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硝唑氯己定洗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黄德光

关键词:替硝唑, 氯己定, 洗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建立制备替硝唑氯己定洗剂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替硝唑和氯己定为主药制备替硝唑氯己定洗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两主药含量.结果:替硝唑氯己定洗剂配伍合理,质量可控.结论:该洗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含量测定方法准确.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穿孔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5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术后死亡1例,姑息性胃癌切除和胃癌穿孔修补术术后各死亡1例,死亡原因主要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穿孔缝合后发生胃漏及严重腹膜炎.本组31例出院,获随访30例,单纯穿孔修补术存活时间14 d~10个月,平均(7.50±1.22)个月;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术存活时间3~14个月,平均(8.45±1.25)个月;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存活时间4~30个月,平均(13.20±1.30)个月;胃癌根治术平均8~30个月,平均(27.24±1.35)个月.结论:胃癌穿孔的临床特点复杂,熟练掌握其诊断要点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锦远;姜杰;曹锡朝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2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方法:对经确诊为大面积肺血栓栓寒症患者,无禁忌证,在溶栓的时间窗14 d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50 mg持续静脉滴注2 h,溶栓后继续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20例治疗1周后显效,患者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咯血等症状缓解,动脉血氧分压(PaO2)>85 mm Hg(1 mm Hg=0.133 kPa),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平均压降至正常,右心房右心室形态恢复正常,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缺损肺段减少≥75%;3例有效;1例无效;1例颅内出血死亡.结论:经确诊为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无禁忌证,在溶栓的时间窗14 d内,越早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50mg持续静脉滴注2 h,溶栓后继续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9年9月期间我站收治的要求终止妊娠的118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采用利凡诺、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利凡诺单独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总产程和引产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产程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成功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成功引产的总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是一种终止中期妊娠有效且可靠的方法.

    作者:王丹英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如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利用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它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就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映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内分泌治疗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诊断与内分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3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初次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6例,确诊率为81.3%,多误诊为冠心病和肾脏疾病;经过内分泌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96.9%.随访0.5~2.0年,患者均身心健康.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正确认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正确诊断及处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有助于提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廖学权;胡彩珍;黄增祥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从葛根素的异常毒性实验看药用辅料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剂出现毒性反应的原因.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ⅪC异常毒性检查法,按照尾静脉注射给药法试验,平行检测不同厂家和剂型的葛根素注射剂和不同浓度的丙二醇溶液的毒性反应.结果:葛根素注射剂的毒性反应和其中所含丙二醇的量呈正相关.结论:丙二醇对于葛根素注射剂的毒性反应有很大影响.改进铜剂工艺.加强对制剂辅料的监管非常必要.

    作者:周永标;潘卫松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TET、64层MSCT三维成像、SCG检查诊断冠心病的

    目的:研究平板运动试验、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以80例患者为实验对象,计算3种方法诊断冠的心病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准确性,上述前3种方法两两联合、3种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准确性.结果:上述3种方法联合与两两联合及单种方法比较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提高(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是通过运动来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脏耗氧量增加,以揭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无创性临床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病变程度的判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玲;袁晓利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清洁工医院感染的防范对策

    目的:了解清洁人员标准预防知识掌握和防护针刺伤能力情况,实施有效干预降低清洁工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2009年6月随机抽取在医院临床和医技科室工作的清洁人员30名,进行问卷和访谈形式的调查.结果:清洁工的标准预防知识和防护针刺伤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结论:重视清洁人员标准预防的教育,加强职业防护管理,正确实施防护措施,以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臧永坤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麻黄止嗽胶囊治疗60例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麻黄止嗽胶囊治疗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00例60岁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先用阿奇霉素0.5 g和病毒唑0.2 g一次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混匀后每天1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麻黄止嗽胶囊,治疗6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o%,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麻黄止嗽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芝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行气止痛、软坚散结法对男性精子质量及生育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行气止痛、软坚散结法对男性生育及精子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 229例男性不育患者随机分为橘核丸组和五子衍宗丸组,治疗后调查孕育人数和采用CASA检测精子各项参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治疗前后比较,橘核丸组的治愈率和临床治愈率均高于五子衍宗片组,橘核丸组、五子衍宗片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8%、72.73%,经统计学检验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还发现,橘核丸组对病患者精液液化时间、精子活力恢复和生育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五子衍宗片组.结论:行气止痛、软坚散结法在治疗男性不育症方面效果显著.

    作者:程可佳;张忠;周小梅;黎杰运;张书楠;张春雷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早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价值,以选择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手术治疗的新鲜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8例,按伤后接受手术时间(72 h以内及72 h以后)将患者分为A、B两个治疗组,进行术前及术后影像学观察指标与神经损伤恢复程度比较.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伤椎高度恢复、Cobb角及椎管占位情况,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按ASIA2000标准进行分级及评分.结果:68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68例患者的伤椎高度、Cobb角及椎管占位均获得明显改善;组间比较.A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损伤恢复结果提示,A、B两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A组患者的恢复程度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显著,伤后手术时间越早,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越好;在全身情况允许时,对脊髓损伤患者尽可能在早期行内固定减压手术,以大程度地恢复脊髓神经功能.

    作者:陈世忠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奥曲肽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31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给予患者奥曲肽0.1 mg+0.9%氯化钠溶液20 ml缓慢静注,完毕立即接通奥曲肽0.2 mg+0.9%氯化钠溶液500 ml滴入,结束后再接通垂体后叶素30 U+5%葡萄糖溶液500 ml以3 U/h静滴,24 h连续输入,记录患者的生命指征、呕血和便血、液体进出量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止血成功22例,出血控制率为71.0%,平均止血时间(10.37±5.56)h.结论:奥曲肽联合垂体后叶索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低频电流下人体阻抗模型的研究

    目的:探讨低频电流(f<1 000 Hz)下人体阻抗的模型.方法:采用串联电路法测量94名男性在不同频率电流下人体手臂阻抗的大小.结果:随着电流频率的增加,人体阻抗呈现下降趋势.结论:人体阻抗模型可以认为是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的复杂的串并联电路,因而具有容抗的性质.

    作者:万永刚;金成;王晓东;薛俭雷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我所药品检验管理系统的应用体会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药检管理工作也进入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时代.药品检验管理系统在药检所日常管理工作,保证药检工作高效、顺利运转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依靠计算机网络实现药品检验数据的网络传输,加强对药品检验流程的监控是药品检验所工作的核心业务.

    作者:丁华;沈忱;马晓璐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和总胆汁酸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与总胆汁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9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Child-Push肝功能分级积分法分级;2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A125与总胆汁酸水平.分析两者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及总胆汁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水平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升高.结论:血清CA125与总胆汁酸呈正相关,联合检测血清CA125、总胆汁酸水平能较早地反映肝脏合成及其代谢功能,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丁耀菁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护理体会,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我院收治股骨远端C型骨折21例患者的护理,按照围术期护理要点均给予认真细致的心理、生理和早期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护理.结果:患者疗效满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纪秀景;崔臻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怡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单独使用厄贝沙坦与怡开联合厄贝沙坦在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方面的临床疗效及特点.方法: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根据患者情况及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使用厄贝沙坦,实验组采用怡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共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CR)、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血压(BP)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CR、BP指标,但实验组在降低UAER、CR方面作用更加明显(P<0.01).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联合应用怡开和厄贝沙坦,比单独使用厄贝沙坦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延缓糖尿病肾病病情.

    作者:许福海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三头肌劈开入路肱骨髁间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

    目的:总结应用三头肌劈开入路肱骨髁间解剖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2月~2009年7月,应用肘后正中切口和三头肌劈开入路肱骨髁间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50例.结果:平均随访16.5个月,骨折均愈合,按Jupiter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23例,中7例,优良率为86%.结论:三头肌劈开入路肱骨髁问解剖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操作简捷,固定坚强,并发症少,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操练,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张海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干燥综合征并发肾小管酸中毒1例

    干燥综合征系一侵犯外分泌腺、具有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起病多数呈隐匿和慢性进展,在泌尿系的病变常见为间质性肾炎,可呈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以育龄期女性多发.笔者在临床中遇到1例干燥综合征并发肾损害患者.

    作者:万宏霞;吕海洋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急诊护患纠纷的成因及对策

    分析目前医院急诊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对策.笔者通过对近两年时间的督查结果反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护患纠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护士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人际沟通能力,合理排班,护生及低年资护士的管理等,为急诊患者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为护士提供安全的职业环境,不断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综合满意度.

    作者:朱海丽 刊期: 2010年第13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