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骶管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苏振生

关键词:骶管阻滞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骶管阻滞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骶管阻滞术疗法,5次治疗后追踪随访6~12个月,同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与指导.结果: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顺利完成一个疗程骶管阻滞术.96例症状完全缓解,27例症状明显缓解,15例疗效不明显.结论:骶管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作为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佳选择.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双频指数调控老年人硬膜外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全麻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反馈调控下,老年人硬膜外三种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异氟醚麻醉时对血流动力学、异氟醚用量以及术中应激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腹部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硬膜外罗哌卡因用药浓度的不同随机分成四组.A组为对照组,硬膜外腔推注生理盐水+单纯异氟醚(ISO)吸入麻醉;B组为硬膜外腔推注0.2%罗哌卡因(R)+ISO;C组为硬膜外腔推注0.375%R+ISO;D组为硬膜外腔推注0.5%R+ISO.术中通过调节异氟醚吸入浓度维持BIS值在50~60之间.术中监测并每隔5 min记录吸入异氟醚浓度(Fiiso)、呼末异氟醚浓度(FE'iso)、SBP、DBP和HR;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1)、手术开始1 h(T2)及2 h(T3)抽血测皮质醇及白介素6(IL-6).结果:①C、D两组术中平均MAP较低,每5分钟的变化值较小,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C组和D组的术中平均吸入异氟醚浓度(Fliso)及其每5分钟变化值明显低于A组(P<0.05);C、D两组分别减少术中异氟醚用量约21%和23%,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A组和B组血浆皮质醇及IL-6浓度在T2和T3均明显高于T1(P<0.05),C、D两组血浆皮质醇升高不明显,IL-6在T3时升高,其中D组升高幅度较小,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BIS反馈调控下,0.375%、0.5%罗哌卡因硬膜外复合全麻时术中MAP适度降低,波动较小,且异氟醚用量分别减少约21%和23%,并有效降低围术期血浆皮质醇及IL-6的浓度.

    作者:刘晨龙;林财珠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对糖尿病患者动态管理中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

    目的:探讨社区中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从社区、家庭及糖尿病患者三个不同层面对社区内的居民及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教育三年,观察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相关的科普知识有了较多的认识,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治疗顺应性和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都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在社区中开展健康教育能使糖尿病患者群增加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对疾病的态度有明显的变化,这对糖尿病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赵俊芝;苏湘慈;苏湘利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病毒性疾病的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通过总结病毒性疾病诊断的工作经验,结合文献对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应用于病毒性疾病诊断进行阐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够检测和诊断许多病毒性疾病.它在病毒性疾病诊断中的特点为:①及时性.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结果.②低风险性.可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大大减低了人员暴露于严重传染性疾病的风险.③高敏感性.在组织形态学改变出现之前就可以检测出病毒.④有效性.用于个案病例回顾性诊断和疾病的深入研究.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或某些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病毒.免疫组组织化学在病毒性疾病诊断中具有:①用于人类新病毒的识别;②具有与其形态学相关的病原学诊断意义;③提供快速形态学诊断,使严重传染性疾病得以早期治疗;④在无法取得新鲜组织或尚无分离培养条件的情况下,提供病毒性疾病诊断和对发病机制的认识.

    作者:李宁;余琦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同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5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肩关节功能评定优8例,满意38例,不满意6例,失败0例.优良率为88.46%.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效果满意,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秦国梁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人工流产现状的分析及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探讨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育龄妇女意外妊娠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及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以便开展人工流产后优质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从而降低人流发生率,保护广大妇女的生殖健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意外孕娠妇女进行面对面咨询、访谈.结果:人工流产原因中有43.75%是未避孕造成的;56.25%为避孕失败情况造成的;避孕失败的原因中有37.04%为宫内节育器失败.她们的避孕知识缺乏,对紧急避孕药知晓率低;对人工流产能引起的并发症有34例完全不知道;22.92%的妇女为多次人工流产;21例人工流产妇女非常需求为她们提供避孕节育服务,20例人工流产妇女非常需求生殖健康服务;人工流产妇女对在人工流产术后的要求非常高,非常需求安全、无痛、无并发症分别为47例、45例、42例;28例选择咨询交谈的形式来提供服务.结论:积极地开展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流产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强育龄妇女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及避孕方法使用的指导,提高育龄妇女的避孕使用率及正确使用率,对采用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应进行定期检查、随访,保证节育器的有效性,减少非意愿妊娠和重复流产.

    作者:赵娟;卢头锋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皮肤性病科实验室镜检项目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徐州及周边地区浅部真菌、疥螨、阴道念珠菌及部分性传播疾病的流行趋势.方法:对显微图像工作站所贮存的2004年1月~2008年12月的病例,按不同的检测项目包括真菌镜检、疥螨镜检、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涂片革兰染色找双球菌、阴虱镜检、前列腺液常规检测逐年统计检测例数及阳性率,并结合门诊人次分析其相关疾病的流行变化趋势.结果:真菌镜检例数每年占门诊10%左右,镜检阳性率在32%~33%,无上升或下降趋势;疥螨由2004年检测阳性例数占门诊人次的0.183%上升至2008年的0.527%;阴道念珠菌阳性率逐年上升;革兰阴性双球菌阳性数、阴虱阳性数、前列腺液常规检测例数逐年稍有下降.结论:徐州及周边地区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率无变化;疥疮的发病率、阴道念珠菌感染率逐年上升;部分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稍有下降.

    作者:马海军;钟连生;刘彦群;魏志平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肛肠病术后局部联合方法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肛肠病术后局部联合方法镇痛的疗效.方法:对32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联合或分别采用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和双氯芬酸钠栓的临床资料、诊疗过程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肛肠病术后联合应用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和双氧芬酸钠栓,创面镇痛效果满意.结论:肛肠病术后应用局部联合方法镇痛,具有安全、疗效可靠及价格低廉等优点.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李二建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6例

    目的:观察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方法:联合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环孢素及中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从患者临床表现及血常规、骨髓象变化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89%,显著高于单用环孢素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且取得临床缓解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艳丽;程志;韦润红;吴艺;冯磊;石琳;马秋玲;陈疏敏;刘现辉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腕舟骨骨不连的诊疗进展

    国内外腕舟骨骨不连患者日益增多,治疗的手段也很多.本文就其治疗手段进行了阐述.

    作者:滕加文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Sysmex XS-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Sysmex XS-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性能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依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相关实验室标准化文件对于仪器报告参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Sysmex XS-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各方法学指标评价良好.结论:Sysmex XS-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可适用于临床应用.

    作者:蒋辉;张平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SAU新方法终止瘢痕子宫意外妊娠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SAU新方法用于终止剖宫产后瘢痕子宫意外妊娠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6月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来我院要求行终止手术的育龄期妇女300例,设为观察组(A组),其中,6~14周180例行门诊人工流产术为A1组:15~24周120例行住院引产术为A2组.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瘢痕子宫意外妊娠在我院行妊娠终止手术的育龄期妇女300例,设为对照组(B组),其中,6~14周180例行门诊人工流产术为B1组;15~24周120例行住院引产术为B2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SAU新方法终止瘢痕子宫意外妊娠与传统方法在宫颈成熟程度及终止成功率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在15~24周终止瘢痕子宫意外妊娠副作用、并发症、引产成功率、实施效果及结局对照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AU新方法用于剖宫产后瘢痕子宫终止意外妊娠,效果安全可靠,明显缩短引产及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及医疗费用支出,受术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董秀美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后预防切口感染的经验.方法:2002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共对19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急诊LA.结果:阑尾炎术后总感染率为4.04%,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急性单纯性阑尾炎64例,未出现切口感染,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0例,感染率为1.67%;急性坏疽性阑尾炎39例,感染率为5.13%;急性穿孔性阑尾炎30例,感染率为14.29%.结论:预防性LA术后切口感染需要采取早期诊治、保护切口、正确处理阑尾根部和渗出液、合理使用抗生素等综合措施.

    作者:董小刚;何震宇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我院儿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现状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儿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现状,指导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出院病例300份,总结抗感染药物的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抽取的病例中,91.33%使用了抗感染药物,其中,使用1种抗感染药物者占28.47%,2种者占59.12%,3种及3种以上者占12.41%.使用频度排在前三位的是头孢硫醚、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结论:临床医师要增强合力应用抗生素的意识,选择佳的抗感染药物,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高毅荣;武伟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2例采用中两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9例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2周为1个疗程,用药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地改善冠脉的血供,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汤可以明显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姬洪涛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加氟胶囊中替加氟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加氟胶囊中替加氟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C18(4.6 mm×20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270 mm;流速:1.0 ml/min.结果:盐酸苯海拉明在0.060 72~0.263 1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70%,RSD=0.80%(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替加氟胶囊中替加氟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子桐;张迪;吴波;史秋菊;傅鑫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端侧吻合对大鼠臂丛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端侧吻合技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可行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每只右侧神经外膜开窗(0.12 cm×0.12 cm),将臂丛后束损伤后的桡神经远断端端侧吻合于外膜开窗的内侧束远端0.15 cm部位,左侧不做吻合.分别于术后4、8、12周在麻醉下行电生理、肌纤维截面积、肌肉湿重及运动终板面积的检测.结果:桡神经端侧吻合后,随时间的延长,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传导速度加快,肱三头肌肌湿重及肌纤维截面积值逐渐加大;实验侧与对照侧的肱三头肌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终板的面积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端侧吻合能促进臂丛损伤神经再生,并能保护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

    作者:陆大明;张振文;陆振良;徐雪平;张洪泉;王毓炜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手术与传统疗法对锁骨骨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比较锁骨骨折手术与传统疗法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02年5月~2004年5月收治的96例14~72岁单侧锁骨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或传统疗法治疗,并随访5~7年.对每个患者进行远期生活质量评分和分类.依据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手术与传统疗法的远期疗效差异.结果:手术治疗组55例.生活质量优30例、良21例、可4例;传统疗法治疗组41例,生活质量优25例、良15例、可1例.按生活质量评价标准,传统疗法与手术疗法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传统疗法可以作为锁骨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庞祖才;杨升平;郭烽;许汉权;陈永韶;胡锐明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舒适护理对局部麻醉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局部麻醉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6例在门诊预约的进行局部麻醉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还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和SD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SAS和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轻局部麻醉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高轶;周文娇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在皮肤科中的应用近况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主要作用是调节机体免疫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和抗过敏能力,在皮肤科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银屑病、玫瑰糠疹、斑秃、白癜风等.本文对其应用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张剑锋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187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和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年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资料,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ADR中,女性患者较多(60.96%);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多(97.33%);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临床表现又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其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王迎春;王南松;白瑶 刊期: 2009年第33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