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妮;宋蕾;张建国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例,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经精心护理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了解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春红 刊期: 2010年第19期
为了促进中药调配工作质量的提高,笔者根据自身实践,通过分析中药调配工作中常见的错误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中药调配工作的具体要求.笔者认为,中药调配工作应注意的问题包括药名识别、熟悉炮制品和生品、处方规范字的辨识、剂量准确等.因此,中药师应重视中药调剂工作中的细节问题,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柳红;马宏图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生殖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方法.方法:应用CT扫描采用常规轴位扫描,以OM线为基线,层厚5 mm,层距5 mm,部分病例进行颅底扫描、冠状位扫描.MRI采用每位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平扫应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像,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像行横轴位、矢位及冠状位检查;增强对比剂应用Gd-DTPA,剂量0.1 mmol/kg,经肘静脉注射.结果:本组38例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显示,病变位于鞍区的11例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混杂,边缘清晰,CT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呈均匀强化,其病灶范围较平扫时略增加,同时行MRI检查,24例病变位于基底节区、松果体区及鞍区的患者表现为不规则形病灶,T1、T2加权像呈均匀等信号.结论:CT和MRI联合应用可以有效诊断颅内生殖细胞瘤.
作者:邓新源;梁菊香;罗志程 刊期: 2010年第19期
了解各类人群候诊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指导门诊护理工作,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因此,医院需要努力完善门诊治疗环境的硬软件设施,让患者了解医院;根据患者的医疗要求提供多层次的医疗服务;强化服务质量内涵,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梁美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加湿润烧伤膏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38例住院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18例)采用常规治疗及局部换药方法;山莨菪碱加湿润烧伤膏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山莨菪碱(2~ml)滴于创面后,用神灯照射15~30 min,再用湿润烧伤膏外敷.结果:山莨菪碱加湿润烧伤膏组与常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山莨菪碱加湿润烧伤膏对糖尿病足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作者:吴瑜娟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采用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方法:对63例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门诊病例采用中药药物离子透入、电针及穴位注射、中药辨证内服综合方法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1年以上,显效26例,占41.2%.有效29例,占47.1%.无效8例(有3例仅治疗1个疗程)占12.7%,总有效率为88.3%.结论: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应用综合疗法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潘泽民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产后尿潴留发生原因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产后尿潴留的形成与产程过长,外阴创伤疼痛,应用大量解痉镇静药和产妇紧张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经综合治疗及护理24例患者已治愈.结论:加强心理护理,采用物理刺激疗法结合中医护理干预是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高雪松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35例加强介入前、介入中、介入后护理,给予积极的健康指导.结果: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35例患者情绪稳定,能愉快配合治疗与护理,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加强对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能提高患者有效配合的程度、治疗的依从性和适应性.
作者:黄奕梅;曹彭钢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处方对提高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主动检查数的价值,以早期发现患者并彻底治疗.方法:将60例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的接触者给予常规指导,出院后保持联系.实验组的接触者制订健康教育处方,定时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主动检查的人数和发病情况.结果:实验组接触者对肺结核病相关知识和政府免费政策等知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症状或无症状患者的亲属都能定时主动检查,检查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肺结核病发病率及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高接触者对肺结核的认知水平,促进肺结核患者的家属进行主动检查的自觉性.
作者:陈振兰;曹磊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讨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通过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309例,总结护理经验.结果:通过良好的护理配合措施,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5 d,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手术效果满意,未见有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能有效提高患者康复率,对手术成功率有二定帮助.
作者:潘玉韶;程洲平;杜惠梅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使用胰岛素笔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0例非初次住院、需要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的掌握程度、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血糖代谢指标、住院天数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接受健康教育后,患者正确掌握胰岛素笔使用、胰岛素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住院天数、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科学的、综合的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认知及使用的依从性,提高胰岛素笔的正确使用率,从而有效控制血糖,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高,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及提高住院满意度.
作者:周敏平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砂仁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DB-1(30 m×0.25 mm,0.25 μm),载气为氦气,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结果:乙酸龙脑酯在0.030 1~1.203 7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30%,RSD为2.20%.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砂仁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隆颖;栗建明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评价子宫良性病变经腹行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楔形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2007年12月~2009年2月对我院82例子宫良性病变开腹行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楔形切除术,随访10个月~2年.结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82例无一例提早出现更年期症状.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楔形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无发热.排异时间短,恢复快.
作者:申玉红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研究NC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4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NC方案化疗,设为化疗组,NC方案,NVB 25 mg/m2 ivgtt,dl、8;DDP 70 mg/m2 ivgtt,dl,21~28 d为一周期,4周期为一疗程.对照组患者采用佳支持治疗.结果:化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5.0%和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21.3个月和12.1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毒性反应方面,化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结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给予NC方案化疗疗效理想,毒性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耀昆;张跃臣;王俭明;孙大鹏 刊期: 2010年第19期
本文针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丰富与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以及提高实验考核的合理性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了探讨.
作者:卢秀霞;刘意;何琳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通过对颈肩疼痛与颈椎影像学的动态观察,利用影像学观察祖国医学对疾病的辨证施治,探索中医各证型与影像学的结合点,提高辨证论治的效果.方法:对201例颈肩痛患者的颈椎X线(正侧位、双斜位)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颈椎病的中医分型与西医分型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和对应关系,两者在本质上无排他性.结论:根据颈椎的动态影像学观察结合祖国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两者相结合能够提高祖国医学对颈椎病的辨证施治,有益于探索中医证型转化的过程.
作者:孙钢 刊期: 2010年第19期
通过对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发现其主要表现为恐慌、焦虑、抑郁、偏激和心存侥幸,分析了形成上述心理特点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阳康丽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评价我院肠内营养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8年病区肠内营养药的销售金额、用药数量、用药科室等资料,对其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肠内营养药销售金额逐年增多,2008年比2007年增长84.67%.结论:肠内营养药是一类很有发展潜力的药物,其销售金额和用量在我院均呈快速增长趋势.
作者:王迎春;段丽芳;赖金华 刊期: 2010年第19期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而紧缩性、神经性头痛病情顽固,反复发作,服用镇静、止痛药物只是暂时好转;而采用中药头痛饮治疗,有效率达到95.16%,而且患者的复发率降低.
作者:伍钊华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术中超早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机制和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术中超早期亚低温组(30例,术中亚低温组)和术后亚低温组(32例,对照组),前者进入手术室即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于术后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5℃之间,两组亚低温治疗时间为7~10 d,期间监测ICP、血糖、全血乳酸指标:并在伤后6个月依据GOS评定法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伤后36 h术中亚低温组血糖、全血乳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伤后72 h术中亚低温组IC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伤后6个月COS评分,术中亚低温组良好率为63.3%(1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良好率43.7%(14/32)(P<0.05).结论:将亚低温治疗提前至术中应用,较术后进行亚低温提前数小时,更有利于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脑代谢,减轻酸中毒,降低脑压改善脑灌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作者:郑庆棠;陈卓;解丛民 刊期: 2010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