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敏;赵冰峰
目的:探讨桉叶油对体外培养人绒毛膜细胞生长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胰酶消化法收集正常妊娠6~8周人绒毛膜细胞,分别用0.75、0.15、0.015、0.0015g·L-1的桉叶油作用12h、24h、48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活细胞计数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MTT法检测桉叶油对细胞的抑制率,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雌激素、孕激素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质量浓度≥0.75g·L-1的桉叶油对绒毛膜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质量浓度≤0.15g/L的桉叶油对绒毛膜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桉叶油作用绒毛膜细胞24h 时,0.75g/L桉叶油组细胞上清液中雌二醇、孕激素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余各组细胞上清液中雌二醇、孕激素浓度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桉叶油作用绒毛膜细胞24h时,桉叶油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质量浓度≥0.75g/L桉叶油对人绒毛膜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质量浓度≤0.15g/L桉叶油对人绒毛膜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桉叶油对体外培养的绒毛膜细胞分泌雌二醇、孕激素无明显影响,但可刺激绒毛膜细胞分泌HCG。
作者:李小燕;向涛;余永莉;程秦;许本宏;张亚玲;李啸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提倡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是世界卫生组织对产科质量的要求。会阴侧切技术是在阴道分娩中常用的助产技术和助产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目的是减少会阴的严重裂伤和遇有特殊情况实施助产手术时使用,但临床上因会阴侧切角度不准确造成的会阴侧切伤口延裂时有发生,给产妇增加了痛苦和加重了经济负担[1]。为了杜绝因会阴侧切角度不准确导致的侧切伤口延裂和提高助产士的会阴侧切技术水平,我院产房从2012年12月开始要求工作3年以下的助产士使用龙胆紫对会阴侧切角度在宫口开全后和胎头拨露前进行预标识,对符合会阴侧切指征的50例产妇在实施会阴侧切角度预标识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国维;程利娟;葛亚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输尿管囊肿的形成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早期研究认为其属于先天性疾病,与胚胎发育相关,目前研究则认为是由于创伤、炎症导致输尿管开口相对较小引起输尿管向膀胱中脱出而形成囊性肿瘤。通常患者患上此类疾病会出现尿路刺激现象,同时可能伴有尿血(肉眼可见)或侧腰痛之类的不适感[1]。男性会表现出排尿受阻、中断现象,女性则为排尿不畅,且囊肿若体积较大可能由于对膀胱产生梗阻而从尿道脱出。输尿管囊肿若采用B超诊断会表现为椭圆形或是圆形状态的液性暗区,囊肿被环状的薄壁包裹,大多数囊肿会呈现出光滑、壁薄状态(充满状态下),若囊肿处于萎缩状态,其会表现出暂时性显示不清晰或包裹的薄壁相对略厚,囊肿会有规律的充盈与排空[2]。使用膀胱镜诊断能够看到囊肿部位的大小以及具体位置,同时查看是否伴有其它病症。在治疗方面,目前常采用经尿道电切方式实施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电切联合膀胱镜诊断治疗,以免术前使用膀胱镜造成患者更强的疼痛感[3]。本院基于这一背景,研究了针对输尿管囊肿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手术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天喜;卢建路;汪永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神经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不仅由细胞周围微环境决定,且受基因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复杂,其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结合细胞内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可调节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主要影响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转录,从而影响细胞的发育。
作者:张萍;汤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儿科住院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差,易受病原菌感染,病菌侵袭机体可引起全身反应,加重患儿病情,甚至导致死亡。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及新型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病菌耐药性不断提高,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难度。本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儿科住院患儿检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及制定干预措施以降低抗生素选择性压力及细菌耐药性提供参考。
作者:杨素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为血管外科常见静脉疾病,手术是终治疗方法,现临床手术方式较多,但并没有哪种手术方式能够表现出明显优势。本研究总结分析近3年于我院行改良的静脉剥脱术和传统术式的患者资料,对比两种手术方式优缺点。
作者:韩济南;王学民;王闯;李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科技与信息的高度结合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医院要想在科研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就必须督促医疗工作者查阅大量的文献,了解新的学术动向,掌握更前沿的医学动态,避免走弯路,减少重复。而医院图书馆正是文献信息的来源,多方面、多层次地为医疗工作者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如医疗研究、教学实践、论文撰写等[1]。现对医院图书馆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几点相关治理对策。
作者:陈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GP和TAC两种化疗方案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GP两药联合化疗,对照组给予TAC三药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受益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7.06%,与对照组患者的50.0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Ⅱ度及Ⅲ度以上分别为20例、14例,对照组为13例、21例,对照组患者骨髓毒性大于观察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Ⅱ度以上为19例,对照组为10例。观察组胃肠道反应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热、过敏反应、轻度心电图异常、EF(心脏射血分数)等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受益反应率为55.88%,对照组为50.00%,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GP两药联合方案和TAC三药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疗效相当。
作者:林顺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6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激素、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采取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环磷酰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24h 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水平等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曹慧敏;赵冰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哮喘的病因复杂,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的影响[1,2],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咳嗽和胸闷等不良症状[3],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儿的生长发育带来危害。如诊治不及时或者治疗不规范,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则会导致气道的重塑和不可逆狭窄,严重者则危及生命。因此,寻找有效的护理方法配合临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顾胜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结合Tei指数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右心室整体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40例(Ⅰ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0例(Ⅱ组),急性下壁非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32例(Ⅲ组),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14例(Ⅳ组)。在标准心尖四腔心观二维图像指引下,采用TDI的频谱多普勒技术记录三尖瓣环与右室游离壁及中心纤维支架结合处,以及右室游离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运动速度曲线,测量各期大运动速度,计算Tei指数。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各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在三尖瓣环右室游离壁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降低(P<0.05)、Tei指数显著升高(P<0.01),右室游离壁心尖段的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及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降低(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Ⅲ组、Ⅳ组在三尖瓣环中心纤维支架处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心房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降低(P<0.05),Ⅱ组、Ⅲ组的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也显著降低(P<0.01),Ⅱ组在此处的Tei指数也明显升高(P<0.01);与Ⅰ组相比,Ⅲ组、Ⅳ组患者的RVEDV、RVESV明显增大(P<0.05),以Ⅳ组为著(P<0.01);Ⅳ组的RVEF明显减小(P<0.01)。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反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右室收缩功能减低,其与组织多普勒技术结合测量有利于全面评价心肌梗死后右室整体功能。
作者:张淼;张梅;董彦;田路;刘军翔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哮喘疾病,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咳嗽为主要症状,既往被称为过敏性咳嗽,是儿童慢性咳嗽常见原因,临床上缺乏早期治疗,往往会发展成更严重的哮喘状态[1]。因此了解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症状并及时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哮喘疾病的患病者越来越多[2]。因为对哮喘疾病知识的缺乏,导致很多哮喘患者都不能及时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盲目拖延病情,以致疾病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为了避免咳嗽变异性哮喘引发的危害,患者要及时发现病情及早治疗,否则将出现不良后果[3]。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155例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作者:王卫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其辨证分型是通过总结、分析患者表现出的各种证侯得到的,而证侯是以四诊为手段获取的。这一诊断过程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该病证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的观察和分析,探寻中医证型与检验指标间的联系,为中风病的中医诊治和研究提供较为可靠的客观依据。
作者:胡晓艳;吕春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水疱为特征。疱疹消退后,局部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者则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1],在50岁以上患者中,其发病率可高达50%[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14年1~6月采用刺络放血拔罐疗法配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眉;李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2HRZE/4HR标准化疗方案,治疗组在2HRZE/4HR标准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痰菌转阴率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痰菌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4+、CD4+/CD8+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辅助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可显著改善免疫状态,提高痰菌阴转率,提高疗效。
作者:傅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36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因素有:弥散性脑肿胀、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3h以上的脑疝、长时间脑组织缺血缺氧、广泛性严重脑挫裂伤等。根据格拉斯哥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死亡16例(44.4%),恢复良好6例(16.7%),轻度残疾4例(11.1%),重度残疾7例(19.4%),植物生存3例(8.4%)。结论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迅速清除颅内血块以及控制颅内压,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蒋开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帕瑞昔布钠作为伐地昔布的前体药物,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有效抑制外周及中枢COX-2的活性,减少外周及中枢前列腺素 E2(PGE2)的合成,提高痛阈,适用于手术后疼痛的短期治疗。舒芬太尼因有强镇痛效果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术后镇痛,但可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过度镇静和呼吸、循环抑制等副作用[1,2]。我们通过随机对照设计比较常用的镇痛药物帕瑞昔布钠及舒芬太尼对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依据。
作者:王晶;王铁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剖宫产术常规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简称腰硬联合),传统护理常规要求术后去枕平卧6h,以预防术后头痛,但近年来术后去枕平卧所引发的患者诸多不适已引起广泛重视。本研究探讨术后体位对椎管内麻醉后产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华;王泽鹏;胡先华;姜小庆;黄荔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广谱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大鼠烫伤后肾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致伤组和给药组,每组24只,各组设2、8、24、48h共4个相应时段,每时段6只,给药组致伤后即刻经尾静脉注射 z-VAD-fmk 3mg/kg,以后1.5mg/kg每12h经腹腔注射1次,致伤组用同样方法注射与给药组等体积的生理水,对照组不做处理,致伤组和给药组烫伤后用Parkland公式补液,并根据给药量相应减少补液量,分别于上述各时段处死大鼠并留取肾脏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的凋亡,荧光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与致伤组相比,给药组病理切片显示肾脏组织损伤有所减轻;肾脏细胞凋亡指数(AI)在烫伤8、24及48h后明显降低(P<0.01);caspase-3活性在伤后2、8、24及48h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早期应用z-VAD-fmk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肾脏细胞的凋亡,进而减轻肾脏的损伤,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作者:朱宝昌;盛小辉;刘群;李红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系统评价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出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 Meta 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组)有效率分别与对照组1(常规治疗组, P<0.00001)、对照组2(依达拉奉组,P=0.0008)比较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组3(亚低温组,P=0.39)无差异;试验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1(P<0.00001);各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相当(P>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单用依达拉奉,与亚低温治疗疗效相当;联合治疗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并未增加。
作者:杨晶晶;杨忠梅;唐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