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骁赪;李汉冲
当代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脑血管病已是一种主要的致死的常见病.在脑血管病中,脑水肿是基本病理改变之一.水通道蛋白-4(AQP4)是近10年来发现的膜通道蛋白之一,在脑水肿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而Ca2+超载常是造成神经细胞坏死的后通道.
作者:刘梅;李小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产科常见的特有的疾病,至今病因未明,目前认为妊高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田耕;宋绿荫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全世界有超过25%的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且高血压是引起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晚期肾脏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重要原因.遗传学、生理学、流行病学研究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提供了一些线索,但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许多证据和Guyton的假说都表明,在相同的血压水平下,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肾脏排泌功能的生理缺陷.在某种情况下这些缺陷似乎与表达和调控肾脏转运功能包括钠的重吸收和分泌的基因改变有关.然而相关的遗传连锁研究未发现多少有价值的反映基因和高血压病之间联系的线索,表明高血压与遗传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现有的科技水平尚未探明,和(或)对于易患人群来说不存在遗传因素.近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尿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有关.
作者:王静;李明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反应停)于20世纪50年代末作为镇静止吐药用于治疗妊娠反应,因明显的胎儿致畸作用于1962年被禁用.但近年来研究表明,沙利度胺具有抗血管新生及免疫调节等作用,而用于肿瘤的治疗[1].现仅对沙利度胺在初诊及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程骁赪;李汉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各种慢性肾疾病,无论其原发病如何,其病变常逐渐进展为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导致慢性肾衰竭,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调控网络并恶性循环,共同参与这一过程[1].起始阶段可为肾组织局部炎症,随后出现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沉积,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蔡伟程;李国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老年人生理功能随年龄增大而减退,衰老性并发症在老年腹部外科患者中十分普遍,尤其并发心血管疾病可高达35%[1],而高龄又属高危人群[2,3],随着社会老龄化,需要接受腹部外科手术治疗老年患者逐年增多.为了使老年患者能安全渡过围手术期,获得良好转归,重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心电监测护理预防心脏急症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综述如下.
作者:罗琼;于胜招;胡虞乾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在国内尚无确切的统计,而美国1996年的统计报告,全美有490万心力衰竭患者,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0%,心力衰竭的年增长数为40万,年死亡数为25万,是心血管病主要的死亡原因.
作者:黄绍湘;莫雪妮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oidhemonrhage;SAH)后低钠血症发生率为30%~40%,这与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和脑盐耗有关[1].CSW的机制有作者报道心钠肽(atrialnatriuretic peptide,ANP)可引起低血钠,另有作者则认为低血钠与之无关而与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 peptide,BNP)有关,并发现患者的脑血管痉挛与低钠血症有关[2,3].了解及研究ANP和BNP与SAH后低钠血症和脑血管痉挛的关系十分重要.现予以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杨晓辉;徐宝林;江新梅;王福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不仅具有抗原递呈能力,而且能启动机体的初次免疫应答.以往认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缺乏DC,现在不仅发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DC,而且通过实验表明DC具有良好的抗瘤效应.
作者:廖兴胜;谢小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前正畸医师对颅面部的分析大多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使三维信息大量丢失,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三维结构的真实状况,因此颅面部三维重建及测量方法成为必需.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为了寻求理想的颅面部三维重建及测量方法作了大量的尝试和研究,现仅就此综述如下.
作者:王剑锋;林新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体,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3×103,无激素活性.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均证实,在生理状态下,PCT在甲状腺C细胞或其他内分泌细胞内由前降钙素原(Pre-PCT)水解产生,正常人血清PCT水平低于0.1μg/L,半衰期为20~24h.在病理状态下,PCT由甲状腺外的其他器官组织产生,肝、肺、肾、肾上腺、脑和胰腺等多种组织器官都可能是PCT的生成场所.另外,在内毒素的刺激下,中性白细胞也可能是血清PCT的来源[1].
作者:杨公炜;汪明明;徐皖苏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sse,COPD)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气流阻塞进行性发展.美国现在约有560万COPD患者,是美国病死率高的4种疾病之一.近年对我国北部及中部地区102 230名成年人调查显示:COPD约占15岁以上人群的3%,每年因COPD死亡的人数达100万,致残人数达500万~1 000万[1].
作者:李岩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或CoN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属人体正常菌群之一,随着医院现代化发展,大量介入性治疗、免疫制剂、激素、抗生素等广泛应用,使该菌引起的感染日益增多,且耐药性逐年增加,为控制感染带来一定麻烦,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
作者:李杨;李苏利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尤其是发展趋向年轻化.据统计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为能早期发现并明确诊断,提高5年生存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对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特点综述如下.
作者:罗凤荣;李雁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类-D糖苷内切酶(endo-D-glucuronidase),它既存在于正常组织,如胎盘和淋巴器官,对胚胎形成,神经系统发育,新生血管形成,炎症反应发挥着正常的生理功能;也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表面,促进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诱导肿瘤血管生成,降低肿瘤患者的生存率.Hpa定位于溶酶体,既可以作为酶,也可以作为黏附分子,与局部pH值有关.研究证实,活性Hpa为8×103和50×103两种亚型以非共价结合形成的异二聚体.目前,以抑制Hpa活性及其表达作为肿瘤治疗目的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作者:季永胜;王承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常见的致死率极高的心血管临床综合征,其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胺碘酮是目前有效和可能安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可安全用于心力衰竭患者,能有效抑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降低心律失常病死率.现将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和药理作用,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曾永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1正常附睾声像图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法(CDFI)特点顺睾丸长轴扫查显示附睾头部位于睾丸上极,成类半圆形或钝圆三角形,厚0.5~0.8cm,内部回声与睾丸相似,但有明显分界.附睾体部纤细,宽0.2~0.3cm,紧贴睾丸后方略外侧,比睾丸回声略高,有时似粗线状回声紧贴睾丸.尾部位于下极,厚0.4~0.6cm,回声较睾丸略弱.输精管与附睾尾部分界不清.应用CDFI检查,头部和尾部可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体部均未能显示血流信号[1].
作者:张继海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其主要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为观察辛伐他汀治疗AS的疗效,本文采用血脂检测及高频超声血管成像技术,发现辛伐他汀降脂、减轻AS疗效确切,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李建新;唐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对于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确定,可能与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感染等因素有关.近年基础研究表明,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为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LDL经过氧化修饰后致AS作用增强.
作者:谢翔;刘华兵;李强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载脂蛋白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103,是一种多态性蛋白质.其通过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和LDL受体相关蛋白(LRP)参与机体脂质代谢,主要包括受体介导的摄入、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内甘油A酯的水解、VLDL分泌及VLDL向LDL的转化等.apoE主要在肝脏合成,脑星形细胞、巨噬细胞等也参与合成.
作者:李昕;张柏丽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