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患者CD细胞、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水平的影响

崔宝林;任晓菊

关键词:胆囊结石, 腹腔镜手术, 传统开腹手术, CD细胞, C反应蛋白, 丙氨酸转氨酶
摘要: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患者CD细胞、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入宝鸡市妇幼保健院的胆囊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对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肝功能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应激反应指标及细胞因子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肝功能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4) mL比(95±9) mL,(1.87±0.22) cm比(13.52±2.45) cm,(14.8±2.2)h比(35.7±5.8)h,(11.6±2.0)h比(37.5±5.5)h,P<0.01].手术后,观察组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97±1.23) g/L比(15.66±3.51)g/L,(8.57±1.03)ng/L比(14.29±2.68) ng/L,(9.39±1.26) ng/L比(20.52±3.29) ng/L,P<0.01].术后3d,观察组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1.25±2.26)%比(23.64±2.89)%,(25.76±2.27)%比(21.55±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观察组ALT、y-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高于对照组[(42.84±3.61) U/L比(34.22±3.18) U/L,(60.16±6.53)U/L比(51.88±7.32) U/L,(30.18±4.16) U/L比(21.62±5.36)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凝血功能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感染、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6.0%(3/50)比26.0% (13/50),8.0%(4/50)比30.0% (1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山莨菪碱对产妇分娩方式、产程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对产妇分娩方式、产程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香河县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213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12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活跃期宫口开大时给予静脉注射山莨菪碱10 mg.观察两组产妇宫颈扩张速度、胎头下降速度、疼痛评级、产程及分娩方式,同时观察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宫颈扩张速度、胎头下降速度、宫颈开全时间、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宫颈消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3.3±0.6) cm/h比(4.8±1.1) cm/h,(0.84±0.22) cm/h比(1.92±0.37) cm/h,(3.07±0.24)h比(3.85±0.21)h,(126±16) min比(207±29) min,(190±19) min比(266±33) min,16.9% (19/112)比46.5% (47/101),(62±4) min比(84±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莨菪碱可显著提高宫颈口扩张速度及胎头下降速度,降低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和剖宫产率,对于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作者:杨志会;张艳梅;顾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不同剂量氯胺酮对罗库溴铵静脉注射阵痛反应及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胺酮对缓解静脉注射罗库溴铵所致的阵痛反应及心血管反应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在衡阳市中医医院选择全身麻醉下进行气管插管择期手术患者1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组,各40例.A组采用0.2 mg/kg氯胺酮预处理,B组采用0.5 mg/kg氯胺酮预处理,C组采用0.8 mg/kg氯胺酮预处理,D组采用3 mL生理盐水处理,并于30 s后对各组再次进行0.3 mg/kg罗库溴铵静脉注射.比较各组插管后各时间点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情况,并对各组患者发生注射痛及回缩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B、C三组患者HR均低于D组,且随着氯胺酮给药剂量的增加,C组HR值均低于B、A组(P<0.05);A、B、C三组患者MAP均比D组低,且随着氯胺酮给药剂量的增加,MAP上升越缓慢(P<0.05).A、B、C组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3.4±1.1)分、(2.5±0.8)分、(0.4±0.1)分,均低于D组(5.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退缩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5%(19/40)、27.5% (11/40)、10.0% (4/40)、62.5%(25/40),且随着氯胺酮剂量的增多,患者退缩反应发生率亦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不同剂量氯胺酮均有助于缓解罗库溴铵所引起的注射痛及心血管反应,且随着氯胺酮剂量的增大,缓解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谢明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控制性降压在嗜铬细胞瘤围麻醉期的研究进展

    嗜铬细胞瘤是以分泌儿茶酚胺为主、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罕见内分泌肿瘤,外科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尽管增加了对嗜铬细胞瘤生理特点及外科手术期间临床表现的认识,但其罕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仍是麻醉医师的挑战.围术期恰当时机应用控制性降压技术可明显减少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改善术野质量,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靓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

    当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临床上治疗脊髓损伤的手段还非常有限,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干细胞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为临床医师治疗脊髓损伤等神经疾患带来了新希望.脊髓损伤的干细胞疗法具有为损伤的脊髓提供营养、分泌细胞因子、改变局部微环境或分化为神经元与宿主神经元建立突触桥接,或者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使脱髓鞘的神经在髓鞘化从而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等优势,在治疗脊髓损伤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作者:徐进;郑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子宫癌肉瘤的研究进展

    子宫癌肉瘤(UCS)是一种较少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其病因至今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亦无特异性,很难在术前确诊,其诊断金标准为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因其发病率低,大部分报道均为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尚无统一的治疗模式,目前多推荐行全面分期手术及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行个体化辅助治疗,多推荐行化疗±放疗.虽然UCS在临床较少见,但其侵蚀性强,易于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即使是早期患者,预后亦极差,因此广大临床工作者需提高对UCS的认识以利于早期诊治.

    作者:田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长春西汀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长春西汀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一般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长春西汀葡萄糖注射液20 mg,静脉滴注,共10 d.治疗后1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10d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观察组脑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12.68±1.19)分比(15.11±1.38)分,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7%(26/30)比63.3% (19/30),P<0.05].结论 长春西汀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胡炜娜;刘诗翔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清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蛋白(PC-Ⅲ)和肝功能的关系,评价HA、LN和PC-Ⅲ对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十堰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乙型肝炎(A组)6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B组)42例、慢性HBV携带者(C组)40例,同期选择20例健康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D组).采用生化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LN、PC-Ⅲ,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载量.分析4组纤维化指标及其与ALT、HBV-DNA载量的关系.结果 4组血清HA、LN、PC-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组血清HA、LN、PC-Ⅲ水平高[(475±103)μg/L、(158±43) μg/L、(224±78) μg/L],与A组[(298±23)μg/L、(124±33) μg/L、(186±44)μg/L]、C组[(82±22) μg/L、(73±18) μg/L、(45±13) μg/L]、D组[(78±14) μg/L、(68±13)μg/L、(38±10)μg/L]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HA、LN、PC-Ⅲ和ALT、HBV-DNA呈正相关(均P<0.05);B组患者HA、LN、PC-Ⅲ和ALT、HBV-DNA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HA对肝硬化纤维化诊断的灵敏度高(93.4%),PC-Ⅲ特异度高(88.4%).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LN、PC-Ⅲ明显升高,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诊断有助于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及早干预.

    作者:陆明海;张军艳;杨宏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精子DNA损伤对生殖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人类精子染色质结构的完整性是影响精子生育能力和子代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与生殖结局密切相关,可导致并预测男性不育及自然流产,亦可评估人工授精(IUI)的预后情况,并且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受精率、着床率、妊娠率、活产率等.而精子DNA损伤的增加与流产的增加有关,对后代健康的不良影响也是通过DNA损伤的精子遗传的,因此,精子DNA损伤阈值的确定对改善辅助生殖的治疗结局非常重要.

    作者:谭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甲泼尼龙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白细胞介素23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甲泼尼龙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白细胞介素(IL) 23、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针1.0g/次,静脉滴注3d,1次/d;3 d后减量为0.5g/次静脉滴注4d,1次/d;4 d后改为口服泼尼松片60 mg/d,渐递减(口服3d后减量为40 mg/d),维持1 ~3个月内停服.同期选择30例体检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及对照组血清、脑脊液IL-23、IL-17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23、IL-17水平为(688±90) ng/L、(88±10) ng/L,治疗后血清IL-23、IL-17水平为(399±56) ng/L、(49±6) ng/L,对照组血清IL-23、IL-17水平为(93±10)ng/L、(18±3) ng/L,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23、IL-17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但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1).观察组治疗前脑脊液IL-23、IL-17水平为(765±68) ng/L、(90±10) ng/L,治疗后脑脊液IL-23、IL-17水平为(321±19)ng/L、(49±6) ng/L,对照组脑脊液IL-23、IL-17水平为(86±8)ng/L、(18±3)ng/L,观察组治疗后脑脊液IL-23、IL-17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23和IL-17呈正相关(r =0.402,P=0.039);脑脊液血清IL-23和IL-17呈正相关(r =0.516,P=0.004).结论 RRMS患者血清、脑脊液IL-23、IL-17水平呈现高表达.甲泼尼龙治疗可降低RRMS血清、脑脊液IL-23、IL-17水平.

    作者:李岚欣;徐世成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清扫及远期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11月在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住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腔镜组和开放组,各24例.胸腔镜组采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开放组行传统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疼痛程度、免疫炎症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率.结果 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放组[(166±36) mL比(270±53)mL,(4.8±1.5)d比(6.5±2.1)d,(6.5±2.3)d比(9.6±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d、3d胸腔镜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1周胸腔镜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开放组,自然杀伤细胞、IgA、IgG、IgM显著高于开放组(P<0.01).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具有相近的远期疗效,且安全性高,对机体损伤更小,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

    作者:李栋;李占欣;郑江敏;李立彬;李建霖;何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AIDS患者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目前,全球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流行趋势十分严峻,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AIDS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会对治疗产生不良影响.该文分别从社会大众、医院治疗及患者自身三方面阐述了影响AIDS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现状,并认为应提高对AIDS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以期改善患者的生存和治疗现状.

    作者:李易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石斛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

    石斛来源于兰科石斛属的多种植物,是大的兰科属之一.石斛多糖是其重要的药用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炎、等多种功效,属于活性多糖的一种,临床上主要用于癌症、糖原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对多糖生物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对于石斛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越来越成为石斛研究的热点.

    作者:郭冕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快速起搏对家兔心房肌钙通道表达的影响及辛伐他汀的干预研究

    目的 通过建立快速起搏家兔模型,探讨辛伐他汀对快速起搏早期心房肌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信使RNA(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心房快速起搏组(n=10)和辛伐他汀干预组(n=10)三组.辛伐他汀干预组予以辛伐他汀5 mg/(kg·d)灌胃2周,其余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周,对照组不行起搏,心房快速起搏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行快速心房起搏(800次/min)建立家兔快速心房起搏模型,急性起搏8h后取右心房组织,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房肌L型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mRNA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L型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mRNA的相对拷贝数为1.00 ±0.04,辛伐他汀干预组为0.89±0.04,心房快速起搏组为0.78±0.03.心房快速起搏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L型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mRNA的相对拷贝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房快速起搏组L型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辛伐他汀干预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以改善家兔快速起搏心房引起的心房肌L型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mRNA表达的下降.

    作者:章帮助;王联发;陈晨;黄猛珣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迷走神经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自主神经系统在顽固性高血压、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自主神经系统主要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系统构成.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交感神经,证实交感神经张力增高与多种疾病相关.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晕厥、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中也有重要作用.该文就迷走神经调节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及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金爱卿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大自由尿流率联合残余尿对膀胱出口梗阻致排尿障碍的评估作用

    目的 探讨大自由尿流率(Qmax)与残余尿联合评估膀胱出口梗阻致逼尿肌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2011年7月至2014年2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经尿动力学压力-流率测定(IPFs)确诊的膀胱出口梗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26例,根据IPFS结果分为逼尿肌损伤组(48例)和无损伤组(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Qmax和残余尿,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建立逼尿肌损伤诊断指数(DDI)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DI、Qmax、残余尿诊断逼尿肌损伤的效率.结果 损伤组患者的Qmax显著低于无损伤组[(9.2±2.8) mL/s比(10.5±3.1) mL/s,t=2.370,P<0.05],残余尿显著高于无损伤组[(62.7±13.6) mL比(40.5±15.4) mL,t =2.992,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逼尿肌损伤诊断指数模型DDI=0.127×残余尿-0.516×Qmax+ 3.268.以DDI、Qmax、残余尿诊断逼尿肌损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6%、72.9%、47.9%和83.3%、46.2%、76.9%,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2、0.579和0.685.结论 DDI能较准确地诊断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逼尿肌损伤,为临床医师的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任衢军;成泽民;杜义堂;曾东升;黄超;袁宗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70例SCLC患者(SCLC组)、4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NSCLC组)及30例肺良性疾病(BDP)患者(BDP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ProGRP和NSE的水平,探讨Pro-GRP诊断SCLC的价值.结果 SCLC组患者血清中ProGRP[1088.05 (437.51,2294.03)ng/L]和NSE[15.11 (9.52,25.10) μg/L]的水平均显著高于NSCLC组[43.26(32.13,49.17) ng/L、[7.24(5.32,9.99)μg/L]和BPD组[38.46(30.81,43.72) ng/L、7.27(4.81,9.71)μg/L] (P <0.05).以BPD为对照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的血清ProGRP诊断SCLC的截断点为52.29 ng/L,ROC曲线下面积为0.982,95% CI 0.959~1.005;以NSCLC组为对照,血清ProGRP和NS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3和0.7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4.26,P<0.05),获得ProGRP诊断SCLC的截断点为86.96 ng/L.ProGRP诊断SCLC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8.6%、96.7%、98.4%、78.4%及0.852,均高于NSE的60.0%、90.0%、93.3%、49.1%、0.5.结论 血清ProGRP的水平对SCLC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蒋安帮;胡俊锋;黄礼年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患者CD细胞、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患者CD细胞、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入宝鸡市妇幼保健院的胆囊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对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肝功能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应激反应指标及细胞因子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肝功能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4) mL比(95±9) mL,(1.87±0.22) cm比(13.52±2.45) cm,(14.8±2.2)h比(35.7±5.8)h,(11.6±2.0)h比(37.5±5.5)h,P<0.01].手术后,观察组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97±1.23) g/L比(15.66±3.51)g/L,(8.57±1.03)ng/L比(14.29±2.68) ng/L,(9.39±1.26) ng/L比(20.52±3.29) ng/L,P<0.01].术后3d,观察组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1.25±2.26)%比(23.64±2.89)%,(25.76±2.27)%比(21.55±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观察组ALT、y-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高于对照组[(42.84±3.61) U/L比(34.22±3.18) U/L,(60.16±6.53)U/L比(51.88±7.32) U/L,(30.18±4.16) U/L比(21.62±5.36)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凝血功能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感染、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6.0%(3/50)比26.0% (13/50),8.0%(4/50)比30.0% (1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宝林;任晓菊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血浆脑源性神经因子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血浆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水平与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部或门诊部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自杀未遂31例(自杀未遂组),无自杀行为32例(无自杀行为组),选择同期3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浆BDNF水平,并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DNF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关系.结果 自杀未遂组血浆BDNF水平明显低于无自杀行为组和对照组[(768±221) ng/L比(1024±193) ng/L,(1376±191) ng/L,P<0.05];对照组血浆BDNF水平高于无自杀行为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浆BANF是自杀行为出现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与血浆BDNF水平存在关联性.在预测抑郁症自杀行为方面,血浆BDNF水平佳切点值为812.94 ng/L,其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81.7%.自杀未遂组血浆BDNF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HAMD24总分、HAMA24总分、BDI总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浆BDNF水平影响着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BDNF水平降低是生物学危险因素之一.当抑郁症患者BDNF水平降低时应注意抑郁症患者是否会出现自杀行为.

    作者:罗新;金春慧;程灶火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相关信号通路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细胞缺氧应激状态下活跃的细胞因子,其表达及活性受脯氨酰羟化酶(PHD)/希佩尔林道蛋白(pVHL)、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Bcl-2相关性抗凋亡基因3(BAG3)/热激蛋白70(HSP70)等上游信号通路的调节,并通过特异性识别结合靶基因缺氧反应元件区域,调节其下游靶基因表达,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继强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硬膜外麻醉下进行老年骨科手术时辅助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老年骨科手术时辅助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襄阳市中心医院北院骨科收治的行骨科手术的60例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行骨科手术时给予0.75%罗哌卡因1 mL+灭菌注射用水2mL,对照组患者给予0.75%罗哌卡因2mL+灭菌注射用水1 mL,术中酌情给予0.25%罗哌卡因维持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感觉、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对比较稳定,对照组患者麻醉后30 min、60 min、术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心率:(68±10)次/min,(73±8)次/min,(71±12)次/min;(80±l0)次/min,(75±9)次/min,(74±12)次/min、收缩压:(121±13) mnHg(1 mmHg =0.133 kPa),(124±11) mmHg;(120±9) mmHg:(128±13) mmHg,(126±12) mmHg,(121±9)mmHg,舒张压(66±16) mmHg,(73±12) mmHg,(74±9)mmHg;(78±11) mmHg,(77±10) mmHg,(74±9) mmHg] (P<0.05).但麻醉后30 min研究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2±0.3)h比(1.9±0.5)h,(1.3±0.4)h比(1.8±0.6)h](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3/30)比33%(10/30)](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下进行老年骨科手术时辅助小剂量轻比重腰麻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言武 刊期: 2015年第2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