获得,关注公众心理健康,建立自杀干预和预警机制,提供危机咨询和援助,是减少自杀性中毒发生的关键。
作者:杨春燕;赵群远;马瑞芳;张颖;陈时;韩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73例,依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及高血压分级情况进行分组,其中单纯冠心病(A组)43例,合并高血压Ⅰ级(B组)45例,合并高血压Ⅱ级(C组)44例,合并高血压Ⅲ级(D组)41例,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统计各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包括NN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 SDANN)、NN间期标准差均值( ASDNN),分析各组数据间差异。结果 SDNN、SDANN和ASDNN在A、B、C、D四组分别为(122±20) ms、(109±19) ms、(99±16) ms、(87±13) ms,(110±18) ms、(96±17) ms、(85±14) ms、(76±13) ms及(67±12) ms、(58±10) ms、(50±9) ms、(43±8) ms,两两比较显示,A组各指标高于B、C、D组,B组各指标高于C、D组,C组各指标高于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较单纯冠心病患者更加严重,随着高血压病等级增高,心率变异性降低,临床应引起重视。
作者:徐心怡;陈欣然;马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肾脏纤维化基本病理过程是细胞外基质过多地积聚、沉积及降解不足。主要的致纤维化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的活化或转变,产生大量的细胞外基质;而主要的抗纤维化细胞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从而抑制肾小球系膜及间质纤维化。目前认为促纤维化与抗纤维化细胞因子的失衡是肾脏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作者:王延叶(综述);于为民(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