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胺酮小剂量预注对剖宫产术产妇产后抑郁评分的影响

吕丽岭

关键词:剖宫产术, 氯胺酮, 小剂量, 产后抑郁评分
摘要:目的 探讨氯胺酮小剂量预注对剖宫产术产妇产后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剖宫产的9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产妇产后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试验组产妇静脉注射0.25 mg/kg氯胺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产妇血压、心率、抑郁评分、抑郁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产后5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分别为(112±12) nmHg(1mmHg =0.133 kPa)、(72±13) mmHg、(94±12)次/min,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02±11) mmHg、(61±11) mmHg、(81±11)次/min;试验组患者产后15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分别为(107±10) mmHg、(66±11) mmHg、(87±13)次/min,对照组分别为(98±10) mmHg、(58±13) mmHg、(81±13)次/min.试验组患者产后5min和15 min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产前1d和产后3d的抑郁评分为(7.2±2.8)分、(4.0±2.8)分,对照组分别为(7.3±3.2)分、(6.4±2.1)分.产妇产后3d抑郁评分和抑郁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对照组为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产妇采用预注小剂量氯胺酮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血压和心率,降低抑郁评分和抑郁发生率,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骨性关节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骨性关节炎(OA)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针对OA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分为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对各种治疗方法作了一定的改进,并提出了软骨移植、基因治疗等新方法,为OA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刘搏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研究

    目的 探究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唐山市协和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和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各15例.观察两组患者Harris评分、近期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术后1周Harris评分显著高于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术后6周、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呈上升趋势,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的Harris评分高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P<0.05).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置换时间、置换中的出血量、术后出血引流量、置换后开始活动的时间均少于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49±18) min比(81±13) min,(214±49) mL比(418±57) mL,(109±35) mL比(212±40) mL,(3.3±0.9)d比(6.5±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置换后第1日主动直腿抬高角度显著高于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52±9)°比(27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发生1例腔隙性梗死,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发生1例臀部压疮,1例肺部感染,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但远期疗效需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卫友;杨益民;李雪武;刘名;袁学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宫颈癌与水通道蛋白关系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妇科肿瘤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现在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高的疾病,且宫颈癌发病的年龄正日趋年轻化.某些妇科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的发生与跨膜疏水性蛋白家族——水通道蛋白(AQP)的表达密切相关.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也与AQP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能明确掌握宫颈癌与AQP的关系,势必会在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爱笠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桥本甲状腺炎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桥本甲状腺炎(HT)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甲状腺外科行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疾病患者147例,根据疾病和肿瘤生物学行为不同分成HT组(72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组(60例)、甲状腺腺瘤组(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患者ICAM-1的表达.结果 ICAM-1在HT组(30.1%,22/72)及PTMC组(85.0%,51/60)中高表达,在甲状腺腺瘤组中无表达.ICAM-1在伴有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样核特征的HT(61.9%,13/21)中表达显著高于不伴有者(17.6%,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性别、多灶性、有无复发和远处转移的ICAM-1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包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ICAM-1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AM-1在PTMC和伴有PTC样核特征的HT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贾乐;徐嘉雯;王新营;王强修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肠神经胶质细胞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肠神经胶质细胞(EGC)是肠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EGC表现为一种“星形”外观的小细胞,包裹肠神经元胞体及神经束.EGC对肠神经元具有营养和保护作用.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主要侵及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因尚未阐明.EGC除了营养和保护肠神经元外,还具有调节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的作用,并且通过释放和影响细胞因子参与UC的炎症过程.但EGC和UC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

    作者:吴志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新辅助化疗在治疗晚期卵巢癌中的应用进展

    大程度地行肿瘤细胞减灭术(PDS)是影响晚期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NACT)后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比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DS)的患者更有可能实现没有残余瘤体的状态,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因此,NACT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改善预后,在晚期卵巢癌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然而,还尚未有临床确凿证据证明NACT后手术比PDS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该文就NACT治疗晚期卵巢癌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张苗;刘艳;张洁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迷走神经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自主神经系统在顽固性高血压、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自主神经系统主要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系统构成.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交感神经,证实交感神经张力增高与多种疾病相关.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晕厥、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中也有重要作用.该文就迷走神经调节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及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金爱卿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影响

    抗病毒治疗可间接缓解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部分患者甚至可获得逆转.对于抗病毒治疗缓解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抗病毒治疗时间、体质指数、初始用药时肝脏的炎症程度以及纤维化程度等.该文就门静脉高压症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压力及门静脉高压症的影响进行总结和分析.

    作者:房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脑卒中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QOL)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化版脑卒中特定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就诊的102例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102例脑卒中患者有抑郁症状者45例,发生率为44.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OR=5.876,95% CI1.204~17.345)、配偶(OR=8.637,95% CI1.307 ~ 22.346)、医疗付费方式(OR=6.849,95% CI1.690~28.304)是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3.182 +0.027X2 +0.039X3 +0.012X4 +0.029X5-0.049X6,配偶、受教育程度、月收入、付费方式和抑郁程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结论 学历、配偶、医疗付费方式是脑卒中患并发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配偶健在、受教育程度高、月收入高、非自费的付费方式能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而抑郁程度越严重越不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

    作者:安宁;杨印东;杨晓帆;曹文慧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控制性降压在嗜铬细胞瘤围麻醉期的研究进展

    嗜铬细胞瘤是以分泌儿茶酚胺为主、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罕见内分泌肿瘤,外科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尽管增加了对嗜铬细胞瘤生理特点及外科手术期间临床表现的认识,但其罕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仍是麻醉医师的挑战.围术期恰当时机应用控制性降压技术可明显减少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改善术野质量,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靓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新型降糖药阿格列汀的临床研究进展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一类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与目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相比,DPP-4抑制剂具有改善胰岛α及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是目前2型糖尿病药物研究的热点.阿格列汀作为一种新上市的DPP-4抑制剂,在单用或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时控制血糖疗效较好,且不增加低血糖、心血管风险,也不增加患者的体质量.

    作者:邓凤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β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银屑病中的作用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复杂,病理表现为角质细胞异常增生分化、淋巴细胞浸润、微血管扩张等.趋化因子是一类由白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分泌的具有趋化炎症反应细胞定向迁移的作用的细胞因子,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4类,而β趋化因子作为其中一类已被发现通过与其特异受体结合,从而诱导免疫细胞迁徙进入皮损,参与了银屑病的多个发病环节.

    作者:王颖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血浆脑源性神经因子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血浆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水平与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部或门诊部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自杀未遂31例(自杀未遂组),无自杀行为32例(无自杀行为组),选择同期3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浆BDNF水平,并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DNF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关系.结果 自杀未遂组血浆BDNF水平明显低于无自杀行为组和对照组[(768±221) ng/L比(1024±193) ng/L,(1376±191) ng/L,P<0.05];对照组血浆BDNF水平高于无自杀行为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浆BANF是自杀行为出现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与血浆BDNF水平存在关联性.在预测抑郁症自杀行为方面,血浆BDNF水平佳切点值为812.94 ng/L,其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81.7%.自杀未遂组血浆BDNF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HAMD24总分、HAMA24总分、BDI总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浆BDNF水平影响着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BDNF水平降低是生物学危险因素之一.当抑郁症患者BDNF水平降低时应注意抑郁症患者是否会出现自杀行为.

    作者:罗新;金春慧;程灶火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三氧化二砷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三氧化二砷(As2 O3)可干扰细胞周期,影响增殖凋亡相关基因(如病毒性致瘤基因、Fas/FasL、Bcl-2/Bax、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微管相关蛋白等)和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As2O3还可降低端粒酶活性,上调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胞内钙离子浓度,改变线粒体及微管微丝结构功能,以干扰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As2O3亦可阻碍宫颈癌细胞侵袭、转移,增强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下调免疫抑制分子分泌,以有效阻碍肿瘤免疫抑制.其高效多靶点抗瘤功效,有助于遏制宫颈癌进展,并防止复发.

    作者:崔澂;侯秀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

    虽然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较女性低,但其导致的髋部骨折、椎体骨折以及其他骨折相关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因此,识别患病群体、及时干预和选择合理治疗值得关注.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以及睾酮替代疗法.其中,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双磷酸盐、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德尼单抗等陆续获得批准,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待更多的临床研究得以确认.

    作者:刘洲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NLRP3炎性小体在炎症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炎症是清除体内危险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炎性小体通过促炎细胞因子的裂解并使其成熟来调节炎症.NLRP3炎性小体能活化胱天蛋白酶(caspase)1,并引起白细胞介素(IL) 13、IL-18和IL-33等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参与机体抵抗病原体免疫应答.各种内源或外源的刺激可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激活NLRP3炎性小体来活化caspase-1.该文介绍了NLRP3炎性小体的结构、激活途径及其对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翔;刘红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患者CD细胞、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患者CD细胞、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入宝鸡市妇幼保健院的胆囊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对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肝功能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应激反应指标及细胞因子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肝功能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4) mL比(95±9) mL,(1.87±0.22) cm比(13.52±2.45) cm,(14.8±2.2)h比(35.7±5.8)h,(11.6±2.0)h比(37.5±5.5)h,P<0.01].手术后,观察组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97±1.23) g/L比(15.66±3.51)g/L,(8.57±1.03)ng/L比(14.29±2.68) ng/L,(9.39±1.26) ng/L比(20.52±3.29) ng/L,P<0.01].术后3d,观察组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1.25±2.26)%比(23.64±2.89)%,(25.76±2.27)%比(21.55±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观察组ALT、y-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高于对照组[(42.84±3.61) U/L比(34.22±3.18) U/L,(60.16±6.53)U/L比(51.88±7.32) U/L,(30.18±4.16) U/L比(21.62±5.36)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凝血功能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感染、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6.0%(3/50)比26.0% (13/50),8.0%(4/50)比30.0% (1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宝林;任晓菊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相关信号通路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细胞缺氧应激状态下活跃的细胞因子,其表达及活性受脯氨酰羟化酶(PHD)/希佩尔林道蛋白(pVHL)、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Bcl-2相关性抗凋亡基因3(BAG3)/热激蛋白70(HSP70)等上游信号通路的调节,并通过特异性识别结合靶基因缺氧反应元件区域,调节其下游靶基因表达,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继强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70例SCLC患者(SCLC组)、4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NSCLC组)及30例肺良性疾病(BDP)患者(BDP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ProGRP和NSE的水平,探讨Pro-GRP诊断SCLC的价值.结果 SCLC组患者血清中ProGRP[1088.05 (437.51,2294.03)ng/L]和NSE[15.11 (9.52,25.10) μg/L]的水平均显著高于NSCLC组[43.26(32.13,49.17) ng/L、[7.24(5.32,9.99)μg/L]和BPD组[38.46(30.81,43.72) ng/L、7.27(4.81,9.71)μg/L] (P <0.05).以BPD为对照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的血清ProGRP诊断SCLC的截断点为52.29 ng/L,ROC曲线下面积为0.982,95% CI 0.959~1.005;以NSCLC组为对照,血清ProGRP和NS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3和0.7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4.26,P<0.05),获得ProGRP诊断SCLC的截断点为86.96 ng/L.ProGRP诊断SCLC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8.6%、96.7%、98.4%、78.4%及0.852,均高于NSE的60.0%、90.0%、93.3%、49.1%、0.5.结论 血清ProGRP的水平对SCLC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蒋安帮;胡俊锋;黄礼年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HPV相关性宫颈癌的研究现况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人群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宫颈癌患者中主要的风险因素90%以上是早期有过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史.HPV疫苗接种是预防宫颈癌发病、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宫颈癌的危险因子包括生物学因素、行为因素、遗传易患性等.HPV筛查可选用宫颈巴氏涂片筛查、医师取样HPV检测等方法.该文就HPV相关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状况、基因分型、危险因子、疫苗研究进展及筛查方式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梁荣中 刊期: 2015年第2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