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赵钢剑;王冰

关键词:颅脑外伤, 脑梗死, 减压术, 影像学检查
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28例经头颅CT、MR证实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及相应的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中12例同时行梗死侧去大骨瓣减压,8例于术后1~3天经CT复查证实后再次行梗死侧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按GO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5例(17.9%),中残8例(28.6%),重残6例(21.4%),植物生存1例(3.6%),死亡8例(28.6%).结论 重度颅脑外伤颅内血肿常规复查CT、MR检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气囊助产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确定气囊助产作为计划分娩的催产、引产,这一崭新技术手段在产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40例无分娩禁忌症的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分娩组80例、催产素引产组80例、气囊助产组80例.设定观察指标为产妇总产程、产后失血量、分娩结局.专人定时观察记录,所得数据相互进行比较,χ2检验.结果 气囊助产组80例的产妇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明显低于正常分娩组、催产素引产组.结论 气囊助产组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的痛苦和体力消耗及产后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杨正洁;陶燕;王永娅;余红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如何提高护士长的执行力

    随着医院的发展,护士长队伍越来越壮大.护理管理是一门学问,并非一学就会,更不是一看就知.只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护理管理水平才能有所提高.护士长在医院是基层的管理者,要管的事情特别多,要思考的问题也不少,但如何发挥科室的大潜能,达到佳的效果,确要下一番功夫.

    作者:陈佳佳;康悦;朱桂霞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红油膏在深度烫伤及烫伤感染中的应用

    笔者应用红油膏治疗深度烫伤及烫伤感染150例,取得明显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立兵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联用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观察组阿司匹林+速碧林,疗程1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67%,对照组为61.7%.观察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用治疗基础上加用速碧林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梗发生率.

    作者:张素丽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胃癌急性穿孔23例诊治体会

    我院自1987年1月~2005年7月共收治胃癌418例,其中发生急性穿孔23例,占同期胃癌病人的5.5%.本文通过对23例的诊疗分析,旨在探讨胃癌的诊治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作者:郑波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 报道应用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24例,皮瓣面积大30cm×14cm,小24cm×14cm,皮瓣上端可切取至腘窝下缘,旋转点在外踝尖上1~5 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有1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切痂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所有病例均经3个月至3年以上随访,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有痛觉.结论 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皮肤质量较好,不臃肿,供皮面积较大,且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足踝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理想供区.

    作者:战杰;姚阳;石强;吴锦生;许蕙;李崇杰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1310例儿童血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市儿童铅水平现状.方法 采集门诊就诊儿童1 310例静脉血,其中分0~2岁、3~5岁、6~9岁、10~,共4组,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铅.结果 1 310例儿童当中,血铅≥100μg/L的儿童共440名,占总检查人数的33.59%.不同年龄的儿童随年龄增加,血铅中毒百分率呈现逐渐增高趋势,各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不同性别的儿童,男性儿童血铅平均值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居住在工业区及其附近的儿童、市区儿童、郊区和农村儿童血铅中毒率分别为53.85%、30.59%、27.31%.各区域铅中毒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结论 儿童铅中毒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中毒呈增高趋势.儿童铅中毒已不只是医学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者:吴美娟;裴磊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百令胶囊防治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TGF-β1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以及百令胶囊对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百令胶囊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3月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模型组(30只),预防组(30只).以2%腺嘌呤淀粉混悬液150mg·kg-1·d-1灌胃,连续17周,制作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预防组加以15g·kg-1·d-1百令胶囊溶于生理盐水灌胃以预防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对照组以等体积的2%淀粉溶液和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实验第7周、12周、17周时随机处死10只大鼠,进行血肌酐(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和尿NAG酶检测,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计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功能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各时相点模型组、预防组大鼠尿蛋白、尿NAG酶、血Cr及血BUN均升高(P<0.01),但预防组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各指标均较前1时相点升高(P<0.01).②病理学变化:7周时模型组、预防组即有肾小管间质损害;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肾小管间质损害均较前1时相点加重(P<0.01),但7周、12周时预防组肾小管间质损害均较模型组为轻(P<0.01),17周时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670).③免疫组化:各时相点模型组、预防组大鼠肾脏TGF-β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预防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均较前1时相点升高(P<0.01),17周时表达量高.结论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肾脏TGF-β1的表达逐渐上升.百令胶囊可能通过抑制TGF-β1,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早期应用时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李暖;陈新德;杨达胜;赵德安;毕凌云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医学文化的基本含义及本质特征

    维系人们社会关系的基本元素是文化,推动人们医学社会实践的基本元素是医学文化.医学文化是指导人们进行医学社会实践的心理驱动力以及人们在医学社会实践中所创造、所形成的一切成果,包括承载各种医学信息的物质成分和精神成分.医学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本质特征可概括为人性至上、生命至重、健康至高、人格至尊、和谐至要.

    作者:昝加禄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护理要点

    目的 总结12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4例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治愈、好转80例(64.52%),自动出院9例(7.26%),死亡35例(28.23%).结论 目前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尚无有效的内科治疗,通过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寿命.

    作者:王永花;孟光丽;王庆梅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电图观察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的变化.方法 通过对23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脑电图检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在总共23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中总异常率为74.7%,服用氯丙嗪患者异常率为11.5%、奋乃静异常率为4.7%、氯氮平异常率为59.8%、维思通、奎的平未见异常.结论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较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更安全.

    作者:张明;张昕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胎心无负荷实验与脐动脉血流图联合应用120例观察

    本文将2004年5月~2005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孕37~41周的120例孕妇,联合应用超声脐动脉血流图和胎心无负荷试验(NST),对宫内胎儿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高苒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多微孔硬膜外导管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多微孔硬膜外导管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的临床效果与实用价值.方法 40例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行多微孔硬膜外导管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后面简称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n=20)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n=20),按Prince-Henry(PH)评分法评估两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两天(2d)其PH评分,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极明显,更有助于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朱轶;刘会长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和评价多索茶碱疗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安塞玛组和氨茶碱组,观察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气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安塞玛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索茶碱疗是一种完全有效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药物.

    作者:葛艳;张晓菊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掌握新生儿破伤风(NT)流行病学特征,以便为制定消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方法,并与之同时运行.结果 全市两年共监测病例3例.监测结果表明:在家分娩、旧法接生及病儿母亲均无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史等是发病主因.结论 消除旧法接生及提高育龄妇女TT接种率,是实现消除NT经济简便的措施.

    作者:曾德秀;杨芳;向鑫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5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35例正常对照组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同时对糖尿病组肺功能变化进行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肺活量(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通气量(MVV)、肺总量(TL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FEV1与并发症积分呈显著相关(P<0.05),DLco与HbA1c、并发症积分及HOMA-IR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肺通气功能障碍,肺脏可能是糖尿病慢性病变的靶器官之一,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是其防治重点.

    作者:孙建勋;王静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28例经头颅CT、MR证实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及相应的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中12例同时行梗死侧去大骨瓣减压,8例于术后1~3天经CT复查证实后再次行梗死侧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按GO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5例(17.9%),中残8例(28.6%),重残6例(21.4%),植物生存1例(3.6%),死亡8例(28.6%).结论 重度颅脑外伤颅内血肿常规复查CT、MR检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赵钢剑;王冰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数码相机与扫描仪在头影测量分析中的应用

    我们用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的方法获取图像,应用社隆牙科整形图像分析系统对临床正畸患者头颅侧位定位片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薛京伟;孙振宇;孙意清;高柠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瑞巴匹特灌肠与思密达口服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瑞巴匹特灌肠与思密达口服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7月~2005年4月经纤维结肠镜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轻、中度)病人80例,随机分为3组:瑞巴匹特组25例,采用生理盐水100ml、瑞巴匹特0.3g保留灌肠,1次/d,疗程4周;思密达组30例,采用思密达3.0g,3次/d,餐后30min服用,疗程4周;瑞巴匹特联合思密达组25例,采用生理盐水100ml、瑞巴匹特0.3g保留灌肠,1次/d,联合思密达3.0g,3次/d,餐后30min服用,疗程4周.治疗1个月后,80例作纤维结肠镜复检.结果 瑞巴匹特联合思密达组25例,近期治愈21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思密达组30例,近期治愈1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瑞巴匹特组25例,近期治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瑞巴匹特联合思密达组与思密达组比较P<0.05,瑞巴匹特组与思密达组比较P>0.05,瑞巴匹特联合思密达组与瑞巴匹特组比较P<0.05.结论 瑞巴匹特灌肠与思密达口服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海燕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4例肝性脊髓病误诊原因分析

    我院曾于1998~2005年收治肝性脊髓病4例,入院诊断均为肝性脑病等,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学军 刊期: 2006年第30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