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右锁骨下动脉巨大假性动脉瘤1例

朱家光;卢涛

关键词:外伤性, 右锁骨下动脉, 腰部疼痛, 腰部损伤, 斜形骨折, 肿块, 女性, 昏迷, 患者, 车祸
摘要:患者女性,50岁,因车祸致头、胸、腰部损伤.当时昏迷,4h后逐渐清醒,同时感右上胸及腰部疼痛.右锁骨部有肿块,压痛明显,胸片示右锁骨内1/3处斜形骨折,对位欠佳.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保留五大属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自1988年以来笔者对16例大隐静脉曲张病人18侧肢体进行了保留大隐静脉五大属支的高位结扎手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郑正葆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隐性脊柱裂的调查与人才选拔

    我们观察了48例成人骶骨标本,并对53例艺术类学员作了调查,以帮助确诊隐性脊柱裂,为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邵大宝;张革;刘福祥;蒋卫忠;章丽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喉结核3例误诊原因分析

    喉结核在上呼吸道结核中发病率高,临床上并非罕见,如不提高警惕,常发生误诊、漏诊.本文就3例误诊原因作一分析.

    作者:刘瑛瑾;严小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腹膜后巨大恶性神经鞘瘤阴囊内转移1例

    患者男,69岁,发现右侧阴囊肿块1年,上腹部胀痛半月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中上腹偏右处可扪及一约25cm×20cm肿物,右侧阴囊内可扪及一约10cm×6cm肿块.B超提示:(1)右侧腹膜后巨大肿物;(2)右侧阴囊内肿块.

    作者:龚俊生;喻开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声门上水平喉部分切除术的改进

    对声门上型喉癌在彻底切除肿瘤后尽量保留喉功能,已为许多学者所重视,我科于1990年~1998年间对34例声门上型喉癌,在传统的声门上水平喉部分切除术基础上,作了修复方法的改进,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志森;赵侃;张宇园;史波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异丙酚麻醉对子宫收缩性的影响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全麻药,其特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而平稳,不良反应少,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有关异丙酚对呼吸、循环方面的影响报道较多,但对子宫收缩性的影响报道较少.我们观察了异丙酚麻醉下人工流产时子宫的收缩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蓝志坚;徐军;祝建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的IL-2mRNA和IL-6mRNA水平的研究

    目的从mRNA水平探讨白细胞介素2、6(IL-2、IL-6)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CPH)、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患者以及接种乙肝疫苗的青少年和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HBsAg、HBeAg以及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提取其总RNA,采用半定量核酸杂交技术,检测经刺激后的PBMC表达的IL-2mRNA和IL-6mRNA水平.结果CPH、CAH患者的PBMC经PHA刺激后,表达的IL-2、IL-6mRNA水平与接种乙肝疫苗者和正常人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经HBsAg及HBeAg刺激后,IL-2mRNA水平与接种乙肝疫苗者和正常人相比明显低下(均P<0.01);经HBeAg刺激后,IL-6mRNA水平明显高于接种乙肝疫苗者和正常人(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IL-2mRNA的水平下降,HBeAg诱生IL-6mRNA的水平明显高于HBsAg,且与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的升高相一致.

    作者:陈海英;方剑乔;孙德利;章明太;刘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所致呼吸衰竭4例诊治体会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往往同时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及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变化急骤,处理不当可发生呼吸衰竭而导致猝死[1].如能及时处理,尤其是早期呼吸支持,则可防止死亡.现将我科两年来收治的4例OSAS所致呼吸衰竭作一分析,着重探讨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在重症抢救中对OSAS作为基础疾病的认识.

    作者:吴健;钦光跃;李祝尧;王静;施旦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岩尖斜坡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探讨

    岩尖斜坡区脑膜瘤通常指位于上2/3斜坡和内听道以内岩骨嵴的脑膜瘤,由于位置深,周围神经和血管结构复杂,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七十年代手术死亡率高达50%,手术全切除率极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大于80%[1].随着神经放射和颅底显微外科的发展,肿瘤全切除率提高到43%~86.7%,手术死亡率下降到0~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在39%~57%[2,3].笔者1996年12月~1998年5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岩尖斜坡脑膜瘤8例,报道如下.

    作者:诸葛启钏;吴近森;林岩崇;钟鸣;郑伟明;瞿宣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艾司洛尔预防老年人拔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艾司洛尔是一新型超短效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我们对其预防老年人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作用作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骏萍;沈颖娜;张玉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术后硬膜外腔应用吗啡和新斯的明镇痛剂量的探讨

    术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与新斯的明等药物复合液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少,临床使用效果满意.本文对不同剂量的吗啡与新斯的明作了比较,以探讨术后镇痛的合适剂量.

    作者:汪炜健;林丽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回肠平滑肌肉瘤致血腹1例

    患者男,34岁,工人,因全腹疼痛24h入院.患者于1998年4月22日下午3时突然下腹部疼痛,并迅速向全腹扩散,伴有恶心呕吐,解稀便数次,无畏寒发热.

    作者:徐江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老年病人全麻术中血流动力学维持特点

    老年病人心血管代偿能力差,如何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对维持各脏器功能及术后恢复都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静注硫喷妥钠、异丙酚或依托咪酯诱导插管和吸入安氟醚或静注芬太尼、异丙酚维持麻醉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特点.

    作者:舒晓燕;吴炜;刘筠;潘晓霞;樊理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动脉球囊导管取栓术及肝素应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发病急骤,后果严重的血管外科急症.早期利用球囊导管进行动脉取栓的成功率较高,但是术后仍可能由于继发血栓的形成而须再次手术,或因病情严重而被迫截肢.我们自1995年5月~1998年3月利用Forgarty动脉取栓导管对5例急性股动脉栓塞患者成功施行取栓术,并在术前、术中、术后应用肝素静脉灌注,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强;杨进;李君达;王跃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静吸复合麻醉对肿瘤患者血过氧化物的影响

    我们对26例恶性肿瘤患者静吸复合麻醉过程中血浆(P)和红细胞(E)的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了观察,并和21例良性肿瘤患者及22例非肿瘤患者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严敏;陈聪聪;柳子明;周君富;徐培华;郦遇春;徐亚男;张国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自1994年以来,我们应用国产a-1b基因干扰素(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随机选取同期采用传统护肝疗法治疗的病例作为对照.现将资料完整的46例的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郁霞芬;吴文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尿液分析仪检测尿隐血与镜检尿红细胞对比

    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的符合程度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关心的问题.本文对尿液分析仪检测尿隐血与镜检尿红细胞的结果作一比较.

    作者:沈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曲马多与芬太尼对腹部手术后病人呼吸的影响

    国外报道曲马多(Tramadol,反胺苯环醇)是一种几乎无呼吸抑制作用的镇痛药[1],在我院已用于术后镇痛治疗.本文通过观察曲马多对腹部手术后病人呼吸的影响,并与芬太尼作一对照,以了解其镇痛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赵文胜;吴英达;陈庆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第四脑室肿瘤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第四脑室肿瘤因部位较深,手术危险性大,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我院从1991年4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第四脑室肿瘤17例,手术治疗后半月内死亡2例(11.8%),出现各种并发症9例(52.9%),现将并发症的防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袁坚列;金心;单国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血管栓塞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的应用

    鼻咽纤维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约占全部头颈部肿瘤总数的0.05%~0.5%,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首选[1],但术中容易发生大出血,造成手术困难或瘤体残留.1990年以来,我院对5例此类患者应用血管栓塞术栓塞瘤体营养血管,再行手术切除肿瘤,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淦琴;李永明;项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