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胞因子参与胃癌发生和发展研究进展

李康(综述);旦增(审校)

关键词:胃癌, 细胞因子, 免疫逃逸
摘要: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发挥免疫调节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其表达异常诱发多种疾病,包括胃癌。细胞因子参与调控细胞的癌变、侵袭与转移、血管生成,并通过调控肿瘤相关抗原的抗原递呈、淋巴细胞的活化参与胃癌的免疫逃逸,且在胃癌细胞抵抗放化疗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调节机体细胞因子的水平,促使机体形成对胃癌的抗肿瘤也就成为胃癌治疗的新方向。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兼症医学

    兼症医学是临床医学在应用诊断、治疗、预防的一种方法学。这方法学强调了“统一同一时体论”在医疗、教学、科研实践上的重要性。统一性强调了共性(整体性),同一时性明确了个性(差异性)。人是由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组成的自身整体的个体,也是宇宙间的独立体,但是必须统一于宇宙。

    作者:刘桂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纳米银的抗菌机制及其生物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细菌耐药性的增强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对于新型抗菌材料的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对纳米银颗粒的研究。纳米银材料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性强以及不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临床多个专科。但对于纳米银抗菌机制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而且已有研究发现,新型纳米银材料也有一定的毒性,不恰当的或过量的使用会导致银毒性的产生,危及身体健康。

    作者:赵永彬(综述);赵亚群(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虽然目前放射治疗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如调强放射治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容积弧形调强放疗等,但放射性肺炎( RP)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 RP一旦发生,常不可逆转且无特效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预防和减少 RP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RP 的发生与一些剂量-体积参数、联合化疗或辐射防护剂阿米福汀、放疗前手术、肿瘤位于中下肺、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10)、转化生长因子β1、KL-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吸烟史、慢性肺疾病、肺功能状况及糖尿病等密切相关。

    作者:蒋军(综述);涂彧(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他汀类药物潜在治疗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骨性关节炎(OA)是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好发于老年人,是造成老年人疼痛和残疾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OA将会给我国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然而至今仍缺乏改变OA疾病进程的药物。近些年,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OA从基础及临床层面都取得了一些进展。相关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软骨细胞老化及退变、防止细胞外基质降解等作用。故他汀类药物有望成为改变OA疾病进程的药物。

    作者:陆万里(综述);滕华建;蒋青(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初诊宫颈癌超声特征及与病理参数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初诊宫颈癌超声特征及与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11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初诊宫颈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入院后3 d内行女性盆腔超声检查,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病变组织内微血管密度( MVD)进行计数。观察初诊宫颈癌超声声像图特征,多普勒血流特征及不同分期病变间的差异。结果超声声像图显示宫颈形态正常或轻度增厚(Ⅰ期);宫颈不均匀增厚,体积增大(Ⅱ期);宫颈病变累及宫颈管、宫体或宫旁组织(Ⅲ期)。病变回声增强,呈点条状,多普勒技术显示点状血流(Ⅰ期);不均匀回声范围增大,多普勒技术显示点条状及网状血流(Ⅱ期);宫颈病变累及宫颈管、宫体或宫旁组织,多普勒技术显示血流丰富(Ⅲ期)。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间,多普勒超声阻力指数( RI)值、MVD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5±0.07)比(0.45±0.06),(32.76±6.87)比(31.43±7.43),P >0.05]。在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多普勒超声RI值、MVD值显著低于未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0.41±0.06)比(0.47±0.07),(33.54±7.65)比(28.87±5.77),P <0.01]。随着宫颈癌分期的增加,其 RI 值逐渐降低(Ⅰ期:0.47±0.05;Ⅱ期:0.44±0.06;Ⅲ期:0.39±0.04), MVD 值逐渐升高(Ⅰ期:25.36±5.61;Ⅱ期:30.52±4.72;Ⅲ期:33.51±3.91),分期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宫颈癌RI值与MVD值间呈显著负相关(r=-0.518,P=0.014)。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宫颈癌病变的特征,随病变分期增加,其声像图及多普勒血流特征存在差异。

    作者:翁亮;柯友森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应用于正畸牙颌测量的研究进展

    牙颌测量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是诊断儿童及成人错牙合畸形的重要方法,亦可为治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CBCT)是一种口腔正畸辅助诊断中的颅颌面影像采集设备,相较于CT,CBCT具有影像精确度高、扫描速度快、占地面积小以及放射辐射量低等优势。 CBCT在正畸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头影测量分析、定位阻生牙、辅助植入微种植体以及分析牙体和牙弓形态等。

    作者:王璐(综述);陈岩;王建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单用与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PCOS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单用与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绥德县医院收治的80例胰岛素抵抗 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连续服用21 d后停药1周,连续口服3个周期)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每次1片,每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卵泡刺激素、睾酮、黄体生成素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5±3) U/L比(18±5) U/L,(1.1±0.4) nmol/L比(1.5±0.5) nmol/L,(7±3) U/L 比(10±5)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4.3±1.2) mmol/L比(6.1±1.2) mmol/L,(16±5) mU/L比(19±7) mU/L,(2.2±0.5)比(3.9±0.6),(22.4±1.9) kg/m2比(24.7±4.6)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所有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均自行缓解和消失。结论与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单药治疗相比,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PCOS 患者,不但可有效调节患者的性激素紊乱,而且还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梁海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单肺通气时降低吸入氧浓度对肺损伤的影响

    单肺通气( OLV)期间吸入纯氧能使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也会导致吸收性肺不张和氧中毒。虽然OLV期间降低吸入氧浓度会使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增加,但在充分评估围术期患者全身情况下,适当降低吸入氧浓度( FiO2)能够减轻肺损伤。该文主要描述 OLV 期间氧中毒肺损伤的机制,介绍近年来OLV期间降低FiO2对肺损伤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彭依(综述);顾连兵(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三种指标联合检测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子宫内膜厚度联合检测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1月至2012年11月潍坊市妇幼保健医院收治的疑似早期异位妊娠患者164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异位妊娠组(异位妊娠组,64例),宫内妊娠流产组(宫内妊娠流产组,38例),正常宫内妊娠组(正常宫内妊娠组,62例),采用经阴道超声测量其子宫内膜厚度,并测定患者的血清孕酮及β-HCG值,比较3组子宫内膜厚度及血β-HCG、孕酮水平。结果异位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0.65±0.30) cm、β-HCG(1846±655) U/L及孕酮(20±3) nmol/L水平明显低于宫内妊娠流产组(1.04±0.32) cm、(2580±1216) U/L、(33±4) nmol/L 及正常宫内妊娠组(1.38±0.19) cm、(3211±1405) U/L、(60±14) nmol/L(P<0.05);在三组中子宫内膜厚度及血β-HCG、孕酮联合诊断的准确率(95.3%、92.1%、9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单项指标判断早期异位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异位妊娠及宫内妊娠中,子宫内膜厚度与孕酮及β-HCG值均呈正相关( P<0.05)。结论血清孕酮及β-HCG值可判定妊娠发生,但对异位妊娠与宫内未形成孕囊的早早孕鉴别较难,配合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可以判定孕囊的着床部位,对早期鉴别异位妊娠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铭艳;曾杰;谢伟涵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规范三级康复治疗。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者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5.4±3.6)°比(12.3±2.4)°、(26.6±3.5)°比(22.0±3.5)°,P<0.01];观察组上肢简式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AM)评分、下肢FAM评分及独立性检测量表(FIM)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26±8)比(22±7)、(27±7)比(22±8)、(58±10)比(44±12),P<0.05或P<0.01]。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身体功能、情绪功能以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0.4)比(0.9±0.4)、(1.07±0.41)比(0.79±0.27)、(1.87±0.21)比(1.55±0.18)、(1.8±0.5)比(1.0±0.3)、(5.0±1.2)比(4.0±1.1),P<0.01]。结论规范三级康复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闫星晨;刘培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 PH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PHC的治疗方法目前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常用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经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经皮无水乙醇注射、射频消融、生物疗法、中医治疗等。近几年PHC的非手术治疗方式取得明显进展,应用也日益广泛,尤其是生物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姚冬雪(综述);秦成勇(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胃癌发生和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高居不下,其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的复杂病理过程。幽门螺杆菌( Hp)作为胃癌独立的危险因素已众所周知,根除Hp可显著减少胃癌的发生。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研究者发现,Hp在不利于自身生长的环境中会发生变异而形成更难根除的幽门螺杆菌L型( Hp-L),Hp-L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作者:李瑞英;王玉平(综述);周永宁(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重症患者中,急性呼吸衰竭者比例高,初期可经喉插管置入气管保证换气,如需要长期使用呼吸器,推荐行气管切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了患者的安全及保证医疗效率,经皮气管切开术得到发展。研究表明,与传统外科气管切开术相比,经皮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及手术相关病死率低。经皮气管切开术可直接在患者床边进行,提高效率。现就经皮气管切开术的发展史,执行步骤、适应证、禁忌证、相关并发症及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比较等进行综述。

    作者:王霞(综述);张恒(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的应用

    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快。放疗是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体部立体定向放疗在肺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定位是放疗的重要步骤,定位是否准确及图像清晰程度直接影响靶区勾画的准确性。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PET/CT)弥补了 CT 定位困难和 PET 假阳性及定位不精确的不足。该文就 PET/CT 在 NSCLC 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邹蕴(综述);宛红娥(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西妥昔单抗联合紫杉醇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探讨

    目的:研究西妥昔单抗联合紫杉醇对人鼻咽癌 CNE-1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鼻咽癌CNE-1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西妥昔单抗组、紫杉醇组、联合用药组,通过噻唑蓝(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①联合用药组的MTT值(36±7)和迁移能力相对值(21±6),低于西妥昔单组的MTT值(62±10)、迁移能力相对值(55±10)和紫杉醇组的MTT值(59±11)、迁移能力相对值(5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合用药组EFGR、MMP-2的mRNA含量分别为(50±14)、(45±11),低于西妥昔单组的(67±18)、(69±16)和紫杉醇组的(60±17)、(6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用药组的 EFGR、MMP-2蛋白含量分别为(43±13)、(36±8),低于西妥昔单组的(69±15)、(64±10)和紫杉醇组(56±14)、(6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紫杉醇能够抑制人鼻咽癌CNE-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EFGR、MMP-2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王文慧;王晓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后循环梗死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脑梗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中后循环梗死预后差,病死率高,为提高本病存活率,需进行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近年来有关后循环的临床治疗与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后循环梗死的中医治疗方法极少,无论是中药还是针灸都缺少相关研究报道。在未来的实践中,有必要对后循环梗死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作者:武曌(综述);肖震心(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腹腔镜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及术中卵巢功能的保护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既担负着重要的内分泌功能,还承担着延续后代的生育功能。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卵巢疾病日趋增多。腹腔镜手术由于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妇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来说,在腹腔镜手术中如何有效地保护其卵巢功能,成为了妇科腔镜临床实践中备受重视的关键问题。该文主要总结腹腔镜手术对于卵巢功能的影响,并概括有效应对卵巢损伤的腹腔镜手术方法。

    作者:王政;邓锁(综述);卢美松(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会厌囊肿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会厌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东莞市莞城医院收治的64例拟行手术治疗的会厌囊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及术后疼痛时间,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会厌囊肿评分及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手术区域黏膜光滑、平坦,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及术后疼痛时间均少于对照组[(9.4±2.8) min比(12.6±3.7) min,(2.4±1.1) mL比(11.2±3.9) mL,(0.2±0.1) mL 比(12.8±0.8) mL,(1.3±0.7) min 比(4.2±1.6) min,P <0.01];会厌囊肿评分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0.7±0.3)分比(1.6±0.8)分,P<0.01];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3例(9.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可精确切割病变组织,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周围组织损伤小,近期复发率低,可作为会厌囊肿优选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荣兵;谢健生;周灿禄;陈颖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胸膜肺母细胞瘤基础研究与诊治进展

    胸膜肺母细胞瘤( PPB)是好发于儿童的一种罕见恶性肿瘤,在病史、基因遗传学特征、临床表现及预后方面有一定特点。 PPB常累及胸膜和肺,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和复杂的生物学行为,常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其病理学特点为肿瘤间质内有大量原始小圆细胞及纺锤状细胞,肿瘤组织的上皮细胞为良性呼吸道上皮细胞。该文就近年来 PPB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高欣凤(综述);郭志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酒精性心肌病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酒精性心肌病( ACM)是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一种特异的心肌病,其起病隐匿,通常发展至心力衰竭时才受到重视。 ACM的发病与心肌内一些组织、细胞及结构的变化有关,其发病机制涉及多方面,包括氧化应激、细胞凋亡、钙稳态失衡、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衡以及自噬等。该文总结相关文献探讨ACM的发病机制,以期为ACM的防治提供干预靶点。

    作者:马旭阁(综述);周立君;赵继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