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纤;王莉莉;高天霁;杨敏
笔者1997~2006年应用云南白药粉剂及甲氰咪呱片剂治疗带状疱疹5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向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我科采用以动态颈椎牵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颈椎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红云;上官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治疗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研究16例原发性醛周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误诊4例(25%),肾上腺皮质腺瘤14例(87.5%),肾上腺皮质增生1例,1例未能找到病灶.CT、B超对腺瘤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7%、37.5%.14例腺瘤手术切除后均已痊愈.结论:影像学CT、B超检查应列为可疑病例的常规检查:腺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
作者:韩书宏;黎世坤;孙杰;黄镇;陈亚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一种慢性、浅表性的炎症损害,同时可伴有皮肤或其他黏膜的损害,有恶变的倾向,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与细胞免疫失调有关.笔者从2003年6月~2006年6月采用帕夫林联合雷公藤治疗OLP,并与单一采用雷公藤治疗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韩晓虹;南晓利;吴迎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方法:3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8)和对照组(n=18).应用硬膜外导管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使用创面封闭胶封闭穿刺孔.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3、6、12 h检测腹水量、血清淀粉酶活性,观察胰腺大体及光镜下病理改变并评分.结果:模型组胰腺呈出血坏死性改变,3、6、12 h的腹水量,血清淀粉酶活性,大体及镜下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硬膜外导管和创面封闭胶对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法加以改进,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诱导成功率高,模型稳定性好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制模方法.
作者:谢荣俊;张树友;费书珂;杨成林;张春礼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大部分病人通过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牵引按摩等都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服用西药常产生不同方面的副作用,病人依从性差.临床上我们采用葛根汤加减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国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总结32例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综合分析MS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32例临床确诊为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复杂,发病快慢不一,病程长短不一,仅靠临床表现诊断较为困难,结合脑脊液、免疫学、CT、MRI检查,可提高诊断MS的确诊率.本组应用激素治疗近期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综合运用MRI、神经电生理检查、脑脊液、免疫学检查可提高MS早期诊断率,以大剂量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有效率.
作者:单秋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149例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米索前列醇400 μg口服(米索组),150例产妇立即给予臀部肌内注射缩宫素20 U(缩宫素组).观察两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米索组使用药物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①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次、孕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米索组与缩宫素组相比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皆明显小于缩宫素组(P<0.01);③米索组服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皆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米索组5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皆为一过性,无需治疗.结论:胎儿娩出后产妇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μg能产生强有力的子宫收缩,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是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
作者:韩悦;丁艺华;龙凤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护患交流是护士与病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及相互作用的过程[1].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在护理工作中,为了解决病人现在的或潜在的身心问题,护患交流的有效实现至关重要.本文对护理实践中交流策略的实施加以分析,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陈怀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表现的特点和急救措施.方法:对我院42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急救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新生儿惊厥的病因顺位依次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9例,颅内出血8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7例,此3种病因占全部病例的80%.惊厥发作类型以轻微型为主.结论: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关键是做好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新生儿轻微型惊厥在临床上不易被发现,需密切观察,及时诊治.止痉药首选苯巴比妥钠静脉推注.
作者:郭春来;李晓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加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HBV)HBeAg、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7例,分为拉米夫定加用苦参素组(A组)、单用拉米夫定组(B组).分别检测血清HBeAg、抗-HBe、HBVDNA、肝脏生化指标和基因YMDD变异.结果:在治疗56周时,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组HBeAg/抗-HBe转换率(39.4%)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HBVDNA阳性率及YMDD变异率都比拉夫米定组低(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可减少YMDD变异.
作者:黄新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子宫峡部妊娠是罕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率和剖宫产率的增高,本症的发生率不断增高.临床对其认识不够,常被误诊为宫内妊娠而行人工流产时发生大出血,危及孕妇生命.现将我院5年来收治的6例子宫峡部妊娠报道如下:
作者:王世荣;王凤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探讨心肌梗死后室性早搏与猝死的关系,以求早期防治,笔者对10多年来收治的119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定期心电监测,并作了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董文;孟凡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世界发病率约为1%[1],发病两年内即可出现不可逆性的骨关节破坏.
作者:李桂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42例疱疹性峡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3例,应用热毒宁注射液5~10ml/d静脉滴注;对照组19例,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静脉滴注;连续3-5 d.2组对症治疗相同,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扰生素治疗.观察患者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比较疗效,同时观察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84.2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应用中未发现患儿有不适主诉,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优干利巴韦林,并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张月玲;邸春阳;王谷声;柯俊;王耀田;霍姝琦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手术治疗胸主动脉病变易出现脑、脊髓、肾损伤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我院于2001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胸主动脉弓降部局部病变病人5例,采用在全麻、左心辅助循环、浅低温不停跳下手术,获得成功,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赋;吴文森;杨柳山;龙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1、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5例妊高征患者及3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浆ET-1、CGRP、NO浓度.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浆ET-1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CGRP、NO则明显下降.妊高征组患者血浆ET-1与平均动脉压(MAP)呈正相关(r=0.62,P<0.05),CGRP与MAP呈负相关(r=-0.54,P<0.05).结论:ET-1、CGRP、NO共同参与妊高征的病理生理过程,联合检测其血浆浓度可以作为监测PIH病情的重要指标.
作者:郭有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复发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笔者在呼吸内科从事护理工作多年,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我科目前有近1/3的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可大多数患者不能正确认识氧疗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
作者:吴云霞;方咏梅;张李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因停经12周,下腹痛伴阴道出血0.5 h于2004年11月26日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5~6/30~32 d,末次月经2004年9月1日,患者2004年8月10日行取环术,停经40 d自测尿HCG(+),未行B超检查.入院0.5 h前无明显诱因下腹坠痛伴阴道出血,出血量如月经.
作者:王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近年来Ⅱ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逐渐增多,如何选择适当的降压药控制血压是临床工作中不断探讨的课题.我们选取2005~2006年的门诊病人40例,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结沙坦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岩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